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辛酉政变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辛酉政变是清朝统治阶级内部的一场权利斗争,斗争的最终结果以两宫垂帘、亲王辅政胜利,八大臣失败告终,八大臣中肃顺被问斩,载垣、端华命自尽,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被贬官,政变的结果彻底打破了咸丰帝苦心构造的政治格局,清王朝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一种政治模式:即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恭亲王、醇亲王辅政。清朝也从此进入了慈禧太后掌权的近48年。
有人不禁会问:如果辛酉政变没有胜利,或者说辛酉政变没有发生,肃顺会不会篡位呢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原因有两点:
一、咸丰帝留下的政治格局有效预防了大臣专权或篡位:咸丰帝临终前对日后的政治布局是进行了深思熟虑的,他唯一活下来继承皇位的儿子实在太弱小了。首先他既要预防出现多尔衮、鳌拜那样欺凌幼主的权臣专权的情况,其次他还要预防出现吕后临朝,废立幼主的现象,所以他制定了八大臣辅政、两宫太后裁决政治格局,让其相互斗争、相互制衡,从而达到政治上的平衡,确保皇帝的最大利益化。但他确实失算了,因为斗争的结果一定不会是和平共处,而注定是你死我活。而不论哪一方胜利,皇帝的权利都会受影响。
二、咸丰帝对顾命八大臣的人选安排颇为巧妙:当年顺治帝即位后,肃亲王多尔衮和郑亲王济尔哈朗共同辅政,不久多尔衮就排挤掉了济尔哈朗,独自专权。而康熙即位后,辅政的四大臣在资历最高的索尼去世后,鳌拜处理了苏克沙哈,拉拢了遏必隆,从而专权秉政。咸丰帝对此是深有考虑的,他既让他宠信的肃顺进去辅政八大臣中,但为了防止肃顺一人独大,又选择了近枝宗室亲王载垣和远枝宗室端华,同时还有额驸景寿,让八大臣内部既有合作又盘枝错节,相互斗争,互不统属,从而都效忠皇帝。这样就杜绝了肃顺的不臣之心。
以上的两点可以有效的杜绝了肃顺企图架空皇帝、独裁专权的可能,但是事情的最终发展却实是咸丰皇帝始料不及的,皇权没有落在权臣的手里,反而落到了母后手中,清朝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女主临朝,垂帘听政的情况。
十月初九,六岁的小皇帝在御前大臣的扶持下,在太和殿举行了登极大典,第二天十月初十是慈禧太后的万寿,双喜临门。之前被肃顺一党所排挤的官员重新起用,各衙门一时间热闹非凡。
恭亲王一派的做法很开明,肃顺时期提拔重用的曾国藩、左宗棠等人,他继续重用,而且恩典比之前有过之而不及,肃顺的那个大保险箱当众一把大火烧了,这让因以前跟肃顺有书信来往而提心吊胆的官员们彻底安了心,无论是庙堂之上还是乡野民间都在赞扬恭亲王。
恭亲王经过这十几天跟慈禧太后的相处,渐渐明白,慈禧太后绝对不是个容易对付的角色,她的目的是要大权独揽。自肃顺被斩后,舆论一夜之间大变,以前说肃顺跋扈专权的,现在又说起肃顺的好来了,认为肃顺反对太后垂帘也不算错,这倒显得恭亲王这边促成的垂帘错了。太后垂帘终究是违反祖制的,恭亲王内心还是有些歉疚,为防止太后专权,恭亲王加紧安排自己的亲信,培植自己的势力,预备在慈禧太后独揽大权之前,先制定好抑制慈禧太后权力的办法。
慈禧太后现在一门心思想的是怎么督促恭亲王,赶紧把垂帘章程定下来,自己只有垂帘听政后,才能将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她把恭亲王的女儿大妞接到宫里抚养,封为固伦公主,要知道,只有皇后生的嫡亲女儿才会被封为固伦公主,慈禧太后笼络恭亲王简直是无所不用其极,每天一召见,六爷长六爷短的叫个不停,甚至还让大臣们商议,恭亲王的母亲孝静皇太后入主太庙的事宜。
恭亲王当然明白慈禧太后的意思,但他还是解不开心里那个小疙瘩,不愿意领衔奏请垂帘章程,这个差事就由礼亲王领了。
十一月初一,两宫太后和皇帝升上宝座,接受了百官朝贺。自这一刻,慈禧太后正式取得了大清国最高政权,和肃顺顾命八大臣之间的这场斗争,以慈禧太后大获全胜而告终。一个月的功夫,慈禧太后杀了两个王爷一个相爷,把朝局扳了过来,里里外外安然无恙,她也不免暗自得意,现在大局已定,她要办一件事。
十几年前,湖南一位刘姓副将去世,儿子服灵柩回京,到了清河县,给父亲的故交清河县令吴棠报信,吴棠让差役送了一笔300两的银子作为祭礼,当时河边停了两辆服柩回京的船,差役把钱送到了慈溪太后的船上,回去覆命时才知道送错了,但是送出去的祭礼没法再要回来,吴棠索性做了顺水人情,第二天又封了300两银子送给刘姓副将,顺便到慈禧太后的船上拜祭了慈禧太后父亲。当时慈禧太后正因为川资不够恨不得跳江了之,突然得了这么一大笔钱,又见素昧平生的吴县令这么仗义,感激涕零,跟弟弟妹妹们说,以后若是得了富贵,一定要报答这个恩人。
现在她已经贵为太后,亲掌大权,要报这个恩了,她要给吴棠一个又富又贵又从容的差事。
这一天接到来自浙江的奏章,杭州被太平军围困朝不保夕,江苏巡抚薛焕和藩台兼署漕运总督王有龄办理饷银不及时,致使袁甲三部严重缺饷影响军心。恭亲王奏请换了这两个人,慈禧太后一听机会来了,她装作不经意的说了一句,那就看看袁甲三手下有没有得力的人?
恭亲王听了这句没头没脑的话不知道该怎么回复,到了军机处把这话说给曹毓瑛听,曹毓瑛笑了笑回答道:吴棠。这下子大家全明白了,于是王有龄那个差就由吴棠接任了,后来吴棠一直做到四川总督、两广总督的位置,这就是大家经常说的“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啊!
这里除了吴棠,我还要认识两个人。第一个是王有龄,这个名字大家不熟悉,但他的把兄弟大家都知道,把兄弟的名字叫胡雪岩。两个人认识没多长时间,胡雪岩拿自己所有积蓄帮他买了一个官,他当上杭州知府以后,胡雪岩靠他赚得了人生第一桶金,王有龄死后,胡雪岩又认识了左宗棠,依靠左宗棠达到人生巅峰。第二个是袁甲三,这是位骁勇善战的将军,但他没有他侄子有名气,他侄子叫袁世凯。
恩报过了,报的很优厚,这让慈禧太后的兄弟桂祥起了红眼病,他托安德海跟姐姐说他想要粤海关道这个肥差,安德海跟慈禧太后刚一开口就被骂了回去,这下子老太太不高兴啦,慈禧太后跟母亲解释说:打长毛时一半的军饷都来自粤海关,这个差非同小可,桂祥不是那块材料,再说了,就是我同意恭亲王也不一定同意啊?老太太一听这话说:敢情权力还是不在你手里呀!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三个月来,恭亲王里里外外不知道安插了多少亲信,权力现在是在恭亲王手里还是自己手里,连小孩子都能看明白,如果恭亲王生了不臣之心,效仿封锁自己,那时候自己还能跟谁联手扳倒恭亲王?权力这东西永远都不可能平分,一个人多些另一个人就少些,现在是恭亲王多些,不过还不要紧,从此刻开始下工夫,一步一步,总有一天可以把这个劣势扭转过来。
早期经验
肃顺生于嘉庆二十一年十月初八,郑显太子吉尔哈朗的第七孙,沈正太子乌尔贡的儿子。乌尔贡阿有一个地福晋,两个侧福晋,五个普通福晋,共生有八个儿子。肃顺排行第六,和三哥段华。肃顺和端华是否同母异父,在不同的史籍中有不同的记载。有的认为是同父异母的兄弟,有的认为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还记载,肃顺的母亲是胡家一族的侧福晋。和段华的母亲,方福金胡加时,似乎是同一个人。其他史书中也有类似记载,如《段华佗之母、兄肃顺》。实际上,的母亲是个女人,她说“她父亲引诱她回来时,她听说江是大臣,后来又听说她在府邸里”。因为肃顺是努尔哈赤父亲显祖塔克的直系后裔,所以成了宗室后裔,但“妾所生之子是游手好闲的宗室”,所以没有封爵。道光十二年,肃顺成年后,住在西四牌楼的柴柴胡同,家庭比较单薄。肃顺早年曾长期担任保镖。道光十六年十二月,任三等辅国将军,任命侍卫为衔臣,兼二等官、三等戴。“执森自军为导,为环卫大读书”。道光二十四年二月,肃顺派人步行清扫大门。道光二十八年三月,部改官职,“掌祀车马令,辨其名、物、类。凡祭祀,朝会,次巡,大读书,风流韵事的帅伴。”道光二十九年二月,被封为卿,掌管所有园林,并获三等功。
你一伸出手就能感受到热度——极其有力和傲慢
咸丰帝即位,任内阁学士,兼任副总司令、禁卫军总司令、朝廷大使。[4]咸丰三年正月,肃顺授正黄旗蒙古副总司令,二月任米语特使,九月任正红旗卫队总司令。咸丰四年被任命为皇家侍卫,调任工部,后在礼部、户部任职。几个月后,他被提升了。4月,任正红旗满洲副总司令,授工部右侍郎。6月,他被任命为训练联队指挥官。7月,任正蓝旗满洲副总司令。10月,授礼部左侍郎,12月,代理白旗司令。咸丰五年二月,管理导署事务,即总统大臣,为皇帝游览做各种准备,“知路线,详记地名,架桥搭桥,克服障碍,计算路程远近”。是的,左翼监督也是当月授予的。4月,被授予先锋营营长,二品,负责“警备”。不久,太平天国北伐军失败。5月,肃顺在组织巡逻中记录了功绩,9月,他被任命为管理蓝旗长。11月补为户部侍郎,主管三库事务,12月补为正白旗满洲副总司令。咸丰七年,肃顺晋升为左都御史,仍任都督。面对清朝的衰落,肃顺看得很清楚,只有汉人才能挽救这场败局,流露出“众人皆睡,他独醒”的政治敏感性。肃顺认为,只有重用有能力的汉族官僚,才有可能渡过难关。曾国藩、胡林翼等。自己成立团练,然后编练了一支新的私人武装,自己养了十几万军队。因此,“常常倾心于曾的学识和的才华”。当然,用地方权力下放汉族官僚,可能会导致中央集权的衰落,但不让曾国藩等人掌握地方权力,不仅会像飞蛾扑火一样杀死湘军,还会害死清朝。肃顺“两害相权取其轻”,决心重用汉儒,暗中帮助曾巩。尤其是1999年2月咸丰处死薄熙来后,肃顺极力想放过汉人。同年七月,肃顺授正红旗为汉军总司令,八月升李史,九月移礼部史管理李事务,十月译为期末考试阅卷秘书,十二月移史。咸丰八年调任礼部尚书,仍管理院务,后调回户部。10月,武乡试监射大臣,12月,户部调任大臣。咸丰九年九月,经乡试,被任命为翻译,十月被任命为沟河大臣,在钦差大臣中学会走路。咸丰十年正月,赐都指挥使,直谏观众。指挥大臣主要负责向皇帝报告要召见的大臣的人数和官阶。“指挥使大臣,制度是最受推崇的,普通话里叫‘GoshenAngbang’。对一个不是王公的人来说,这是很难得的。”3月,肃顺任命内务部长为保镖,5月,他授予内务部长官职。“涂三旗之令,禁宫之规,官、户、礼、兵、刑、工皆管。”十月,黄旗授汉军。咸丰十年八月,英法联军进攻中国
咸丰十年,英法联军入侵首都,肃顺加入咸丰帝的“北狩”。在热河,咸丰帝更信任肃顺,“文宗最爱肃顺,什么都说”。肃顺的政治地位日益提高。他被任命为指挥大臣兼内务大臣,由内务大臣辅助,受卫队内务大臣领导,掌管一切事务。咸丰帝到热河后,京城大臣多次邀请咸丰帝回蜜都。肃顺认为“敌人的形势是巨大的”。“回北京不合适”。当京城开始传言咸丰帝身体不适时,肃顺开始提拔重用亲信。咸丰十一年七月十六日,咸丰帝病重,诏曰:“皇长子皇名现为皇太子,载垣、端华、景寿、肃顺、匡远、杜汉、焦有英等一心一意为一切政务出力。”昝的本意是协助和帮助出谋划策,具体处理,史称“命八臣”。不久,咸丰帝驾崩。
在政变中被杀
咸丰帝死后,皇后没有继承人,载淳亲王即位。肃顺知道娜拉潜在的政治危险。肃顺以“抑西扬东”的策略,先后给两宫皇后加封号,并在礼仪封号上贬低娜拉家族,使娜拉家族对东宫努库鲁产生了怀疑。前钦差大臣载垣、肃顺等八位大臣与新皇帝载淳的生母叶太后发生了严重的矛盾。叶力劝咸丰帝牛虎禄皇后与八大臣争权,并指示御史董上朝,要求太后垂帘听政,立即遭到八大臣的抵制。另一方面,最近的宗族成员,恭亲王,僧格林威治,生活部长咸丰王朝和军事部长文祥,被排除在最高权力和极为不满。因此,叶赫那拉氏与易等人联手发动政变,史称“辛酉政变”。咸丰十一年十月二日夜,肃顺在护送咸丰皇帝自贡回京时,在密云被捕,后被囚禁。不久,他四十五岁时在菜市口被斩首。历史称之为“齐乡政变”。肃顺被杀后,郭嵩焘、曾国藩等。曾国藩痛心地说:“这不义之狱,也是自毁长城。"曾国藩知道,在京除了肃顺,能看透事情的人很少,怕清政府的用汉政策再有波折,不仅难以平定太平天国起义,还有被诬陷的危险。
反腐败
肃顺掌权后,以铁腕手段面对乾隆末年以来的官场腐败,严厉打击腐败,严惩渎职,整肃官场政风。果断处理“戊午考案”,斩首一流大官白浩,[21]使清朝的官场风气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乾隆后期日益腐败的风气。咸丰八年,顺天乡试由当时的文渊阁大学士白浩主持。那是1997年10月7日,在获得省考后不到一个月。御史孟传进上书,指出这次乡试存在严重舞弊问题。比如八岁的男人,能唱两首好歌,没啥本事,高中第七。出了问题,他要求案件复查。咸丰帝觉得此事有蹊跷,于是命令太子伊和段华共同审理此案。随着调查的深入,调查人员发现“应由询问处查阅的书籍多达50本”,甚至有一张“错误文字超过300个”的试卷就能拿下榜单。咸丰帝听了,大怒,开除了主考人白浩。同时,找出了同考官蒲安和新考官罗之间的“交通接头”。被提审的当事人罗供认,“为了参加考试,他疏通了与兵部侍郎的关系。李请主考官蒲安关照,蒲安又向看门人丁金祥问好。事发后,蒲安送白珍十六两银子,李合岭向罗红军要五百两银子,其中三百两交给了蒲安。此案因发生在戊午年,故称“戊午考场案”。与顺治十四年丁酉考试案、康熙五十年辛卯考试案一起,位列清代三大考试舞弊案。最终,在的坚持下,时任文渊阁大学士的、兵部侍郎、本案主犯罗被斩首。在历时10个月的“戊戌考案”中,共有91名各级官员受到了处罚,政府官员一鼓作气。此后不久,肃顺被任命为内政部部长,任期两年,彻查“内政部宝藏案”。咸丰即位初年,由于太平天国起义,户部国库匮乏,清廷决定设立宝钱处和官钱署,大量发行纸币。官方纸币的过度发行非但没有缓解财政状况,反而造成了通货膨胀和物价飞涨。但官商趁机勾结,“贪污挪用”“拒买”从中牟取暴利,将货币改革失败的后果转嫁给百姓。当时“五城内外军民百万以上,各粮店物价极高。小人们每天的收入是钱文,这不能提供一天足够的食物”。咸丰八年年底,肃顺被任命为户部尚书,决心整顿财政问题。肃顺调查了吴语的官方账目,弄清了真相。数百人卷入其中,数十名户部大臣、商人和满族宗族被没收。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官员的受贿文化。
重用陈晗
虽然肃顺傲慢、专权、自大,但他对有才能的汉人官员却能特别礼遇。“鄙薄满员”和“重汉名士”。他“对汉人很谦恭”,声称“汉人不能得罪,他的笔很厉害”。他对汉族名人的推崇不仅表现在言语上,更是付诸行动,经常不拘一格地选拔赞助人才。例如,肃顺不惜违反考场规则来选拔和使用高辛。当拜见江西道士时,李赐他一个“柬徒”并“升两级”,这是一个标志。向朝廷推荐曾国藩、左、胡林翼、郭嵩焘等汉族官员,广纳贤才,平定太平天国和同光中兴。尤其是从的幕布中脱颖而出的左,正处于辉煌的初期。然而,如果他不想,他得罪了永州连长魏凡和总督胡光的公文。后者联名弹劾左为“恶幕”,咸丰帝下令公文“一经查实,就地处决”。早就听说左很有才华,听说后便联合曾国藩、胡林翼等官员上书保左,并邀请深得皇帝信任的吴才子潘祖荫写下了“天下皆离不开湖南,湖南离不开左”的字样。此后,左一直在咸丰帝面前得到推荐和重用。[28]此后,左的仕途也颇为兴盛,历任兵部长官、四级军务副职,历任江西巡抚、浙江巡抚、闽浙巡抚、陕甘总督等职。为了打败太平天国,他不仅保了一个干部,还把新疆列为帝国对俄作战的帝国行省,提拔了一个罕见的对法三战三胜的统帅。
肃顺作为一个强硬的外国,在中俄《爱新觉罗宗谱》谈判中不惧怕俄罗斯的威胁,维护了自己的民族尊严。咸丰八年,俄国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耶夫乘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机,出兵占领黑龙江重镇爱辉,然后逼迫黑龙江将军义山与之签订中俄《瑷珲条约》。咸丰九年,俄国派“东方专家”伊格纳季耶夫到北京交换合同,敦促清廷尽快划定两国边界。清廷任命刑部尚书肃顺和瑞昌负责交涉。谈判一开始,伊格纳季耶夫就用他惯用的伎俩威胁肃顺说,“中国和俄罗斯毗邻,俄罗斯随时随地攻击中国比其他任何海上强国都容易。”他并不惧怕肃顺俄国人的恐吓,而是强调义山“既无完全国书,又无正式保安”,不能代表清政府,所以《瑷珲条约》无效。伊格纳季耶夫随即引诱“俄国人比英法更友好”,指出“我国自东向西与中国交往一万余里,虽有大事,却一次未遇;如果英语打了十几年,打了三次,但还是和万里一样,是不是接近这个了?”并承诺,如果顺利改约,“中国可以保证无论什么国家,都绝不占领此地,使中国东部边界得以安全。”肃顺一针见血地说出了他的真实意图。“贵臣云怕他国占领。为了我们国家的国防,在你们国家眼里是好的,绝对不是占领我们国家。但是,其他国家占领了,中国自有办法。后来,发现易带来的条约文本有一些错误。伊格纳季耶夫提出,“在如此重要的事情上不能有任何失误。请把你国家的原件寄给我。”肃顺断然拒绝,理由是“诏书原文在大内,不便审阅”。伊格纳季耶夫见谈判毫无进展,决定强行讹诈,抛出了“否则,如何能不受侵犯”的理论。肃顺以暴力回应,将《瑷珲条约》扔在桌子上,愤怒地说:“这只不过是一纸空文!"易见谈判失败,立即退出了会议。第二天,伊格纳季耶夫向清廷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在三天内撤换肃顺。清廷回答说:“肃顺是我们伟大皇帝信任的大臣,所以很难取代他。”易宣布谈判破裂,然后离开北京前往上海和香港。到达上海后,伊格纳季耶夫积极与英法联军接洽,强调只有加大镇压力度,清廷才能就范。谈话中,他仍不忘肃顺,对英法指挥官说,“强大的肃顺是反欧洲的头号恶棍,他不止一次公开宣称,必须把所有欧洲野蛮人赶出中国”。
肃顺虽然手握先帝遗诏,但两宫太后却握有?御赏?、?同道堂?两枚印章,这是极为要命的,顾命八大臣虽然受命辅政,他们拥有拟定诏书的权力,但这个诏书却需要加盖?御赏?、?同道堂?两枚印章才能生效,这导致顾命八大臣的权力是受到两宫太后制约的。再加上肃顺等人着实有些轻敌,且不如慈禧手腕强硬,在双方爆发矛盾之后,便等于已经注定了败亡。
△辛酉政变
咸丰帝热河病逝,他的遗命到底是为了限制谁?
咸丰六年(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在英法联军于1860年逼近北京之时,咸丰皇帝便急忙带着皇后和懿贵妃和一班亲信逃至热河。咸丰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在签订《北京条约》后不久,咸丰帝便因病去世了,而在弥留之际,他的一番做法却令人深思。
△咸丰帝
咸丰皇帝在临死之前,对于自己的身后事,他主要做了三种安排:
1、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这便是确定了皇位的继承人,确保了权力的顺利交接。
△咸丰确定辅政大臣
2、确立辅政大臣:由于太子载淳当时只有6岁,亲政显然不大可能,因此他为其挑选了八位辅政大臣,分别是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大学士肃顺,额驸景寿,以及原来五个军机大臣的其中四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这便是我们常说的?顾命八大臣?。
3、权力的制约:咸丰帝又授予皇后钮祜禄氏?御赏?印章,授予皇子载淳?同道堂?印章(由懿贵妃掌管),且明确顾命大臣拟旨后要加盖?御赏?和?同道堂?印章才能生效。
△两宫太后
从咸丰帝的遗命不难看出,?御赏?和?同道堂?两枚印章的作用无疑要比遗诏更大,只要两宫太后不盖印章,那么顾命大臣的作用也就根本无法发挥出来。毫无疑问,他之所以会给两宫太后两枚印章,为的就是限制顾命八大臣的权力,为了防止皇室权力外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405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楚堵敖为什么要对自己的亲弟弟赶尽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