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怎么排名的?秦琼为何排名垫底?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大唐的功臣还是李世民的功臣?这是一个问题。于是有产生了一个问题:从长孙无忌到秦琼秦叔宝,这二十四个人是凌烟阁功臣还是玄武门功臣?看一看这二十四个人的履历,就知道这其中有太多猫腻了——放下原本就没有爵位的文臣谋士和李世民的亲戚不说,就是看一看这些武将在大唐肇基进程中的战功和爵位,就能得出一个比较明确的答案。
咱们从前往后数,先拿掉文臣谋士和李世民的亲戚,这样就减少了长孙无忌(李世民舅哥,开唐之战无显赫战功)、李孝恭(李世民堂弟)、杜如晦(秦王府谋士)、魏征(开唐无战功,叛唐降窦建德并献计奇袭长安,有罪)、房玄龄(秦王府谋士)、高士廉(李世民舅丈人)。排在尉迟敬德前面这六位,细看唐朝正史,几乎都没有什么战功,但是除了魏征,在玄武门之变中,几乎都是李世民的坚定支持者。
排在尉迟敬德之后的皇亲国戚和文臣谋士(或者不以疆场厮杀见长),还有萧瑀、柴绍、长孙顺德、殷开山(很多人以为他是唐三藏的外公,是一员武将,事实上此人“少以学行见称,尤工尺牍……义兵起,召补大将军府掾,参预谋略,授心腹之寄,累以军功拜光禄大夫。”)、虞世南、刘政会、唐俭。去掉这十三位,真刀真枪搏杀出来的功臣宿将,就剩下十一位了,这十一位武将在凌烟阁上的排序是这样的:鄂国公尉迟敬德、卫国公李靖、褒国公段志玄、夔国公刘弘基、蒋国公屈突通、郧国公张亮、 陈国公侯君集、郯国公张公瑾、卢国公程咬金、英国公李勣、胡国公秦琼。
在强汉盛唐,武将是凭着攒人头封侯拜将的,谁马背上挂的人头(有时候是弄个口袋装耳朵)多,谁的赏金就越多、食邑就越大。但遗憾的是,在建立大唐的征战中,除了李世民送给尉迟恭两只手就能捧起来的一匣子金银珠宝之外,没有得到皇帝李渊任何赏赐,后来在李建成李元吉的控告下,还差点吧他推出去砍了:“(建成元吉)因谮于高祖,将杀之,王(秦王世民)固争,得免。《新唐书·列传第十四》”“元吉乃谮敬德于高祖,下诏狱讯验,将杀之,太宗固谏得释。《旧唐书·列传第十八》”
因为不太受唐高祖李渊待见,所以尉迟敬德在贞观之前,一直是个“白身”。这也难怪李渊厚秦琼而薄尉迟敬德:秦琼属于战场起义,同时还带来了程咬金牛进达(尤俊达的原型,后来战功显赫,也封为国公)这样的悍将;尉迟敬德属于被围后投诚接受改编。战场起义和被围投诚,是两个概念,自然也就不能一视同仁,所以秦琼积功受封上柱国、翼国公:“走宋金刚于介休,拜上柱国。从讨世充、建德、黑闼三盗,未尝不身先锋鏖阵,前无坚对。积赐金帛以千万计,进封翼国公。(秦琼与尉迟敬德在新旧两唐书中同传,以下不一一注明)”
就连尉迟敬德有没有打败单雄信,正史记载也截然相反:一说为尉迟敬德“大呼横刺,雄信坠,乃翼(保护)王出(突围)”,而另一种说法则是李勣及时出现,以铁哥们儿的身份阻止了单雄信即将刺向李世民咽喉的长枪,李勣喝止,单雄信手下留情的说法,在《旧唐书·列传第三》《新唐书·列传第九》中都有记载。
卫国公李靖英国公李勣自不必说,“二李战神”的名字不是白叫的,他们战功赫赫,如果说秦琼程咬金是当世悍将,李靖李勣则是名将甚至是名帅。李靖位列尉迟敬德之后,李勣甚至位列程咬金之后,只排了个倒数第二。其原因在唐朝史官刘餗的《隋唐嘉话》中写得很明白:“太宗将诛萧墙之恶(杀掉建成元吉),以匡社稷(似乎匡改成夺更合适),谋于卫公李靖,靖辞。谋于英公徐勣,勣亦辞。帝以是珍此二人。”至于李世民是由衷敬佩还是心存芥蒂,那就只有当事人知道了。
段志玄是一位跟秦琼有得一拼的悍将,他是秦琼的齐州同乡,官职也不低:“从平霍邑,下绛郡,攻永丰仓,皆为先锋,历迁左光禄大夫……及破窦建德,平东都,功又居多。迁秦王府右二护军,赏物二千段。”但是跟尉迟敬德一样,李渊并没有给他任何封爵,他的樊国公是李世民加封的:“隐太子建成、巢剌王元吉竞以金帛诱之,志玄拒而不纳,密以白太宗,竟与尉迟敬德等同诛建成、元吉。太宗即位,累迁左骁卫大将军,封樊国公,食实封九百户。”
刘弘基是最早追随李渊李世民的开国名将之一:他跟隋炀帝杨广征辽的时候犯了军纪(偷牛吃),只好跑掉改行偷马,据说李世民的昭陵六骏,其中那匹白蹄乌,就是刘弘基从突厥偷来的。
刘弘基在大唐建国之战中居功至伟,屈突通就是他抓住的:“京师平,功第一,授右骁卫大将军……累封任国公。”
“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服三斗葱,不逢屈突通。”屈突通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年纪最大的,但却不是唐朝开国名将中资格最老的,因为他曾经是唐军的劲敌。
屈突通很受唐高祖李渊重视,秦琼程咬金是搏杀出来的国公,而老将屈突通则是刚刚被解开绑绳,就被李渊册封为国公:“释之,授兵部尚书、蒋国公,为秦王行军元帅长史。”
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后来因“谋反”而被杀的凌烟阁功臣郧国公张亮,原先也是瓦岗旧将:“隋大业末,李密略地荥、汴,亮从之,未甚甄识。时军中有谋叛去者,亮辄以告,密爱其诚,乃署骠骑将军,隶李勣。”张亮此人似乎人品有问题,名为亮,做事却一点都不敞亮,而是靠告密起家,最后又因为别人的告发,于贞观二十年被判处死刑。同时张亮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玄武门之变后没有受封国公的两个功臣之一:“王即位,除右卫将军,封长平郡公。”他那个鄅国公爵位,是在后来升任御史大夫之后才给的。
与张良一样没有受封国公的,还有一个张公瑾。张亮是瓦岗旧将,张公瑾却没有在罗艺(没有儿子叫罗成,也不是秦琼姑父,此人在叛逃突厥路上被手下骑兵杀死,传首京城)手下干过,而是给王世充打工(初为王世充洧州长史)。他的主要功绩,体现在玄武门之变中,要是没有他,李世民可能就被瓮中捉鳖了:“公瑾与长孙无忌等九人伏于玄武门以俟变。及斩建成、元吉,其党来攻玄武门,兵锋甚盛。公谨有勇力,独闭门以拒之。以功累授左武候将军,封定远郡公,赐实封一千户。”
虽然没有在李世民继位后马上受封国公,但是张公瑾后来作为李靖的副手,屡立战功,也得到了国公封号:“李靖经略突厥,以公谨为副……破定襄,败颉利,玺书慰劳,进封邹国公。”
张公瑾三十九岁英年早逝(是否公瑾这两个字不吉利?周瑜公瑾、明朝嘉靖首辅夏言夏公瑾都不长命),李世民哭的鼻涕一把泪一把。
李世民哭过张公瑾,也哭过侯君集,但是哭归哭,侯君集还是被他杀掉了。至于侯君集为什么能从“全椒县子(公侯伯子男倒数第二级)”一跃升为“左卫将军、潞国公、食邑千户”,咱们看新旧两唐书的几段记载就知道了:“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等劝秦王先图之(建成元吉)”“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等日夜固争”“六月四日,长孙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九人,入玄武门讨建成、元吉,平之。”
看见了吧,这里面找不见李靖李勣,更找不见秦琼程咬金,虽然秦琼是上柱国翼国公,程咬金是宿国公,但是真打起来,李世民根本就没带他们玩儿(或者是他们不跟李世民玩儿)。
所以李勣秦琼在二十四功臣中垫底,程咬金因为在玄武门之变前曾经表示效忠李世民,所以排名也不算低(第十九位)。通过上面的正史资料,请读者诸君给评评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到底是大唐开国功臣还是玄武门打手?李勣秦琼排名垫底,公平吗?李靖李勣确实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那么程咬金和秦琼有没有真正参加那场弑兄屠弟的玄武门大杀戮呢?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唐太宗是李世民在贞观年间,根据手下大臣们的贡献多寡,以及自己的喜好程度,自行编排的大唐贞观名臣榜单。所以,这份榜单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和偏向性,毕竟这是李世民弄出来的东西。对于排名和贡献大小,他自然有自己的想法。
至于衡量标准,李世民心里是有一杆秤。比如,在唐朝统一战争当中,是自己太原时期的原班人马,还是后来投降的瓦岗军部将,甚至是玄武门之变时, 敢于和东宫卫队厮杀的骁将,这些事情都会纳入李世民的考核标准里面。而这些事情,都是秦琼在凌烟阁24功臣里面排名靠后的原因。
而到了唐朝建立以后,秦琼因为多年的战场生涯,浑身是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在家中静养身体。而唐朝贞观年间的几次大规模对外征伐行动,秦琼几乎全部错过。这也导致他在战功方面,跟李靖、尉迟恭等人还是有相当差距的。
更何况李世民在唐朝统一战争当中,身边积累了很多能臣干将。秦琼在建国之后主动后退当一个小透明,在某种程度上也减少了在李世民面前的曝光率。虽然曾经秦琼对于李世民而言,功劳卓著,但如何能比得上几乎天天见面的程咬金,长孙无忌等人呢?所谓亲戚是走出来的,朋友是处出来的,古代的君臣之道,也同样如此。
玄武门事变,可能是李世民人生当中最为凶险的一刻。虽然在《旧唐书·太宗本纪上》里面记载,有秦琼参与的记录。但是在《旧唐书·长孙无忌传》里面,秦琼是没有参与的。对于在旧唐书这种自相矛盾并且模糊不清的记载,我觉得可以通过秦琼在唐朝建国以后的表现来推测一番。
因为秦琼在唐朝建国以后,处于隐身状态,对于玄武门事变这样重要的事情,李世民没有道理,不让自己的老部下秦琼参与。在李世民成为皇帝以后,秦琼仍然享受着较为显赫的荣耀。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秦琼应该在玄武门事变当中是出了力的,只是没有直接参与玄武门事变诛杀李建成、李元吉的尉迟恭功劳那么大而已。
结语:综上考虑,秦琼在唐朝立国以后,立志于当一个没有影响力的透明人。使其失去了所有的政坛影响力,在各种封赏面前,自然不如经常露面的程咬金等人名气大,赏赐多。加上在玄武门事变里,几乎没怎么处理,甚至在有的史书里记载,根本就没参与这次事关李世民皇位的重大政治事件。这些行为,自然会让秦琼在李世民心里的印象分不高。
所以,像程咬金和尉迟恭那样的职场小能手,没事多蹦跶,可以贪赃违法,但别触犯李世民的逆鳞,保持足够的尺度,怎么着也比立志远离朝堂的秦琼要强得多啊!
秦琼,是隋末唐初的一位名将,与程咬金等人一起投靠李唐,后来一直追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生前是左武卫大将军,翼国公,死后被追赠为徐州都督,护国公,贞观17年被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秦琼文武双全,为什么会排名最后呢?凌烟阁又是如何排名的呢?
二十四功臣的排名主要顺序是由官阶决定,次要顺序是这些功臣在太宗心中的重要程度,逝者则是死后追赠官阶。我们来看看二十四功臣的排名: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峤、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绩以及秦琼。
但是对于秦琼的排名很多人都不服。其实影响这个排名的还有两个因素:立下的功劳和是否参与玄武门之变。当时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秦琼因为李密对自己有恩,并没有站在李世民这一边,而是保持中立;加上秦琼追随李世民时,并不算最早的一批人,对于朝廷的贡献也与其他人不相上下,在排名上并不占优势。
秦琼是一名大将,在战场上英勇无敌,但是战场并不是单打独斗,更需要的是统帅一方的指挥者,而且秦琼先后分别在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李密、王世充手下干事,最后才投奔的李世民,从气节上来说就输了一大截。加上秦琼死于公元638年,而凌烟阁的成立是在公元643年,如果秦琼能够多活几年,排名也不至于最后了。不过,在秦琼死后追赠并且排入二十四大功臣,可以看出来秦琼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还是很重要的。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唐朝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二十八日(3月23日)唐太宗为纪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而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对于唐朝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先后排名如下:
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尉迟恭)、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绩(徐茂公)、秦琼。
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长孙无忌排名第一,至于杜如晦、房玄龄、尉迟敬德等人都获得了相对靠前的排名。与此相对应的是,战功赫赫的秦琼反而排名倒数第一。那么,问题来了,秦琼为何会排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末呢?
秦琼(?~638年),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秦琼(秦叔宝),初仕隋朝,跟随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帐下任职。在隋朝末年,秦琼与程咬金等人一起投奔李渊、李世民父子。后跟随秦王李世民南征北战,屡立战功,浑身伤病,拜左武卫大将军、翼国公。但是,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秦琼的排名却要低于尉迟敬德(尉迟恭)、程知节(程咬金)等武将。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原因主要分为两点。一方面,秦琼很可能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关于秦琼是否参加了玄武门之变,历史上一直存在一定的争议。
按《旧唐书·太宗本纪上》记载:“太宗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于玄武门诛之。”在该说法之下,秦琼(秦叔宝)是参加了玄武门之变的。
但是,根据《旧唐书·长孙无忌传》记载:“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九人,入玄武门讨建成、元吉,平之。
在这一说法下,就没有秦琼参与玄武门之变的记载。而且,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以上九人皆为秦王府的将领,比《旧唐书·太宗本纪上》的记载可信。
同时,除了《旧唐书》的记载之外,在其他史料中,几乎没有秦琼参加玄武门之变的记载。所以,在笔者看来,很可能是因为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才导致秦琼的排名相对靠后。
众所周知,在玄武门之变中,秦王李世民是冒着非常大的风险除掉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也即在没有成功登基称帝之前,不管是李世民自己,还是长孙无忌、尉迟恭等人,都可能付出性命的代价。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434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