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强于刘邦却败为何给了他?这两点早就注定了结局!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项羽和刘邦的争霸不仅是历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决斗,而且他们俩的争斗对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启发性质的。看历史,并非只是了解历史事情那么简单,而是要从历史中感悟道理,融合于今天的所思所想,贯穿古今,即以古论今。
项羽,西楚霸王,此人武力出众,骁勇善战,百战百胜;刘邦,出身农家,他与项羽截然不同,打仗并不会打,而且打不过就会逃跑,在别人眼里,他就是个胆小鬼,而且会耍流氓。这么一对比,项羽的身份、武力都比刘邦要出色,但是楚汉相争的结局却是刘邦完胜,建立起汉朝,项羽失败了,自刎于乌江。
如果深究原因,主要就是因为用人的问题。刘邦武力值低于项羽,这又如何,可刘邦善于用人,能够找到辅助自己忠心做事的人才,这同样也是自己的优势,有了人才便可以帮助自己。
在刘邦胜利后,他正确地总结了他自己取得战争胜利的成功经验和项羽的失败教训,即“得人者得天下,失人者失天下 ”。另外,他又补充道:“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比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供军需、给粮饷,我不比萧何;指挥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比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他们为我所用,所以能取得天下。”
所以,刘邦能够称王,第一方面就是他的队伍中有人才,而且是十分厉害的人才。张良、韩信、萧何分别擅长战略、军事、政治,而且能力十分出众,这三个人当属汉朝开国大臣,被称为“汉初三杰”。他们三个人合力,定能够与西楚较量,且完胜。
第二个方面是刘邦会用人才,他对于帮助他的人永存感恩,他懂得即使自己是皇帝,是一国之主,但是也不会去摆架子。他尊重他们,善用他们。他对张良敬之如师,自始至终总保持着这种特殊关系;他将军权放在韩信受众,用来留住韩信,稳住他,让韩信帮助他打败项羽;他对萧何更是推心置腹,毫不怀疑,这种彼此之间的信任让臣子对君王忠心耿耿。
实际上,这与刘邦的性格十分有关,他是一个十分老实忠厚、豁达大度的人,能够采纳忠言,做错事情也愿意去承认自己的错误,有着做领导所需要的气度。
而项羽却非常不同,或许是因为他自认为足以优秀,所以他非常高傲自大,对待下属也不公平,关系好一点的经常奖赏他们,关系差一点的,如果有一点小事惹到项羽,立马会给予刑罚。项羽旗下也有人才,比如范增,但是项羽并没有好好任用,致使一步一步走向失败。
所以,如果说项羽比刘邦厉害,这并不正确,反之说刘邦比项羽厉害,这也并不对,他们两个人各有优势劣势,只是看谁会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而去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这一点,刘邦做到了,所以他胜利了!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经出现过很多位令人膜拜的旷世枭雄,而这其中不得不提的便是项羽。常言道“不以成败论英雄”,项羽虽然最终败给了刘邦,但依旧不能忽视他的英雄气概与豪情壮志。楚汉之争一直颇受关注,项羽出身好实力强,却偏偏败给了布衣出身的“地痞”刘邦,实在是令人惋惜又费解。那么,项羽失败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
从出身情况来看,项羽乃是名将世家的后人,虽然后来实力有所减弱,但依旧有着不可忽视的号召能力。秦始皇骤然驾崩后,秦朝势力土崩瓦解,很多人都想趁此乱世分得一杯羹,楚人自然不会落后。因为项羽有名声有实力,所以吸引了很多有志之士的投靠,这其中便有刘邦。当然,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刘邦并不是真正的布衣出身,他的曾祖父是魏国贵族,后来才慢慢变得没落穷困。而且,刘邦这个人虽然出身比不上项羽,但善结交重人才,很多人都以他马首是瞻。
项羽虽然实力强,但年轻气盛战事经验不足,以致于轻视对手大败乌江。项羽组织起义的时候大概是24岁,再加上家世方面的扶持,难免会出现心高气傲的情形,人一旦自负便很容易出错。刘邦的行事风格严谨老辣,他混迹市井多年经验丰富,不管是作战能力还是心理素质,都比年轻的项羽要厉害得多。面对战争失败的时候,项羽的想法是“因为天要亡我,所以才会让我处处受挫”,这样一个不懂得总结经验的人怎么可能获得胜利呢?而刘邦却不会自暴自弃,他觉得自己麾下有数名大将,只要谨慎行事,早晚有一天能顺利翻盘。
不管是因为年龄还是生长环境,刘邦确实要比项羽成熟,这一点对于战争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毕竟他们二人都是战士的领头羊,一旦内心出现动摇,便会影响战事的发展轨迹。项羽出身名门,从小到大都没有受到过挫折,完全不将对手刘邦放在眼里。当然,这样的人也有致命弱点,那便是自视甚高经不起失败,每每都把失败归咎于所谓的天意,殊不知“人定才能胜天”。刘邦的起点不高,刚开始时身边追随的人也不多,所以他善于剖析自身不足总结失败经验,难怪会成为最后的赢家。
项羽性格高傲,不擅长用人之道。与老谋深算的刘邦相比,项羽更像是“个人英雄主义者”,每次遇到战事都会极力冲锋陷阵,完全不在乎别人的感受。而且,项羽经常看不起身边的人,以致于错过了听取意见的好时机。其实作为一军主帅,项羽完全可以稳定后方统观大局,自然会有为他拼命的人。而刘邦的做法就大不一样,他经常让自己手下的大将指挥战场,领导者不但要懂得荟聚人才,更要懂得如何“利用”人才。
说起用人之道这方面,可以把大将韩信作为典型案例来分析。其实,韩信最初投靠的对象乃是项羽,毕竟项羽名声大力量强,谁都想依附在强者身边。韩信的军事才能是有目共睹的,可是项羽不但没有重用他,还对他百般羞辱轻视,这才将韩信“逼”到了刘邦的阵营当中。项羽对自己的能力过于自信,却时常轻视身边人的才能,无形当中又给自己树立了很多敌人。至于刘邦那边,虽然刚开始没有信任重用韩信,但后来却愿意听从萧何的意见追回韩信,可见其心胸与谋略。在后面的几场战役当中,韩信的能力得以体现,刘邦一派再添助力。
项羽虽然骁勇善战,但手段过于蛮横狠辣,以致于失去了民心支持。在推翻秦朝统治的过程中,项羽多次纵容手下进行“屠城”,这种做法既伤天和又失民心,很多人都因此变成了刘邦的拥护者。在对待手下这方面,项羽做不到赏罚分明,所以他更像是一位将军,而不适合做真正的掌权者。
项羽的军事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但最后还是被军事能力不敌自己的刘邦打败,最后在垓下自杀。为什么?
项羽统帅的楚军是秦末起义军中最有战斗力的军队。可以说,如果没有项羽,秦国将领张寒和王力平定各种叛乱的可能性很大。彭城之战之前,项羽在巨鹿打败了40万秦军,之后又以3万人打败了50万汉军,取得了彭城之战的胜利,绝对是常胜将军。
第一件蠢事:杀死秦树。
张寒战败投降后,有20多万秦军人倒在了楚国,但项羽一夜之间就把这20万人全部杀死了。项羽入侵关中后,再次烧杀抢掠,导致关中被烧。很明显,项羽对秦政权的仇恨已经上升到了对整个秦人的仇恨。他的做法不仅让他失去了所有秦人的支持,也让他失去了在关中立足的可能。因为项羽的杀,几十万秦人都加入了刘邦的阵营。
楚汉战争期间,刘邦几次战败,但都很快得到关中军队的补充。在接下来的战斗中,项羽战败自杀。王民、杨等旧秦兵将项羽肢解。可见打败项羽的不是别人,正是“秦”军。
第二件蠢事:选择错误的首都
管仲曾说,“贤者在国,必在无倾之地”。也就是说,要想取得霸权,必须精心选择都城的位置,注意周围的都城是否有利于防御,物产是否丰富,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秦死后,项羽作为联军统帅,“分天下,但封诸侯,政从羽出。”韩生曾经建议项羽建立关中都城。但是,项羽生来就排斥秦地。他不仅拒绝了这个提议,甚至还屠戮了管仲。
作为名义上的天下共主,项羽选择了东南的彭城作为自己的都城。这个决定也反映了项羽大局观的严重缺失。彭城之地,春秋战国初期,属宋国,土地贫瘠。司马迁曾记载:“楚越地广人少,不待贾而饱,穷而不积。故江南淮河,无冻饥之人,无千金之家。”不仅如此,彭城一带是开阔的平原,没有山川险阻,只能重兵防守。
另一方面,关中不仅与中原、成都平原两大产粮区相连,而且四面环山,四面楚歌,易守难攻。司马迁也说:“关中之地,天下三分之一,而民不过三,故以六量其富。”所以屡战屡败的刘邦才能关门保家。但项羽所在的彭城之地,却多次遭到汉军入侵,以至于项羽在淮南、淮北的根据地被彻底摧毁。楚荥阳对峙多年,汉军“在萧何转向曹贯中,粮食不缺”,项羽却陷入断兵粮草的窘境,最后自杀身亡。
第三件蠢事:又杀地了。
楚汉战争时,有一个地方对双方的胜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就是蒂奇。齐国不仅是关东经济的富庶地区,而且兵多势众。临淄是一个特大城市,苏秦曾称赞临淄“很有钱,很实在”。因此,齐国被称为“东秦”。当田蓉在同一个地方时,他很快召集了20多万军队。
从战略位置来说,齐国离关中远,离彭城近。项余灿如果能把齐国纳入自己的管辖范围,依靠齐国丰富的战略资源,就能打败刘邦。但项羽又一次做出了最愚蠢的决定:屠呦呦。他对田蓉的重复很生气,几次派军队去攻打齐国。打败田蓉后,
公元前203年,刘邦和项羽荥阳相见,韩信奉命开辟第二战场。几个月之内,他攻占了齐国70多座城市,用钳子把项羽团团围住。笔记之战,曾经不可一世的项羽只剩下十万大军,而韩信统帅的齐军却多达三十万。可以说,是项羽对秦、齐的屠城给自己带来了灭顶之灾。由秦人和齐人组成的60万汉军,用复仇的熊熊烈火,把楚军烧在了项羽的身上。公元前202年,项羽突围至乌江后,拔剑自杀。
主要有3个原因:
第一,轻敌。
项羽消灭了秦军主力后,即率诸侯军向关中挺进,行至函谷关,发现有兵守关,项羽军无法通过,又听说刘邦已经攻破咸阳,项羽大怒,派当阳君攻破函谷关,四十万大军驻扎于新丰鸿门,刘邦军十万驻扎灞上。刘邦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并且用子婴为相,珍宝全部占有。范增也告诉项羽,说刘邦在山东时贪财好色,入关后却不取财物女人,志向不小,应该趁早杀了他。这一劝谏并未引起项羽足够的重视。随后鸿门宴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却又让刘邦侥幸逃脱。气得而范增摇头叹息:“夺项羽天下的人,一定是刘邦。”
第二,固执己见。
项羽进入咸阳后,引兵屠戮咸阳,杀秦王子婴,火烧秦王宫,大火连续烧了三个月没有灭,搜集宝物美女准备回江东,有人劝项羽说关中富饶,可以成王霸之业。但项羽见秦王宫都已经被毁坏,自己又迫切的想回到江东,于是不听。那人又说,都说楚人性情残暴,果然是这样。项羽听到后,把那个人杀了。
第三,不会知人善用。
统一中国建立汉朝之后,刘邦以文治理天下,征用儒生,诏令天下,广泛求贤。即位的同年6月,刘邦在洛阳的南宫开庆功宴,宴席上,他总结了自己取胜的原因:“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论抚慰百姓供应粮草,我又不如萧何;论领兵百万,决战沙场,百战百胜,我不如韩信。可是,我能做到知人善用,发挥他们的才干,这才是我们取胜的真正原因。至于项羽,他只有范增一个人可用,但又对他猜疑,这是他最后失败的原因。”刘邦的总结确实说对了,战争的胜败,人的因素总是最重要的。
总之,项羽的有勇无谋,是他最终失败的根源。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409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历史上的姬延是个什么样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