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徐庶与刘备很早就认识了,为什么徐庶没有早早的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呢

以史为鉴 2023-06-13 03:58:59

徐庶与刘备很早就认识了,为什么徐庶没有早早的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呢

徐庶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刘备的创业是非常的缺乏人才的,尤其是对于那些顶尖的谋士.在最初的时候,刘备屡战屡败,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刘备得到的第一个重要的谋士是陈登父子,但可惜的是因为后来徐州被曹操所夺,陈登父子也就成为了曹操的手下,后来为曹操曾经立下过很多功劳。而刘备到达荆州之后,得到的第一位一流的谋士就是徐庶。

刘备对于徐庶可以说是非常的推崇,但是徐庶在刘备帐下并没有发挥他的才能。在刘琮投降了曹操之后,徐庶跟随着刘备向南逃跑,结果他的母亲在慌乱中被曹操部队俘虏。徐庶是一个大孝子,无可奈何只能向北去投靠曹操。在临行之前,徐庶就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而诸葛亮是后来刘备得以在荆州站稳脚跟的最大的功臣。

但是我们却不禁有个疑问,因为我们从史书上可以得知,徐庶在很早之前就和诸葛亮相识。而且两个人的关系非常好,经常在一起谈论一些国家大事,但是徐庶为什么没有早早的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呢?

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因为徐庶这个人私心很重,很多人认为徐庶之所以没有向刘备推荐诸葛亮,是因为诸葛亮的能力远远在叙述之上。徐庶此时正在被刘备所重用,他可能担心一旦将诸葛亮推荐给刘备,自己的地位可能就不会那么高。这是很多人首先能够想到的一个原因,当然我们也不能全部否认这种看法,但是这种看法始终是片面的。

因为我们要知道,诸葛亮和徐庶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而且诸葛亮虽然在茅庐之中不问世事,但是他对于国家的形势非常清楚。他当然知道刘备当时已经在荆州,更知道徐庶已经在刘备的帐下效命。所以就算是徐庶不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如果诸葛亮愿意出示刘备的话,他完全可以通过别的渠道将自己的名声传给刘备,以诸葛亮的能力这是完全不成问题的。

而且刘备当时正在大量的招募人才,遇到诸葛亮这样的人才,肯定不可能放弃他。所以说,徐庶是因为自私才不推荐诸葛亮是说不过去的,因为如果诸葛亮想要出仕的话,他让徐庶向刘备推荐他,徐庶不可能会不推荐。换句话说,诸葛亮只要是想投靠刘备,他都根本用不到徐庶来推荐。那么这个事情就非常清楚了,这说明并不是徐庶不想推荐,而是徐庶对于诸葛亮的志向非常了解,他知道诸葛亮当前并没有想要出仕刘备的意思。

我们从后来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的表现也能够看出来,诸葛亮确实是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是这句话肯定也不是诸葛亮的本意,因为诸葛亮本身是有很大的志向的,他之所以不愿意出仕刘备,完全是因为他觉得还没有到他该出山的时候。也就是说他当时对于刘备这个人还不了解,因为刘备当时是客居在刘表的帐下,而诸葛亮是非常看不起刘表的,所以他更不可能认为这个刘备有多厉害。

但是后来徐庶被迫去投靠曹操,这个时候徐庶知道刘备帐下没有一个一流的谋士,因为感激刘备对他的恩遇,所以便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这个时候他可能是不得已而违背了诸葛亮的志向,完全是为了报答刘备的恩情,而诸葛亮此时并没有改变他对刘备的看法。所以徐庶对刘备说,诸葛亮这个人的能力在我之上,所以你如果想要这个人出山辅佐你的话,你必须要自己前往拜访。

因为徐庶知道,诸葛亮这个时候并不想出山,所以他想让刘备亲自去跟诸葛亮聊。一来是让诸葛亮能够了解刘备这个人的志向和宽仁,二来是想让刘备借此感化诸葛亮,让诸葛亮放弃隐居山野茅庐的想法。果然后来刘备三顾茅庐才见到了诸葛亮,诸葛亮虽然对刘备畅所欲言,但是还是没有想要出山。后来是因为诸葛被刘备的诚意打动,认为刘备是一个仁君,是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的,所以出山辅佐刘备。

这才是徐庶之所以没有推荐诸葛亮的原因,我们不要把徐庶想象的太狭隘了。在汉末三国那个乱世,任何一个想要成就一番大业的人都在渴求人才,所以向诸葛亮这种人不不愁没有高官厚禄的。不过真正一流的读书人,都是“良臣择主而事”,诸葛亮便是这种人。

徐庶的军事能力很强,为何刘备没有挽留他?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是一句非常经典的歇后语,徐庶原本是刘备身边的谋士,曹操因为嫉妒刘备有这样的能人,就伪造书信诓骗徐庶的母亲,最后把她接到了曹操安排的住处,以此来要挟徐庶,徐庶得知这样的情况以后,救母心切,结果在推荐诸葛亮后匆匆离开了刘备,徐庶回到许昌被曹操圈禁任命他为要员,但是徐庶因为曹操的卑劣手段从此一言不发,致死都没有想曹操献过一条计谋。徐庶的行为得到了广泛的好评,同时也为他的才能感到惋惜!

有的人在想,徐庶何必那样较真呢?直接在曹操身边效力不就可以了吗?而且即使想回刘备身边,他为母亲尽孝后就可以回去了,为什么还不走呢?其实这里面有比较多的原因,因为徐庶是孝子,而且他的母亲也因为曹操的卑劣行径而感到厌恶,他的母亲在临终前给过徐庶遗言的,就是死也不给曹操效力!

当然,上面的内容都是《三国演义》小说里的片段。当年,刘备前去投奔荆州牧刘表,在一个新野认识了徐庶,经过短短的交流以后,徐庶认为刘备是一个可靠的主子,虽有就开始效命于刘备。因为一场“火烧博望坡”战役而打破曹军,因此得到了众将领的好评;徐庶看出了曹仁摆出的八门金锁阵的破绽后,派赵云破阵,最后曹仁不但没有夜袭成功,反倒大败而逃。

在徐庶的计谋下,刘备夺得了第一个根据地樊城,从此在这里招兵买马,自我发展。因为曹操听闻徐庶的大名,并有了得到徐庶的想法,在权谋后,想出了伪造书信诓骗徐母和徐庶的办法。但是在徐庶临行时,他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之后便有了诸葛亮出山的各种经典的桥段。徐庶到了曹营以后,虽然官居高位,但是他没有向曹操进献一条计谋,即便是赤壁之战的前夕,他看到了破绽,但是也没有提醒曹操,因此曹操在赤壁被大败。

而关于徐庶不再归刘备,不光是因为曹操的诓骗,而且在书中也有了介绍。早在刘备被迫从樊城撤退之前,徐庶就是曹操的使臣,但是见到刘备后被刘备的人格吸引,因此他只告诉了刘备关于曹军的军情,而没有讲到别的内容。原文是这么写的:“曹操使庶来招降使君,乃假买民心也,今彼分兵八路,填白河而进。樊城恐不可守,宜速作行计。”

徐庶走前,刘备做了多次的挽留,但徐庶依然去意已决,并且还说道:“某若不还,恐惹人笑。今老母已丧,抱恨终天。身虽在彼,誓不为设一谋,公有卧龙辅佐,何愁大业不成。庶请辞。”其实这段话能看出来,徐庶有两层意思,一层就是反复无常会遭人笑话,另外他认为推荐了诸葛亮就已经非常的英明了,因此自己在不在刘备身边都没关系的。

在正史中,徐庶并不是在临行时向刘备推荐的诸葛亮,而且在此前他们有过共事,但是那个时候的诸葛亮还没有完全的施展自己的才华。但是,刘备撤离荆州时,徐庶和他的母亲一起逃亡,徐母不慎被曹军俘虏,为了救他的母亲,因此决定亲赴曹营。因此《三国演义》里的桥段只是一个改编,真实的历史并不是那么回事,曹操确实爱惜人才,那样卑劣的事情估计不太会做出了的!

所以,正史上的徐庶是为了供养老母,才没有回到刘备那边。而且这时候的刘备拥有了诸葛亮和庞统这样的能人在身边辅佐也就够了,自己就不去凑那个热闹了。

三国徐庶推荐诸葛亮的故事

徐庶推荐诸葛亮

大家大概都知道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相助的故事吧,最后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刘备先是占据荆州,随后又攻下西川,晚年在成都称帝,建立了蜀国。在这期间诸葛亮功不可没,他也被历代人认为是智慧的化身。那么大家知道是谁给刘备推荐的诸葛亮吗?没错就是徐庶。下面我们来看看徐庶推荐诸葛亮的故事。

连环画“徐元直走马荐诸葛”

曹操为了骗走徐庶,以他的母亲作为要挟,徐庶不得不前往曹营。刘备将徐庶送到城外,话别之后,徐庶骑着马就走了。但不一会儿又调转马头回来。刘备问他,你难道不走了吗?徐庶告诉刘备他因为母亲被抓心神大乱,差点忘记了一件大事。这件事当然就是指向刘备推荐诸葛亮。

徐庶对刘备说道:襄阳城外二十里有个地方叫隆中,在这里隐居了一位大谋士,你如果得到他的辅佐,就像西周得到姜子牙,西汉得到张良一样,他有经天纬地之才,挽救乾坤之能。他还经常把自己比成管仲和乐毅。我看就是管仲和乐毅也不如他。刘备就问他:他跟您比起来如何?徐庶说,我跟他相比就像劣马比麒麟,乌鸦比凤凰一样,他可是天下第一谋士啊。接着徐庶告诉刘备,这个人是琅琊阳都人,名字叫做诸葛亮,因为他住的地方有一道山岗叫卧龙岗,所以他自称为卧龙先生。而且告诉了刘备应该亲自去隆中请诸葛亮出山,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必然可以统一天下的。徐庶走后,刘备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无比难过,而且还让人砍掉前面的树林子,因为这片树林挡住了徐庶的身影。这个故事也被历代人们传为佳话。

之后,刘备按照徐庶的推荐去请诸葛亮,也才有了后来的三顾茅庐。因为是徐庶走了一会儿,又骑马回来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的,所以这个故事也被人们称为:徐庶走马荐诸葛。

徐庶评价诸葛亮

在三国时代,要想成就一番霸业,光有武艺高强的武将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智谋之士参与谋划,为其出一些妙计奇谋;蜀主刘备在没有诸葛亮之前的遭遇就说明了一点。我们知道那时称这种谋士为军师,在诸葛亮之前,刘备的军师叫徐庶,也正是徐庶临走时走马荐诸葛,向刘备推荐的诸葛亮。当然刘备肯定会问徐庶关于诸葛亮的才能了,那么徐庶评价诸葛亮是怎样的呢?

《三国演义》诸葛亮剧照

刘备送别徐庶之后,徐庶骑马往许昌曹营奔去,不一会儿又回来了,他回来的目的就是为刘备推荐诸葛亮。当然先是对诸葛亮其人的评价,这样也才能更好的向刘备说明诸葛亮的过人之处。他说到:“这个人不是我徐庶能比的,您应该亲自前去请他,而不能派手下去。你如果得到他,就像周朝得到姜子牙,汉朝得到张良一样,他有经纶济世,挽救乾坤的大才能。他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和乐毅,但以我看来,就是当年的管仲乐毅也比不上他。”刘备问徐庶:他的才能和德行和你相比怎么样。徐庶接着说到:我怎么能和他相提并论啊,我跟他比起来,就像是下等马和麒麟相比,乌鸦和凤凰相比一样,我微不足道,他可是当今世上的第一谋士啊。并且告诉了刘备,这个人叫诸葛亮,也是汉代大臣的后代,住在隆中卧龙岗,以种地为生,自号卧龙先生。得到他的辅助一定可以成就霸业的。

从徐庶的话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对诸葛亮的评价是非常高的 ,拿出了古代帮助帝王成就霸业的姜子牙、张良、管仲、乐毅相比;并且不顾贬低自己,把诸葛亮比作麒麟,凤凰。当然也正是徐庶评价诸葛亮,才使得刘备成就了自己的帝业,也才造就了“隆中对”“三顾茅庐”等代代相传的佳话。

徐庶为什么离开刘备

我们都知道刘备这个人物,他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开国皇帝,他早年起兵参加过平定黄巾起义,跟随过各路诸侯讨伐董卓,可以说是立下了很大功劳的,他自己也非常有抱负,立志匡扶汉室,而且礼贤下士。虽然在早年屡战屡败,但并没有灰心,终于他得到了一位贤才,这个人就是徐庶,在徐庶的帮助下,他打退了曹军大将曹仁李典的进攻,面对这样一位大才,刘备自然喜爱至极。但好景不长,最后徐庶还是离开了刘备。既然徐庶投奔了礼贤下士的刘备为什么要离开呢?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徐庶为什么离开刘备。

《三国演义》徐庶剧照

徐庶在小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是母亲把他抚养长大的,所以徐庶是个非常孝顺的人。在曹操得知曹仁李典打败是因为刘备得到了谋士徐庶的帮助,所以在程昱的建议下派人抓了徐庶的母亲,并模仿徐母的字迹给徐庶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到,如果徐庶不来,母亲就会被杀害。徐庶是出了名的孝子,自然不会丢下母亲不管,于是急忙从新野赶到许昌,投奔了曹操;从这之后徐庶一直呆在曹营在没有回到刘备帐下。这也就是徐庶为什么离开刘备的原因。

眼看着儿子弃明投暗,徐母非常愤怒和难过,于是上吊自尽了。徐庶虽然待在了曹营,但终其一生没有为曹操献过一条计谋,一方面是因为痛恨曹操用他母亲最为要挟致使母亲丧命,另一方面也因为他仍想为刘备效力。所以也才有了“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典故和”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歇后语。

刘备徐庶

我国古典文学博大精深,作品也是多得浩如烟海,比如我国的古典四大文学名著,它们都以小说的形式向人们讲诉故事的同时说明很多精辟的道理。当然这些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都是非常生动鲜明的,想必大家一定知道刘备吧,那么徐庶呢?大家知道吗?没错他们都是三国时期的人物,接下来就让我们了解一下刘备徐庶吧。

《新三国》刘备剧照

刘备字玄德,相传是三国时期涿郡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北保定人,他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开国皇帝,死后被人们称为昭烈帝,也称为先主。根据资料记载他是皇室后裔,是中山靖王之后,但沦落到他这一代的时候,就已经没落了,他最先是靠织席贩履为生的,但刘备始终以匡扶汉室为自己的志向,他礼贤下士重视人才能够知人善用,经过大半生的努力,终于在公元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依然是汉,历史称为蜀国或者蜀汉。刘备称帝两年后就病死在白帝城了,享年63岁,庙号烈祖,葬于惠陵。

那么徐庶又是何如人也呢?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他是当时有名的谋士,是颍川人,他本来的名字叫徐福,年少的时候喜欢行侠仗义,帮人报仇惹祸上身,被同党就出来后才改名字叫徐庶的。之后他弃武从文,遍访名山学习谋略之术。刘备屯驻新野的时候,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但后来曹操带兵南下时找了徐庶的母亲,徐庶是个非常孝顺的人,无奈之下只能离开刘备,投入曹营。相传他虽然投入曹营,但始终看不起曹操当年抓自己母亲的行为,于是不为曹操献任何计谋,所以也才有了后来的典故“身在曹营心在汉”以及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三国演义徐庶

徐庶,《三国演义》中自称单福,徐庶出生寒门,但豪爽仗义,曾替人报仇,但是失手被官府所擒,后被同党所救,改名徐庶。

《三国演义》徐庶剧照

徐庶死后逃生之后,用功读书,而后为了躲避董卓祸乱,逃到荆州,结识了诸葛亮。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去见刘备,得到刘备的器重,而后又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就有了后面刘备“三顾茅庐”这一幕。

徐庶离开刘备投向曹操,并不是《三国演义》说的那般光彩,也并不是走之前才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而是在走之前早就推荐了诸葛孔明。《三国演义》中关于徐庶投向曹操一幕是这样写的:曹操迎来徐庶的母亲,并让徐母写信给自己的儿子,召唤徐庶。徐庶的母亲不从,痛骂曹操,并以砚台砸向曹操。于是曹操身边的程昱献计,伪造徐庶的母亲写了一封信给徐庶,徐庶是出了名的孝子,只能辞别刘备,投曹去了。《三国演义》塑造了一个正气凛然的徐母,然而事实是,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刘表时,刘备等人在逃亡的路上被曹操穷追不舍,徐庶的母亲被曹兵所掳,于是就辞别了刘备,去救自己的母亲去了。

《三国演义》中徐庶在庞统献连环计的时候露了一面,正史是没有记载的,此后也不再提及。《三国演义》对徐庶有维护的地方,但是却又安排了徐母痛斥儿子和自缢身亡的情节,这样写不仅树立了徐庶母亲的光辉形象,更塑造了徐庶的孝子形象,如果徐庶不为救母,投降曹操,那么徐母不一定会死。因为曹操本是爱才之人,“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是他渴望人才的态度,他还要同孙权、刘备争夺天下,绝对是不肯胡乱便杀一个在对手帐下效力人才的母亲,以免遭到很多人的反对。所以《三国演义》中就“徐母之死”这一情节的安排,含义可谓深刻。

徐庶入曹营

徐庶入曹营――一言不发。这个典故出自于东汉末年,原是刘备帐下的谋士徐庶,其母为曹军所掳,为救母亲,徐庶向刘备辞别,去往曹营,投向了曹操,可是进入曹营的徐庶,心却仍然向着刘备,所以一言不发。

徐庶

徐庶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位足智多谋的军师,在刘备最艰苦的时候,出任军师,计杀二吕,破解了“八门金锁阵”,暗中取了樊城。在荆州的时候结识了诸葛亮,二人一见如故,结为知己好友,后来徐庶向曹操推荐了诸葛孔明,并让刘备亲自去请,就有了名流千古的“三顾茅庐”。只是好景不长,建安十三年,曹操南下攻击刘表之时,曹操早闻徐庶贤能,足智多谋,有心想要收为己用,这是曹操身边的谋士程昱献计,徐庶是大孝之人。幼年丧父,家中只有一老母,只要控制了他的母亲,就不愁徐庶不自己送上门来。曹操让徐庶母亲给儿子写一封信,召他前来,然而徐母刚烈,大骂曹操是汉贼,最后曹操伪造了一封徐母的书信,徐庶见信之后,心里痛苦不已,但自古忠孝难两全,他只能选择辞别刘备,去往曹营,徐母见徐庶,痛责了他并且自杀身亡,这对于徐庶来说冲击太大,难以接受。

然后曹操得到了徐庶,但是徐庶心向刘备,从不肯为他出谋划策,因为母亲的事情,徐庶发誓不为曹操出一计谋,几年之后,徐庶病死,诸葛亮等人痛心不已。这就是有名的徐庶入曹营的故事。

徐庶离开刘备,为什么只举荐诸葛亮,只字不提庞统?

因为徐庶和庞统并不熟啊,只是听说了个名号而已,而且当时庞统也已经去了孙权那里了,也没法去刘备那里效力啊,所以他就只推荐了诸葛亮,而没有提庞统这个人。不过也正是因为他举荐了诸葛亮,才让刘备有了这么好的军师,不然刘备怎么可能有后面那么好的发展,估计早就被曹操给吃掉了。

话说这徐庶也是个奇才,他刚开始追随刘备的时候,也是为刘备打了好几场胜仗的,而且刘备也是很喜欢他啊,一直夸他来着。只是后来曹操知道了他,不想让他为刘备效力,所以就使用计谋将徐庶调来了许昌。虽然说此后徐庶也没去辅助曹操,但也没有再辅佐刘备了,这对于刘备来说,是天大的遗憾啊。



没看他送徐庶走的时候,那个依依不舍啊,一再地相送,就是舍不得他走啊。甚至还要把路边的树都砍掉,因为他说这些树挡住了徐庶离开的背影,他十分心痛。这里就可以看出刘备对于人才的爱惜,他是真的知道自己的短处了。想想看曹操,有荀彧,有程昱,但是他呢,只有三名武将,没有一个军师。



纵然他的三名武将都是名将,武力值可以说是整个三国中排名靠前的,但是架不住他们没有过人的计谋啊。要是一直只有他们几个,肯定是会被曹操干掉的,所以刘备才会这么舍不得徐庶走。不过还好,徐庶走了,来了个诸葛亮,这刘备的心里宽慰多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46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