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地利、人和具备。李渊开启了大唐300年盛世!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李渊霍邑之战胜利后,这一仗打下来,李渊不但没有减少兵力,反倒又增加了两万人。更重要的是霍邑之战不只是胜利,还对隋地方官起到了威慑作用,前方的隋官员听说李家军来了,老早把大门打开把他们迎进去,安排食宿。这让李渊看到了成功的希望,李渊的革命道路越来越好走了。
李渊起兵的时候,隋朝还发生了几件大事,比如河南、山东发大水,李密任命魏征为元帅府文学参军!李渊又听说,武安、永安、义阳、弋阳、齐郡等地的势力团伙都相继投降李密,就连窦建德、爱吃人肉的朱粲也派遣使者跟李密谈合作,可以看得出李密还是挺有号召力的!李渊见李密挺能折腾,心想,李密帮我牵制隋军这不是帮我的忙吗,我得赶紧行军,争取趁机把都城拿下来。
问题是,难道李渊就这么打几场小仗就到长安了,这也太容易了吧!当然不会这么容易,如果这么容易谁都能起兵!接下来,李渊将要接受最大的挑战,因为守卫河东郡的是隋朝的大将屈突通!老屈是隋朝著名的猛将,猛,有脑子,有脑子还忠烈,这样的人是最难对付的!
李渊想,屈突通拥有大批的军队,凭借坚固的城池死守,要是我们今天弃他而去,到时候打不下都城来,后退的时候必然遭到他的攻击。真到了那一步我们就会腹背受敌进退两难,就真危险了!不如先把河东攻下来,然后放心地西进。都城是倚仗着屈突通作为后援,屈突通败了,想拿下都城就容易多了!
李渊也明白把屈突通给打败了,隋朝就偏瘫了,问题是把屈突通拿下太难了!李世民不同意这个方案。李世民认为乘着屡战屡胜的军威,大张旗鼓向西挺进,大兴城里的人就会震惊骇惧,怕是他们来不及谋划就被李渊给拿下了!如果滞留在此,不只白白浪费时间,时间久了攻不下来,大家会感到沮丧失望,甚至会离开李渊,那么就没法儿图成大事了!
李渊决定留下几个师团继续包围河东,他亲率大军直逼大兴,争取尽快把都城给拿下,以防薛举赶到他们前头把长安给拿下了,那样他们就很麻烦!李渊想了想,屈突通得知李家军逼近大兴城,必然回防!让刘文静带领一支部队埋伏在此地,阻击隋军回防京都,给先头部队争取攻城的时间!
李渊的判断是没错的,当屈突通得知李家军西行入关后,感到京城有危险了,命令尧君素代理河东通守,守卫蒲坂,他亲率几万人前去回防长安,结果被刘文静给截住了,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没想到被刘文静给打败了!
屈突通没有办法,想去潼关向刘纲靠拢,联合起来对抗李渊!李渊听到这个消息后,马上派王长谐率兵袭击,杀了刘纲,占据都尉南城来阻击。屈突通只能退到都尉北城,与王长谐发生激烈对抗!李渊趁机统帅各军渡河,于十六日到达朝邑,把大军驻在长春宫附近。
由于李家军离都城越来越近,隋政府的官员们害怕了。14岁的代王杨侑吓得那小脸儿惨白的,眼里潮乎乎的,嘴唇都发青!他说,怎么办,你们说怎么办?大臣们都低着头,没有人敢站出来说话的!
整个都城里只有阴世师、骨仪尊奉代王杨侑,据城坚守,但这已经无济于事了!他们知道,都城无论如何都是守不住的!李渊这家伙在正确的时间里选择了正确的路线,在正确的时机来到都城,把都城拿下,在这里建立了属于他的王国!李渊选择智斗屈突通,正确的时机,把握了大局,开启了大唐兴亡三百年。
翻阅历史记录,赫然发现在晋阳起兵的过程中,李世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那么李渊起兵时李世民多大,他究竟作出了怎样的贡献?弄清李渊起兵时李世民多大,是否可以从李世民所作出的贡献去评价他具备哪些过人的素质?弄清李渊起兵时李世民多大,是否可以找寻出贞观之治之所以开创的内在原因呢?想要弄清李渊起兵时李世民多大,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李世民的出生年月,另外一方面就是李渊起兵发生的年月。首先,李世民的出生年月在历史上记录并不十分确切,有两个记录,一个记录是出生于公元598年1月28日,另外一个记录则是公元599年1月23日。其次,李渊起兵发生的具体时间是公元617年。
根据以上的两个数据,可以得知李渊起兵时李世民年龄应该在18-19岁之间,这个年龄放在现代来看是刚成年,即便是放在古代,也是属于年龄较小的。面对隋朝统治者的残暴,百姓的疾苦,李渊和李世民深深地感到愤慨并决定要改变这一现状,李渊起兵时前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在不方便出面的事宜上,李渊均交付给次子李世民协助处理,李世民身上所具备的精明、干练、聪慧的素质,使得他在面对并处理棘手问题时显得游刃有余。在这些准备工作中更是历练了李世民的政治手段、开阔了李世民的见识,为唐朝贞观之治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埋下了伏笔。
翻阅典籍,可得知李渊是一名胸怀大志之人,且有一颗忠君报国之心,但事实上,最后推翻隋炀帝以及隋朝的人也正是李渊。那么李渊为何一定要推翻隋炀帝,李世民为何劝李渊起兵造反?作为臣子,李世民同样有一颗爱国之心,作为儿子,李世民是一位孝子,那么李世民劝李渊起兵造反又是基于什么原因,李世民又是如何劝说李渊起兵造反的呢?要弄清楚李世民为何要劝李渊起兵造反,就必须弄清李渊起兵造反前隋炀帝与李渊之间的关系如何,以及整个隋朝的局势如何?
首先,隋炀帝对李姓的大臣是十分反感的,这主要是起因于民间的一个流言李氏当为天子。为此,大多数李姓大臣均遭到了隋炀帝杨广的毒手,李渊为迷惑隋炀帝,只能表露出沉迷声色的假象。其次,农民军的不断起义,李渊已经筋疲力竭,而此时突厥大军来犯,李渊在与突厥人的对抗中并没有取得胜利,这点会招致朝廷的惩罚。李世民考虑了上述的因素,于是在李渊战败后,就立即劝父亲,与其遭受来自隋炀帝的严重惩罚,不如揭竿而起,拯救天下百姓,并开创属于李氏的时代,但李世民也并非鲁莽之人,起义必须要集天时地利人和,这样才能取得胜利,为了能够取得起义的胜利,李世民也为父亲李渊出谋划策。第一、可借助各地农民军的力量,分散朝廷的兵力;第二、可考虑吸纳贤士,共举大事。
晋阳起兵,也称为李渊起兵,在中国历史上是一场极其关键的战役。晋阳起兵前,中国的政权还集中在隋朝统治者手中,晋阳起兵后,中国的政权已经发生转移,这个转变是由李渊起兵的结果直接决定的,那么李渊起兵的结果究竟是怎样的,又是如何取得这个结果的?李渊起兵的结果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李渊起兵取得了全面性的胜利,在筹备了一年之后,李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了长安,废除了隋炀帝之帝位,立隋炀帝之孙杨侑为帝,变相掌控了国家的实权,成为真正的统治者。
李渊起兵的结果在历史上可以说是一个奇迹,中国的朝廷更迭,第一任开国者往往是付出了巨大的精力和心血的,而李渊只花了一年的时间便能成功的成为真正的统治者,这点的确令人敬佩不已,那么李渊究竟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其一、李渊起兵的胜利,与李渊的谋略是密切相关的,历史对于李世民的诸多称赞,掩盖了其父李渊的光芒。李渊,一个名副其实的军事家、谋略家,在部属接二连三的请求起兵反隋之时,李渊并没有因为一时冲动而下达命令,反而能够根据实际情势,审时度势给予中肯的意见,并不断厚积薄发,养精蓄锐,为背水一战作充分地准备。其二、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李渊起兵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还是因为隋朝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危机,这个危机已经不能化解,隋朝朝廷已处于濒临瓦解的状态。李渊起兵的结果,直接开创了唐朝,让中国进入鼎盛时期。
不要小看太原,在赵光义对晋阳毁灭性破坏之前,从战国时期的赵国时期到北齐、周、隋,太原或者说晋阳一直都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的军事重镇之一。而且并州晋阳是高齐的军事中心,宇文邕在这被突击,身边近臣死了一大批,李渊的姐夫张暠、韦孝宽的儿子韦总(李世民贵妃韦珪的爷爷)和一个侄子、杨忠的一个和杨坚关系不好的儿子杨整、李弼的一个儿子(李密的叔祖)、贺兰祥的儿子、史万岁的父亲都死在这,八柱国之后死了俩,杨坚和韦孝宽是隋代周的决定性人物,这个阵容是可以影响到杨坚能否篡位的,甚至宇文邕的暴毙和也并州一战有不小关系。
晋阳这地方英雄辈出,兵员素质很高不说,还有大量北周、北齐遗留影响,李家又有高的吓人的血统、人脉,势如破竹是理所应当的。
都说杨广对李家不好,我是很怀疑的,前朝敌国最重要的军事基地都让表哥去守,这份信任不算小了。八柱国体系里李家本身就是地位仅次宇文泰和元欣地位超然的存在,再加上独孤氏和窦氏带来的宇文泰血脉,甚至可以讲,关陇出身的贵族体系如果放弃杨氏选李氏就是板上钉钉的事。
中国古代,几乎都是从北向南发展,然后统一全国。唐朝时期,太原是隋朝的边关重镇,所以守卫的军队也是能征善战的部队,要比关内的军队强悍很多。所以,李渊起兵的时候,部队是能打胜仗的优质军队。其次,李渊在南下长安的过程中,沿路打败和吸收了大量山西边塞军队,当到达长安的时候,军队已经不是3万,史书记载而是有20万左右。因为沿路没有大的军事动作,所以这支部队也是兵精粮足。
李渊可以顺利拿下长安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当时的隋炀帝并不在长安城内,所以守卫长安城的将士信心不足,已经失去了继续抵抗的心思,所以大家都是思良主而栖,期望有更优秀的君主出现。
李唐可以顺利拿下长安,可以说是得到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也是大势所趋。
嗯,还有一个,彩蛋,当时留守长安的阴世师正好就是韦孝宽败尉迟迥时,因韦孝宽年老难以视事而实际处理军务的监军阴寿之子,父亲享受灭人之国的荣耀,儿子经历灭国之耻,差不多算是报应不爽了,很多时候,历史的巧合都这样不可思议,让人难以置信……算上李世民的阴徳妃,阴氏一家真是目睹并参与了周齐隋唐更迭的整个过程
李渊的出发时间
一个王朝的覆灭必然有其根源,当然也会以一场根本的战役来结束。中国隋朝的灭亡,遵循了上述道理。隋朝的覆灭非一日之寒,而是内忧外患日积月累的结果,隋朝也以晋阳起义而告终。作为晋阳战争的领导者,李渊起义的具体时间是什么时候?李源的出发时间是随机行为还是故意行为?如果有,是什么因素?李渊起义到胜利的时间有多长?
李源
唐高祖是否开始他的军队是有计划的?显然,唐高祖是经过深思熟虑才组建他的军队的。唐高祖决定组建军队有三个原因。
第一,皇帝杨迪的不信任,在命令李渊留在太原时,安排王维和高君雅一起留在太原,跟随李渊。这两个人的存在充分显示了杨迪对李渊的不信任;
第二,各地的农民反抗不道德和无耻的皇帝杨迪和绝望的隋朝。亲身经历过各种事情,汤圆叛逆是很正常的。
第三,公元617年2月,唐元杨颖府校尉刘武周发动兵变,背叛朝廷,自封为王。这可以说是汤圆决定产生的导火索和决定性因素。
李渊起兵于617年6月,结束于617年11月。这场战斗只持续了五个月。
李渊的起点
晋阳起兵,又称唐元起兵,这是一次涉及中国朝代更替的兵变。这场战争结束了隋朝近38年的统治,迎来了中国的唐朝,开启了唐朝的盛世,使中国在经济、文学乃至贸易上大大腾飞,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在这样一场至关重要的战争中,李渊的出发点在哪里?当初选择李源出发地点的依据是什么?李源首发地点的选择对这场战役的胜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李源
唐高祖起义的正式名称是晋阳起义和太原起义。从它的名字可以看出,唐高祖的起义地点是中国山西省太原市。唐高祖起义地点的选择是由以下两个因素决定的。
首先,汤圆选择了山西太原作为他的出发地点。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不是他自己的控制,而是法院的任命。公元615年,杨迪任命唐元为山西和河东的安抚大使,后留在太原,让唐元负责镇压各地的农民起义。唐源的军队大大增加,他成了名副其实的政府官员。
其次,山西太原其实地理位置非常特殊,是西北边陲重镇。隋朝在这个地方储存了大量的粮食。一旦部队起兵,山西太原的粮食足够所有士兵吃十年。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山西太原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唐元得到太原喜出望外,可以进一步缩短唐元起兵的时间。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选择山西太原作为起兵地点是一个极其正确的决策,大大缩短了隋唐的时间,加速了中国的发展。
李渊的起义路线
李渊起义可以说是隋朝末年各种势力展开的权力之争,最终以李渊的胜利和攻占长安而告终。那么,在部署这场战争时,李渊的开战路线是怎样的,李渊的开战路线图又是谁制定的呢?李渊起义路线在实际战争中取得了什么效果?
李源剧照
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工作,隋朝十三年,也就是公元617年六月,李渊终于决定出兵太原。因细河县坚守城池,李渊派李、攻打细河县。只用了9天就攻下了西和县,然后继续推进。然而在火一中,他遇到了一个强敌,宋老生。为了攻克霍邑,李渊重新规划了自己的出发路线,将军队分成三路联合进攻。
首先,李源丰的长子李健当上了陇西公爵,从城东向宋老生军发起了全面进攻,然后与城南军会师。其次,李渊指定他的次子,敦煌公爵李世民,从城南向宋老生军发起全面进攻,然后与东军会合。最后,李渊自己当了将军,率领城南三万大军,扑向宋老生的军队,从背后攻击宋老生的军队。三军齐心协力,破了宋老生的军,火夷被攻克。
征服霍邑后,李的军队仍分三路,分别向分水、将军、龙门进发,获胜后在河东会合。李渊大军向紫朝进发,旨在攻下长安,李部驻守丰仓,大军绕道高陵向长安进发。
李源的首发部队路线图在实战中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结合分兵策略,大大缩短了对抗时间,有效迷惑了敌人,为长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唐高祖起义的结果。
晋阳起义,又称唐元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战役。晋阳起义前,中国的政权还集中在隋朝统治者手中。晋阳起义后,中国的政权已经发生了变化。唐高祖起义的结果直接决定了这一变化。那么唐高祖起义的结果是什么?它是如何达到这个结果的?李渊起义对中国有哪些影响?
李源
经过一年的准备,唐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长安,废除了杨迪的皇位,让的孙子尤杨做了皇帝,变相掌握了国家的实权,成为真正的统治者。
唐高祖起义的结果可以说是历史上的奇迹。随着中国朝廷的更迭,第一位开国者往往付出了巨大的精力和努力,但唐高祖只用了一年时间就成为了真正的统治者。这真是令人钦佩。那么唐高祖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第一,李渊起义的胜利与李渊的策略密切相关。历史上对李世民的诸多褒奖,掩盖了其父李渊的光芒。唐高祖是一个真正的军事家和战略家,当他的下属一再要求与隋朝作战时,他不会因为冲动而下达命令。而是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审时度势,给出中肯的意见,不断积蓄力量,为最后一搏做好充分准备。
其次,在另一个层面上,唐元之所以起兵成功,是因为隋朝出现了严重的危机,无法解决,隋朝朝廷濒临崩溃。
李渊起义的结果是直接开创了唐朝,中国进入鼎盛时期。
对李渊起义的评价
公元617年,隋朝的唐国公李渊在山西太原发动起义,开始了推翻隋朝,建立唐朝的进程。经过近五个月的时间,李渊揭竿而起,取得了全面的胜利,推翻了杨迪的暴政。然而,李渊没有自立为王,而是在稳定了局势后,任命杨迪的孙子尤杨为皇帝。那么历史上对李渊起义的评价是什么?李渊起义的评价依据是什么?评价李渊起义有哪些方面?对李渊起义的这些评价中,最关键的评价是什么?
李远起身。
翻阅史料,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对李渊起义做出评价。
首先,从国家的角度来看,李渊起义是一次义举。李渊并没有废除隋朝,而是推翻了杨迪的残暴统治,并作为年轻皇帝隋恭帝的侍郎,辅佐隋朝改组。
其次,从人民的角度来看,李渊为人民争取权利和福利。李渊在唐国公在位时,曾数次开仓赈灾,拯救人民于死与灾,李渊为推翻压迫人民的统治者而斗争。李渊浴血奋战,赢得了人民的高度赞扬。
最后,从政治的角度来看,李渊起义是顺应社会发展的。李渊巧妙运用战略战术,拉拢部分起义农民,壮大起义部队,与突厥人达成协议,解决外敌入侵问题。这些准备为攻打隋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些评价中,最重要的应该是政治评价,它关系到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
隋朝后期,隋炀帝不顾现实情况大兴土木,同时又连续三次对高句丽发动远征。沉重的徭役、兵役负担导致隋朝经济迅速恶化、民生凋敝,最终走投无路的百姓以及一些对朝廷不满的隋朝贵族都纷纷举起反隋大旗,隋末群雄逐鹿天下的局面迅速展开。
当时全国各地兴起的义军势力不下百余支,其中真正形成气候的割据势力有:河北窦建德、江淮杜伏威、瓦岗李密、洛阳王世充、河间刘武周、江陵萧铣等人。
大业十三年(617年),隋朝太原留守李渊也率部加入了反隋队伍,并在短短数月内攻取西京长安,建立了大唐政权。在此后十余年时间里,唐军一路过关斩将,相继消灭了各方割据势力,最终完成了统一天下的霸业。那么问题来了,李渊太原起兵时手下军队只有3万余人,这点兵马差不多只是李密、窦建德等大军阀的零头,为什么最终是李渊统一天下,成为最后的赢家?李渊具备哪些其他军阀没有的优势呢?
首先,李渊选择起兵的时间恰到好处。如果起兵太早,他很可能像杨玄感那样成为时代的“炮灰”;如果起兵时间太晚,天下就会被其他军阀瓜分完毕,再不会有他李渊的一席之地。李渊起兵时,正值隋朝官军忙着在与各路义军死磕,朝廷再也无力调集优势兵力去围剿李渊的军队。同时,关中地区尚未被其他军阀占领,且这一带守卫比较空虚,李渊正好利用了这个空档挥师南下,迅速占据了易守难攻,沃野千里的关中平原以及隋都长安。这是天时上的优势。
其次,李渊在起兵前的职务是太原留守。太原是隋朝北方最重要的核心重镇。此地府库盈积,聚天下精兵,能给李渊提供争夺天下所必须的物质条件。同时万一起兵失败,固若金汤的太原城也能让李渊有路可退。这是地利上的优势。
此外,李渊手下人才济济,文武兼备。关陇贵族出身的身份又使他更容易获得其他贵族支持。因此,李渊起兵入主长安的过程非常顺利,一路上很少遇到不得不打的硬仗,反倒是有许多隋朝官吏、义军首领都前来归附,史书上称“归之如流”。到了十月初围攻长安的时候,李渊手下的兵马已从3万增长到了20多万。这是人和上的优势。
正是集合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身,李渊起兵的过程才会变得特别顺利,几乎没遇到什么挫折就一路杀进长安。之后他又以“匡扶帝室”的名义宣布拥立隋炀帝之孙、代王杨侑为帝,挟天子以令不臣,站在政治制高点上发展自身势力,同时又坐观天下大势的变化。反观各路群雄,不是跟隋朝官军杀得难分难解,就是与别的军阀相互火拼。此消彼长,李渊的势力越来越庞大,自然就成为了隋末群雄逐鹿的最终赢家。
参考文献:《旧唐书》、《新唐书》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443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