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狄仁杰之外武则天曾最信任的大臣,终于在失宠之后落在了对头手里!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武则天重用酷吏,也重用能臣,而武则天最信任的能臣里,除了狄仁杰,那就是李昭德了,李昭德个性特别,敢直言,能力也非常强,武则在非常信任他,即使女皇的侄儿武承嗣诋毁他,武则天都不为所动,据说有一次,武承嗣说李昭德的坏话,武则天却道:“自从我任用李昭德为宰相,常能睡得安稳。他能为我分忧,不是你所能比的。”武则天这么信任李昭德,可是最后李昭德还是落到酷吏来俊臣的手里。
李昭德和来俊臣之间的嫌隙由来已久。精明干练,正直敢言的李昭德,是朝中为数不多敢跟来俊臣等酷吏正面相抗的人物。而且当时李昭德贵为宰相,正是圣眷正浓的时候,即使魏王武承嗣也不敢对他怎么样,所以气焰嚣张的来俊臣,也不得不对这位铁腕宰相礼让三分。可以说,在酷吏盛行的年代,李昭德便如激流中的磐石,给了朝不保夕的朝臣们最后一丝安全感。
可是当酷吏们被打击后,李昭德就遭遇了困境。在六道使事件之后,很多酷吏被贬被杀,来俊臣也被贬同州参军。这时,朝中出现了一些对李昭德不利的言论,很多人跑到女皇面前指责他专权用事,威震人主。真要说起来,这项罪名也不能算无因。因为武则天执政期间,朝臣大多明哲保身,袖手旁观,和李昭德同列的几位宰相分别为唾面自干的娄师德、模棱两可的苏味道,和以逢迎拍马著称的“两脚狐”杨再思等,凡事三缄其口不闻不问,大多数事情只有李昭德拿主意了,而且李昭德这人能力强,敢做敢为,不怕得罪人,长期以来,就有些人看不惯他。于是在酷吏的阴云似乎暂时驱散之后,才华横溢而又个性直率的李昭德成了人们群起而攻之的目标,弹劾他越权专断的奏章不断涌现,称李昭德的权势已然侵凌人主。
这话言论正好击中了女皇的要害,嗜权如命的武则天,一生中最怕的事,就是怕权力被人抢走了。因此,一向不愿将大权轻假于人,特别是“百僚之首”的宰相。武则天因此对李昭德产生疑忌。后来,李昭德被贬为岭南的钦州南宾县尉,次年,曾和李昭德同殿为相的豆卢钦望、韦巨源、杜景俭、苏味道、陆元方等五名宰相,因为在政事上只听李昭德的,没有自己的主见而统统被贬出京。由此可见武则天最不能容忍的就是专权结党,只要有一丝苗头,就毫不手软地打击。过了几年后,李昭德才重获启用,但只是一个小小的正八品监察御史,而来俊臣后来被启用时,已经升到四品的司仆少卿了。
李昭德当宰相的时候,得罪了大量的酷吏,还亲自杖杀了王庆之与候思止,因此,酷吏们对李昭德是恨之入骨,常想将李昭德除去。来俊臣也是同样的想法。来俊臣和党羽聚会,把士大夫的名字写在石板上,投石为乐,打中谁的名字就拿谁开刀,整到对方家破人亡。有一次,这些党羽们只在石板上写了李昭德一个人的名字,希望能击中李昭德,可是奇妙的是那一天,怎么投石,就是投不中李昭德,这让酷吏们非常扫兴。世易时移,李昭德后来被贬官,而来俊臣却得势,如今的来俊臣要整治已经失宠的李昭德可谓不费吹灰之力。于是,来俊臣指使党羽诬告李昭德谋反。虽然武则天曾经对李昭德特别信任,可是此时女皇仿佛已经对昔日这位曾经言听计从的宠臣完全失去了兴趣。于是李昭德被下狱,并被判处死。衔恨已久的宿敌即将死在自己手下,来俊臣别提有多爽了,背靠着皇帝这棵大树,谁敢动他?谁又动得了他?
然而来俊臣得意没有多久,因为被下属诬告谋反,也被武则天下令斩首。最为巧合的是,与来俊臣同日赴死的还有被他诬陷下狱待死的李昭德,能亲眼看见宿敌与自己同归于尽,也许是武则天给予自己这两个宠臣最后的恩典。
公元690年,武则天登基为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女皇帝。然而武则天从李唐王朝手里夺来皇位,被很多前朝大臣认为是不义之举,因此很多大臣纷纷站出来反对武则天,要求其把政权归还给李家人。好不容易坐上皇帝宝座的武则天哪里舍得把皇位还给别人呢?为此,她培养了一批心腹,让心腹作为自己的打手,去除掉那些反对自己的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大批走狗就出现了,他们心狠手辣,杀人如麻,说的好听点就是酷吏,说的不好听点,就是大奸臣。
武则天众多的心腹之中,来俊臣是非常有名的一位。来俊臣本是一个地痞流氓,吃喝嫖赌,无恶不作,可谓五毒俱全。一次,来俊臣因为犯罪,被刺史大人李续狠狠的揍了一顿,从此,来俊臣便嫉恨李续,伺机寻找报复他。公元689年,武则天利用毒辣的手段,以谋反的罪名除掉了李续。来俊臣认为这是个表现自己的好机会。他花钱找人给武则天写了一道奏折,大概内容是他来俊臣当年就曾经举报李续谋反,可是该信息被李续扣了下来,还被李续毒打了一顿。
这时候的武则天急需培养一批亲信,发现来俊臣是个适合做走狗的料子,便招来俊臣入朝,委以重任。就这样,一个街头小混混,一下成为朝中大员,身价翻了好多倍。为了报答武则天的知遇之恩,来俊臣身先士卒,作为武则天的打手,只要武则天看谁不满意,来俊臣就立刻虚构捏造出一大堆罪名,直至把这个人弄死。短短数年时间,来俊臣就制造了数十起冤案惨案,上千人被杀,他也被称为唐朝第一酷吏,第一大奸臣。
习惯了诬陷杀人的来俊臣,竟然把枪口对准了宰相狄仁杰。公元692年,新年刚过完,来俊臣就向狄仁杰磨刀霍霍,将其和其他6个朝中重臣逮捕下狱,理由是谋反。狄仁杰被关入大牢后,想见武则天,可是牢房都是来俊臣的人,根本不会把信息送出去。武则天早已知道来俊臣恶贯满盈,心很毒辣,如果不招的话,自己可能会被折磨而死。但承认谋反的话,不但可以免去皮肉之苦,还可以免去死罪,当时的法律是坦白从宽,本来是死罪的,只要立刻承认,就可以免去死罪。
狄仁杰虽然不用死了,但是按照谋反的罪名,他很可能被流放,而且家人也会受到牵连,为了洗脱罪名,狄仁杰绞尽脑汁,找来一块破布,最后咬破手指,写了一封血书,然后夹在自己棉衣的夹层里。藏好血书后,他把衙役叫来,让衙役通知家里人把棉衣取走,回家洗洗。衙役哪里会料到狄仁杰在棉衣上做了手脚。当家人看到血书后,立刻拿着血书,当面把血书交给武则天。武则天看到狄仁杰写的血书后,本来有点疑心的她,立刻烟消云散,释放了狄仁杰。武则天问狄仁杰,既然你没有谋反,为何要承认呢?狄仁杰也爽快的说:向若不承反,已死于鞭笞矣。意思是如果我不承认的话,早已被他们鞭笞而死。
由于来俊臣恶贯满盈,坏事做尽,最终引起了武则天家人的痛恨,武家的一些大官纷纷上书弹劾来俊臣,武则天最终下令处死来俊臣。来俊臣死后,围观的群众争相割掉他的肉,分而食之。而来俊臣死后,朝中的很多大臣也长舒一口气,终于不用再害怕被来俊臣盯上了。
一说到狄仁杰的名字许多人首先想到的一定是他是一个神探,他曾经破获了许许多多的案子,所以他被称为“神探”。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个十分忠诚的人,虽然说他一直在武则天的手下为官,但他时时刻刻没能忘记他是大唐的子民,是李氏的子民。因此在武则天晚年将要传递皇位的时候,在他的带动下,朝中大臣集体上书让武则天把皇位传给了李旦。
所以狄仁杰也算得上是朝中元老级别的人物了,为唐朝的基业贡献了自己宝贵的力量,然而在官职这个问题上十分地令人费解,这样一个元老级别的人物竟然一生只是一个三品官员,为什么狄仁杰的官职会这么低呢?
因为他轮不上当更大的官。
武则天在位期间,武则天把一品二品的官员都给了皇亲国戚,以此来让他们帮助自己巩固统治,这也没有办法,毕竟她是一位女皇帝,要想让自己的权力稳固的话,就一定要处理好朝中的关系的,要是官位安排不合理的话,肯定有人会造反的,这样一来是不利于自己的同治的。
其次,狄仁杰不想当大官。
从电视剧我们就可以看得出来,狄仁杰这个人一向淡泊名利,不把自己的功名利禄看得多么重要,因此他也不会在乎自己会当一个什么样的官职,他所在乎的是为百姓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所以这与狄仁杰的性格有很大关系,他已经不想再升了。
武则天(公元624年---705年)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一位女皇帝,山西文水县人。“则天”,是她的尊号。古时候,女孩一般是没有名字的,即便有也不外传。她入宫以后,唐太宗李世民给她取名叫武媚。当了女皇,她自己取名武zh*o。“zh*o”这个字是武则天新造的。读音和意义都是和“照”字相同。她自诩非常英明,双眼像太阳一样照耀太空。
武则天一生,始终处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之中。在她势掌朝政期间,能注意选拔人才,重视农业生产,曾经做过一些有益于历史发展的事;但是她宠信酷吏,结党营私,也干过许多不利于人民的事。
武家女入宫
武则天的父亲武士hu*,原来是山西有名的木材商人,因为帮助唐高祖李渊夺取天下有功,曾做过工部尚书、荆州都督等大官。他四十七岁那年,妻子杨氏生了第二个女儿,这就是后来的武则天。过了十二年,武士hu*得病去世了。这时候的武则天,已经长得如花似玉,非常漂亮。于是,“武家出了美女”的消息不胫而走,一传十,十传百,最后传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耳朵里。
有一天,唐太宗派传旨宦官飞马来到武家,当众宣读诏书:封武则天为才人(宫中嫔妃的一种,是最低的一级),命她即刻进宫。
杨氏听完诏书,又惊又慌,心想:皇帝妻妾众多,除正妻皇后以外,还有妃、嫔、婕妤、美人等级别,而才人的地位最低,如果得不到皇帝宠爱,就要在深宫内院熬一辈子。想到这里,她禁不住抱住女儿失声痛哭道:
“儿啊,想不到你父亲去世不久,家里就飞来横祸。你要是进了宫去,只怕我们母女再也没有见面的日子啦!”
十四岁的武则天却很平静,反而笑着劝慰母亲说:
“母亲不必过分悲伤。依女儿看来,这不一定是件坏事呢。”
“什么?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杨氏听说,惊愕地瞪着泪眼问道。
“女儿此番进宫,只要事事察颜观色,处处小心待候,就能博得皇上欢心。到那时候,不但女儿享不尽荣华富贵,还能光耀门庭,给母亲脸上争光呢!”武则天一字一句地回答,显得很自信。
杨氏这才明白,自己的女儿是把进宫看成进身的阶梯。想到女儿自小聪明过人,八面玲珑,说不定真会得到皇上的宠爱。杨氏这才不再哭了。隔了两天,武则天拜别了母亲,高高兴兴地进了宫。
唐太宗召见她以后,发现这位武家女不仅长得美貌,而且彬彬有礼,落落大方;问她几句话,还言辞委婉,对答如流。唐太宗非常高兴,当即就赐给她一个名字叫“武媚”。
唐太宗比武媚大二十六岁,但是他很快就喜欢上这个聪明能干的小姑娘了。
武媚与太子
公元643年,唐太宗年老多病,立了长子李治为太子,定下了皇位继承人。这时候,武媚已经是快二十岁的少女了。进宫以后,她学了不少文学和历史知识,唐太宗对她分外宠幸,就是在卧病期间,也要她日夜陪伴服待。
太子李治早就听说武媚的名声,常常以探望父亲为理由,进宫和武媚接近。武媚明明知道太子的心意,可表面上她装出一本正经的样子。
有一次,李治在唐太宗父亲病床边问候病情的时候,又偷偷向武媚挤眉弄眼。武媚依旧装正经,不予理睬。等李治走后,她故意对贴身的宫女说道:
“太子真是一片孝心,国事再忙,总忘不了每天要来探望父皇病情。皇上把帝位传给他,真是好眼力。”
谁知贴身宫女听了以后,竟“扑哧”一笑说:
“亏得娘娘还是个聪明人儿,难道您还没有识透太子的心意?他每次进宫,探望皇上的病情是假,和娘娘亲近是真。”
武媚听说,急忙喝住那宫女,心里却乐滋滋的。她暗自揣摩,老皇帝看来是活不长了,这天下不久就是太子的。要是能和太子相好,将来就有机会爬上去;若是得罪了他,往后休想有出头的日子。主意拿定,武媚就不再在李治面前假装正经,反而和他暗中眉来眼去,两个人很快好起来了。
公元649年,唐太宗病死了,太了李治当了皇帝,就是唐高宗。按当时的规矩,皇帝死了,他的一般嫔妃就不能留在宫中了。武媚因没有生过孩子,按宫规被送到感业寺当了尼姑。
王皇后的如意算盘
唐高宗即位以后,对他的王皇后并不喜欢,却宠爱萧淑妃。王皇后对此十分苦恼。有一次,王皇后已经两天没见到唐高宗了,就把待候他的宦官召来,探听高宗的行踪。那个宦官支支吾吾,不肯讲出实情。王皇后故意双眼圆睁,厉声问道:
“怎么,当了一名内待宦官,就连皇后也不放在眼里啦!今天不讲实话,你休想活着出去!”
“小人实在不知道啊!”
“胡说!来人呐!”
“娘娘息怒,容小人讲来。”
“快讲,若有半句慌言,小心脑袋!”
“是!”内侍宦官应了一声,就一五一十地说道:“这几天皇上心绪烦闷,和大臣们议定朝政后,总要到感业寺和武媚娘娘在一起,夜深以后才回宫安寝。”
王皇后听后又惊又喜。惊的是唐高宗竟不顾伦理道德,勾搭上了先皇的妃子;喜的是她忽然想出了一个对付萧淑妃的法子。于是,她就主动向唐高宗建议,把武媚堂而皇之地接回宫来。唐高宗听了,自然乐得心花怒放。他不仅亲自去把比自己大四岁的武媚接进了宫,还把她封为“昭仪”。
王皇后把武昭仪接回宫来,是为了夺取皇上对萧淑妃的宠幸,出出自己胸中的闷气。谁知道,她自己也因此倒霉了。
武昭仪弄权
武昭仪刚回到皇宫的时候,对皇上和皇后真是百依百顺,很快取得了这两位主子的欢心。唐高宗有了武昭仪,果然把萧淑妃冷落在一边。王皇后见报复成功,起初心里很高兴,可是又一想,自己并没有获得皇上的宠幸,就又对武昭仪嫉妒起来。她想法离间高宗和武昭仪的关系。结果不但没有成功,反而被心计多端的武昭仪给察觉了。于是,武昭仪决定耍弄权术,除掉王皇后。
她先是对周围宫女、宦官非常关心,得到什么赏赐都要分给众人一些。这样,王皇后和萧淑妃有什么活动,有人就会及时向她报告,她再到皇帝那儿去告状。渐渐地,唐高宗对王皇后和萧淑妃越来越不喜欢。
后来,武昭仪生了个女孩儿,高宗非常疼爱。一天,武昭仪不在,王皇后来看了看女孩儿就走了。武昭仪回来后,知道王皇后来过,就心生一计。她狠狠心,把自己的亲生女儿掐死了,然后又在闻讯赶来的唐高宗面前哭诉道:
“女儿刚才还好端端的,我一转身她就断了气,准是有人暗中下了毒手,请皇上作主查明凶手!”
高宗生气地对宫女喝问道:
“武娘娘离开的那会儿,谁到这里来了?”
“启奏万岁,皇后娘娘独自来过这里。”宫女们齐声回答。
“还有谁来过?”
“没有了。”
“难道皇后会……”
“啊!准是皇后下的毒手!”武昭仪趁机大哭起来,“她见我生了孩子,早就嫉妒在心,今天终于做出了伤天害理的事。请皇上明断是非。”
高宗虽然火冒三丈,因为拿不到确凿证据,一时很难处置王皇后,却产生了废掉王皇后的念头。这样的事一多,唐高宗终于下决心废掉了王皇后,立武昭仪为皇后。
武皇后听政
唐高宗本来身体就不好,后来又得了风眩病,头晕眼花,看不清东西。他就经常把朝中大事,交给武皇后替他处理。
武皇后趁机重用支持过自己的许敬宗、李义府等人,把他们提拔到重要的岗位上来,然后,唆使他们捏造罪名,先后害死反对自己的褚遂良、长孙无忌等老臣。于是,朝中大臣站在她一边的越来越多,政权实际上已经落入她的手中。
慢慢地,唐高宗也看出来,武皇后的势力太大,对自己不利。他又背地里把宰相上官仪召到宫中,商议废掉武皇后。可武皇后不是当年的王皇后了,她的亲信非常多,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她的耳朵里。武皇后先发制人,跑来质问唐高宗。唐高宗惊慌万状,把责任一古脑儿推到宰相上官仪身上。可怜上官仪被杀掉了,还株连了不少人。打这以后,连皇帝也管不了武皇后的事了。唐高宗每次上朝,皇后都坐在帘子后面,什么大主意都是皇后拿。
说起武皇后执掌大权,虽然心狠手毒,可她也真有些办法,办了一些好事。
有一年,武皇后向唐高宗提出了十几条治理天下的建议。她说:
“现在各地大兴土木的事太多了,耗费很多的民力,应该少办这种事,让百姓们有时间去种好地,养好蚕,多打粮食多织布,国家才富强。”
“行啊!”唐高宗一口答应。
“还有,现在不管是官家的还是私人的作坊,尽做那些奢侈的东西,有什么大用处呢?应该下令,不得再做这些。”
唐高宗边听边点头,说:
“我看你经常穿着旧裙子,就是为了让大家都崇尚节俭吧?”
“是的。”
“这很好。”
“还有,我主张对百姓要讲好的道德,不要动不动就动刀动枪,武力压服,那是不能服人心的。”
“好,就照皇后说的办。”
后来,武皇后提出的几条都实行了。各地都鼓励农民开荒种地,军队也种粮屯田。还兴办了许多水利工程。几十年里,农业生产一直很稳定。
女皇登基
公元683年,唐高宗病死了。谁来当皇帝呢?这只有武皇后说了才算。原来的太子是皇后的亲生儿子李弘,因为和皇后不和,被她用毒酒害死了。二儿子李贤接着做了太子,也不听她的,武皇后就把他废了,后来又把他害死。所以,唐高宗一死,三儿子李显即了位,是唐中宗。武则天成了太后。可唐中宗刚当了两个月,因为惹恼了母亲,也被拉下马。四儿子李旦接着当皇帝,是唐睿宗。实际上,谁当皇帝,都得听太后的,皇帝根本不放在她的眼里。
武太后虽然大权在握,可她不满足。她想当女皇帝,成为名副其实的最高统治者。于是,她对自己的祖宗一一进行追封,建了庙宇,为她当皇帝创造条件。哪些大臣们敢反对,她就把他们降职。
有个被降职的大臣叫徐敬业,对武太后的行为非常不满,就发动了一场武装叛乱,召集了十几万人马,向朝廷进攻,要求武太后把权力交还给皇帝。一个叫骆宾王的著名诗人也参加了这场叛乱,还写了一篇文章,把武则天狠狠骂了一通,号召朝廷文官武将起来反对她。
武太后看了这篇骂她的文章,一点也不生气,还笑了笑说:
“这文章写得不错呀,就是有许多内容不是真的。可惜写文章这个人,当宰相的为什么白白放过,没有重用他呢?”
她没有惊慌,沉着地调兵遣将,只用了四十天就把叛乱镇压下去了。别处几次叛乱也都让她收拾了。武太后能有效地控制军队,说明当时她的政权是巩固的,也说明人民反对动乱。
武太后把反对她的人镇压下去以后,就放心大胆地要当皇帝了。公元690年,她把国号改为周,自称圣神皇帝,成为我国历史上少有的一个封建女皇帝。当时,她已经是66岁的老人了。后来,她就被尊称为则天皇帝。
告密之风
武则天当了皇帝,知道那些贵族不会打心底里拥护自己,就想了很多办法对付这些人。有一个办法就是鼓励告密。谁有什么对她不满的,被她知道了,就要治罪。她下令,凡是来告密的,由官家供给马匹和管吃管住,如果告密属实,可以当官;不实也不追究。就是普通种田的、打柴的人,都可以直接面见皇帝告发别人。这一来,到京城告密的人,越来越多。
武则天靠这一手虽然得到了不少情报,可也给一些坏人钻了空子。有些靠告密升了官的人,动用酷刑对付被告发的人。说起那些刑法,让人难以忍受。有时候把犯人的手脚捆在一根横木上来回转,叫“凤凰晒翅”;有时候让犯人双手捧着枷跪在地上,再往枷上垒放砖,叫“仙人献果”……这些酷刑,不知害死了多少无罪的人。
有个“请君入瓮”的成语,就是说的武则天时候的事。一个叫周兴的酷吏,害了许多人,后来有人告发他谋反,武则天就让另一个酷吏来俊臣去审问他。酷吏审问酷吏,结果怎样呢?
来俊臣找到周兴,问他:
“犯人不招供,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周兴说:
“这容易。我的办法是,准备一口大瓮,用木炭在外面加热,把犯人放进瓮里,谁还敢不招认呢?”
“好,好极了!”来俊臣夸奖着,立刻让人抬来一口大瓮,又对周兴说,“现在有人告发你谋反,我奉旨审问你,请你钻到瓮里去吧!”
周兴听后,吓得抖索起来,连忙说:
“我招,我招!”
武则天重用周兴、来俊臣这样的人,使得大臣们整天战战兢兢,彼此见了面,都不敢多说话,生怕说错了被人听去向女皇告密。
心胸宽广的女皇
武则天对反对自己的人坚决镇压,对那些有才能的人,也能重用。我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在武则天那时候,有了很大发展。
武则天通过各种考试选拔人才,她自己还亲自考察学生,挑选能人。不管出身高低,只要有本事,都能得到重用。这样,在她手下,就有了一大批能干的文臣武将。武则天对他们很信任。他们的话,只要对的她都能听,并不计较态度好坏。
有个挺有名的大臣叫狄仁杰,武则天让他当了宰相。有一次,武则天想建造一座大佛像。钱不够,怎么办呢?她就准备让各地的和尚尼姑每人每天出一个铜钱,作为捐款。狄仁杰知道以后,劝女皇说:
“现在有的佛寺,盖得比宫殿还要华丽。和尚尼姑们都经常勒索百姓,比官府还厉害。很多百姓干了一年还吃不饱,索性不干活了,都去当和尚尼姑,到有的吃。这样,干活的人越来越少,白吃饭的和尚尼姑越来越多,对国家有什么好处哇?您一向主张爱护百姓,建佛的事,就不应该做了。”
武则天听了,很受感动,说:
“你说得对,我怎么能不听呢?建佛的事,就停下来吧!”
有一年三月,天气转暖了。可过了几天,又下了一场大雪。有个官员认为这是瑞雪兆丰年,带领百官向武则天庆贺,说了好些吉祥话,武则天也很高兴。可其中有个叫王求礼的官不但不参加庆贺,还在一边冷笑。武则天很奇怪,就问:
“你这是怎么啦?”
“启奏陛下,”王求礼说,“现在已经是春天了,万物正在发芽生长,忽然下雪使天气变冷,这是灾害,哪里是什么祥兆呢?陛下万不可听那些奉承话。”
武则天听了,想了想,点了点头,说:
“还是你说得对,这场雪下得不是时候,不应该庆贺,倒应该感到不安呢!”
这样的事,还有不少。武则天能听取规劝,是她受到大臣们支持的重要原因。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作为一位女皇能够连续执政几十年,是非常不容易的。在武则天时期,政局稳定,人口增加,生产也有了很大发展。
被迫让位
公元704年,武则天,得了重病。这时候,大权掌握在她的宠臣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俩手里。他俩日夜守候在女皇身边,不许别人进见,连太子也不行。
朝中大臣都恨透了张易之和张昌宗,就想乘武则天病重,发动政变,除掉“二张”,恢复唐朝。
那天,大臣张柬之带着武士护拥着太子,来到武则天住的长生殿门外。“二张”听外面人声嘈杂,连忙出来看,见来了这么多人,知道大事不好,刚要逃跑,张柬之一挥手,武士们上前把他们杀了,又闯进了长生殿。
武则天见来了这么多杀气腾腾的文官武将,大吃一惊,问:
“你们要干什么?”
大臣们七嘴八舌地说:
“张易之和张昌宗干的坏事太多,我们已经把他俩杀死了!”
“陛下年迈有病,应该赶快让位给太子!”
“是啊,如今人心向着大唐,陛下不要固执了!”
武则天气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最后,她只得答应传位给太子李显。李显即位,恢复了唐的国号,他就是唐中宗。虽然唐中宗对武则天还算尊重,可武则天连病带伤心,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不久,这位曾经威风了几十年的女皇,孤零零地死去了。她一生活了八十二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44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