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姬伯服是怎么被申侯打败的真相是什么

众妙之门 2023-07-04 20:42:36

姬伯服是怎么被申侯打败的真相是什么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申侯联合犬戎人打败姬伯服,此后周平王继位,成为诸侯的提线木偶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周天子姬宫湦为了褒姒废除了申后,申后的父亲无法容忍姬宫湦对女儿的背叛。申侯对前女婿有了杀心,不仅是因为女儿被废,更重要的原因是姬宫湦昏庸无道,让申侯看到了除掉姬宫湦,立自己的外孙姬宜臼为王的希望。如果姬宜臼即周王位,申侯便可以以外戚身份执政。凭申侯自己的力量还难以推翻姬宫湦,申侯一个人摘不了果子,那就叫来几个同样对果子垂涎三尺的围观者,比如缯国和犬戎人。虽然这场战争的发起者是申国,但实际上申国和缯国都是打酱油的。无论是《史记·周本纪》,还是《史记·郑世家》都明确记载犬戎人才是真正的主力部队。

犬戎和西周就有过节,当年周穆王差点把犬戎一锅端掉,现在周朝危在旦夕,犬戎人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周幽王十一年,即公元前71年,强悍的犬戎人怒吼着冲进了镐京。在得知犬戎人进攻的消息后,还在为褒姒不笑而愁眉苦脸的姬宫湦被逼得走投无路,幻想周边诸侯能勤王救驾。烽火台再次熊熊燃烧,但姬宫湦始终没有盼来一个救兵。二百五十七年前,鹿台的冲天大火宣告一个时代的伟大终结。二百五十七年后,镐京附近的冲天大火再次宣告一个时代的伟大终结。唯一不同的是,商朝之亡,取而代之的是周朝更为稳固的统治,而西周之亡,则拉开了轰轰烈烈的春秋时代的大幕。

《史记·郑世家》:“犬戎杀幽王于骊山下,并杀桓公。”桓公就是周幽王的叔父郑桓公姬友,这位倒霉的国姓爷本来在郑国过得有滋有味,因为治政非常出色,被侄子姬宫湦调到京城做司徒。结果没做两年,姬友就遇到了犬戎之乱,命丧镐京。至于“红颜祸水”褒姒,她的命运比张丽华略好一些,张丽华被隋朝重臣高颎斩于青溪桥,而褒姒则是被犬戎人当成战利品带回国,下落不明。但相信以褒姒的美色,足以打动犬戎的大首领,也许褒姒会开启新的美丽人生,并在不久后,忘记被犬戎人杀掉的前夫姬宫湦和儿子姬伯服。

申侯的目的基本达到了,姬伯服的死,造成了周朝天子继承的真空。唯一能填补这个真空的,只有申侯的外孙姬宜臼。但问题是镐京已经被犬戎人严重破坏,而且距离犬戎的势力范围太近,不再适宜做国都,只有向东迁徙。周朝的东都雒邑有幸被选中成为新的国都,在申侯、鲁公和许文公等诸侯的拥戴下,年轻的姬宜臼在雒邑即周天子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平王东迁”。

申侯的算盘打错了,他应该没有料到犬戎人对镐京的破坏会如此严重,周朝国都会东迁雒邑。问题恰恰出在这里,西周名义上统一天下,实际上不过是天下诸侯的领导者,对东方诸侯并没有予夺生死的权力。东方诸侯敬畏周室,是因为周室实力强大,政治稳定。当西周灭亡,王室衰微之际,周室之于东方诸侯的实力优势已经荡然无存,号令不出雒邑,还会有哪个诸侯继续把周王室当盘菜?

类似君弱臣强的局面在后世不断上演,比如汉末藩镇割据和唐未藩镇割据,都是趁中央权威衰落之际逞强自立。更极端的事例,是控制中央政权的原地方诸侯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需求而废立帝王,有些实力强大的地方诸侯甚至也可以自己过把皇帝瘾,中央帝室的权威丧失殆尽。东周新都雒邑并非周朝传统意义上的直系领地,数百年来,周室的根据地一直在以岐山为中心的关中。平王东迁,就意味着放弃了自己的三居室,跑到别人的二居室当免费房客,难怪房东不给好脸色看。有些野心、勃勃的“房东”开始盘算能从落难的王室身上多拔下几根漂亮的羽毛。

我们都知道申侯等诸侯拥立姬宜臼做周天子,实际上还有一个不太为人所熟知的历史事件,就在周平王即位的同时,虢国的君主姬翰在携另立周幽王姬宫湦的庶子姬余臣为周天子,史称周携王。在至少十年的时间里,东周是二王并立,不过正史只承认申侯所立的周平王。这段历史很容易让人们想到了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另一段历史:隋炀帝杨广在江都被杀,唐公李渊占领长安后,立杨广之孙杨侑为过渡性的隋天子,史称隋恭帝。同时在洛阳,军阀王世充也立杨广的另一个孙子杨侗为隋天子,史称“皇泰主”。

其实不论是周平王,还是周携王,他们都不过是诸侯手上的提线木偶,后世的杨侑、杨侗兄弟几乎就是东周二王的翻版。帝王之所以尊贵,是因为他们手上握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失去了权力,他们将一无所有。姬宜臼运气还算不错,至少他还继承了祖先留下来的政权法统。虽然这在野心勃勃的诸侯看来,不过是一块铝合金招牌,但在无形中保护了东周王室长达五百多年的存在。即使后来争霸如齐桓公者,依然高举着“尊王”的大旗,不过这一切,并不是姬宜臼想要得到的。

中央政权的崩溃,带来的最直接后果就是诸侯割据、军阀混战,东周如此,汉末如此,唐末如此,乃至清末都是如此。《史记·周本纪》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汉灵帝刘宏祸乱天下,结果身后不久,东汉朝廷便土崩瓦解,各路军阀粉墨登场最终演变成曹操、刘备、孙权的三足鼎立,其精彩程度让后世叹为观止,历史原来可以如此精彩!

周幽王姫宫湦的“历史贡献”也在于把本来铁桶一般的西周江山搞得支离破碎,各路英雄好汉蜂拥而出,骄傲地站在灯光闪耀的舞台上。甚至可以这么说,西周之后春秋时代的出现,对中华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按现在的行话说,东周的建立,掀开了历史新的一页。盛世的终结,传统社会秩序被彻底打乱,往往意味着新的时代在孕育发展。新的历史时期,必定涌现出代表新时代历史发展方向的杰出人物,也许后人会庆幸周幽王姫宫湦的昏庸无道。非如此,艳绝干古的春秋时代也许就胎死腹中,后人就无法领略到春秋风流人物的无限精彩。

一则故事引发的千古冤案,褒姒红颜祸水之名,到底是谁的锅?

话说,中国古代有著名的四大妖姬,分别为夏之妺喜、商之妲己、周之褒姒、晋之骊姬,她们都是当世的绝色美人,因被君王宠爱,最终导致亡国,以至于留下红颜祸水的称号。笔者此前分析过妺喜和妲己,今天重点聊聊褒姒是如何祸国殃民的?又是如何被扣上了?红颜祸水?这顶帽子?

先来看看褒姒的履历,她出生于褒国,出水芙蓉一般美若天仙。但周幽王在打败了褒国军队之后,褒国君王为了请求息战、换取和平,便将本国第一美女褒姒进贡给了周幽王。周幽王从见到褒姒第一面开始就彻底沉沦了,为了讨她欢心,周幽王极尽之能事,只为博美人一笑,著名的?烽火戏诸侯?就是典型案例。

先简述一下烽火戏诸侯的过程,周幽王苦于见不到褒姒的笑容,想尽办法而不得。亲信大臣虢石父听说之后,便给周幽王出了个主意,让他点燃烽火台,戏耍一番诸侯。

果然周幽王将王都镐京附近的烽火台统统点燃,顿时狼烟四起。周边的诸侯看到信号,以为镐京被入侵,立马领兵前来救援,但他们到达镐京城门楼下的时候才发现,被周幽王戏耍了,一脸错愕与茫然的表情逗得褒姒开怀大笑。

而后,周幽王又多次戏耍了众诸侯,直到犬戎真的来攻打镐京的时候,他再次点燃烽火台,这时,再也没有一位诸侯前来救援了。最终周幽王死在了犬戎手中,西周也就此灭亡。

当然,作为故事来听,烽火戏诸侯的故事确实过瘾,所以褒姒也顺理成章成了当之无愧的?红颜祸水?。然而,上一篇笔者也分析过,其实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乃是后人所编造的,不论是历史典籍还是故事本身的逻辑上,都存在严重的漏洞。所以,褒姒其实是被这个故事所冤枉的。

但西周灭亡,为何要怪罪到这个弱女子身上?有两方面原因。

先看西周灭亡的真实原因,周幽王还未见到褒姒之前,其王后是镐京以南诸侯王申侯的女儿申后,太子也是申后所生的姬宜臼,是申侯的亲外孙。但自从拥有褒姒之后,周幽王便开始冷落申后,甚至在褒姒为其诞下一子(姬伯服)之后,便将申后废了,转而将褒姒立为王后,姬伯服立为太子。

这下子,申侯可不干了,女儿和外孙统统被废,气得申侯联合西北方向对镐京早已虎视眈眈的犬戎,一起攻打镐京。而就在此战中,周幽王死在了骊山脚下,褒姒也被犬戎俘虏,西周也随之灭亡。随后,申侯便联合其他诸侯一起将外孙姬宜臼扶上了王位,称周平王,也就是东周的开国君主。

那么问题来了,申侯这么做其实是大逆不道,为了自己的外孙,联合外人杀死先王。怎么办呢?那就找个替罪羊吧,褒姒当年顶替了女儿申后的位置,她儿子姬伯服替代了外孙姬宜臼的太子之位,那么就编个故事让她遗臭万年,所以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可能就是申侯所编造出来的。

第二个原因,其实跟孔子、司马迁和后世儒家选派有关,为何这么说?先看孔子,他一生都在推崇周礼,到处喊?礼崩乐坏?,所以在他心里,周朝,尤其是西周,那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王朝没落、甚至灭亡,要怪就怪红颜祸水,女人祸国殃民。

再看司马迁,他是汉武帝时期的人物,汉武帝开始独尊儒术,儒学对他的影响不可谓不深,况且,汉武帝时期有个强大的外戚集团,卫子夫、卫青、霍去病等都是卫氏外戚的领军人物。对于烽火戏诸侯这个民间故事,司马迁选择收录在《史记》当中,也有提醒之意,避免女人干政。

综上,仅仅一个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就让褒姒背上了红颜祸水的罪名,和西周亡国的黑锅。但这个故事本身就是有人故意编造和传播的,先是申侯为了政治正当性给她扣了祸水的帽子,接着儒家学派和司马迁又由于其他目的,主动传播这样的故事。当然,褒姒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妖姬,结局都怎么样

第一位:夏朝的妹喜。
妺喜是有施氏(即有施部落,在今山东省蒙阴县境内)之女。夏桀在位时,发动大军攻打有施氏,有施兵败求和,献出他们的牛羊、马匹、美女,其中包括妺喜。夏桀得到妺喜后,对她非常宠爱。
妺喜有三个癖好:一是笑看人们在规模大到可以划船的酒池里饮酒;二是笑听撕裂绢帛的声音;三是喜欢穿戴男人的官帽。
史籍记载夏桀在建造其规模大到可以划船的酒池时,首先下令处死阻止其建造酒池的忠谏臣子关龙逢,然后"邀请"三千名饮酒高手在击鼓声中下池畅饮,结果他们中的一些人因酒醉而淹死。
因妺喜听到撕扯缯帛的声音就笑,而夏桀喜欢看见妺喜笑,于是为此下令宫人搬来织造精美的绢子,在她面前一匹一匹的撕开,以博得妺喜的欢心。在农业时代初期,丝绸织造业刚刚兴起,破坏这种稀有昂贵的物品,无异于暴殄天物。
商汤灭亡夏朝后,妺喜与夏桀同奔南巢(今安徽巢湖西南)而死。 一说夏桀攻打岷山氏,得到二女,妺喜于是受到夏桀冷落,因与商朝大臣伊尹相结而灭夏。
第二位:商朝的妲己。
妲己,苏姓,字妲,为中国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商纣王王后,,据《史记》记载,妲己是苏氏诸侯之女,乃一个美若天仙、能歌善舞、国色天香,百年难得一见的绝世美女,人称一代妖姬,在商纣王徵伐苏部落时被好酒贪色的纣王掳入宫中,尊为贵妃,极尽荒淫之能事,酒池肉林等乃是纣王为博她欢颜而创,并为了讨好她发明炮烙之刑。后被周武王所杀。父亲为有苏氏国君,妲己即为有苏氏公主,武庚后母,而纣王的另一个儿子,生母也并非妲己。

第三位:周朝的褒姒。
褒姒 [bāo sì](《史记》作襃姒 ,《列女传》作褎姒 ),生卒年不详,姒是她的姓,褒国(今陕西汉中)人,周幽王姬宫湦第二任王后,太子姬伯服的生母,周平王姬宜臼的后母。
前779年,周幽王攻打褒国,褒国兵败,献出褒姒乞降。周幽王得到褒姒后,对她很是宠爱。前778年,褒姒为周幽王生下儿子姬伯服。从此周幽王对褒姒更加宠爱,最后竟然废黜王后申后和太子姬宜臼,而立褒姒为王后,姬伯服为太子。
前771年,申后之父申侯联合鄫国、犬戎攻打周幽王,周幽王遭犬戎所杀,褒姒亦遭劫掳,从此下落不明,西周灭亡。
第四位:晋国的骊姬。
骊姬(?-前651年),或称丽姬,名不详,春秋时期骊戎国君之女,晋献公妃子,晋君奚齐的生母。
骊姬姿色艳美。前672年,晋献公打败骊戎,骊戎求和将骊姬与其妹少姬献给晋献公。骊姬深得晋献公的宠爱,获立夫人,并生下儿子奚齐,而骊姬的妹妹少姬生子卓子。
骊姬以美色获得晋献公专宠,阴险狡诈,献媚取怜,逐步博得晋献公信任,参与朝政,但骊姬仍不满足,使计离间挑拨晋献公与儿子申生、重耳、夷吾的感情,迫使申生自杀,重耳、夷吾逃亡,改立自己所生之子奚齐为太子,史称骊姬之乱。
前651年,晋献公病危,嘱托大夫荀息主政,保护骊姬母子,辅助奚齐继位。晋献公死后,荀息遵旨立奚齐继位,骊姬为太后。但在丧礼过程中,里克杀死奚齐,荀息于是改立卓子为君。不久,里克杀害卓子和骊姬。

周王室内部,因为内讧都发生过哪些事情?

春秋初期,以晋、楚、齐、秦、郑、卫、鲁为首的各诸侯国内讧不断,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值此喜闻乐见之时,周王室又怎么能置身事外呢?他们内部的各种内讧也几乎没有间断过。

西周末代天子周幽王为什么会被杀?就是因为他废掉了申后所生的太子姬宜臼,改立褒姒所生的幼子姬伯服为太子。

当幽王三年,王之後宫见而爱之,生子伯服,竟废申后及太子,以襃姒为后,伯服为太子。

这一举动惹得申后的父亲申侯非常不痛快,于是联合了蛮族犬戎攻打西周都城镐京,先是弄死了周幽王和伯服,后又把褒姒给俘虏了。

申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徵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襃姒,尽取周赂而去。

周幽王是天子,申侯是诸侯,照理说诸侯弄死天子,总该给个说法,可申侯不但没给出任何说法,反而给周幽王扣了一顶荒淫无道的大帽子。

史官为了圆场,于是“烽火戏诸侯”的故事火热出炉,好像周幽王之死完全是因为他脑袋突然被驴踢了,与褒姒合起伙来把西周折腾亡了。

周幽王被杀,他新立的太子姬伯服也跟着一起下了黄泉,于是被废的太子姬宜臼登基,就是东周的第一位天子周平王。

於是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为平王,以奉周祀。

不管史书给周幽王扣多少大帽子,有一点都无法否认,那就是周幽王之死与姬宜臼脱不了干系,他的外公申侯杀了他爹周幽王。

基于这个原因,所以有人对宜臼的上位并不买账,他们拥戴周幽王的弟弟,也就是姬宜臼的叔叔姬余臣与他相抗衡,这个人史称周携王。

邦君、诸正乃立幽王之弟余臣于虢,是携惠王。

二十一年后,周携王被火并出局,周王室结束了“天有二日”的局面,这一代的恩怨算是就此终结。

立廿又一年,晋文侯仇乃杀惠王于虢。

周平王去世之后,他的太子姬狐因悲伤过度,还没来得及登基就去世了,所以东周第二代天子是周平王的孙子姬林,史称周桓王。

周桓王非常宠爱他的小儿子,并有意无意地表示,自己死后要让小儿子继承王位。

由于周桓王的这种做法过于危险,臣子们自然免不了要善意地提醒他:太子与亲王并重,从来都是手足相残的前奏,废长立幼更是取乱之道。

这些劝说显然是非常有道理的,但周桓王不为所动,执意要把他那“太子与亲王并重”的游戏继续玩下去。

果不其然,在周桓王去世之后,他的两个儿子立刻大打出手:长子姬佗成功战胜了王子姬克,最终成功继位,史称周庄王。

庄王四年,周公黑肩欲杀庄王而立王子克。辛伯告王,王杀周公,王子克饹燕。

周庄王上位后,同样非常宠爱自己的幼子。

初,庄王嬖姬姚,生子穨,穨有宠。

由于周庄王的这种做法过于危险,臣子们自然免不了要善意地提醒他:太子与亲王并重,从来都是手足相残的前奏,废长立幼更是取乱之道。

这些劝说显然是非常有道理的,但周庄王不为所动,执意要把他那“太子与亲王并重”的游戏继续玩下去。

看到没有?写周庄王的这一段和写周桓王的上一段内容完全一样,我改个名字就能复制下来继续使用。

周庄王的运气显然比他父亲周桓王要好一些,他去世之后,他的两个儿子(周釐王姬胡齐和王子姬颓)相处得较为和睦,并没有在明面上发生争斗。

矛盾如果没有明确地被解决,那么它就不可能无声消失,总会有大爆发的一天。

周釐王去世之后,他的儿子姬阆继位,史称周惠王。

面对年幼势弱的周惠王,王子姬颓没有客气,他直接赶走了侄子周惠王,自己登基成为新一任周天子。

及惠王即位,夺其大臣园以为囿,故大夫边伯等五人作乱,谋召燕、卫师,伐惠王。惠王饹温,已居郑之栎,立釐王弟穨为王。

周惠王当然不愿意失去自己曾经拥有的一切,于是就请郑国和虢国帮忙。

在郑国和虢国的帮助下,周惠王终于击败了自己的叔父王子姬颓,并把自己叔父的同伙砍了个一地狗血。

郑伯将王,自圉门入,虢叔自北门入,杀王子颓及五大夫。

当然了,郑国和虢国也不是活雷锋,周惠王复位后,就从西边拿出一块酬谢虢国,又从东边拿出一块酬谢郑国。


郑伯享王于阙西辟,乐备。王与之武公之略,自虎牢以东……王巡虢守,虢公为王宫于玤,王与之酒泉。

周惠王复位后,照样非常宠爱自己的幼子。

王母蚤死,後母曰惠后。惠后生叔带,有宠於惠王,襄王畏之。

由于周惠王的这种做法过于危险,臣子们自然免不了要善意地提醒他:太子与亲王并重,从来都是手足相残的前奏,废长立幼更是取乱之道。

这些劝说显然是非常有道理的,但周惠王不为所动,执意要把他那“太子与亲王并重”的游戏继续玩下去。

这一段是不是非常眼熟?没错,又是我从上面复制下来的,换个名字就行,写这篇文章实在是太简单了……

周惠王的结局与前面两位周天子的结局不一样,因为在周惠王时期,“春秋首霸”齐桓公已经横空出世了。

齐桓公告诫周惠王,不要搞这种权力制衡的把戏,会出事的。

会于首止,会王大子郑,谋宁周也。

周惠王一看齐桓公作为臣子,居然敢干涉自己的家事,当场就与齐桓公翻脸了,打算联络郑国、晋国和楚国一起收拾齐国。

结果呢?晋国和楚国的兵还没到,郑国就先被齐国给收拾了,然后郑国很干脆地叛变,投靠了齐国一方。

秋,诸侯盟。王使周公召郑伯,曰:「吾抚女以从楚,辅之以晋,可以少安。」郑伯喜于王命而惧其不朝于齐也,故逃归不盟,孔叔止之曰:「国君不可以轻,轻则失亲。失亲患必至,病而乞盟,所丧多矣,君必悔之。」弗听,逃其师而归。

周惠王啊,面对“春秋首霸”齐桓公,你发不发威都是只病猫啊!

三年以后,周惠王去世,他的长子姬郑顺利继位,史称周襄王。

周襄王继位,最大的功臣是谁?自然是齐桓公啦,所以周襄王对他非常好:先是发放各种奖章,又是给他一系列霸主的权力,可以全权代表周王室行事。

三十五年夏,会诸侯于葵丘。周襄王使宰孔赐桓公文武胙、彤弓矢、大路,命无拜。

可惜好景不长,齐桓公去世之后,周襄王就失去了自己最大的靠山。

在这种背景下,那个被他爹周惠王长期偏爱的弟弟王子姬带起兵叛乱,直接把周襄王打得逃离国都亡命天涯去了。

秋,颓叔、桃子奉大叔,以狄师伐周,大败周师,获周公忌父、原伯、毛伯、富辰。王出适郑,处于汜,大叔以隗氏居于温。

周襄王同样不愿意失去自己曾经拥有的一切,于是就请春秋时期第二位霸主晋文公帮忙。

在晋文公的帮助下,周襄王终于击败了自己的弟弟王子姬带,并把自己弟弟的同伙砍了个一地狗血。

十七年,襄王告急于晋,晋文公纳王而诛叔带。

当然了,晋文公也不是活雷锋,周襄王复位后,就从北边拿出一块酬谢晋文公。

与之阳樊、温、原、欑茅之田,晋于是始启南阳。

这一段是不是也很眼熟?我从周襄王他爹周惠王那里复制过来的,过程差不多,改个名字就OK!

若干年前,周惠王为了打败自己的弟弟,东边割一块地酬谢郑国,西边割一块地酬谢虢国。

现在,周襄王为了打败自己的弟弟,又从北边割出一块地酬谢晋国。

真是有钱任性啊!

问题是,就这种折腾法,周王室即使再财大气粗,它也受不了啊,于是周王室在衰弱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孤立地看某个单一的历史事件,我们自然可以居高临下地嘲笑历史当事人:缺乏政治常识,不懂得吸取历史教训。

但是,当我们把历史贯穿起来看的时候,自然就会发现,我们觉得历史当事人很愚蠢,无非是因为我们都不知道历史当事人所面临的困境而已。

从周幽王到周惠王,八代天子都在接班人问题上摔了大跟头,实在不能用“愚蠢”或“短视”来形容,而是迫不得已。

他们的选择,已经是在当时的条件下所能做出的最好选择了,之所以会发生雷同往复的故事,那不过是历史局限性的问题,与他们本人所做出的决策关系不大。

烽火戏诸侯,体现了西周时期的什么政治制度?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大体讲的是周幽王得到一个美人名叫褒姒,褒姒不喜欢笑,让周幽王非常惆怅。然后周幽王就想尽办法逗褒姒笑,最后发现点燃烽火骗诸侯救驾居然能够把褒姒给逗乐,于是周幽王就多次引燃烽火博得美人一笑。结局就好像狼来了的故事一样,真正等敌人打过来的时候,周幽王发现点燃烽火后诸侯们居然都不来了,最后导致了西周灭亡。

从目前的史料来看,褒姒应该是确有其人的。在《诗经》中就提到:“赫赫周宗,褒姒灭之”,似乎真的是褒姒导致了西周的灭亡。在《诗经》的其他篇章里,例如《正月》、《白华》等也都提及过褒姒。

而在正史中记载,褒姒《史记》作襃姒,《列女传》作褎姒),生卒年不详,姒是她的姓,褒国(今陕西汉中)人,周幽王姬宫湦第二任王后,太子姬伯服的生母,周平王姬宜臼的后母。

前779年,周幽王攻打褒国,褒国兵败,献出褒姒乞降。周幽王得到褒姒后,对她很是宠爱。前778年,褒姒为周幽王生下儿子姬伯服。从此周幽王对褒姒更加宠爱,最后竟然废黜王后申后和太子姬宜臼,而立褒姒为王后,姬伯服为太子。

前771年,申后之父申侯联合鄫国、犬戎攻打周幽王,周幽王、姬伯服被杀于骊山之下,褒姒被犬戎掳走,从此下落不明,西周灭亡。

褒姒这个人究竟是什么来历呢?烽火戏诸侯的背后后隐含着怎样的政治博弈呢?这就要从她所属的部族褒国谈起。

从褒姒的姓氏上来看,褒国的王族很明显是夏朝一脉的遗族,毕竟姒姓的祖先就是一直以来被世人歌颂的的治水英雄大禹,而大于大禹的儿子启就是传说中夏朝的开创者。

根据《史记·夏本纪》记载,褒国为夏禹后裔封国,地理位置在今陕西汉中市勉县褒城镇,境内有古褒国遗址、褒水、褒斜道等古迹。褒国地处秦巴谷地、汉水两岸,是关中进入秦岭以南的要冲之地,地理位置险要。褒国是夏朝封国,经历夏商周三代,长达一千三百余年。

从城固、洋县出土的大批商代青铜器及其冶炼窑可以看出,褒国在冶炼、农业等方面,其生产技术水平不亚于关中及中原等殷商周政权中心区域。在《诗经》中,称这块地方为“南山”、“周南”。这里土田肥美,气候温和,物产丰饶,是梁州之域最为膏腴的地区。褒人学习周人的农业技术,培育出自己的特产芜菁等,连同原有的“丙穴嘉鱼”特产,很为周人称道,并被记入《诗经》之中,广为流传。

而褒国与周朝的关系,实际上是属国与宗主国的关系。但是在西周末年的时候,褒国与周朝发生了冲突。《国语·晋语》记载:“幽王三年,周伐有褒”。但周幽王为何要兴师动众讨伐褒国?史书语焉未详。《国语·郑语》说“褒姁有罪”,褒姁应该是当时褒国的实际执政者。而褒姒正是在这一次冲突后,被战败的褒国献给了周幽王。因此,从这里可以看出褒国实际上与周幽王存在很大的矛盾。

而烽火戏诸侯之后周幽王被杀,褒姒失踪就很值得玩味了。

我们不妨做出如下的推断:褒国在被周幽王攻伐战败后,非常憎恨周幽王,因此做出了一系列扰乱周王室的计划。在内派出褒姒引诱周幽王,让周幽王沉迷女色以扰乱周朝的朝政;在外与其他早已野心勃勃的各诸侯勾连,伺机而动准备瓜分周王室的领地。而所谓的烽火戏诸侯不过是褒国和其他诸侯国达到目的后,为了彰显自己的“正义之举”而编造的谎言。

有句话说的好: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因此,烽火戏诸侯的真相是怎么样的,早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了,我们也仅仅只能根据现有记载给出自己的推测。

关于烽火戏诸侯,大家是怎么认为的呢?请在留言区告诉我们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407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