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纣王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大明王朝是中国古代备受推崇的一个朝代,究其原因,乃是后人总结的“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几点。
其中最难能可贵的则是君王死社稷,自古以来,杀身成仁的臣子比比皆是,但真正在危难关头能够以身殉国的君主却寥寥可数。
为大家所熟知的几位殉社稷的君主是:金哀宗;宋末帝赵昺(大臣陆秀夫背之投海自尽,时年8岁,算不上主观主动);明思宗(他即是最著名的以身殉国的君主崇祯)。
在为以上三位君主的悲惨事迹慨叹之时,大家是否想过,中国古代第一位以身殉国的君主是谁呢?
——他的名气非常之大,可惜却非为国捐躯的贤名,而是遗臭万年的骂名。
他就是商代最后一位君主帝辛,名字叫做子受(德),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商纣王。
中国有文字的记载中,夏朝的末代君主桀,是被商汤流放软禁起来的,商朝末代君主纣王则是第一位赴国难而死的君主。
早在纣王的父亲帝乙时,商的国力就处于衰弱阶段。帝辛继位之后,整顿军备,发起对叛乱多年的东夷的征讨,帝辛不仅战胜了东夷,还把商朝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
可惜的是,帝辛只知道武力征伐,却不知政治教导,这使得许多诸侯国趁朝廷空虚、大军在外时起了反叛的念头。
把这念头付诸实践的就是周武王姬发。
周武王趁朝歌(商朝都城)空虚,率领诸侯联军讨伐帝辛,帝辛调不回大部队,只好仓促武装了许多奴隶、战俘,让他们对抗周武王的联军。
联军人数不多,不及帝辛军队的四分之一,但是士气旺盛,商军看到联军后大部分人都倒戈相向。
帝辛见无法挽回败局,并没有弃都城逃跑,表现的很有气概,登上鹿台,自焚而死,做了中国古代第一位死社稷的君主。
引用毛伟人的话就是:
帝辛伐徐州之夷,打了胜仗,但损失很大,俘虏太多,消化不了。他的俘虏政策做得不大好,周武王乘虚进攻,大批俘虏倒戈,结果商朝亡了国。
"纣”,是周武王灭亡商朝后给帝辛的谥号,是个实足的恶谥,由此可以看出周武王对他没有丝毫的好感,厌恶十足,也说明周王朝对商王朝的敌对态度。
周朝八百余年,它的态度自然也成了当时以及后世的态度,所以商纣王也即最昏聩、最荒悖君主的代名词。
《封神演义》广泛流传后,纣王更加成了十恶不赦的恶魔,就连大商王朝的末代君主自焚殉国也成了与鹿台及珍宝一起化为灰烬的圆满结局。
然而孔子著名的大弟子子贡,却对此有不同看法:
帝辛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子贡说实际上纣王没有那么坏,只不过是处在改朝换代的风口浪尖,所以彩成了众矢之的。
其后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描述纣王:
帝辛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乐,嬖於妇人。
司马迁认为帝辛是个能文能武的君主,就是因为太聪明,不把天下人放在眼里,最后才身死人手。
然历史的主流学派统统把帝辛即商纣王作为反面教材,告诫君主们一定不要学他。
帝辛到底是位什么样的君主,也许只有以后出土更多相关文献我们才能清楚。不过,他作为一国之君能以身殉国的这种大义,是值得推崇的。
毕竟“平时慷慨成仁易,事到临头一死难”啊。
中国远古时代有重要的信仰体系是九皇。九皇是指九位神明,分别为:大界王公、太昊玉皇大帝、青帝、女儿村春娘、河神、阿公坛主、五龙尊、五龙君、岩山罗汉。九皇信仰流行于汉族和闽南地区,特别是福建。每年农历八月初九至十七,人们会庆祝九皇爷诞辰,举办盛大的九皇庙会。期间,信徒会进行斋戒、念经、舞龙舞狮、道教祭祀等一系列丰富多的活动。而中古时期的五帝是指传说中中国历史上第一代君主的五位圣人皇帝。他们分别是:伏羲、神农、黄帝、轩辕、尧。这五位帝王在中国传说和历史记载中有着重要地位。其中,伏羲是传说中拥有人类最早文字——八卦符号的创造者;神农是医药和农业的始祖,他教人们种植农作物和药草;黄帝被认为是华夏民族的共同祖先,他统一了中国各地的部落,开创了中华文明的基石;轩辕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战神,被尊奉为军事领导者;尧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记录的聪明明智的君主,他推行了许多仁政,被尊为圣人。这些九皇和五帝的信仰和祭祀活动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至今仍有人们传承和庆祝。
秦始皇是谁?
秦始皇,名嬴政,母亲赵,河北人。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完成统一疆域的秦朝开国皇帝。他开创了帝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他是一位杰出的改革家,在任时的所作所为和思想被誉为“千古第一帝”。
秦始皇的照片
秦始皇是秦庄王项的儿子,但由于其母赵生性放荡,传说秦始皇的父亲是,但历史已成过去,一切都是后人的猜测。当秦始皇是第一个秦王时,吕不韦和他的母亲男宠在掌权。为了重掌朝政,秦始皇在他二十多岁的时候,一举把叛臣都搬了出来,逼吕不韦杀了他,任命能臣,开始了他统一和扩张疆土的征程。
先后统一了六国,结束了长达几个世纪的世界割据分裂状态,统一了天下,结束了这种混乱局面,创立了“皇帝”的尊称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废除了原有的分封制,吸取精华,统一了法律,加强了对贵族和王子的控制,防止了割据复辟。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了扩大疆域,亲自带兵南征,使秦初郡县数量大增,秦朝疆域扩大。
秦始皇统治时期,文字统一,思想文化也受到控制,实行“焚书坑儒”,达到禁私塾的目的,严重干扰了文化的发展和思想的融合。并且在位期间修建万里长城,使徭役繁重,许多人死于其中。而且秦始皇爱享乐,奢靡无度,五巡使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秦始皇的性格
秦始皇,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政治家、军事家。他是结束分裂混战局面,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第一人,开创了中国世界的新局面和新时代。
秦始皇
人们对秦始皇的印象无非是暴君,生性多疑。为了保证自己的绝对权力,统一国家,他专制独裁,焚书坑儒,几乎摧毁了儒家文化。他修建宫殿,修建兵马俑,浪费民财民怨,等等。但是,他的残忍是战争和治国的表现。一个国王永远不会低头,因为低头会让他的皇冠掉下来。站在权力的巅峰,他要时刻警惕周围的一切,精神必须高度集中。据史书记载,秦始皇流放长子,是因为听说长子要蓄意造反。在这样一种至高无上的权力和精神的压迫下,没有流言蜚语的余地。我宁愿误杀也不愿错过任何机会。
秦始皇性格的扭曲,行为的残暴,主要是因为他非人的生活,不时受到屈辱和生命威胁。如此艰难险恶的生活环境,让他学会了独立生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相信任何人有巨大的权力欲望。公元《史记》年,年轻的嬴政在平定了老艾的叛乱后,流放了他母亲的妃子。他母亲罪恶的淫乱让他深恶痛绝,这也是导致秦始皇暴政的原因之一。但他也是一个忍辱负重的人,否则他也不会称霸世界。
他的性格充满了矛盾,在做着让人反感的事情的同时也做出了巨大的成绩。人无完人,自古以来,人生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秦始皇也有立功表现。但他扭曲任性的性格,导致他走向了被世人辱骂和欣赏的极端。
秦始皇活了多少岁?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为始皇帝,却享受不到安逸和享受。相反,他带领他的部队进行了一次南征,以扩大领土。不幸的是,他在49岁时去世,还没来得及进一步扩大中国的版图。
张峰y饰演的秦始皇剧照
据说秦始皇从小身体虚弱,性格刚愎自用。上任后,他什么都亲力亲为,工作带给他的是高强度的疲劳。此外,他外出巡游时正值夏季,天气炎热很容易引发疾病,导致他在途中死亡。传说秦始皇给长子伏肃写了一封遗书,说是命他办丧事,但还没送信就死了。
秦始皇的病没有考证。有人说他得了癫痫病,而郭沫若曾根据史书记载描述秦始皇死的症状,死在车上一段时间才被李斯等人注意到。
秦始皇的尸体
第五次游览时,秦始皇不幸在旅途中病死,结束了他短暂而伟大的一生。然而,秦始皇陵以其庞大的规模和奇特的建筑结构,以及数百个埋葬坑,成为世界奇迹。只是发现了这么久,却无法挖掘,引起了人们的无限遐想。其中之一是秦始皇的尸体是否保存完好。
秦始皇雕像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秦时秦始皇病逝了。司马迁《史记》曾记载:“灵柩运于凉车上.会很热,上面的车很臭。这是官方的命令,要带一个石鲍鱼去弄臭它。”也就是说,在炎热的夏天,秦始皇的尸体是用马车运送的,车厢内的温度更高,以至于尸体忍不住散发出腐臭的气味。当时,为了隐瞒秦始皇病死的消息,赵高在车上放了一筐鲍鱼,掩盖尸体的腥臭味。在宫中运送两个月后,遗体被送回咸阳,秦始皇的遗体难免难以保存。
而且据说秦始皇病死的时候虽然是夏天,但是天气凉爽,秦始皇坐的马车有冷藏的地方,就把尸体放在里面带了回来。当时的御医夏武切随后前往,用水银将秦始皇的尸体浸泡在水银棺中保存。因此,人们认为秦始皇的尸体可能仍然完好地保存在地下墓穴中。
秦始皇地下宫殿
历史上
秦始皇地下宫殿
这只是司马迁的描述,我们还没有完全揭示地宫的真面目。自古以来,地宫的位置一直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有人说它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是用来放棺材和葬礼的。民间传说,地宫在骊山,骊山和秦陵之间有地下通道。每当下雨,通道里就会挤满了阴兵,车水马龙,噪音很大。然而,无论做了多少调查,都找不到这个传言中的地下通道。
自1962年以来,考古队首次对秦陵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通过遥感和地球物理勘探,考古队
考古队在调查过程中,还发现了植物、墙壁等许多奇怪的现象。地宫不仅防水,而且防腐防盗。它包含了许多金字塔形状的坟墓,以及许多难以解开的谜团,再加上古老的神话传说,使它更加神秘,充满了谜团。
兵马俑
兵马俑又称秦俑,位于陕西省Xi市秦陵东侧的兵马俑坑内。兵马俑作为一种古墓雕塑,是随人陪葬的。奴隶归奴隶主所有,奴隶主死后作为陪葬品一起埋葬。因此,兵马俑被制成战车、马匹和士兵来守卫陵墓。
兵马俑
兵马俑是在1974年发现的。到1987年,整个秦始皇陵和兵马俑坑被列入世界遗产,也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200多位国家领导人参观了该遗址,它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一张生动的遗产名片。
殉葬作为古代一种残酷的丧葬制度,在殷商时期达到了顶峰,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周朝的教训的压制,直到秦朝才正式废除殉葬,取而代之的是俑葬。兵马俑是兵马俑的典型代表,达到了兵马俑人类埋葬的高峰。秦始皇兵马俑无论在规模、写实等方面都是匠心的终极结晶,也是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王的皇权意识。秦始皇兵马俑是对实物的严格复制,人物肖像栩栩如生,在规模和气势上都优于他人。
秦始皇兵马俑的埋葬坑坐西向东,三个坑显示一个字符。第一批出土的长坑中,有8000多件兵马俑,四面有斜坡,左右各有2号坑和3号坑。兵马俑埋在地下,深度约5米。坑内所有隔墙搭建,木柱排列,加横梁覆盖棚木,最后铺上芦苇席覆盖黄土,形成高出地表两米的坑顶。底部铺青砖,里面放陶俑。门道填满后,就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地下建筑。
中国封建王朝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以皇帝为核心的历史。“溥天,莫非王土;土之滨,不就是王晨吗?”老皇帝要走了,临终只留下短短的几个字甚至几个字,却戏剧性地改变了历史,不仅决定了新王朝的命运,也直接影响到权贵的成败和生死。我们来看看皇帝临死前说了些什么。
第一,流传最广的将——刘备
“勿为小事作恶,勿为小事行善。”这是刘备在给儿子刘禅的遗诏中说的话。一代帝王不是告诉儿子要治国爱民,而是督促他在德行上学习,在做人上有所作为。他一生漂泊,一心创业。大概只有这一次才是他的亲生父亲。
二、最催的将秦始皇
秦始皇临死前,匆匆留下一句话,把丧事托付给长子伏肃。由于记录的遗言已被销毁,只留下一份意旨:“随葬会葬于咸阳。”写完遗诏,遗诏被赵高烧了。赵高烧了始皇帝的遗诏后,直接来见胡亥,说:“皇帝去世了,没有给所有的王公下圣旨,只给了他的长子傅肃一封信。他的长子傅肃到了咸阳后,马上就当了皇帝,而你连国土的大小都没有。所以你会怎么做?”结果他篡改了照片,传给了胡海。
三、最感人的遗嘱崇祯
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北侵,逼近京师,京营兵败。崇祯太监王承恩离开紫禁城,登上御花园景山公园,在一棵老槐树下自缢身亡。他35岁了。衣指血书,曰:“我寒卑,天庭做事有罪,众臣错怪我。我死了都没脸见祖宗,还要去冠上遮面。让贼分头行动,不要伤及百姓。”崇祯皇帝在位期间,奸臣魏忠贤被精明果断的铲除,全世界都希望他带来和平。但可惜的是,当时明朝大势已去,中兴领袖难当。后来他又信任宦官,使得局面更加艰难,最终酿成了“十万宦官死于大明”的历史悲剧。虽然他的所作所为并不出彩,但仅凭这一句著名的遗言,他还是无愧于汉献帝,民为君国,君次之。几千年的道德观念,崇祯皇帝从来没有遵循过。
第四,最弱的将年光绪
光绪皇帝临终前留下遗言:“近年来,出现了一系列全身性疾病。治疗了这么久,没有任何效果,感觉自己快不行了。我们必须继续推进立宪主义,希望它能在许多年后实现。”光绪三十四年,“悲”字贯穿始终。从他入宫称王开始,他就只有诺诺,没有勇气冲破封建礼教的羁绊。“天满愁云,他总是不开心”。变法是他执政的荣耀,也是他悲剧命运的唯一亮点。但因为触动了慈禧和顽固势力的利益,他被软禁了,他的悲歌跌入谷底,无声而又突兀。他的一生真的是冷若冰霜,难以救国。他虽然是天子,但一生都是傀儡。
五、三三五四曹操最担心的会是什么
曹操的遗嘱被称为史上最令人担忧的遗嘱,意思是:晚上觉得有点恶心,第二天喝了粥当归汤就出汗了。至于我早期军队中的指挥官,你不应该效仿我,至于我的愤怒和疏忽。天下无定,不能顺从古人。我头疼,刚开始戴了头盔。我死后,我会像活着的时候一样掌管大事。别忘了。寺内所有文物将于15日后停止服丧,丧礼结束后脱去丧服。任何一个带领驻扎在边关的部队的人都不能离开部队驻扎的地方。我们公司应该承担责任。我死后葬在邺城西边的一座小山里,离西门豹的坟很近。不要埋藏金、银、玉、首饰等。另一条戒律说,“我的妻子们都很勤劳。我走后,你要好好待他们,让他们住在铜雀台。”你在正厅里放一张六尺的床,挂上灵位帐篷,早晚供奉祭品,每月初一、十五在帐篷里载歌载舞。记得时不时上青铜阙台,从上面看看我的墓地。我家还有一些贡品没用,请送给贵夫人。不要在牺牲中浪费他们。如果平日里没事干,可以学着做鞋卖。以后你可以和他们一起谋生,以防家庭失败。曹操一生都在战场上打打杀杀,只有到了生命的最后,他才能最坦然、最轻松地谈及琐事,以弥补一生的遗憾。
不及物动词刘邦最聪明的意志
“不是刘的,是王的,天下共斗。”吕后问高祖:你走后,丞相萧何也死了。谁还能担当起百官之主的重任?他回答吕后,“曹参。”吕后又问:“那之后呢?”刘邦道:“陵。”又曰:“王陵为人迂直,陈平可助之。陈平有足够的智慧,但难以独自承担重任。因此,我们必须利用周波来帮助他。而周波可以当太尉。”吕后又问,“这些人都死了。谁能代替他们?”刘邦高深莫测地回答:“那不是你能知道的事?”刘邦的遗嘱可谓环环相扣。这两份遗嘱不仅是汉初政治形势的直接反映,也是汉朝后期发展的一个风向标。人事安排的意志使汉朝的刘江山稳固,白马之盟使刘江山延续了370年。他的遗嘱一小部分是对秦朝历史的反思,大部分是对当时形势的总结。
七、最会福尔摩斯的康熙
康熙末年,诸侯为了谋储,互相勾心斗角。当时诸侯两立两废,储位之争在暗中更加激烈。康熙61年,康熙帝病逝于北郊长春园,雍正帝继位。民间传言很多,野史也有。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是,康熙帝想把皇位传给第十四任皇帝,但第四任皇帝胤_与隆科多勾结,将“第十四任皇帝”改为“第四任皇帝”。近日在辽宁展出的《康熙皇帝遗嘱》显示,同样的内容是用汉文、满文、蒙文书写的。其中,“雍亲王皇帝的第四子胤_,品德高尚。他向我深深鞠躬,他将继承我的王位,皇帝的第四个儿子,胤_,就是雍正。虽然民间认为雍正继位疑点重重,但他在位的十三年是清朝统治的重要时期,承上启下,为乾隆时期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一个优秀皇帝的政治意愿是那个时期王朝政治的精彩呈现。有时,它可能是相对平静的,要么是山雨突然到来,要么是阳光明媚。更多时候,一切矛盾都处于白热化状态。在生死与迷茫中,遗嘱要么被销毁,要么被篡改,要么被扭曲,给后人留下种种疑惑。
此人便是马士英。他被后人称之为奸臣,跟黄宗羲脱不了干系。
我们将马士英列为奸臣,无非是由于拥立昏君,误国误民,奸臣之名无论如何也洗不掉。而史可法就不同了,坚守城池,奋力抵抗,英雄之名理所应当。
但这其实是很片面的,他二人作为大明朝最有权势的人,“决定权”在他二人手中再合理不过了,但是按照“父死子继,兄终弟及”这样传统古老的继承制度,傻瓜帝王朱由崧继承帝位天经地义,将罪过全部牵扯只马士英头上,着实有些不厚道。
而我所述的马士英奸臣的名头与黄宗羲脱不了干系,是由于黄宗羲所在的阵营导致了他对马士英的评价很可能带有个人情绪,而出现判断失误。
黄宗羲即便立誓不帮助清朝,但编纂《明史》是他梦寐以求的事情,所以肯定不会抛弃这绝佳的机会,最终以布衣的身份携自己的弟子以及儿子赴京撰书,其中弟子万斯同虽然名为布衣,但实为总撰,其观点必然要受到黄宗羲的影响。因而《明史》中所述的忠臣亦或是奸臣由谁而定,大家也就心知肚明。
在《奸臣传》中的10位奸臣,在大明史200余年历史中,在明末与黄宗羲同时期的人物便占四个席位,而这四位都有共同的特点:与东林党存在过节。而四位中出来马士英,其余三个被列为奸臣确实无可厚非,但马士英也在其中,这确实引人深思,黄宗羲究竟有没有掺杂个人情绪,实在让人难以苟同。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447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