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晋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代霸主,为何会落到分裂灭亡的地步呢

以史为鉴 2023-07-04 20:03:39

晋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代霸主,为何会落到分裂灭亡的地步呢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晋国分裂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大家都知道春秋列国中,晋国是第二个称霸,今天我们来聊聊这样一个诸侯霸主国如何沦落到成为第一个被分裂灭亡的地步,并且因为它的分裂而使得中国历史结束了春秋进入到战国。自晋国称霸以来,一直就被动挨打的楚国终于迎来了著名的楚庄王登基,并出兵包围了晋国最亲近的附庸郑国,当晋国派兵来救的时候,求生欲极强的郑国已经投降了楚国,并与楚国合并一处击败了晋军。两年后晋国再次派兵想夺回郑国,结果又被楚国击败。

与此同时晋国在对秦国的历次战争中依然不断的取得胜利,其在诸侯国中依然还处于最强地位。后来当齐国讨伐鲁国的时候,鲁国跑来向晋国求援,这对于晋国来说可是个染指东方的大好机会,于是晋国联合鲁、卫,三国联军攻打齐国。齐国此时早已不是桓公时期的齐国了,在今天的济南被联军击败。鲁国的国君在胜利后出于礼数,亲自跑去见晋景公,结果晋景公小看了鲁国,对其傲慢无礼,于是鲁、晋盟约撕裂,鲁国把晋国的小弟郑国打趴下了。(没错,每次只要有人对晋国复仇,都会先把怒火撒到郑国头上。)

当时由于交通的不发达,很多离的很远的诸侯国就像“天外来客”一般神秘,直到晋景公16年的时候,晋国才和远在江南的吴国有了往来。而且两国一见如故,发现他们之间的真的有一个共同语言,那边是讨伐楚国。晋、吴的联盟可以说让楚国瑟瑟发抖,并且使得依然开始衰落的晋国“回光返照”。公元前557年,楚国在今天的平顶山大败,后来晋、吴又多次联合攻楚,使得楚国的不依不饶自此停止,不再敢主动出兵晋国。这里还要顺便提一句的是,在此期间,晋对秦的战争又连续取得N次胜利。

但是此时的东方大国齐国已经发来大队人马,占领晋国朝歌城、报了当年晋国伐齐之仇。被打趴的晋国幸好当年救过宋国,宋国在春秋时期一直扮演者“和事佬”的角色。由于宋国的第一代国君是当年周武王分封的前朝商朝的王室后裔,所以虽然国力弱小,但其地位崇高。此时面对齐国的强攻,宋国出面组织会盟,把齐、晋、楚、秦当时最强的这四位召集到宋,说反正你齐国也报了仇了,就别再打了;你们晋、楚二国以后也不要再打了,你们打来打去无非就是打各自的小弟而已,这样,你们让各自的小弟认对方为大哥,这事不就解决了么;你秦又一直打不过晋,又何必还要如此不依不饶呢?

结果宋国的这一调节方案居然成功了,让当时的中原各国从公元前546年开始连续五年再无战事。形成了晋国的附庸国每年朝见楚国的国君、楚国的附庸国也一样要朝见晋国国君、齐、秦二国谁也不朝见的稳定格局。但这一会盟协议的达成,并不是什么大家给宋国面子之类的,而是各国从自身的现实情况出发做出的决定。比如齐国早已不像之前那般强大,真的没必要继续对晋出兵;楚国迫于晋、吴联盟的压力,本来就盼着不要再打了;秦国表示这些年来无论晋国如何衰落,还是真心打不过呀;而最后的晋国之所以明明对秦、楚有优势,但依然同意这一方案的原因在于——内部出乱子了。在连年征战的过程中,六卿在晋国的权势不断扩大,到晋历公的时候看不下去了,打算把六卿全部换成自己的亲信。但是当他先期抓了六卿中的两位时,由于实在找不到杀他们的理由又把他们放了,结果被释放的这两位干脆回头杀了晋历公。从此晋国成了六卿争夺各自地盘的场所,晋公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

有一年得力盟友吴国来使觐见,结果见的居然是六卿当中最强的三位赵文子、魏献子、韩宣子,在席间这三卿的言论俨然是可以替晋公决定一切晋国事务的,所有吴国使臣回国后对吴王断言:“以后晋国的争权必将落入赵魏韩三家之手”。果然,后来在六卿角逐的过程中,知伯、赵、魏、韩四家瓜分了战败的另外两卿的土地,那两卿皆逃往齐国避难。晋国国君对这四位的表现很是生气,但自己又没能力与之对抗,于是写信给齐、鲁求二国出兵讨伐这四大家族。结果消息被四卿得知,先下手为强起并攻打晋公,晋公也打算到齐国去避难,结果路上就病死了。从此晋国大小事务皆出于知伯之手,赵魏韩三家密谋杀死知伯,瓜分了知伯的所有封地。

就这样三家成为晋国的共同领导者,后期发展三家不必朝拜晋公,而晋公需要挨家朝拜三卿的程度。直到周王室册封赵魏韩为从三卿升格为三国,赵、魏、韩正是跻身诸侯国之列。此时晋公仅仅是住在一个被三家安排的小小城池当中名存实亡的国君而已,而且就这小小的城池由于三家谁也不愿意从自己的土地上拿出来给晋公用,导致末代的晋公住所迁来迁去、流离失所,最后韩家的韩姬杀死了最后一代晋国国君晋静公,自此晋国彻底灭亡。请选中你要保存的内容,粘贴到此文本框

强大的晋国为何走向分裂呢?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晋国土地被一分为三;前376年,赵、魏、韩三国君主废晋静公 ,瓜分了晋国公室最后的土地,诞生于西周初年“桐叶封弟”典故的晋国宣告灭亡。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秦国击败赵国夺取了号称“天下之脊”的上党地区,三晋国家彻底丧失了对秦国地缘战略上的优势。

晋楚两大国对中原霸权的争夺曾贯穿了整个春秋时期,秦国在秦穆公的带领下虽然称霸西戎,并国二十,但始终无法东出中原。前627年崤之战被晋军击败,三将被俘,秦军全军覆没,秦东进的路自此被晋牢牢地扼住。

对比两段历史,我们不禁会想象,如果晋国不会分裂,秦国岂不是无法东出?最终统一天下的会是晋国?

我们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晋国的强大与分裂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即在晋国不断变得强大的同时,造成晋国分裂的因素也在变大。

在历史上,我们喜欢讲“顺势而为”,春秋时期,历史的趋势就是公族走向衰落,卿大夫崛起,井田制和奴隶制逐渐瓦解,小农经济开始发展。

由于晋国内部政治斗争十分激烈,晋国有晋无公族的历史现象,也就是说晋国公族在在历史潮流之前就已经式微,代表着当时先进生产力的卿族率先被推向了历史前台。

从晋文公开始,卿族开始掌握军政大权,把晋国霸业推向了顶峰的同时,也在蚕食着晋国君主的权利。晋国六卿时期,晋君几乎已经被六卿架空,此时六卿的实力已经强大到令人发指,一家卿族已经可以与鲁、卫、宋这些中等诸侯国抗衡。

到了赵、魏、韩灭知氏以后,晋国内部而言,领土除了都城绛以外已经被完全三家瓜分,外部而言,赵、魏、韩都已经具备了独立生存的资格,可以与齐、楚、秦这些大国分庭抗礼,此时,晋国已经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历史也在三家分晋之后正式进入了战国七雄时代。

晋国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是什么呢?

谢悟空!历史上晋国本来是很强大的,从晋文公成就霸业开始,一直到晋平公时期,晋国和楚国轮番坐大,最后到战国被肢解成韩、赵、魏三国,纠其原因:

年年战争是晋国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晋国在晋献公手里迅速崛起,在其儿子晋文公手中终成霸业,为了和楚国争夺天下老大,晋国从公元前632年开始,到公元前532年结束,一百年时间里,前后数十次大规模对楚国和其他国家发动战争,虽然胜多负少,但却耗尽了国力,加剧了国内人民的经济负担和社会矛盾,为最终被肢解埋下了祸根。

晋平公政治腐败是晋国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晋国到晋平国手里,打遍天下无敌手,重新夺回霸主地位,虽然战争结束了,但新的危机正在走来,作为一国之主,晋平公政治残暴腐败,生活荒淫无度,相传其后宫佳丽无数,整天花天酒地,不务朝政,加上其大兴土木,大大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使深受战争之苦的国内百姓再次雪上加霜,苦不堪言,这是晋国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

大权旁落和卿大夫坐大是晋走向衰落的直接原因。晋平公整日忙于吃喝玩乐,把朝政交给卿大夫代理,使晋国从他手里大权开始旁落,直到后继几代之君都没有收回旁落的君权,直到后来晋国被卿大夫瓜分和肢解。

历史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晋国为了争霸天下,不惜屡屡发动战争,最终没有逃脱衰败的命运;晋平公政治腐败,生活堕落,懒于朝政,导致晋国大权旁落,最后走上被瓜分和肢解的道路。谢谢!

春秋末年,由于雄霸中原近百年的晋国,因为内部公卿士大夫的势力崛起,最终引发了国家的解体。这也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此后,中原各国为争霸天下,纷纷变法图强。拉开了战国争雄的盛世风光。不禁有人会问,如果晋国没有衰落解体,秦国还会统一天下吗?其实,晋国在春秋中期以后一直是中原霸主。而晋国称霸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晋国外星贵族崛起的过程,早在晋文公重耳流亡国外,内部就进行了多场宗族残杀。我们所了解到的是重耳回国,依靠名将贤臣。霸中原这一历史事实。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399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