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古人是怎样分辨时间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现代社会的人生活过得都十分的快,每天都过得很紧凑,好像每一分和每一秒都很重要,必须抓在手里,但这些都是因为我们有钟表,我们可以记录时间的流失。可是在古代的时候根本没有钟表,钟表是近代才发明出来的,那么古代的人他们又是用什么东西来记录每一天中不同的时间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话题。古时候没有钟表,古人都怎样分辨时间?用什么工具?
我们在一些影视剧里面经常会看到一些更夫,晚上的时候会出来敲着棒子打更,但是他们又是怎么知道当时的时间呢,其实古代人计时的时候会用日晷,滴漏或者燃香。不过更多比较准确的还是日晷、圭表、和水运浑动仪或者水运仪象台这些。日晷是比较早的计时用的工具了,他的意思其实包含有太阳的影子的意思,所以我们就可以想到它的计时原理和太阳就有关系了,日晷其实是用面和针所组成的,他们在晷面上面刻上刻度,当太阳照过来的时候,指针的影子会映在面上,然后当太阳东升或者西落的时候,影子就会不断转动,这样人们就可以根据影子的转动来计录时间。
我们要说的第二个就是圭表,其实圭表才是我国最最古老的用来计时的仪器,它的原理和日晷很相似,也是通过太阳的影子来记录时间,其实圭表不仅可以测量时间,它还可以测定一些节气,我们都知道古代的人多数是以种地或者农耕来维持生活的,所以节气还有种植的时节,对他们来说都十分的重要,所以圭表不仅在计时方面,对于古代的劳动人民生活和劳作也十分重要。而且在古代的时候,圭表还有特殊象征的意义,那就是指诚信和忠诚,圭表被古代的人们当做诚信的标志和象征。
那么今天我们要说的第三个就是漏刻,我们都知道日晷或者硅表利用的都是太阳照射出现影子的原理,但是一年里面有这么多天,总不会每天都有太阳的,有时候就不能够计时了。所以在西周的时候,就有人发明了漏刻,他其实就是有两个水壶组成的,其中上面一个水壶可以灌水,而且还能把水泄出去,下面一个水壶可以装上面一个水壶流出来的水,旁边再放上一只标有刻度的箭,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根据水滴下去之后,水位下降的多少来确定时间了。刚开始的时候各种影响因素比较多,也存在很大的误差,但是经过后世很多人的修改之后,误差已经很小了。而且在这之后,我们的祖先还发明了更先进的浑天仪,是利用了水的原理,而且还有之后更加先进的水运仪象台。
其实我们现在用的每一样东西都是通过很多前人的智慧积淀出来的,其实古人的智慧也是很多的,而且在他们一代一代不断改进和摸索的过程中,才有了我们今天更加美好的生活。
钟表是生活里的必需品,人们通过钟表可以知晓现在的时间,但是在没有钟表之前,人们要想知道时间,也有着自己的办法。我们的祖先似乎很早就有了时间意识,而月亮就是最天然的钟表。他们已经可以绘画,并且观察天象。
早在三万年前,人类已经能够画出复杂的几何图形。根据美国人类学家的描述,他们从三万年前的壁画中发现了珍贵的线索,其中绘制了有关月亮以及动物的图案,甚至还有复杂的几何图形,而按照当时的人类文明发展水平,他们原本应该是不可能创造出这样具有深奥意义的图案。
另一方面,古人能够观察天文现象。古人关于月亮的诗词有很多,“诗仙”李白曾在《峨眉山月歌》中吟诵“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更是在《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中感叹“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从这些诗词中不难看出,各个时节的月亮各不相同,古往今来的人也对月亮寄以深厚的感情。
在这样的愿望驱使之下,三万年前的人类在绘制图案的同时,也在努力将所发现的规律记载下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数额不断精准,同时也在指示他们相关活动的进行。而今天的我们,一些农民还是会根据天象来决定自己的作业方式。
一轮明月阴晴圆缺既是时钟,又是古往今来感情寄托。古人这样的做法相对来说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以月亮为时钟,能够与太阳时钟相互对应,如果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人们更有希望从中得到更多的线索。古人往往认为这是一种暗示,而在现代人看来,数万年前的他们在无形之中已经发挥了自己的智慧。
聪明的古人虽然没有先进的技术,但是他们依旧可以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知晓时间,可以说是十分令人佩服的了。
他们用晨钟暮鼓、日冕来分辨。
现代生活中,我们都非常习惯用钟表或者是手机来确定时间,但是在古代的时候要怎么去确定时辰呢?其实他们也有非常奇特的办法。
相信去过北京或者是西安这一种历史文化比较悠久的城市,我们都会看到,这些城里面都会有一座钟鼓楼,这些钟鼓楼就是在古代的时候用来报时的,他们从酉时开始,就会开始通过敲钟来告诉城里面的人现在是几点。而晚上的报时就不会用敲钟来提醒了,而是用击鼓作为代替。
这种报时的方法普遍存在于县城或者是乡镇里面,古时候报时的时候,一更天就一声鼓,两更天就是两声鼓,所以我们在以前的书本里面看到三更半夜这个时间点。其实就是我们晚上的10点到凌晨1点,这个时候就是三更天左右,在早上敲钟的原因,是因为钟声的声音比较悠扬,所以能够传的比较远一些,而在晚上则用击鼓来代替,是因为有一些人已经休息了,用鼓声来提醒大家时辰的更替会更加人性化一些。
而除了晨钟暮鼓之外还有另外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来判断时辰,那就是直接看太阳。看太阳并不是直接用肉眼去直视太阳,而是借由一种道具叫日晷,用这种来观察时间也就是看太阳的影子,古时候的人们就是通过日晷上面的影子,在一天之中的长短来判断大约是什么时候,一般晷盘上面都会有刻度来显示精准的时间,这样就可以判断具体的时辰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古代人是怎么看时间的呢?在当代,我们常常强调时间观念,这是因为我们有手表、挂钟、手机等可以用来随时看时间设备。那么在古代,没有手表等物,古人是靠什么来看时间的呢?
钟鼓楼
大家一定都听说过“钟楼”和“鼓楼”这两个名词,不少城市里都有钟楼和鼓楼,比如北京、西安等。这些钟鼓楼的样式基本都差不多,都是整体以砖木结构为主,坐落在青砖、白灰砌成的方形基座上,楼体为木质结构。
其实,这些钟鼓楼就是古代的报时装置。汉朝时期,我国就已经有了钟鼓楼报时的制度,只不过当时的钟鼓楼只设在皇宫里,为皇室服务。到了唐朝时期,首都长安也有钟鼓楼,而且更加讲究,早上报时的时候是敲钟,晚上报时的时候是敲鼓,这便是成语“晨钟暮鼓”的由来。
我们都知道,古代有宵禁制度,一到晚上就不允许人们再出门逛街了,这一制度在北宋时期才被取消。而在北宋之前的唐朝,宵禁制度可是一直被严格执行的。而为了让人们都知道时间,唐朝在长安的主要街道上都设立了街鼓,街鼓跟随着钟鼓楼报时,以便全城都能知道宵禁的开始。
那如果在唐朝,如果有人违背宵禁制度怎么办?答案是会被处以杖刑,而且唐朝还有因为喝醉酒犯夜禁而被杖杀的例子。
到了宋朝以后,城市的生活空前繁荣,北宋皇帝顺应民心,取消了宵禁制度。而人们夜晚出来逛街,也得知道时间,夜晚报时的一般是寺院的僧人,他们拿着铁牌子或木鱼沿街报时。古人将夜晚分为五更,每更一报时,所以报时又叫“打更”。
值得一提的是,宋朝以及宋朝以前的朝代,只在都城建立鼓楼。而到了元明清三朝,不光都城设立钟鼓楼,其他大城市也有钟鼓楼。比如如今西安的鼓楼,许多人可能以为与唐朝有关,但实际上,西安的鼓楼修建于明太祖洪武年间。
日晷和漏刻
知道了钟鼓楼的用途,大家可能会好奇了,钟鼓楼又是通过什么方法确定时间的呢?首先是日晷,日晷就是利用太阳来测时,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古人就已经发明出了“日晷”,日晷利用太阳照出影子的长短和方向来测算时间。
古人把一昼夜划分为12个时辰,一个时辰是两小时。日晷最小的刻度合今天15分钟,所以古人管15分钟叫一刻或一刻钟。因此在古代,十二时辰就是一昼夜,每个时辰八刻钟。
细心的朋友可能又发现了,既然日晷是利用太阳来测时的,那么在没有太阳的时候,不就不能用了吗?比如说阴天和雨天。
是的,确实是这样。所以古人又发明了不受天气影响的计时器——漏刻。漏刻是往铜壶里装入一定量的水,让它慢慢漏出,通过漏出水的量来确定时间,又叫“铜壶滴漏”。
物理好的朋友肯定又发现了,这么制作的漏壶实在太过简陋,因为水面越高时,底部的压强越大。所以就导致,水位高的时候滴得快,水位低的时候滴得慢。于是东汉时期张衡改进了漏刻,将其设计成二级漏壶,即增加一个漏壶,让水的高度变小,流得更匀速,减小了时间计算的误差。后世沿用了这种方法,在宋元时期还出现了更为精确的四级漏壶。
(容我在这里简单介绍介绍张衡,我们都知道张衡有一个了不起的发明,那就是地动仪。但实际上,他的成就远不止于此,他的发明还有瑞轮荚、指南车、计里鼓车、独飞木雕,此外他还写过一本数学方面的著作——《《算罔论》》。你以为这就完了吗?不会。张衡还是一位文学家,他的代表作《二京赋》、《归田赋》是大家公认的汉赋中的精品。)
燃香计时
我们在看一些古装影视剧的时候,一定都听过“一炷香的时间”之类的话,实际上这也是确实存在的。而且,古代的燃香计时可是很严谨的,有专门用来香用来计时,这种香叫做“更香”,更的原意即时间的刻度。更香用燃烧速度均匀的木料制成,有的更香上还嵌有金属珠,燃烧到固定时间时金属珠会掉落,用以提醒时间。
这种香用来计时非常精确,宋朝时期伴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燃香的精准度让国外的人叹为观止。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高度评价燃香足以代替鸣钟。而且燃香的价格低廉,一盘香可用一昼夜,明朝时这样一盘香只需3文钱。
在明朝的时候,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将自鸣钟作为礼物献给了万历皇帝,钟表开始进入了中国。到了清朝时期,钟表已经被广泛使用在宫廷以及贵族家里。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443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