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西汉一个传奇的存在,从车夫爬到宰相三任帝王对其信任不疑!

以史为鉴 2023-07-05 00:33:20

西汉一个传奇的存在,从车夫爬到宰相三任帝王对其信任不疑!

西汉一个传奇的存在,从车夫爬到宰相三任帝王对其信任不疑!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01

汉文帝时期,太子刘启给皇帝身边的侍卫近臣发帖子,请大家吃饭。

请柬发出,所有皇帝身边的近臣都没有回函拒绝,太子刘启很高兴。

到宴会那天所有人都来了,只有中郎将卫绾派人向太子请罪:自己因病不能前来赴宴。

太子刘启不信,便命人暗中调查,结果发现:卫绾并不是真的病了!

刘启非常愤怒,对身边的随从说道:“一个小小的中郎将而已,靠着弄车之技取得陛下的信任,竟然敢驳本宫的面子!”

然而卫绾性情温柔敦厚,做事谨慎小心,太子刘启始终找不到卫绾的把柄。

汉文帝临终前拉着太子刘启的手嘱咐后世的时候提到卫绾:“卫绾是一个忠厚老实的长者,你一定要好好对待他。”

汉文帝去世,太子刘启继位,也就是汉景帝。

由于汉文帝的嘱托,汉景帝继位后没有为难卫绾,但是一年多没有接见他。

卫绾丝毫不为所动,只是办事日益小心谨慎。

汉景帝始终在暗中默默地观察卫绾,他发现:

卫绾的属下郎官们有罪,他经常帮属下遮掩,从不与人争执;有了功劳总是先表扬别人,从来不跟别人争抢。

汉文帝对卫绾的好感与日俱增。

《史记》记载:“孝景为太子时,召上左右饮,而绾称病不行。文帝且崩时,属孝景曰:‘绾长者,善遇之。’及文帝崩,景帝立,岁馀不噍呵绾,绾日以谨力。”

02

汉景帝经常亲近女色,继位之后馆陶长公主等人经常邀请汉景帝出宫过夜进献美女,导致汉景帝身体一直不太好。

诸侯各国对汉景帝继位本来就不满,听闻皇帝身体不好便蠢蠢欲动。

汉景帝得到消息后非常不安,便开始着手加强自己的安全保卫和京城的治安管控。

汉景帝前往上林苑游玩,钦点中郎将卫绾作为保镖在皇帝的车驾中伺候。

汉景帝在车中问卫绾:“你知道为什么今天能跟我坐在一辆车子里面吗?”

面对汉景帝的突然问话,卫绾毫无心理准备,赶紧叩头道:

“我原来不过是从代国时候开始就给先帝赶车的人,凭着运气升任中郎将,不知道为什么今天有幸如此!”

汉景帝低头轻声问:“我做太子的时候宴请大家,只有你不肯来参加,为什么啊?”

卫绾叩头谢罪:“臣死罪啊!确实病了。况且臣是皇帝的属官,不敢随意攀附结交。”

汉景帝非常赞赏,当即拿出宝剑:“朕知道你是长者,先帝临终对朕嘱托过要重用你,你收下吧!”

卫绾跪着默不作声,汉景帝有点不满。

过了一会,卫绾叩头道:“臣不敢奉陛下诏命!”

“为什么?”汉景帝非常诧异失口而出。

“陛下有所不知:先帝曾经赐给臣六把宝剑了,因此臣不敢再接受陛下的赏赐。”

六把宝剑是何等分量?

汉景帝被眼前这个小臣的话惊呆了。

《史记》记载:“上问曰:‘吾为太子时召君,君不肯来,何也?’对曰:‘死罪,实病!’上赐之剑。绾曰:‘先帝赐臣剑凡六,剑不敢奉诏。’”

03

过了一会,汉景帝问:“宝剑,很容易拿到市场上去兑换金银财物的,你现在这些宝剑还都保留着吗?”

卫绾干脆地说道:“都在!臣一直供奉,不敢拿出来。”

“去卫绾家!”汉景帝一定要眼见为实。

到了家中,卫绾拿出所有汉文帝赏赐的六把宝剑,汉景帝看到后大为感慨。

汉景帝更加钦佩卫绾的清廉忠实,认为其没有坏心肠和私心,便将自己的宝剑赏赐给了卫绾,并推心置腹地将京城安危交给了卫绾。

过了一段时间,京城秩序好转,就任命他为河间王太傅。

《史记》记载:“上曰:‘剑,人之所施易,独至今乎?’绾曰:‘具在。’上使取六剑,剑尚盛,未尝服也。”

04

卫绾到河间不久,七国之乱爆发,一时间波涛汹涌危机四伏。

汉景帝诏令卫绾为将军,卫绾接到命令后便带领河间的汉军加入讨伐叛军的行列。

七国之乱很快平定,但是汉景帝很快面临新的难题:窦太后和梁王的势力尾大不掉,一直逼迫其立梁王为储君。

梁王派人携带大批金银财宝到长安收买人心,很多朝廷官员都倒向了梁王。

汉景帝背若芒刺,认为只有当年不赴宴的卫绾才能不为所动,便急忙调卫绾回到长安出任卫尉。

卫尉是长安的警备司令,掌管大汉王朝的精锐武装北营和长安的皇宫禁卫,有卫绾坐镇,汉景帝才得以心安。

汉景帝这才理直气壮地立长子刘荣为皇太子,逼退了梁王的威胁。

事后,汉景帝以卫绾有军功的名义,册封卫绾为建陵侯。

不过,太子刘荣也只是对付梁王的过渡而已,汉景帝过了几年废了刘荣,并且大肆抓捕刘荣的外戚集团栗氏家族。

汉景帝不忍心再拿卫绾当枪使,便以卫绾年龄大为由革职还乡,另由郅都去干这个得罪人的差事。

《史记》记载:“上以为绾长者,不忍,乃赐绾告归,而使郅都治捕栗氏。”

05

过了几个月,汉景帝召见卫绾,并让胶东王刘彻在座。

汉景帝拉着卫绾的手说道:“当年先帝嘱托你是一个长者,现在朕就把大汉的未来嘱托给你了!”

卫绾不解,目视胶东王刘彻。

汉景帝说道:“朕已经决定:册立胶东王为皇太子,你做太子太傅。”

不久,卫绾升任御史大夫,作为皇太子的嫡系力量开始左右朝廷政局。

过了几年,汉景帝自觉时日不多,认为卫绾温柔敦厚,便赏赐他很多财物,提拔卫绾做了丞相。

卫绾力主营造和平的政治环境,所以主政期间安分守己政治清明。

由于卫绾的鼎力相助,汉武帝顺利继位。

但是朝廷大权仍然在窦太后的操纵之下,汉武帝下令在全国搜集人才。

卫绾受汉景帝的嘱托尽心竭力保护皇帝,在全国大力搜集贤良方正能言直谏之士。

此举惹恼了窦太后和皇亲贵戚。

他们以汉景帝病重时候卫绾造成很多冤假错案为由,强迫汉武帝免去了卫绾的丞相职务。

《史记》记载:“然自初官以至丞相,终无可言。天子以为敦厚,可相少主,尊宠之,赏赐甚多。”

06

卫绾被免职之后,年轻的汉武帝推行的“建元新政”便彻底崩盘了,支持汉武帝的赵绾、王臧等人全部被杀。

卫绾虽得以安享晚年,不过朝廷给谥号“哀侯”,这个有点差。

不过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受老师卫绾影响而执行的。

相比汉武帝一朝的13个宰相,这个结局已经很不错了。

因为有四个自杀,三个被杀,超过了一半的人死于非命。

老王:

卫绾,是典型的延迟满足,最终得到的果实能超出预期。

不要以为卫绾的成就小,寂寂无名做到宰相。

文景朝刘邦留下的贵族、老臣多如牛毛,在汉武帝罢黜百家之前能爬出来,绝对罕见…

明成祖朱棣最信任的人,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黑衣宰相姚广孝到底是谁?

姚广孝(1335年-1418年),幼名天僖,法名道衍,号独庵老人、逃虚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朝政治家、佛学家,文学家,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因“上朝穿朝服,退朝着僧服”,人称“缁衣宰相”。

姚广孝生于医生世家,14岁落发为僧,法名道衍,却师事道士席应真,得其阴阳之术。洪武十五年,姚广孝与燕王朱棣结识,朱棣把姚广孝带回北平,让他担任庆寿寺主持,而事实上,他出入燕王府,密谈军国大事,成为朱棣的心腹军师。

朱棣靖难第三年,姚广孝留守北平,建议朱棣轻骑挺进,径取南京,使得朱棣顺利夺取南京,登基称帝。朱棣继位后,姚广孝担任僧录司左善世,又加太子少师,负责迁都事宜,一手规划今日北京城布局。而后又担任了《永乐大典》和《明太祖实录》的最高编撰官。

永乐十六年(1418年),病逝庆寿寺,追赠荣国公,谥号恭靖。皇帝亲自撰写神道碑铭,并以文臣身份入明祖庙,是明代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人。

扩展资料: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因太子朱标早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 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又以防边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戍守,准备削除燕王。

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 建文帝也缺乏谋略,致使主力不断被歼。而朱棣在姚广孝、张玉、朱能等谋臣武将的帮助下,灵活运用策略,经几次大战消灭南军主力,最后乘胜进军,于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应天(今江苏南京) 。

战争历时四年(1399—1402年)。 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同年,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史称这次争夺帝位的战争为“靖难之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姚广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靖难之役

细说西汉13位皇帝——捋清西汉史,了解帝王有趣的另一面

秦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

陈胜吴广揭竿而起,西楚项羽不遑多让。

刘邦只是个小小的沛县亭长 (相当于派出所所长)。 论时机,陈胜吴广是中国 历史 上首次拉起反抗大旗的人物。论出身,项羽是楚国贵族之后,四世三公,名冠海内。

但就是这么一个看起来平平无奇甚至有点拉胯的人,却在秦末乱世中突出重围。靠的是什么?

一靠他 泼皮无赖的性格, 二靠他 知人善用的能力。

从社交的角度来说,天性豁达,不拘小节的刘邦常年混迹于 社会 中低层,所谓 “高手在民间”, 这让他一路上认识了不少能人。这帮人愿意跟着刘邦干,愿意给刘邦打工,原因不外乎一个, 刘邦这个人真实,好相处,够朋友,够意思,不装相不 整景

从管理的角度分析,拥有了这么一票能人的刘邦不仅知人善用,而且选才唯贤。

我们要知道,实事求是的说,刘邦未必是一个能力特别出众的人,但他手底下特别有能力的人,却都让他安排的服服帖帖的——会管理,往往比真能干重要。

张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刘邦一看小张可以,让他当参谋,负责给俺当智囊。

萧何关心国民,调剂民生。刘邦一看小萧不错,让他搞后勤工作,负责给俺当管家。

韩信攻城略地,不在话下。刘邦一看小韩真棒,让他负责军事指挥,负责给俺当保镖。

这三人史称 “汉初三杰”, 换句话说,这三位加起来,就是大汉第一天团。

有这样的天团保驾护航,刘邦不当皇帝,谁当皇帝?马保国吗?

刘盈是个好皇帝,也是个好人。

他品德上的光辉远远比他当皇帝的作为要高得多。

普通百姓如果性情温顺恭良,倒也罢了。但当身为太子的刘盈展示出这些慈爱仁和的品质时,刘邦却表示:你再这样当好人,太子子你就别当了,卷铺盖滚蛋吧。

原因为何?只因为刘邦是个励精图治,精明强干,雷厉风行的人。他残酷、无情、绝不心慈手软。他要把大汉帝国交给一个和他一样品格的人,而不是给一个老好人。

刘邦要废太子,大臣们不干了。

因为在当时的人们眼中,废长立幼是取乱之道。刘盈是嫡长子不说,学习成绩好,品行道德佳,你不能因为你自己的性格霸道你就把这位三好学生给撸下去。

刘邦表示:也不我非要换太子,我二老婆戚夫人,天天跟我吹耳边风,让我把她生的儿子刘如意立为太子,我也是没办法。

大臣表示: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说一千道一万,换掉刘盈我们不干!

正是因为朝野一致推崇刘盈,刘盈才能接过刘邦的接力棒,坐上皇帝的位置。

他对文武百官感恩戴德,同时把这份恩德转嫁到天下的黎民百姓身上,广施仁政。

大臣们很满意,皇帝很满意,老百姓也很满意,但有一个人不满意。这个人就是刘盈的生母,刘邦的正牌夫人,吕雉。

吕雉记恨戚夫人,这位妾室不仅抢去了夫君对她的爱,还差点让自己的儿子当不成皇帝。

女人的嫉妒烈火在吕雉胸口燃烧,她把戚夫人抓起来做成了“人彘”, (一种非常残忍的古代刑罚,过于血腥,有兴趣可以自行了解) 做完之后,还拉着刘盈一起来欣赏自己的“杰作”。

皇帝一看傻眼了,自己的亲妈这也太狠了,这不是变态吗?刘盈惊吓过度,不久郁郁而终。

刘盈在位时,基本贯彻落实了刘邦生前制定的“休 养生 息”战略方针。不兴兵戈,不起战事,不动土木,大汉在一个稳步的状态下持续上升。

从刘恒当了皇帝开始,汉朝历代帝王的性取向就逐渐变的不是那么明朗。

后宫三千佳丽,刘恒不爱,他专门宠爱一个叫邓通的男宠。

这位男宠长相一般,姿色一般,不会唱歌不会跳舞,但却有一招拿手好活儿——吸毒疮。

刘恒背有毒疮溃烂,流脓不止,太医们束手无策,皇帝疼的昏死过去。

在一旁侍候的邓通那可真叫是 “疼在刘恒心,痛在自己身”, 二话不说趴在刘恒后背就开始用嘴吸脓。

他这么一口一口的吸出脓,刘恒居然苏醒过来,而且身体开始好转。邓福一看有效,对着疮口又是一阵猛吸猛舔。

你注意到我用了“舔”这个字,是的,没错,邓通是真的用舌头在刘恒身上舔了几口。 这是正史记载。我一个字也没有胡说。

皇帝宠信上了这位以嘴吮毒的邓通,小邓摇身一变,成了刘恒身旁最得势的男宠。

得势到什么程度?邓通出门算卦,一位相士断言,说小邓你眉间有煞,印堂发黑,我看你早晚要饿死街头啊。

刘恒一听不乐意了。咋的,我的男宠就这个命?对我好的男人就得饿死街头?他非常不服,于是他赏给了邓通一座金山。你没看错,是实打实的一座金山。 (当时的黄金应该是黄铜) 并且,刘恒还允许邓通自行铸币。

这是什么操作?相当于国家给邓通颁发了一台合法的印钞机,想搞多少钱,就搞多少钱。

当然,刘恒不是个昏庸的帝王,除了宠爱男宠这一点,他在位期间几乎没有什么瑕疵,勤勉政事,努力发展,汉朝进入小康时代。

老前辈刘邦当年把老刘家这些子子孙孙和异姓的朝廷大员们都封了小国王,本来是希望这些人在外能够拱卫皇权。没想到到了刘启这一朝,这帮藩王坐不住了,居然联合起来搞谋反。

我们的刘启同学不惊不怒, 拳打藩王敬老院,脚踢谋反小国王。 迅速平定叛乱。这场震惊朝野的自卫反击战被后世称为“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的结束,再一次证明了一个封建王朝的核心就是集权,你要是把权力这个给点,那个给点,保不齐谁就在背后给你一下子。

刘启是个有作为的皇帝,他勤劳、节俭、有才干。几乎拥有了一个优秀帝王所能拥有的大部分品质。

他的一生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启”。

承上启下,他承接了汉文帝刘恒对汉朝的稳步发展,也启迪了汉武帝刘彻,让刘彻在未来的岁月中引领大汉走向更大的辉煌。

值得一提的是,刘启非常讨厌邓通。登基之后把邓通的金山银山铜山铁山各种山全部收归国有,并将其革职。曾经富的流油的先皇红人,如今穷困潦倒,最后真如当初那位相士所言,饿死在了街头。

刘启恩怨分明,治国有方。无愧于他的一生。而现在,时间即将属于刘彻。

来吧!汉武帝!书写你传奇的帝王人生吧!

刘彻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暴力青年”,让我们先来看一份老刘同志的 打架斗殴记录:

反击匈奴—— 整天把匈奴人民撵的是鸡飞狗跳,叫苦不迭。他是中国 历史 上第一位要求北方少数民族必须向中原政权俯首称臣的皇帝。

远征大宛—— 虽然你离得远,但是如果你想整事,你想不归汉朝管,那我就弄你。

开拔西域—— 只要是我刘彻相中的地盘,我就必须弄到手。汉武帝不仅将西域收归国有,还派遣使者张骞出去 旅游 (丝绸之路), 泱泱华夏,第一次将目光投向了遥远的世界。

除此之外,刘协一拳一个小朋友,南越和朝鲜都被揍的是鼻青脸肿 。

中国版图的开拓,由刘协开始。

刘协还在中国 历史 上开创了诸多第一:

他是第一个在大一统的国家里制定太初日历的皇帝。

他是第一个敢派兵孤军深入大漠,远征匈奴的皇帝。

他是第一个要求天下子民捐献图书建立中国 历史 上首个明确记载的国家图书馆的皇帝。

他是第一个创立太学的人,千百年来的文官制度就诞生在刘协的手里。

这位皇帝,没得说。

他遍识英才,携手东方朔,将历来刻板严肃的朝堂变成了一个自由活泼谈笑风生的地方。

他不拘一格,任才唯贤。大将军卫青最初只不过是个家奴,他一样提携。主父偃在朝堂上和刘协针锋相对,政见不同,刘协认才不认人,照样提拔录用。

汉朝从二线城市跻身国际大都市,刘协居功至伟。大汉开始了真正的盛世。

汉武帝刘协,是千古一帝,是真真正正的千古一帝。他的功过,已经不需要任何人来评说, 历史 自然会留下见证。

刘弗陵的心情不是很好,原因是因为自己还小,以他自己I的能力,很难像父亲刘协一样,雄才大略,一展抱负。所以当时的国家权力都掌握在权臣霍光的手里。

霍光这位大臣简直是个控制狂,皇帝吃饭他要管,皇帝上朝他要管,皇帝上个厕所他也要管。

毕竟刘弗陵还小,你又是托孤重臣,日常生活你管管也就罢了,私生活你也插手?

为了把持朝政,控制皇帝,霍光把年仅六岁的外孙女上官氏安排给十二岁的刘弗陵当皇后。

刘弗陵不喜欢上官氏,一点感觉也没有,包办婚姻让这位小皇帝苦恼无比。

他每天只要看见上官氏,他就难受,他就膈应,吃饭吃不香,睡觉睡不好。

大家可以会问,不喜欢皇后可以去后宫找妃子啊,皇帝想要女人,那还不简单吗?

还真没那么简单,在未来的岁月的里,霍光为了让上官氏和刘弗陵增进感情,严令禁止嫔妃们陪皇帝睡觉。

只能看不能摸,嫔妃们急坏了,皇帝也急坏了。小皇帝心生一计,我不能和妃嫔睡觉,还不能和宫女睡觉吗?

没想到霍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他研究出一种叫做“穷绔””的女式内裤,叫宫女们穿上。

这种内裤有前后裆,一堆绳子系来系去,非常难以穿脱。

而之所以研究出这种玩意儿,目的就是不为了不让刘弗陵乱搞。

虽然霍光爱管闲事,但能力还是有的,他和一帮先皇辅臣也算尽心尽力,所以刘弗陵在位期间,西汉勉强还算ok。

刘贺开通了皇帝的至尊会员卡,但他没想到是,开的居然是张体验卡,过期了就不好使了。

当然,他能当上这个皇帝,也几乎是运气所致,汉昭帝刘弗陵没有儿子,大臣们只能把汉武帝刘彻的孙子,也就是刘贺拉来做皇帝,可谓 “人在家中坐,皇位天上来。”

刘贺当了皇帝,但是只当了27天就被拉下了马。原因不是什么密谋策划,也不是什么夺权风暴,废立刘贺,是朝野上下一致的决定,因为这位皇帝实在是太能玩了。

国家新丧,按理说新皇帝登基之前得哭两嗓子表示尊重和惋惜吧?刘贺表示:嗓子疼,哭不出来。

到了皇宫,刘弗陵的棺材还在屋里挺着,刘贺不知道哪儿抽风了,居然叫了一帮乐师在屋子里演奏欢乐的曲目。

当了皇帝之后,吃了吃就是造,今天和太监打成一片,明天和宫女嬉戏一晚。

谁说阿谀奉承的话,刘贺就疯狂赏赐,百金千金非常大方。谁来觐见,规劝自己,要么直接赶走,要么关入大牢。

也许在刘贺的眼里,皇帝只不过是一个方便他享乐的职位而已,他不想承担皇帝的责任,只想享受皇帝的乐趣。国事朝政?大汉命脉?天下苍生?在刘贺眼里统统屁也不是。

有些人生来就适合做皇帝,有些人就算你八抬大轿把他请上九五之位,他也坐不住。

很显然,刘贺就是那个坐不住的人。

所以当他被权臣霍光和太后等人拉下马来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可怜他—— “西汉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成就达成。

刘询喜欢自己的妻子许平君,这是人尽皆知的事。

如果刘询没有当上皇帝,也许他们将是一对恩爱不移,白首终老的夫妻。

但命运选中了刘询,他做了大汉王朝的新主人,许平君也被封为婕妤。

霍光这时候又来劲了,他一向爱参与皇帝的私生活。

他的小女儿霍成君尚未婚配,他寻思正好可以安排给刘询当皇后。

刘询不太乐意,他同样不喜欢包办婚姻,这位天子心有所属,正是他的结发妻子。

大臣劝,太后也劝,刘询不为所动。他亲自拟了一封诏书,诏书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 俺是刘询,俺想寻找一把我落魄之时陪伴我的宝剑。

这回大臣们明白了,原来皇帝这是对自己的发妻念念不忘啊。够爷们!够深情!大臣纷纷上疏,于是许平君成了皇后。

而这封诏书,也成了中国 历史 上一道最深情、最浪漫的诏书。成语“故剑情深”也是由此而来。

这边许平君已经当上皇后,霍光已经死心。但霍光的妻子霍显贼心不死,仍然想要找机会想让自己的女儿上位。

不久之后许皇后生二胎,霍显居然指使宫中女医暗中下药,可怜的许皇后蒙在鼓里,把药一喝,一命呜呼,一尸两命。

霍显瞒天过海,一顿神奇操作,把许皇后死亡的真相压了下来。等到霍光知道实情,为时已晚,他也无可奈何。

老两口一商量,反正许皇后死也死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自己的女儿霍成君安排成皇后。

刘询同样可怜,他被这两口子耍的一愣一愣的,亡妻死不瞑目,他却把仇人的女儿娶到宫里封了新皇后。

虽然女儿成了皇后,但很显然,霍显还有更加的梦想,她希望自己的女儿能诞下子嗣,成为大汉王朝的继承人。

刘询也简简单单的表达了自己的想法——绝无可能。

他不仅没有和霍成君诞育子嗣,还把许成君留下的孩子刘奭立为太子。这位皇帝的心里仍然只有许平君一个人。

霍显恼了,眼看自己的如意算盘落了空,她先下药谋害刘奭,没想到刘奭学聪明了,不管吃什么都先让下人尝一口。霍显谋害不成,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准备谋反。

玩大了,这真是玩大了。一介狠毒的妇人,居然无法无天,为所欲为的猖狂到了这个地步。

真当大汉王朝是摆设?

她这边准备谋反,那边朝廷已经有所动向,悉数掌握了霍显谋害许平君和想要起事谋反的计划。霍显一看这回玩完了,只好自杀。

这位痴心不移的皇帝,终于为自己结发妻子报仇雪恨。百年之后,九泉之下,两人也能如愿相见了。

纵观刘询一生,是非颇多,他有可能不算不上一个好皇帝。但他一定是个不折不扣的好男人。

经历了血雨腥风的刘奭终于当上了皇帝。

这位皇帝也是大汉王朝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是个文青皇帝,还是专业级别的文青。

一手好字震惊朝野,寰宇闻名,尤其是篆书,几乎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吹拉弹唱,样样都会。吹拉弹唱,样样都行。

如果放在今天,随随便便去参加选秀节目,刘奭一定是稳占C位。

文青刘奭不仅有才,还是个情种。尚未当上皇帝之时,就偏爱自己的太子妾司马良娣。

真爱注定无法长久,司马良娣没有等到自己的男人成为天下至尊,就撒手人寰。这导致刘奭从此之后对后宫里的任何一位妃子都提不起兴致。他甚至公开表达过自己只爱司马良娣,别人他都无所谓不在乎的心情。

太后一看这不行啊,你要是对女人没兴致,那大汉皇室血脉怎么办?总不能我生吧?

于是她整来一帮美女,让刘奭挑选,看上哪个,哪个就当皇后。当时正逢司马良娣新死,刘奭哪儿有兴趣再找女人?他看也不看,随手一指,一位女子落入后宫之中。

这位女子不是别人,正是在未来搅动了几乎大汉半个世纪的“摔玺皇后”王政君。

皇帝爱文艺,爱美人。可想而知的就是皇帝一定不爱管理国家,他也没有时间管理国家。

刘奭在位期间,任用宦官,朝野混乱,国家隐有颓败之势。

当然,刘奭也不能说是什么都没干,他还是干了一件算名垂青史的事——王昭君出塞远嫁匈奴,大汉匈奴一家亲,这事儿就是他安排的。

大汉皇帝的性取向在刘骜这里又开始不明朗起来,原因大致相仿。刘骜有男宠,还是个绝世美男。

这个美男的名字叫做张放。那么刘骜对张放宠爱到什么地步呢?

翻译过来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说刘骜和张放是吃在一起,住在一起,睡在一起。皇帝非常宠爱张放,张放甚至可以说是艳压群芳,宠冠六宫——他可是一个男人啊我的朋友们。

要知道,刘骜的后宫里可不是庸脂俗粉, 班婕妤、卫婕妤、赵飞燕、赵合德堪称大汉“四朵金花”, 那可都是当年大汉美女的顶梁柱。所以刘骜男女通吃,每天除了在后宫睡觉,还是在后宫睡觉。

这是一个终其一生都沉迷在酒色中的皇帝。

自然灾害频繁,他表示我没空搭理。

农民纷纷起义,他表示爱咋地咋地。

国家政务,朝政大权怎么办?他表示自己忙的很,让王政君太后帮忙吧。

后世史学家多诟病说王太后擅权,导致了后来的外戚专权、王莽篡汉。

但实事求是的讲,大汉的权力不是王太后抢来的,而是刘骜送出去的。

王太后也很无奈啊,国家总得有人管吧?

他如此勤于男女之事,一生却没能留下一个后代,最后暴毙宫中,皇位只能让侄子继承。

当然,再昏庸的皇帝也可以局部表扬。刘骜重视农业,在位期间,提拔了当时的著名农业专家氾胜之当官。氾胜之不负所望,写出了《氾胜之书》,这是中国 历史 上第一本完整的农业科学类书籍,对后世影响深远。

别的先不说,你一看刘欣的封号,你就知道这个皇帝不太行。

他的确不太行,先皇们的优点他一样不学习,先皇们的爱好他倒是有样学样。

这位皇帝干啥啥不行,豢养男宠第一名。

对这位男宠的爱之深,情之切,惊艳 历史 ,让人咂舌。

这位男宠的名字叫做董贤,和刘骜一样,刘欣也是衣食住行都和董贤在一起。

一次两人同床休息,董贤睡觉不老实,不爱枕着枕头,偏偏枕在了刘欣宽长的袖子上。

男宠可以没日没夜的睡大觉,但是皇帝不行,皇帝很忙,白天必须起床。

刘欣想要起床,但他就要面临一个问题,如果起床,就要把自己的袖子从董贤头底下拽出来。如果不起,那国家大事就耽误了,至少早朝得去单位打个卡啊。

刘欣思来想去,还是不忍心弄醒董贤,于是用剑割断了自己的半只袖子。 “断袖之癖”的绰号不胫而走,刘欣成了这个成语的发明者和践行者。

这位皇帝的死法也很荒唐,他是服用了过量的春药,导致身体承受不住,突然猝死的。

我们无意去了解和探究刘欣的性取向和私生活爱好等等,但是我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一个这样的帝王统治下的大汉帝国,已经走上了衰败的高速路。

刘衎即位的时候,年仅九岁。

王政君太后还活着,她是中国 历史 上最长寿的皇后之一,仅次于清朝的顺治皇帝的二皇后博尔济吉特。

这位老成持重的太后或许并没有想过事态会发生到这种地步,也许她只是希望大汉能走下去,自己能帮一把。

但王氏一族专权,几乎把大汉的命脉给扼住了。

这已经不是王政君能控制的住的了。

外戚干政不是一天两天了,这是历代皇帝种下的恶果,也不是一个小小的刘衎能决定的。

这帮外戚里最嚣张跋扈,为所欲为的,就是王莽。

刘衎,就是王莽亲自挑选立下的君王。

可以见得,皇帝的继承权都被外戚掌握, 这一代的大汉皇帝,是真的没有牌面。

之所以九岁的刘衎在一众皇子中脱颖而出,原因只有一个,他岁数小,便于王莽管理。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皇帝成了给王莽打工的。

王政君垂帘听政,王莽一旁指挥,刘氏打下的江山,俨然已经变成了王氏的。

小皇帝刘衎就像他的谥号一样,平平无奇,惨淡无光。也许他短短的皇帝生涯只是为了给王莽篡汉自立当一个缓冲期和过渡期。

而对此时的大汉来说,更大的危机和深渊,即将到来。

帝国荣光不再,改换日月新篇。

王莽是王政君的侄子,姑姑权倾朝野,他也顺杆爬上。

这是他最后成事儿的关键底牌。

但王莽成为皇帝的道路却并没有那么一蹴而就。

我们来看一眼王莽的奋斗 历史 :

24岁的王莽因为是王氏亲族的关系,入朝为官,但并未受到重用。

王莽不气不馁,勤恳认干,终于被升为黄门郎。 (相当于机要传达室科员)

在基础服务岗位干了一阵,表现不错,又被升为射声校尉。 (汉宫机动巡逻部队小队长)

30岁,而立之年的王莽一路高升,被封为新都侯,先后任骑都尉 (中级军事官员), 光禄大夫 (皇帝顾问)、 侍中 (皇帝亲随,特派员)。

多年的官场混迹,伴随着几代汉帝的衰亡。王莽见证了刘氏宗亲的衰败,也见证了王氏外戚掌握的过程。

这是一个隐忍,不易让人发觉自己野心的人。长年累月的工作经验为他打下了坚固的政治基础。

他工作时勤勉,待人宽厚,为人忠厚老实,谁也看不出这样的一个人居然是块当皇帝的料子。

历史 无数次的告诉我们,越是看起来平平无奇的人,最后越有可能成就大事。

这就导致,当王莽成为大司马,在汉平帝刘衎驾崩后,操纵刘婴成为皇太子时,大家都是一愣。

从哪儿冒出这么一号人来?

而当王莽取代刘氏子孙,宣布要自己当皇帝时,群臣的状态基本上是: “无所谓,管他谁是谁,无所谓。无所谓 ,谁让谁憔悴。”

几乎没有人反对,也几乎没有人敢反对。

羸弱的西汉政权已经在二百年的岁月中变的混沌,变的麻木不仁,变的摇摇欲坠。

而王莽,正是抓住了这样一个机会,他建立新朝,登基称帝。

不过让王莽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姑姑王政君,居然反对自己当皇帝。

我们可以理解王政君的处境,她毕竟嫁给了刘家人。独揽大权也罢,临朝称制也罢,到头来她还是希望江山在老刘家手里,她对刘氏皇族有感情。

但她过往被 历史 和时代夹裹,或是有意,或是无心,居然让自己身后的外戚势力一步一步扩大,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王政君展示出了她的愤怒和绝望,她把代表皇帝身份的传国玉玺狠狠的掷在地上,玉玺摔出了个口子,也摔出了她的无限心酸和惆怅。

但是现在一切已经于事无补了,她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侄子坐在那个曾经属于刘氏亲族的位子上。

百年岁月,再难回首。

王莽上台了。他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别的,是“改革”。当然,这也是他做的最后一件事,因为不久之后,就有乱军攻入长安,王莽戏份杀青,领了便当。

但后世对他的讨论是无穷无尽的。很多后世学者和网友,纷纷指出,王莽有可能是一个 “穿越者”, 他很有可能是一个现代人。

为什么这么说,让我们来看一看他的主要改革内容:

解放奴隶,只能私有,不得买卖。 ——尊重人权

土地给你种,但是不能买卖交易,不能换钱。 ——土地国有化

发行新钱币,圆圆扁扁,堪称古代硬币 ——调整经济

调整大汉经济结构,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价格和溢价空间全都由朝廷相关部门来制定。 ——统一物价

这四项内容,在遥远的古代,看起来是多么的匪夷所思,标新立异,简直像是现代人“穿越”过去制定的。

他是不是“穿越者”,我不敢妄议。但 历史 对他的评论却是两极分化的。

正统 历史 唾弃他是大奸窃国,是西汉 历史 上臭名昭著的小偷和乱臣贼子。

现代 社会 却有另外一种不同的声音,人们认为王莽是那个时代里为数不多有远见有思想的改革家,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新朝皇帝。

但无论评价如何,西汉已经彻底被王莽修改,堕入 历史 的尘埃之中。而红尘滚滚,关于西汉王朝的峥嵘岁月和无尽遗恨,早以随风而逝了。

*前少皇帝刘恭、后少皇帝刘弘未载入官修正史,遂本文不予记录。

*恭皇刘康为追封,遂本文不予记录,汉孺子刘婴只是皇太子,未登皇位,遂不予记录。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457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