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秦昭襄王本来可以统一天下的,为何最后错失这个名头呢

以史为鉴 2023-07-05 00:43:45

秦昭襄王本来可以统一天下的,为何最后错失这个名头呢

秦昭襄王是怎么错失统一天下的名头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秦朝在历史上是尽人皆知的,秦朝之所以能够尽人皆知,主要原因就是秦朝出了一个千古一帝——秦始皇。这位皇帝想必是小孩子也会知道,他创造了历史上多项第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

秦始皇创造了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一词的人,这就奠定了其后2000多年的政治格局,就单单凭这一点,秦始皇也是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帝。不仅仅是奠定了后世的政治格局,他还是第一个讲华夏大一统的人。

要知道“书同文,车同轨”,是非常重要的。秦始皇将战国时期的战乱结束,并且将它们完全的归于自己统治。对于秦始皇的大一统,其实是可以提前到秦昭襄王的,可惜他错杀了一位大将,否则秦昭襄王绝对有实力把六国统一。

早在秦孝公时期,就大举任用贤人商鞅,此人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商鞅变法。这一变法让秦国走上了富强,为之后的秦始皇一统六国奠定了基础。可是秦孝公的孙子秦昭襄王也是有机会一统六国的。

秦昭襄王继位初期,他根本没有实权,当时由其母宣太后当权,外戚魏冉为宰相。这位宰相后来推荐了一员大将,此人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绝世名将白起。此人的实力不用多说,绝对是战国时期一等一的大将。

白起战胜了六国之中的很多国家,最著名的就是白起指挥了长平之战,这场战役可是对秦国非常重要的。公元前266年,秦昭襄王犯了一个大错,他把权力夺了回来,这一点没有错误,可是他后来任用的宰相让他犯下了大错。

此时的秦昭襄王手下有白起这样的武将,文官有范雎这样的宰相,可谓是如虎添翼。经过长平之战后,赵国元气大伤。本来能够灭掉赵国的,可是由于范雎收受了赵国的贿赂,结果赵国存在了下来。

由此可见,秦昭襄王任用的宰相不对,导致了当时的秦国的很多次战败。此时秦昭襄王想到了白起,可是由于和宰相不和,白起一直有病在身,秦昭襄王认为他这只是托词。后来白起带病前去征战。

此时宰相范雎又与秦昭襄王商量了起来,觉得白起没有奉命前去。后来秦昭襄王派使者赐剑命其自刎。一代大将就此陨落,否则有白起等秦国大将,秦昭襄王绝对有实力一统六国。

秦昭襄王手握4大名臣,本可一统天下,奈何赶走2位,还杀了1位吗?

秦昭襄王是秦孝公之孙、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之弟,在秦昭襄王王继位之时,秦国在前三位秦王的治理下,已经是非常的强大,单论国力,已经是战国第一;而秦昭襄王也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王,他立志壮大秦国,甚至有一统天下的野心,且当时的秦国的确有这样的能力,因为当时的秦国真的是人才济济,甚至可以说是秦国历史上人才爆发的巅峰时期。而这里只要盘点下秦昭襄王麾下的四位最顶尖的名臣,看看都有谁吧。

第一位:魏冉

魏冉是秦宣后同母异父的弟弟,同时也是扶持秦昭襄王夺位的关键人物;在秦昭襄王继位后,魏冉凭借拥立之功以及舅舅的身份,开始了专权之路。他一生四任秦相,大肆培植党羽,独断专权,而且以权谋私,扩张自己的领地和侵吞财物;但魏冉对秦国的贡献却也是很大,甚至可以说,魏冉掌权时期,是秦国势力最强大的时期。

魏冉不仅自身军事实力极为了得,而且还提拔白起为将,两人一同南征北战,击败“三晋”和强楚,战绩卓著,威震诸侯,“苞河山,围大梁,使诸侯敛手而事秦”。当时最强大的对手只剩下齐国了,在合纵不成的情况下,魏冉干脆联合另外五国一同攻齐,并欲瓜分赵国,可惜没有成功。后因范雎来秦,进谗秦昭襄王后,魏冉被罢免。其实以魏冉之能,说不定能助秦昭襄王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任。

第二位:白起

白起是一位千古军事奇才,担任秦国主将三十余年,一共攻下七十余座城池,极大的开拓了秦国的疆土。但白起的功劳远不止开疆拓土那么简单,因为他更大的功绩在于削弱了秦国周边的几个强国;通过伊阙之战,白起共斩杀韩国和魏国精锐24万;通过鄢郢之战,白起攻破楚国都城,让楚国实力大减;通过华阳之战,共斩魏赵联军15万;通过陉城之战,斩韩军5万;通过长平之战,坑杀赵军45万人。

秦国周边的赵国、魏国、韩国以及楚国被削弱了个遍;除了赵、魏、韩、楚外,燕国本身就弱小,齐国自被乐毅差点灭国后,就一直没能恢复过来。所以只要秦昭襄王用好白起,一统天下并非没有可能。但由于白起灭赵国的计划被范雎破坏,所以两人结下了仇怨,后白起不听秦昭襄王的命令去攻打赵国,范雎趁机进谗,以至于秦昭襄王将白起给赐死;一代名将以这样的方式陨落,实在是可惜可悲可叹。

第三位:司马错

司马错是秦国历史上最被低估的名将,他早年曾学习纵横家,所以是一个全才;在秦惠文王时期就曾和张仪争论过攻蜀还是攻韩,结果秦惠文王听从了司马错的建议,攻打巴蜀,结果是助秦国扩地千里,而且还是块肥沃之地,天然的大粮仓,最最关键的是助秦国对楚国在地形上取得了天然的优势。

在秦昭襄王时期,司马错领兵镇守巴蜀,平定叛乱,使得秦国真正得到了巴蜀;后来司马错又率军攻打魏国和楚国,立下赫赫战功。其实司马错的能力并不弱于白起,但地位一直很尴尬,不上不下,使得司马错的能力一直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实在是可惜了。

第四位:范雎

范雎这个人不太好说,能力是没得说的,李斯曾评价范雎“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但范雎的人品却是值得怀疑,他为了上位,刻意夸大魏冉的危害,纵然魏冉有以权谋私的地方,但使得秦国强大也是事实,结果却是秦昭襄王逼走了魏冉,魏冉的离开,对秦国而言,绝对是弊大于利。

范雎的“远交近攻”之策对秦国的帮助的确很大,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孤立赵国,使得秦国能打赢长平之战;但是在长平之战后,范雎收了赵国的贿赂,使得白起灭赵的计划落空。后在攻赵失利时,又进谗,使得秦昭襄王将白起给赐死。如此品性之人,如果秦昭襄王真的一统天下,范雎会不会成为像赵高那样的人,还真的很难说;而最后,秦昭襄王看清了范雎的为人,所以将范雎给驱逐了。

其实说起来,秦昭襄王还真是可怜,本来可以提前半个世纪一统天下,奈何由于自己的种种失误,赶走了两位能臣,杀了一位名将,还有一位不受重用,最终使得一统天下的美名落到了秦始皇身上。

秦国之所以能统一天下,是因为没有出过昏君吗?

没有出过昏君,仅仅是秦国能统一天下的其中一个原因。秦国自秦孝公以来,历经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一直到秦始皇统一天下,七世君王均无昏君。秦孝公大胆重用商鞅变法,秦国开始富强。秦惠文王沿用商鞅之法用秦国基本制度,任用贤良,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将秦国霸业向前推进了一步。秦武王重武好战,任用丞相甘茂和樗里疾,在位仅三年,因举鼎而死。

秦昭襄王是秦始皇的曾祖父,也是秦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在位55年,重用范睢、白起等名将,在长平之战坑杀赵国主力,将秦国霸业又推进一步。秦孝文王在位时间仅一年,没犯大错,而且将秦始皇的父亲异人提为太子。秦庄襄王在位三年,任用吕不韦为相,任用大将蒙骜,攻占韩、赵、魏数十座城池。秦始皇就更不用说,重用贤良,奋七世之余烈,仅十年时间就统一天下。

除了秦国无昏君,还有其它原因导致秦国统天下:原因一:秦国变法图强。秦国不是第一个变法的国家,却是变法最彻底,变法唯一成功的国家,这完全是历代国君的支持,虽杀了商鞅,但商鞅之法一直保留。原因二:重用人才,不论出身。秦国历代国君均有重用人才,而且六国杰出人才大多流到秦国,如商鞅、魏冉、范雎、蒙骜、吕不韦、李斯、尉缭等,都是大名鼎鼎的六国人才,秦国能用,而六国不能用,所以秦越来越强。

原因三:山东六国不断地犯错误。六国中最能打的是赵国,赵武灵王立太子废长立幼,导致赵国内乱,自已被杀。长平之战,赵国听信谗言,临阵换将,导致45万主力被杀。魏国人才最多,反而不能任用,导致大多外流秦国。韩国、燕国太弱,楚国历次变法均失败,楚怀王都被骗到秦国客死他乡,国内衰弱内乱。燕国、齐国互相灭国,毫无唇亡齿寒之心。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459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