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武则天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武则天重用酷吏,也重用能臣,而武则天最信任的能臣里,除了狄仁杰,那就是李昭德了,李昭德个性特别,敢直言,能力也非常强,武则在非常信任他,即使女皇的侄儿武承嗣诋毁他,武则天都不为所动,据说有一次,武承嗣说李昭德的坏话,武则天却道:“自从我任用李昭德为宰相,常能睡得安稳。他能为我分忧,不是你所能比的。”武则天这么信任李昭德,可是最后李昭德还是落到酷吏来俊臣的手里。
李昭德和来俊臣之间的嫌隙由来已久。精明干练,正直敢言的李昭德,是朝中为数不多敢跟来俊臣等酷吏正面相抗的人物。而且当时李昭德贵为宰相,正是圣眷正浓的时候,即使魏王武承嗣也不敢对他怎么样,所以气焰嚣张的来俊臣,也不得不对这位铁腕宰相礼让三分。可以说,在酷吏盛行的年代,李昭德便如激流中的磐石,给了朝不保夕的朝臣们最后一丝安全感。
可是当酷吏们被打击后,李昭德就遭遇了困境。在六道使事件之后,很多酷吏被贬被杀,来俊臣也被贬同州参军。这时,朝中出现了一些对李昭德不利的言论,很多人跑到女皇面前指责他专权用事,威震人主。真要说起来,这项罪名也不能算无因。因为武则天执政期间,朝臣大多明哲保身,袖手旁观,和李昭德同列的几位宰相分别为唾面自干的娄师德、模棱两可的苏味道,和以逢迎拍马著称的“两脚狐”杨再思等,凡事三缄其口不闻不问,大多数事情只有李昭德拿主意了,而且李昭德这人能力强,敢做敢为,不怕得罪人,长期以来,就有些人看不惯他。于是在酷吏的阴云似乎暂时驱散之后,才华横溢而又个性直率的李昭德成了人们群起而攻之的目标,弹劾他越权专断的奏章不断涌现,称李昭德的权势已然侵凌人主。
这话言论正好击中了女皇的要害,嗜权如命的武则天,一生中最怕的事,就是怕权力被人抢走了。因此,一向不愿将大权轻假于人,特别是“百僚之首”的宰相。武则天因此对李昭德产生疑忌。后来,李昭德被贬为岭南的钦州南宾县尉,次年,曾和李昭德同殿为相的豆卢钦望、韦巨源、杜景俭、苏味道、陆元方等五名宰相,因为在政事上只听李昭德的,没有自己的主见而统统被贬出京。由此可见武则天最不能容忍的就是专权结党,只要有一丝苗头,就毫不手软地打击。过了几年后,李昭德才重获启用,但只是一个小小的正八品监察御史,而来俊臣后来被启用时,已经升到四品的司仆少卿了。
李昭德当宰相的时候,得罪了大量的酷吏,还亲自杖杀了王庆之与候思止,因此,酷吏们对李昭德是恨之入骨,常想将李昭德除去。来俊臣也是同样的想法。来俊臣和党羽聚会,把士大夫的名字写在石板上,投石为乐,打中谁的名字就拿谁开刀,整到对方家破人亡。有一次,这些党羽们只在石板上写了李昭德一个人的名字,希望能击中李昭德,可是奇妙的是那一天,怎么投石,就是投不中李昭德,这让酷吏们非常扫兴。世易时移,李昭德后来被贬官,而来俊臣却得势,如今的来俊臣要整治已经失宠的李昭德可谓不费吹灰之力。于是,来俊臣指使党羽诬告李昭德谋反。虽然武则天曾经对李昭德特别信任,可是此时女皇仿佛已经对昔日这位曾经言听计从的宠臣完全失去了兴趣。于是李昭德被下狱,并被判处死。衔恨已久的宿敌即将死在自己手下,来俊臣别提有多爽了,背靠着皇帝这棵大树,谁敢动他?谁又动得了他?
然而来俊臣得意没有多久,因为被下属诬告谋反,也被武则天下令斩首。最为巧合的是,与来俊臣同日赴死的还有被他诬陷下狱待死的李昭德,能亲眼看见宿敌与自己同归于尽,也许是武则天给予自己这两个宠臣最后的恩典。
其中最有名望、份量最重的国老,或许当属大唐狄仁杰。 狄仁杰是大唐名臣,而他一生主要的事业都建立在武则天的时代。许敬宗是其中之一。 历史上的许敬宗是个有争议的人物。许敬宗为官累任中书令(丞相)和太子少师,这不仅是凭他支持武则天为后换来的,曾监修国史,两为帝师,这个人非常有才气,这也是太宗皇帝、高宗和武后一直欣赏他的原因之一。之所以有争议,就是因为他支持高宗立武氏为后。封建王朝的正史中都是以李唐为正统,武则天被称为篡/位的,因此许敬宗变成了阿谀奉承的势利小人。许敬宗死后,当朝博士袁思古的起草的谥文总体客观:“敬宗位以才升,历居清级……”
武则天称帝后,为了防止旧臣反抗,任用索元礼、周兴、来俊臣等酷吏。同时为了培植、扩大自己的势力,大批录用人才,并把此项政略看成治国之本,天子之责。为招罗人才,武则天一方面在洛阳殿亲自考试贡士,以示重视,开创了殿试制度。她又专门设置武举,选出谋拔有武艺的人做官。她还允许各级官吏和百姓自行荐举。另一方面,她以修书为名,广泛召集有才学的文人进宫,为朝廷划策,处理奏章,协助宰相,称为北门学士。她任用人才不拘一格,注意大力提拔新人才,知人善任,所以她当政期间,人才济济,不比贞观时期逊色,从高宗驾崩到中宗复位的21年间,她曾任用宰相70多人,大多为一代名臣良相,其中著名的有李昭德、魏元忠、苏良嗣、狄仁杰、张柬之等等。许多人(如姚崇、宋景)直到他死后仍发挥着重大作用。武则天举才甚至不避仇怨,著名的如仇家之后上官婉儿,广武公等都被委以重任。不过她一旦发现官员不称职,又立即将他们罢免,降职甚至诛杀。张国锋2010-11-21 21:14
武则天又是个很有才干的政治家,治国上很有一套方法。十
分重视任用贤才。她常派人到各地物色人才。只要发现谁有才能,就不计较门第出身,资格深浅
,破格提拔,大胆任用。所以,在她的手下,涌现了一批,很有才能的大臣。比如:宰相李昭德
,魏元忠,杜景俭,狄仁杰,姚崇,宋璟,张柬之,以及边关武将唐休景,娄师德,郭元振等,
武则天重视人才(二)
(学习历史笔记)
徐敬业起兵反叛时,诗人骆宾王写了《为徐敬业讨武瞾檄》一文。文中攻击漫骂武则天,文笔极为精彩,有声有色又有气势。檄文送到宫中,武则天呌内待读给她听。内待不敢不从,只好硬着头皮读。
武则天的宰相张柬之
(学习历史笔记)
一天,武则天问狄仁杰说:“我想物色一个人才,你看谁行?”
武则天说:“我想找个能当宰相的人。”
狄仁杰早就知道荆州地方,有个官员呌张柬之,年纪虽然大一点,但办事干练,是个宰相的人选,就向武则天推荐了张柬之。武则天听了狄仁杰的推荐,提拔张柬之到洛州担任司马。
过了几天,狄仁杰上朝,武则天又向他提起推荐人才的事。狄仁杰说:“上次我推荐的张柬之,陛下还没用呢!”
武则天说:“我已经将他提升任为洛州司马了。”
狄仁杰说:“张柬之有宰相的才能,,我推荐他,可不是当司马的呀!”
武则天听了狄仁杰的话,又把张柬之提拔为待郎。后来,任命张柬之做了宰相。
武则天非常信任狄仁杰,狄仁杰去世后,她哭着说:“朝庭怕再也找不到像他那样的贤相了!”于是为狄仁杰举哀,废朝三日,追赠他为文昌右相。
重用庶族士人。武则天重用庶族士人,采取了如下三项重要措施。其一,在她为皇后时,通过唐高宗下令修改《氏族志》为《姓氏录》。《氏族志》是唐太宗时修的、内容虽是以唐朝官爵高下作等级,但很注意考究其是否属于士族,旧的士族观念很浓厚。《姓氏录》消除士族界限,完全依照宫品高下为准叙录,这就提高了出身低微的庶族官吏的政治、社会地位。其二,武则天进一步推行科举制度,通过考试,录用人才。其中大量的人才出身于庶族。其三,武则天破格用人,如她曾令九品以上官吏及百姓,皆可自我荐举求用。
1.张柬之(625年-706年),字孟将,汉族,唐朝襄州襄阳人。张柬之中进士后任清源丞。689年以贤良征试,擢为监察御史。后出任合州、蜀州刺史、荆州长史等职。狄仁杰向武则天推举之,武则天将其提升为洛州司马。不数日,狄仁杰再荐之,称其“可为宰相,非司马也。”遂得以升为秋官侍郎,过了一个时期,升位宰相。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张柬之与桓彦范、敬晖等乘武则天病发动政变,复辟唐朝国号。因功擢天官尚书,封汉阳郡公,后升为汉阳王。不久,张遭武三思排挤,被流放边疆。张柬之被流放陇州,气愤致死。
2.娄师德
武周天授初,升为左金吾将军、检校丰州都督,仍旧知营田事。娄师德主管营田十余年,取得了积谷数百万斛的巨大成就,获得武则天的嘉奖。长寿元年(692年),拜夏官(兵部)侍郎判尚书事。次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但是不久,武则天认为营田事关重要,又任之为河源、积石(今青海贵德西部)、怀远(今地不详)等地军队及河、兰、鄯、廓等州(今甘肃兰州以西、青海湟源以东地带)的检校营田大使。后又内迁秋官(刑部)尚书,转左肃政台(即御史台)御史大夫。证圣元年(695年),吐蕃进犯洮州(今甘肃临潭),娄师德统军迎战,兵败,遂被贬为原州员外司马。万岁通天二年(697年),复官为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圣历元年(698年),迁陇右诸军大使,仍检校河西营田。次年,官为天兵军副大总管,依旧充陇右诸军大使,专掌招抚吐蕃事。同年八月卒于会州(今甘肃靖远)。
后来的“开元贤相”姚崇和宋璟也是武则天时期提拔起来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442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