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李世民之子李慎是怎么死的李慎是个怎么样的人

以史为鉴 2023-07-04 21:18:22

李世民之子李慎是怎么死的李慎是个怎么样的人

李世民之子李慎是怎么死的?李慎是个怎么样的人?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李慎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生母是韦贵妃韦珪,他擅长文史,很有吏干,与李贞号称“越、纪”。689年,因李贞反对武则天,他亦受牵连死于流放途中。

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之子李慎简介

李慎(628年-689年),唐太宗李世民第十子,生母韦贵妃。

贞观五年(631年)进封申王,贞观十年(636年)改封纪王,食邑八百户。此后多次封秦州都督、襄州刺史,唐高宗即位后食邑加至一千户。

垂拱四年(689年),越王李贞起兵推翻武则天政权,李慎受牵连下狱,后被流放领表,又说巴州,途中逝世。享年61岁。

韦贵妃

李慎的妻妾子女

王妃:陆氏(630年-665年),十三岁嫁给纪王李慎,贞观十七年(644年),被册命为纪王妃。生东平郡王李续等六子、江陵县主等八女,35岁去世。

儿子:

李续,东平郡王,学于濮州鄄城人王元感,和州刺史,最为知名,早卒。

李琮,义阳郡王,沂州刺史,690年被杀于桂林。

李睿,楚国公,690年被杀于桂林。

李秀,襄阳郡公,亦知名,690年被杀。

李献,广化郡公,690年被杀。

李钦,建平郡公,690年被杀。

李诚,新唐书言李证,后改名李澄,嗣纪王,德、瀛、冀三州刺史,左骁卫将军。

女儿:

江陵县主,嫁韦绩。

第三女,东光县主李楚媛,裴仲将之妻。

另有六女不知名。

李慎的故事

据《洽闻记》记载,唐高宗永徽年间,魏郡临黄王国村人王方言,曾经在河中的滩涂上,拾到一棵小树栽种。等到小树长大,即为林檎。果实大的像小黄瓠,颜色洁白如玉,上面有以珠点的纹斑,数量不多,三颗而已,有如有花纹的丝织品——实为奇果,光明莹目,又非常美丽。纪王李慎当时是曹州刺史,有人得到先给纪王,纪王于是进贡给高宗,以为朱柰,又名五色林檎,或称之为联珠果,将其种于苑中。

西城老僧看到之后说:“这是奇果,亦名林檎。”高宗极为重视,赐王方言文林郎的官职,亦称此果为文林郎果,俗称频婆果。

李慎是个什么样的人

欧阳修:少好学,善星步,与越王齐名,当世号“纪越”

刘昫:少好学,长于文史,皇族中与越王贞齐名,时人号为纪、越。

《册纪王慎为荆州都督文》:渐天汉而含润。资日观以(缺一字)文,艺重三雍,道优二陕,梁池挺秀,燕馆趋贤,位表衔珠,入光兰(缺一字),职华分竹,出美棠阴,简惠以孚,声绩斯邵。

谁介绍一下李世民的儿子的下场

唐太宗的儿子
唐太宗在封建帝王中很有作为,却拿自己的儿子们没有办法。他为他们操心劳神、洒泪顿足,甚至下过杀子诏,史家记下这类宫廷轶闻,我们不妨利用它来认识一下封建社会。

李世民有14个儿子。按惯例,立太子以长,余为王,这是李唐“家天下”的基础,可是非嫡长子立为太子的也代不乏人。李世民自己便非长子。因而,皇帝的所有儿子总是处于一种极为特殊的地位。而结果呢,这些天潢贵胄绝大多数不成器,下场也很可悲:其中3个被杀,3个自杀,3个早夭。1个被“幽闭”,两个被废为“庶人”——这等于被开除出李家户籍——尔后又被流放。

第13子李福虽得善终,却平庸无能;第9子李治,就是后来的高宗,虽贵为天子,却把大权拱手交给武则天。后来李氏宗族被武氏大加杀戮,不能不说是高宗的昏聩所致。这样一算,李世民这14个儿子,竟是不肖子居多。

《旧唐书》的作者谈及太宗诸子,感叹道:“子弟作藩,盘石维城。骄侈取败,身无令名!”李世民的继承者,只有这14个“候选人”,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也就于此可见了。

唐太宗的大儿子生于承乾殿,取名“承乾”,隐含承继皇业,总领乾坤之意。

承乾秉性聪明,8岁即封为皇太子。不想成年后喜好声色,漫游无度。但他怕太宗,就大耍两面派,当着太宗,言必忠孝;退朝返宫,便与群小亵狎。他有足疾,怕因此被废,深嫉受太宗喜爱的魏王李泰。第4子李泰也确有野心,心怀夺嫡之计。

于是双方各树朋党,想下毒手。后来,承乾甚至想谋老子的反,被人告密,下狱后废为庶人,徙往黔州,两年后死在那里。李泰也被“幽闭”起来,35岁就死了。

唐太宗有鉴于此,曾下了一道诏书:“自今太子不道、藩王窥望者,两弃之,著为令.”(《新唐书·太宗诸子》)实际上,这不过是一纸空文。

第3子吴王李恪,是隋炀帝女儿阴妃所生。李恪有文武才,太宗常称其肖己,欲立为太子,但遭到了大臣长孙无忌(文德皇后的哥哥)的反对。长孙无忌看到外甥承乾、李泰都完了,想立另一个外甥即太宗第九子李治。后来,无忌辅立李治后,就借口“谋反案”杀李恪“以绝众望,海内冤之”。在李世民的儿子中,数李恪在大臣、百姓中威望最高,却死于冤狱。

第5子李 ,先封楚王。他整天与小流氓鬼混,尤其爱好打猎。长史屡谏不听。太宗怪长史辅导无方,换了敢于犯颜直谏的权万纪任长史。贞观十七年,李派刺客杀了权万纪,发动叛乱。结果李 事败亦被杀。

第6子李 是个浪荡公子,被废为庶人,死于流配地巴州。第7子李恽,纵情享乐,使州县不堪其劳。肃宗上元元年自杀。第8子越王李贞,“颇涉文史,兼有吏干”,然“人伏其才而鄙其行”。后来反武(则天)失败,服毒自尽。

第10子纪王李慎,虽然聪明好学,可惜是个懦弱无能的胆小鬼。李贞劝其反武,他不肯“同谋”——可武则天还是杀了他。

第14子曹王李明,在太宗晚年,与庶人串通谋反,贬黔州,被都督逼令自杀。这显然是得到太宗暗示或认可的。

第2、11、12子皆“早夭”。

总计14人中,除李福、李治外,竟有12人“死于非命”!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是李世民之过?是保傅失教之错?都不全是。太宗即位之初,曾在宫中亲自盘马弯弓教育诸子,颇有不忘传统的味儿。可见是重视教育子女的。他还亲自为太子择饱学如于志宁、孔颖达等人为师,但一切措施都无济于事。他为此深感苦恼。 在颁布杀李 诏时,他承认自己没有管好儿子,“上惭皇天,下愧后土,叹惋之甚,知复何云”,禁不住“为之洒泣”,算是尝到了这些苦果的味道。

李世民当然认识不到,导致他的儿子们一个个腐化堕落的灭亡之咎,盖在于腐朽的封建制度。

封建王朝家天下的宗法制度,尽管规定了嫡长传世的一套办法,但它却无法保证皇位的和平过渡。觊觎皇位,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相互残杀,这是许多皇室后代死于非命的重要原因。

“骄侈”二字,更是促使这些人堕落的重要原因。封建制度规定了这些“龙种”的特殊地位。李承乾8岁便被立为太子,成为东宫之主。东宫内,有文臣听他支配,有武士为其鹰犬,有妃嫔 供其淫乐。

有一次他竟说:“我作天子,当肆吾欲;有谏者,我杀之,杀五百人,岂不定!”(《新唐书》)

封建帝王们原想以这些特权来抬高儿子们的地位,以便巩固家天下的统治,结果却事与愿违,走向反面。这是封建制度使之骄侈取败的,英武如唐太宗,亦无如之何!

唐太宗14个儿子都是什么结局?

唐太宗14个儿子结局:

1、李承乾

李承乾,唐太宗长子,字高明,为“太子”。由于刺杀老师,与汉王李元昌、城阳公主的驸马都尉杜荷、侯君集等人勾结,起兵逼宫,最终失败。其结果在唐太宗的保全下被判充军到黔州。

2、李宽

李宽,唐太宗第二子,被过继给唐高祖李渊第五子李智云承继香火,早薨。

3、李恪

李恪(619-653年),唐朝宗室,唐太宗第三子,是唐太宗与隋炀帝之女杨妃之子。由于进房遗爱谋反案中,李恪被长孙无忌诬陷致死。 神龙元年(705年),李恪平反昭雪,追赠司空、并重新以亲王礼改葬。 升元三年(939年),南唐烈祖李昪追谥李恪为孝静皇帝,庙号:定宗。

4、李泰

李泰,字惠褒,小字青雀,唐太宗四子,母长孙皇后。雅好文学,工草隶,集书万卷,是当时的书画鉴赏家。李泰才华横溢,聪敏绝伦,倍受宠爱,史载“宠冠诸王”,为太宗最宠爱的儿子。按惯例皇子成年后都应去封地,不得长驻京畿,但李泰因太宗偏爱,特许“不之官”。

李泰好士爱文学,太宗就让他在府邸设置文学馆,任他自行引召学士,由于宠禄过骄,屡次遭到大臣的进谏阻扰。后因涉嫌与太子争位,太宗为了达到让嫡子们共存,只好采取隔离政策,改封其为顺阳王,徙居均州之郧乡县,后进封濮王。高宗接位后,优惠有加,永徽三年死于郧乡。

5、李佑

李佑,唐太宗李世民第五子(?-643年),母阴妃,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以"谋反罪"贬为庶人,赐死,葬以国公礼,国除。

6、李愔

母隋炀帝女杨妃。后被废为庶人,死于流配地巴州。

7、李恽

母王氏,妃元氏。诬告谋反,惶惧自杀。

8、李贞

李贞(627年-688年10月12日),唐太宗第八子,母燕德妃。官至太子太傅,被先后封为汉王、原王、越王。武则天当政时,李贞因起兵失败而饮毒自尽。

9、李治

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字为善,中国唐朝第三位皇帝(649—683年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是嫡三子。李承乾、李恪被废后,唐太宗为避免皇子自相残杀,由于李治性情较为和善,重亲情,因此将其封为太子。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即位于长安太极殿,开创了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李治在位三十四年,于弘道元年驾崩,年五十五岁,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

10、李慎

李慎(628年-689年),唐太宗李世民第十子,生母韦贵妃。 贞观五年(631年)进封申王,贞观十年(636年)改封纪王,食邑八百户。此后多次封秦州都督、襄州刺史,唐高宗即位后食邑加至一千户。

垂拱四年(689年),越王李贞起兵推翻武则天政权,李慎受牵连下狱,后被流放领表,又说巴州,途中逝世。享年61岁。

11、李嚣

李嚣(?-632 年)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一子,燕德妃所生。631 年,李嚣封江王 ,公元632 年去世,谥号殇。无后嗣,封国江国废除。

12、李简

李简(?—631年),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二子,生母不详。李简进封代王后逝世,无子女。

13、李福

李福(634年—670年),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三子,生母杨贵妃。 贞观十三年(639年)进封赵王,累加秦州都督、右卫大将军、梁州都督等职。 咸亨元年(670年)去世,赠 司空、并州都督,陪葬。

14、李明

母巢刺王妃,妃元氏。永淳年间,因为和废太子李贤通谋,降封零陵王,贬至黔州。都督谢佑逼李明自杀。玄武门之变后,巢刺王妃居于宫内抚养李元吉庶女归仁县主。归仁县主生母去世,太宗亲写诏令安慰县主。?

扩展资料:

李世民有14个儿子。按惯例,立太子以长,余为王,这是李唐“家天下”的基础,可是非嫡长子立为太子的也代不乏人。李世民自己便非长子。因而,皇帝的所有儿子总是处于一种极为特殊的地位。而结果呢,这些儿子绝大多数不成器。

《旧唐书》的作者谈及太宗诸子,感叹道:“子弟作藩,盘石维城。骄侈取败,身无令名!”李世民的继承者,只有这14个“候选人”,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也就于此可见了。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太宗即位之初,曾在宫中亲自盘马弯弓教育诸子,颇有不忘传统的味儿。可见是重视教育子女的。他还亲自为太子择饱学如于志宁、孔颖达等人为师,但一切措施都无济于事。他为此深感苦恼。在颁布杀李诏时,他承认自己没有管好儿子。

“上惭皇天,下愧后土,叹惋之甚,知复何云”,禁不住“为之洒泣”,算是尝到了这些苦果的味道。李世民当然认识不到,导致他的儿子们一个个腐化堕落的灭亡之咎,盖在于腐朽的封建制度。

封建王朝家天下的宗法制度,尽管规定了嫡长传世的一套办法,但它却无法保证皇位的和平过渡。觊觎皇位,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相互残杀,这是许多皇室后代死于非命的重要原因。“骄侈”二字,更是促使这些人堕落的重要原因。

封建制度规定了这些“龙种”的特殊地位。李承乾8岁便被立为太子,成为东宫之主。东宫内,有文臣听他支配,有武士为其鹰犬,有妃嫔供其淫乐。有一次他竟说:“我作天子,当肆吾欲;有谏者,我杀之,杀五百人,岂不定!”

(《新唐书》)封建帝王们原想以这些特权来抬高儿子们的地位,以便巩固家天下的统治,结果却事与愿违,走向反面。这是封建制度使之骄侈取败的,英武如唐太宗,亦无如之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世民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415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