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许诺郑芝龙的三省王爵为何不兑现?郑家一副好牌活生生让郑芝龙打残了!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吴三桂在李自成和多尔衮之间,选择了多尔衮,他带着清军入关,帮助清军问鼎天下。所以多尔衮加封他为平西王,许诺世代可以镇守在云南地区,跟明朝的沐英家族是一个级别的待遇。
而郑芝龙同样手握军权,势力范围甚至更大,一旦投降,整个东南沿海地区,都会望风而降。而且郑芝龙扶植隆武皇帝,是有拥立之功的明朝重臣。招降郑芝龙显得比吴三桂要重要的多,可是清军却没有按照约定给与郑芝龙相应的爵位和官职,这是为什么呢?
吴三桂不仅将清军放入关内,而且帮清军打了很多硬仗。
吴三桂手里的五万关宁铁骑,无疑就是那个年代,明朝最强大的军备力量。他的投降等于是将明朝最精锐的部队,送给了满清。
多尔衮不是傻瓜,他先是让吴三桂的五万铁骑和李自成的十万大军杀得难解难分以后,才悍然出兵,直捣黄龙,一举击溃了李自成。
而这个时候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其实也伤亡惨重,在李自成撤退到陕西以后,多尔衮吩咐阿济格前往追击,与之同行的还有吴三桂的关宁铁骑。
所以说在彻底击败李自成的战绩当中吴三桂是功不可没的。除此之外,吴三桂还被派往了四川,跟豪格一起追杀张献忠。最终张献忠大军被击败,逃亡云南。
永历皇帝在云南称帝以后,吴三桂的大军又穷追不舍,一直追击到缅甸,逼迫缅甸王教出了永历皇帝,才算罢休。
所以吴三桂可不仅仅是因为放清军入关才获得了平西王的大位,他的军队几乎走遍了整个大明版图,最终才安安稳稳地坐上了平西王的位置,享受世代镇守云南的资格。
郑芝龙手握强大海军,占据福建地区,被许之以三省王爵。
郑芝龙观察当今天下局势,在南京有人拥立弘光帝称帝,结果失败了。但是投降的将领都收到了表彰和奖励。
所以郑芝龙也匆忙找来了朱聿键,希望立他为皇帝。如果能够成功,他就能够成为复国元勋,即使不能成功,他也能凭借在南明的崇高地位,到清朝捞一个大官做做。
他甚至认为他手里有军权,清军还不敢随便动他。等到清军南下的时候,郑芝龙想都没想,立刻将福州给让了出去。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向清军表明自己的态度,自己是可以投降的。但是他的军队依旧驻扎在安平,意思也很明确,投不投降,要看你们清朝皇帝准备给他多大的官职。
这一招的确厉害,但是出让福州的代价似乎太大,郑芝龙为此也十分肉疼。清军明白了郑芝龙的意图,所以找来了洪承畴,洪承畴说话反正也没有个准信,所以他扬言,只要郑芝龙能够投降,那就封他为三省王,统领三省。
这可是一个非常大的诱惑,但是前提条件是,郑芝龙必须要亲自到清军大营谈判才行。在如此巨大的诱惑之下,郑芝龙当然愿意前往。
郑芝龙被无情扣押,郑成功坚决抗清。
郑芝龙屁颠屁颠地赶往了福州的清军大营,但是郑芝龙只带了十几个随从,其他啥也没带。清军自然有自己的打算,他们告诉郑芝龙,封三省王的事情,需要去北京跟皇帝商量,所以必须要带着郑芝龙前往北京。
郑芝龙当场就懵了,原来洪承畴说话跟放屁没什么区别,一点诚信都没有。让一个汉奸讲诚心,郑芝龙似乎有点高看了他。无奈之下,郑芝龙只好被送到了北京。
清军的想法十分简单,他们认为郑芝龙的大军,那就只听从郑芝龙一个人的。清军扣押了郑芝龙,那这支军队就会群龙无首,从而变成一盘散沙。而且他们也要为郑芝龙的个人安全考虑。一旦这个局面出现,那么消灭郑家的大军,就是一件非常轻松的事情了。
结果到了北京的郑芝龙,只被授予了一等精奇尼哈番的官衔,什么实权都没有,简直就是架空了郑芝龙,而且郑芝龙身边有大量密探监视,压根就不容许他有任何叛逃的想法。
早在郑芝龙被抓了以后,清军就已经带兵攻入了安平,大肆劫掠,甚至连郑成功的母亲都被清军奸污自尽。
郑成功痛不欲生,立刻表示要起兵反清。从此开始了郑氏家族反清的序幕,这一开始就长达三代人数十年之久,可见这一步棋,满清是走错了。
许诺郑芝龙的事情,为何不能答应呢?
当时的满清政府,连续击败了李自成、南明两个政权的主力部队,此刻已经坐拥天下三分之二。到了福建的时候,基本上就是打算顺理成章地接管这个地区了。
所以清军对郑芝龙的力量,压根就不够重视。此外授予郑芝龙三省王的决定是洪承畴张嘴瞎说的,这件事未必就得到了清廷的同意,极有可能是洪承畴想要立功,所以胡乱编造出来的,从后期满清对郑芝龙的态度上来看,其实也能说明这一点。
到后期郑芝龙只希望满清许诺他能够成为福建一省的王爵,都没有得到承诺,可见当年的三省王绝对是洪承畴瞎编乱造的。
郑芝龙的实力十分强悍,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当时郑芝龙光军队就有不下二十万之多,还有几千艘战船,数不清的钱财,是一个相当庞大的帝国。
无奈郑芝龙压根就不会利用如此庞大的家业,这份家业要是给满清,他能再造第二个满清帝国出来。所以满清对郑芝龙还是相当忌惮的,所以封他为三省王,绝对会成为满清政府最大的隐患,因为他这么强大的实力,随时都会造反。后来吴三桂造反,其实就是印证了这一点。
郑芝龙的痴心大梦,导致他身处囹圄之中。
郑芝龙是海盗起家,他在东南亚的势力一直都相当大。任何一艘在南东南洋贸易的货船都要挂上郑家的旗帜,才能保佑平安。
所以郑芝龙俨然就是个海上的皇帝,但是他不仅要追求海上的皇帝,他还想着到岸上来做土财主。所以他看中了福建,并且在这里投降明朝,成为明朝的官员。
他儿子郑成功从小接受儒家教育,理解忠君爱国的思想。所以在做事方面跟郑芝龙处于完全不同的两个方向。甚至在郑芝龙投降清军的时候,郑成功拒绝与之同行,就可以看得出,郑成功思想上的成熟。
郑芝龙称霸福建的梦想逐渐实现以后,他依旧不满足于此,他并不是想要做皇帝,而是想要世代成为镇守地方的世袭家族。
为此他在明朝时期已经做到了这一点,到了清军到来以后,他自然也是追求这一点,但是却遭到了陷阱。他的春秋大梦终于醒了,因为清军是不可能给他这些承诺的。
不过为时已晚,当时的郑芝龙已经成为了清军俘虏,二十万大军,几千艘战船,包括数不清的金银珠宝,依旧没办法拯救郑芝龙。
郑芝龙为何会有如此痴心呢?应该是他创业的时候,实在是太艰难了。只有获得朝廷的正式认可,他才能在海上包括陆地上顺理成章地做生意。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把自己也给搭进去了。
他跟吴三桂的差别还是很大的,吴三桂不光跟清军要荣誉,还要把清军做很多事情。而郑芝龙张口就跟清军要爵位,这就有些让人反感了。可怜郑家这么一副好牌,活生生被郑芝龙给打残了。
北伐南京失败后,郑成功所部元气大伤,并且面临军粮不足的问题。为了解决大军的后勤给养,郑成功决定前往台湾。永历十五年(1661年),郑成功亲率将士二万五千、战船数百艘,自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向台湾进军。荷兰于台湾拥有两大防御要塞,一为位于大员的热兰遮城(Fort Zeelandia,今台南市安平古堡),二为位于台江内陆赤崁地方的普罗民遮城。四月初一(1661年4月30日),郑军经由鹿耳门海道进入台江内海并于禾寮港(今台南市北区开元寺附近)登陆,意图先求取防御薄弱的普罗民遮城(Provinta,今台南赤崁楼)。随后郑军在台江海域与荷兰军舰展开海战,击沉荷军舰Hector号,取得台江内海控制权,并同时在北线尾地区击败荷兰陆军,以优势兵力包围普罗民遮城。不久,于四月五日(1661年5月4日)即迫使普罗民遮城守军出降。五月二日,郑成功改赤崁地方为东都明京,设一府二县,以府为承天府,天兴县、万年县。
在取得普罗民遮城做为据点之后,郑军随即由海、陆两面围困热兰遮城。由于考虑到两万大军的粮饷调度不易,郑成功并没有做持久战的打算,一开始即对热兰遮城施压,试图胁迫荷兰军队投降。遭荷兰大员长官揆一(Frederik Coyett)拒绝其投降要求之后,郑成功一度下令强攻热兰遮城,却遭遇荷军极顽强抵抗,郑军损失惨重。由于强攻不下,加之大军粮食短缺,使得郑成功被迫改变策略,派出大部分的军队至南北各地屯田、征收钱粮,以解大军乏粮的燃眉之急,对热兰遮城改采长期包围的战略。
永历十五年(1661年)七月,荷兰东印度公司从巴达维亚调遣的援军抵达大员,除了六百多名士兵、十一艘军舰以外,增援部队亦为热兰遮城带来大量补给品与火药。时郑成功的军力仍分散台湾各地实行任务,驻守于大员以及普罗民遮城市镇的军力预估不到三千,遂使荷兰军重新燃起反扑的希望。七月中旬,停泊于外海的荷兰援军遭遇强风侵袭,被迫离开大员海岸,前往澎湖躲避风雨;其中荷兰军舰Urck号不幸搁浅,船上人员皆遭郑军俘虏。此一变故,使郑军获得整备的暂机,待荷兰军舰于八月回到大员海域时,郑军虽未能调回多数兵力,却已然完成作战的准备。八月中旬,荷、郑两军于台江内海展开激烈海战,郑军大获全胜,击沉一艘荷兰军舰,并夺取船只数艘,自此荷军丧失主动出击的能力。
永历十五年十二月,德籍荷兰士官Hans Jeuriaen Rade叛逃,郑成功在其提供之情报的帮助下,炮轰击毁热兰遮城的乌特勒支碉堡,使热兰遮城之破终成定局。十二月八日(1662年1月28日),荷兰大员长官揆一修书予郑成功,表示同意“和谈”。几经谈判,荷兰人终于永历十五年十二月二十日(1662年2月9日)向郑成功屈服,退出台湾。
郑成功下令屯垦台湾的范围,北达噶玛兰(宜兰),南至琅峤(恒春),后因大肚平埔族拍布拉(Papora)族大肚王与琅峤番人的反抗而减缓扩张;郑成功实际的统治区域大约是从二林(现彰化县二林镇)到茄藤(屏东县佳冬乡)的范围之间。
爱新觉罗·玄烨当上清朝皇帝后,黄梧向当权者鳌拜建议“平贼五策”,内容包括长达20年的迁界令,自山东至广东沿海廿里,断绝郑成功的经贸财源;毁沿海船只,寸板不许下水;同时杀成功之父郑芝龙于宁古塔流徙处,(一说斩于燕京柴市口,即今府学胡同西口,圆弧时期以来的刑场);挖郑氏祖坟;移驻投诚官兵,分垦荒地。郑成功接连听闻噩耗,加上在台将士水土不服人心惶惶,其子郑经又在澎湖与乳母私通,使得郑成功内外交逼,于永历十六年五月(1662年6月23日)急病而亡,死前大喊:“我无面目见先帝于地下”,抓破脸面而死,年仅39岁。原葬台南近郊洲仔尾(今属永康市)。1699年迁葬南安祖墓。
郑成功的儿子郑经继续经营台湾,改东都为东宁。依陈永华之议,移植明朝中央官制,仍奉已死的南明永历帝之正朔。后因降将施琅攻克澎湖岛,因此孙子郑克塽于1683年降清,为免台湾民众起反抗之心,郑氏在台诸坟悉数遭清王朝掘起迁葬内陆。
1684年4月,台湾正式纳入清朝版图,隶属福建省,设台湾府,辖台湾县,凤山县与诸罗县,总计郑氏政权在台湾只有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而已,但是因为其特殊背景,因此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以及日本的史界均对此关注,提出各种不同的有趣观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414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