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1万对20万!背水一战韩信为何信心十足

众妙之门 2023-07-04 23:40:06

1万对20万!背水一战韩信为何信心十足

1万对20万!背水一战韩信为何信心十足?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曾有后人评价,韩信在用兵技巧上无人能敌,其思想“兵权谋家”更是在中国古代思想中占有一席之位,也是世界上首位使用“谋战”这一技巧的人。韩信曾经用1万汉军对抗20万赵军,背水一战,为何韩信自信心十足呢?

曾有人将韩信的治国之能比作萧何、军事战略比作项羽、控兵能力比作张良,韩信是不可多得的全能之才。这样一个人才在战争中可谓是百战百胜,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这便是韩信对自己最高的评价。

据史书记载,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此句出自韩信与刘邦的对话中,韩信是刘邦的心腹之臣,为刘邦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功不可没。刘邦曾问韩信可以指派多少兵力,韩信回答十万,刘邦又将刚才的话重复一遍,韩信这次回答说越多越好。在古代,带领多少兵力是评判一个将军的能力范围之一,纵观历史的长河,能统帅十几万兵力的将军是少之又少,韩信的实力可不是吹嘘而来,背水一战的成功使韩信的名字永久的烙印在历史的书卷中。

前204年,汉军与赵军在井陉展开的一场战争,韩信在刘邦的指派之下,带领一万人马消除项羽在赵国仅存的实力。然而赵国派出了20万兵士前来应战,地理、数量上,赵军都占了绝对的优势,而韩信率领的汉军此时疲惫无力、粮草也消耗殆尽,这样下去汉军必输无疑。韩信此时的举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这场战争的结局,韩信利用对方将军骄傲、轻敌的心理,派出2000兵力暗地进入赵军军营,将汉旗插在赵军的军营前,用来霍乱赵军军心。

沉着冷静的韩信一面打听对方军队的情报,一面将汉军分为了两部分,一部分正面迎战攻打赵军的军营,另一部分采用“背水一战”的阵型埋伏于河岸。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背水一战,背水战役是非常危险的技法,只要军队里有一名士兵退缩,那么结果必然是失败的,韩信的勇气智慧令人惊叹。

结局自然如韩信想的那样,赵军大力进攻汉军,却一时无法剿灭汉军,他们便回到赵军营地稍作休息,赵军看到军营里插汉军的旗帜,一时间军队混乱不堪,士兵四处逃窜,韩信此时带领军队将赵军一举歼灭,这场看起来不可能成功的战争,最终在韩信的计谋之下获得了成功。

背水一战一词从表面理解是在困境中做出最后努力的意思,韩信认为人在处于绝境之时,所爆发出来的气势与能力是远大于平日里的,这也是战争取胜的关键。背水一战的成功奠定了韩信在历史上的地位,被后代学习与赞美。

韩信的背水一战是怎么打赢的?为何无人能成功模仿?背后有何秘密?

背水一战就是井陉之战,经过韩信指挥过后,成为一个成语,被用来形容在绝境中为寻找生机而拼死一战,但是韩信的背水一战在中国历史上是个孤计,也就是说只有韩信仅仅使用成功过一次,其他人都没有成功使用过。

那么韩信的背水一战是如何打的?

一、双方兵力情况

史记上说赵国陈馀的军队是“号称20万”人,这里用了号称两个字,可以肯定实际上没有这么多人,以史记的惯例,号称兵力一般是实际兵力的两倍,因此推测陈馀的兵力至少是10万人左右。

以下引用《史记》中号称兵力的说法:

《史记 高祖本纪》: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 对于韩信的兵力,史记中只说了韩信的军队有数万人,有推测说三万人的,有推测说五万人,没有准确的数字,综合一下,韩信的军队就是3~5万人。

可以肯定韩信是以少对多,韩信的军队就算有5万人,也只有对手陈馀军队的一半,韩信处于弱势地位。

韩信这边的将领具体有哪些人参战,史记并没有记载,只知道张耳跟韩信一起参战,陈馀这边的将领只知道有一个李左车,他是战国名将李牧的孙子。

另外,曹参率领一支军队北上进攻赵国的别将戚将军,并将其围困在邬县城(山西介休),最终曹参打败并斩杀了戚将军,邬县位于井陉的西南方向。

二、背水一战的具体过程

战前,李左车给陈馀出了一个计谋,让他率领三万大军从小路去截断韩信的粮道,然后让陈馀不要与韩信交战,不出十天,韩信就会兵败,但这个计策陈馀不听,陈馀认为自己兵多占据地利,不需要用偷袭的方法来打败韩信。

陈馀不仅没听,而且对于井陉这个天然的地利都不知道利用,井陉是进入赵国的一条狭窄的通道,这条路两匹马无法并排通行,也就是很狭窄,对于这样的地形,最好的办法就是伏兵,使其首尾不能相顾,但是这些陈馀统统没有做。

韩信派出人不断打听消息,并且还得知了陈馀没有采用李左车的计谋,还通过不断地侦察,韩信知道了陈馀没有派伏兵或者任何阻击部队,这等于放手让韩信通过井陉了,于是韩信才敢率领大军进入井陉,并且在离井陉口30里的地方扎营。

到了半夜,韩信派出2000轻骑兵,每人拿了一面汉军的红旗,从隐蔽的小道上山埋伏起来,让这些骑兵注意观察赵国的军队,并且告诫骑兵:当赵军全线出击攻打我军时,你们就火速攻下赵军营垒,并且拔掉赵军旗帜,换上汉军的红旗。这个安排是韩信半夜偷偷摸摸安排的,赵军毫无消息。

到了第二天天刚亮时,韩信派出一支万余人的先头部队,先出井陉口,渡过绵蔓水,然后在河边列出鱼鳞阵,背水列阵,这就是背水一战的来历。

赵军见到汉军在河边布阵,感到很好笑,由于没见到主将韩信与张耳出现,所以赵军并没有进攻河边的汉军,等这些全部部署好,然后韩信与张耳率领主力部队开出井陉口,大张旗鼓地渡过绵蔓水,来到汉军一万先头部队前面。

赵军见到韩信与张耳出现,于是打开营垒开始攻打汉军,韩信与张耳率领主力前出迎战,双方激战了很长时间,然后韩信与张耳假装败退,一路退,一路丢弃汉军旗帜与仪仗鼓号,赵军见到汉军败退,于是开始追击汉军,抢夺旗帜,追逐韩信与张耳,这些可都是功劳。

然后张耳与韩信退到了河边,没路了,河边严阵以待的一万多先头部队开始以阵法抵御赵军,韩信和张耳败逃到河边的军队,由于没有退路,也开始回头跟赵军玩命, 这一仗赵军是倾巢出动。

就在双方主力在河边交战的过程中,韩信预先埋伏的2000轻骑兵冲进了赵军的营垒,斩杀了赵军的守兵,然后将赵军的旗帜拔除,插上汉军的红色旗帜。

但是双方激战了很久,赵军也无法打败汉军,于赵军退回营垒,结果发现营垒的旗帜全是汉军旗帜,以为营垒尽被汉军所占,大为震惊,军心大乱,这时韩信率领主力出击攻打赵军,营垒中的汉军也出兵攻打赵军,前后夹击之下,赵军大败,全军覆没,陈馀被杀,赵王歇被俘虏,背水一战结束。

三、关于背水一战的疑点与思考

1、为什么韩信连陈馀不采纳李左车的建议都知道

李左车给陈馀的建议,按照级别来说,肯定只有赵国高层人物才有机会知道,韩信派个间谍就能打听到,这是不可思议的事,两军交战,一方能够打听到另一方高级别军事会议,这个仗还用打吗?

这都打仗了,肯定整个井陉口都封锁了,韩信也不可能派人到赵国去打听的,除非韩信早就在赵国安插了间谍进入高层,或者有别的渠道知道赵国高层军事会议的内容,这真是不可思议。

此外,还有一个可能就是张耳,张耳跟陈馀可是几十年的交情,两人因为巨鹿之战反目成仇,但是张耳对陈馀肯定是相当熟悉,对陈馀身边有哪些人也熟悉,对赵国更是熟悉,所以张耳有可能在陈馀身边安插了间谍,否则事后张耳啥也没事,就封了个赵王?

2、为什么在河边列阵的汉军战斗力就如此之强

韩信以绝路为激励固然有原因,但是人再怎么激励,他还是人,不可能激励成神吧,况且激励也不是目的,一定要有其它的谋略来配合激励,一个兵就算战斗力再强,同时对付两个兵也是不容易了,除了激励之外,个人认为汉军在河边的军队绝对称得上是精兵,一个精兵,另一个是精兵列阵,以阵法来对抗赵军,赵军追击汉军到河边的,肯定不成阵型。

这样打下去的话,赵军其实是不利的,赵军的阵型乱了,短时间内难以结成,再加上韩信一再示弱,也让赵军产生骄傲之情,在一系列原因的作用之下,赵军的攻击力大减,而水边列阵的汉军战斗力大增,赵军就暂时无法打败汉军。

3、为什么赵军追击韩信和张耳时,营垒不留人呢

从战事结果来看,2000轻骑兵就冲破了赵军的营垒,可见赵军的营垒几乎就是空的了,这里非常奇怪的是,赵军为什么不留点兵在营垒,这是基本的常识问题,赵军不是有十万人,哪怕留一万人,2000轻骑根本不可能攻下营垒的,韩信是如何判断赵军会倾巢而出的,如果赵军留了人在营垒,那失败的可能就是韩信了。

这里只能理解为陈馀的愚蠢了,任何战争,不到紧要关头,不可能把所有的军队全部投入战争的,除非立即能决出胜负,这是军事常识,结果陈馀连这个道路也不懂,再加上陈馀不接受李左车的建议,这是被韩信算死了陈馀这个人没有作为,才敢出如此大胆的谋略。

整个背水一战非常凶险,但凡出一点错误,最后失败的就是韩信了,比如采用李左车的计谋,比如赵军在河边打败了汉军,比如2000轻骑没攻下赵军营寨,这些情况出现,都意味着韩信的失败,但在战争中都没有出现,不敢想像历史上真实的背水一战是不是如史书中所记载的这样。

为什么只有韩信能成功,别人就不能成功呢?

韩信的能力就在于针对怎么样的对手,采取怎么样的计策,陈馀的愚蠢成就了韩信背水一战的千年美名,这种成功是针对对手采取的,同时还有地形环境等一系列的因素在内,这个背水一战的计策是不能复制的。

背水一战成功最关键的原因是对手陈馀的愚蠢,只有敌我双方主帅谋略水平相差较大时,才有成功的可能,韩信的对手是陈馀,所以他能成功,如果韩信的对手是李左车,他就无法成功,事后,韩信对李左车说了一番话,他是这么说的:

诚令成安君听足下计,若信者亦已为禽矣。以不用足下,故信得侍耳。 这话的意思是说:果真让成安君(陈馀)采纳了你的计谋,像我韩信也早被生擒了。因为没采纳您的计谋,所以我才能够侍奉您啊。

这话固然有韩信谦虚的成分,但韩信也明白,但凡陈馀采纳了李左车的计谋,或者韩信的对手是李左车,背水一战就用不成,韩信连进井陉的机会都没有,双方只能形成对峙了。这就是对手愚蠢的原因。

韩信背水一战成功还有一个关键原因,就是情报工作做得非常好,无论韩信是怎么知道陈馀不采纳李左车的计谋,你看韩信在整个战争过程中,做了大量的情报工作,对陈馀和赵军的了解非常多,这样的谋略就是看人下策的,但前提是韩信做好的情报与间谍工作,才能做到知己知彼此,方能百战而胜。

韩信背水一战取胜的第三个原因就是:充分利用了人性。韩信利用置身死地而后生,激励汉军将士拼命抵抗,激发出最大的战争力,韩信还利用示弱,激起赵军的轻敌之心,在河边摆鱼鳞阵这种低级战法,让赵军骄傲,以为韩信就这点能力。

韩信还利用赵军急于取胜,抛下大量的旗帜与仪仗,让赵军争夺,要知道兵败如山倒,如果不是特别的把握,退兵时很容易形成溃败,但韩信充分把握了敌我双方的人性,让赵军为了抢夺战利品利了阵型,从而引发了赵军倾巢出动,这一点韩信也有赌的成分在内。

韩信背水一战取胜的第四个原因就是:谋略环环相扣。韩信在前一天半夜派出2000轻骑兵埋伏下来,这是暗手,到第二天先派出先头部队渡河列阵,这是明手,同时也是为了稳定阵地,如果韩信第一时间率领主力渡河,那赵军可能就开始进攻了,韩信就无法实施谋略了。

韩信不首先出现,赵军就不会进攻,然后韩信与张耳率领主力迎战赵军主力,那一万军队仍然在河边列阵,等到韩信后退时,那一万河边列阵的军队就充分发挥了作用,要知道汉军逃回来阵型也是乱的,但韩信安排得很好,那一万人起到了缓冲作用,挡住了赵军第一波攻击,然后韩信利用时间再稳定主力,进行反击。

韩信的计谋是环环相扣的,缺一不可,把赵军主力吸引在河边,然后利手暗手拿下营垒,再里应外合打败赵军,最终成功,整个过程是不可复制的,因为时间、空间、对手都是无法复制的,当然也就没人能成功第二次了。

韩信最后一站是如何以两万兵力拿下二十万的?最后一站用了什么战术?



可以说韩信是靠最后一战成名的,也是历史上非常经典的一场战役,以少胜多。现在我们都知道习语最后一战,但它实际上是一场战役的名称。当时韩信确实是最后一搏,没有退路。在这场战斗中,韩信也是一个勇敢的艺术家,选择了最冒险的方法。下面详细介绍最后一战的故事。过来看一看。


韩信是不可多得的通晓兵法的军事天才。在国际象棋的楚汉划界之战中,他是掌管生死的统帅。一个从卑微出身到刘邦帝国的关键人物,孙武和后起之秀白起,都是艺术爱好者崇拜的偶像。韩信的代表作《井陉之战》堪称经典。况且,背水一战,家家飞,也是后人可以借鉴的战略秘密。其中《最后一站》是经典之一,字面意思是“死”和“来生”。这是他最毒辣的一招,以20倍的实力打败了敌人。几千年来没人敢再用。


韩信率领数万汉军翻越太行山,试图突破井陉口,击杀赵。当赵王偕和闻言汉军即将到来时,他们将集中20万兵力等待与韩国植物大战僵尸游戏大全新的决战。易守难攻的高空优势让赵引以为傲。


这时,李左车开口了,韩信的军队打来了电话。他们渴望自助餐,他们的士气很高。我们不能在TGA2017给他们机会。他们的胳膊和胳膊是混在一起的,而且他们都是长途跋涉来到这里的,所以他们一定遇到了麻烦。我需要三万奇兵,砍断他们,砍断他们,让他们瘫在路上,这样他们就来不了了。可是陈郁一听,大惊小怪,几万小兵马,怎么用车轮,就等着虾米来送死吧。


韩信听说李左车的消息后喜出望外,决定实施A计划,并下令半夜突袭。2000轻兵各带一条汉旗小路出发,躲在隐秘处,伺机而动。当军队与赵国作战时,他们假装被打败并撤退了。这时,赵国人民当然会乘胜追击。当时的旗兵可以攻赵的地盘,交换旗帜。当赵国士兵被汉军俘虏时,他们看到了失败的迹象。他们心烦意乱,四处逃窜。最后,汉军全灭赵军,活捉赵王燮。战后,韩信出重金活捉了李左车,并招募他为谋士。


回到水里是一个冒险的举动。韩信以三部曲出奇制胜。他首先调查了李左车,然后决定搬家。最后一站制定了打胜仗后吃赵饭的想法,冲动的士兵是奋勇杀敌的魔鬼。改旗易帜,利用赵轻敌的态度,改旗易帜做心理战战胜敌人。韩信的军事才能,古今少有。此后的几千年里,没有一个将军能够模仿,有的只是效仿别人。最可悲的是士兵中毒后受到迫害,这是历史的遗憾。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445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