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东晋为什么不能统一天下呢,不是没有能力和实力而是不想做

众妙之门 2023-07-04 21:37:11

东晋为什么不能统一天下呢,不是没有能力和实力而是不想做

东晋为什么不能统一全国,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西晋末年,天下大乱。为了躲避战火,大量北方士族、士大夫及平民百姓都背井离乡逃往南方,历史上将这一事件称为“衣冠南渡”。

公元316年,匈奴贵族刘曜率军攻破长安,西晋灭亡。次年,已提前“南渡”到建邺(今南京)的原西晋琅琊王司马睿宣布登基称帝,改元建武。历史上将这个由司马睿在南方建立的政权称之为东晋。

东晋国祚共延续了一百零三年,与其处于同一时代的则是占据中原地区的十六国政权。同“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十六国相比,东晋政权较为稳定,没有出现大的分裂。然而令人颇感不解的是,尽管中原地区的诸多政权相互厮杀,乱成了“一锅粥”,可是东晋统治者却并没有把握好机会收复中原故土,期间虽然组织过几次北伐,但也都是雷声大雨点小。那么问题来了,东晋为什么无法统一全国呢?

东晋立国之初的统治阶层多数都是从北方“南渡”而来,在南方的大家族眼中,包括皇帝司马睿在内的这些北方人都是不怀好意的“入侵者”,因此统治阶层在当时的南方受到敌意是可想而知的。最终,丞相王导代表北方移民集团以高官和爵位作为条件,成功说服了大多数有影响力的南方家族支持新政权。在这些根基深厚的大家族带动下,其他南方精英也随之迎合,东晋政权这才在南方站稳了脚跟。

然而,对东晋统治者而言,与南方大家族和解只是千难万险中的第一关。公元322年,控制着长江中游地区的王敦(王导堂兄)发动叛乱,并率军进入都城,掌控了朝廷。两年后,王敦病死,司马家族这才重掌皇权。

公元327年,负责防卫淮河一线的东晋将领苏峻起兵反叛,并一度占领都城,控制朝廷。后来在名将陶侃的讨伐下,苏峻兵败被杀。陶侃因在平叛中的卓越表现而位极人臣,成为长江中游地区的实际控制人。

公元347年,军事家族出身的桓温率军溯江而上攻灭了占据蜀地的成汉政权,这场胜利给桓温带来了超乎寻常的声望。在此后二十多年时间里,桓温掌控了南方的政治。

从上面这几起事件中可以看出,司马家族虽然在名义上是东晋的最高统治者,但军事集团将领却在朝廷中拥有非常强势的话语权,皇帝在很多时候反而成了弱势的一方。

桓温掌权后,东晋进入了相对的稳定时期,此时朝廷内部开始有人提议收复北方中原故土。然而,这项提议却引起了很大争论。首先,原来从北方“衣冠南渡”的世家大族都已经到了第二代、第三代,他们生活在南方舒适的庄园里,并在朝廷中担任清闲的要职。对于这些“官二代”、“官三代”而言,所谓的中原故土只是一个书本上的概念,并不存在什么乡土情结,因此是否要以举国之力开展北伐是一件需要商榷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支持北伐必然要授予以桓温为首的军事集团将领们更大权力,一旦北伐成功,桓温等人的威望就要凌驾于皇权之上,重新统一全国对现在的朝廷来说意味着灾难。而即便北伐失败,掌握着“刀把子”的将领们也存在发动叛乱建立军事王朝的隐患。因此,从皇帝到朝廷上的绝大多数文官,都是北伐收复中原这项提议的强烈反对者。

事实上,大家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桓温在执掌大权后,便对北伐之事表现地过分热情。以他当时的名望、地位,如果再加上一场定鼎乾坤的大胜,恐怕就没人可以阻挡他的称霸之路了。朝廷知道桓温的心思,但也不敢强加阻挠,于是就采取了拖延的态度。

后来,桓温还是以自己的权势力排众议,先后发动了三次北伐战争。然而由于东晋内部没有形成共识,因此北伐军队的实力大打折扣,三次北伐皆未达到预期目的,桓温的声望也因此受损,其夺取帝位的野心终究没能实现。

从桓温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在北方十六国大乱斗期间,东晋统一全国并非是没机会、也不是没实力,而是朝廷中除了军事集团之外,没人愿意北伐,也没人支持北伐。如果收复中原故土的代价是江山易主,那对东晋统治阶层而言,统一全国又有什么意义呢?

参考文献:《晋书》

同样都是北伐,为何南宋和东晋都失败了?

南宋和东晋之拥有着半壁江山,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下也曾经梦想着重新建立统一的王朝,但是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古代战争最终的目的就是建立一个统一的政权,自古以来都是由北向南发动统一战争,从南向北成立国家的却很少,东晋王朝和南宋王朝也无法逃离历史规律。成功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种,但是最后失败的原因只有那么几个,南宋和东晋之所以北伐失败,首先是因为内部不够团结,他们北伐的意志不够坚定。

南宋王朝和东晋王朝历史上就没有出过几个优秀的君王。君王是一个国家的领袖代表着国家意志,他对于国家政策的理解决定了国家发展方向和命运,东晋王朝和南宋王朝他们的君主都有着一种小农思想。只要每天过着奢侈的生活就已经很满足,从来没有想过能够真正地回到北方,回到自己热爱的土地,他们每天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已经非常开心。

军事斗争是一场极大风险的赌注,成功可能建立统一的国家,失败了也可能成为亡国之君。东晋王朝和南宋王朝的君王他们不求大幅大贵,不求统一天下,他们只希望能够留住老祖宗给自己留下的这一块土地就知足。主和派是朝廷当中最有影响力的一派,一段时期之内会跳出几个主战派提出北伐策略,但是他们始终都没有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在打了几次败仗之后统治者也失去了北伐的决心。主和派再一次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主战派再一次的被踢下了历史舞台。

东晋王朝的权力不在君王手里,而在士族集团手里。东晋王朝的北伐还没有开始,内部往往就会乱成一片,没有内部稳定怎么能够挥师南下。

被称为“定乱代兴之君”的南朝的开国君主刘裕为什么不可能完成天下一统?

原因有很多种。对于刘裕的出身而言,他并不是世家大族,而是出生于平民家庭。没有世家大族的帮助,所以在后方很不安稳。所以导致刘裕放弃长安,返回建康。第二种原因是刘裕的寿命问题,在他把握东晋王朝时他已经54岁了,而北方的割据势力又多。所以说,北伐之日也不是几年能解决的。而且有几个很强的割据势力,比如北魏和胡夏王。


让我们先来介绍一下。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彭城郡人士,东晋至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老年出生贫困,以至于投门北府军,在之后建功立业成为了北府军的将领。对内平定了很多的割据势力和叛军,并且解决了桓氏集团。对外收复了许多失地,收复了长安,洛阳两都。

在永初元年,刘裕代晋自立。建立了刘宋政权。他执政期间改善了政治和社会状况,结束了,结束了门阀专政的时代。并且为元嘉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谓说是南朝最勤奋的皇帝。但是他的后代的无能导致刘宋灭亡。史学家称它为“定乱代兴之君”


在刘裕北伐的过程中,他面临的不仅是外在原因还有内在原因。在南方,在建康大本营是由他的心腹刘穆之镇守者,后来他死了。于是,刘裕心急如焚。各个世家都看着这次机会,后方十分的不稳定。是刘裕选择了返回键康。导致了北伐的失败。还有的人说,刘裕出身的原因。他本不是世家大族,是靠军功来震慑其他的世家大族。所以说,没有一个世家大族来帮助刘裕。以至于北伐的失败。对外,北方有许多的割据势力,北魏和胡夏王难以对付。而且刘裕当时的身体也不好了,所以说这也是北伐失败的原因之一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419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