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周公对周朝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哪些贡献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周公即姬旦,又名叔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北),史称周公,是西周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灭商的战争中,他一直辅佐武王左右。灭商四年后,武王重病,临终前,他想传位给德才兼备的周公,周公涕泣不肯接受,乃由武王之子诵继位。姬诵年幼,政权由周公掌摄。
由于周公大权在握,武王的另两个弟弟管叔和蔡叔十分不满,他们到处散布流言,言周公有野心,可能会谋害幼主,篡夺王位云云。
周公知道后,对即将到鲁国封地去的儿子伯禽说:“我乃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无论身份、地位,都是很高的了。但是我仍时刻注意勤俭,谦诚待人,唯恐失去天下的贤人。你到鲁国后,千万不要骄狂无忌。”
随着流言日盛,管叔、蔡叔开始勾结殷纣的儿子武庚及与殷商关系密切的东夷几十个部落反叛周朝。周公奉成王之命,率军东征。经过三年苦战,收降了谋反的贵族,斩杀了管叔及武庚,蔡叔被流放。
叛乱平定后,为了加强对东部的控制,周公建议迁都洛邑。同时,他将在战争中俘获的殷商贵族也一并迁到洛邑,派召公驻兵监管。
周朝建立后,殷商故都一直都有遗民聚居,周公于是封弟弟康叔为卫君,驻守商墟。周公告诫康叔说:“商之所以灭亡,是因为纣王荒淫无度,以致朝纲混乱,诸侯举义。”又叮嘱说:“你到商墟后,要寻访那里的贤人长者,向他们多加请教。要勤政爱民。”周公的叮嘱,随后又整理成《康诰》、《酒诰》、《梓材》三篇,作为法则送给了康叔。
周都迁至洛邑后,周公实行封邦建国的政策,加封武王的十几个兄弟和一些功臣为诸侯,使连成屏障捍卫周王室。之后又颁行井田制,统一规划土地,巩固周王朝的经济基础。
而为了教化民众,加强统治,周公又着手制作礼乐,完成了一系列维护君臣宗法和等级关系的典章制度。
其中,嫡长子继承制和贵贱等级制等内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嫡长子继承制为例,以前多是兄终弟继,没有固定的传人。这一制度确立后,血缘关系成了唯一的纽带。而君臣、父子、亲疏、尊卑等礼仪制度都有助于加强中央统治。
当成王成年后,周公不再摄政。归政前,他作《无逸》篇讲述殷商覆亡的前车之鉴,教诲成王不要贪图安逸、耽于享乐。随后“北面就臣位”,功成身退。此后,周公致力于对礼乐制度的研究及典章制度的完善。
周公终其一生都在辅国安邦,他的很多思想都成为了后世儒家学说的渊源,备受推崇。
制礼作乐,是周公对中国文化的莫大贡献。近代著名历史学家夏曾佑说:“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大有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从黄帝到孔子,两千多年间,尧、舜、禹、汤,以及周公的父亲周文王、兄长周武王,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古圣王,为什么说只有周公一人与中国大有关系?原来,从中国文化的角度看,周公制礼作乐,借鉴于夏商二代,有所选择,有所发展,把夏、商、周三代礼乐文化推向了发展顶峰。所以孔子由衷地赞叹:“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礼乐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完备的文化形态,而周公是礼乐文化的最重要的创造者。礼乐文化直接孕育了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则于西汉武帝时代一跃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如果我们把上下五千年中国文化史分成前后两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两千多年),则可以说,周公是前一个两千多年间礼乐文化的代表人物,孔子是后一个两千多年间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
周公制礼作乐,一般认为是在其摄政第六年,到了第七年即还政于成王,退出了执掌最高权力的舞台。实际上,制礼作乐不可能在一年内完成,很可能是周公从其摄政第六年开始着手,并在这一年初定规模、框架,后来逐步充实、损益、完善,以至粲然大备,臻于极盛。“周道四达,礼乐交通”,是西周盛世的写照。
礼乐文化是一种制度文化,它的基本特点是,以礼为社会秩序的基础和核心,明贵贱,辨等级,正名分,一切人和事都要遵循礼的规范和准则。礼分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五种。五礼的节目繁多,有“经礼三百,曲礼三千”之说,基本上涵盖了国家、社会和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乐,通常与礼相配合,行什么样的礼,配什么样的乐。礼乐配合,文质彬彬,既尽善又尽美,展示了一个伟大的成熟的文明所拥有的和谐与典雅。
周公制礼作乐,有一个基本的指导思想,即“敬德保民”。“敬德”,是因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有德才会得到上天的保佑。“保民”,是因为“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保民”实际上就是保社稷、保国家。周公提出“敬德保民”,是夏商以来中国思想从敬鬼神到重人事的一大转变。
周公:
周公旦,姓姬,名旦,亦称叔旦,周代第一位周公。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儒学先驱。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因采邑在周,称为周公。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由他摄政当国。武王死后又平定“三监”叛乱,大行封建,营建东都,制礼作乐,还政成王,在巩固和发展周王朝的统治上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周公在当时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还是个多才多艺的诗人、学者。其兄弟管叔、蔡叔和霍叔等人勾结商纣子武庚和徐、奄等东方夷族反叛。他奉命出师,三年后平叛,并将势力扩展至海。后建成周洛邑,作为东都。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其言论见于《尚书》诸篇,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孔子最崇敬的古代圣人,《论语》中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更多可见百度百科"周公旦")
周易:
儒家重要经典之一。一名《易》,又称《易经》,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本是占筮书,其基本因素为阳爻(―)、阴爻(),把三爻重叠起来, 构成八卦, 即乾,坤,震,艮,离,坎,兑、巽。八卦再重叠起来,构成六十四卦,如泰,否,每卦均有六爻。经包括六十四卦的卦象、卦名、卦辞、爻辞四部分。卦辞是解释全卦的含义,爻辞是解释每一爻的意义。《易经》分为上下两篇,上经从乾到离,凡三十卦;下经从咸到未济,凡三十四卦,熹平石经《周易》即如此划分,知汉以来传本未变。
周易是根据数的阴阳和随机性,推断事物凶吉的书.
一般人看不懂,但也没有必要去钻研它.我也曾经看过(老师推荐的),但是看了2遍还是不能领悟.简直不知所云.周易严格的说是一本主观唯物主义哲学书籍,它集天文、数学、兵法、治国方略、做人处世、道德修养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一体,是一本锻炼人思维的好书。许多诺贝尔获奖者都是借助它成功的。我想当年的马克、恩克斯在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前也看过它。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是把周易的内容高度概括而已。
在古时,科学很落后,对很多自然现象不能解析,为此就出了<周易>学说.
简单地说,
1.易本是算命的,
2.但到了周易,孔子基本上是从哲理方面解释易,虽然此解释同样也可适用于占卜,但周易列为经书,只因其包含全面的哲理.
3.周易不能作为占卜的书,因孔子只从哲理理解易,基本没有关于占卜的论述.后世的占卜,是从易中的最基本定理重新创造的,基本与周易无联系.
4.哲理适用于任何人,但以周易用于占却不会有实践意义,
5.占卜者依然把周易列为占经是因周易还没有把易的基本原理抛弃,而其他易经已失传了.
《周易》是中华文明史上一部内涵精深、影响广泛、流传久远的典籍,有“群经之首”和“大道之源”之称。几千年来,《周易》以其外在的魅力(奇特的结构形式和抽象的符号显示),以及博大精深的内涵(千古永辉的义理和复杂神奇的运算机制),吸引着人们在各个领域对其进行研究和应用,形成了庞大的易学研究体系。
《周易》一书有《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所构成,从总体上看它是一部指导人们和利用自然规律及社会发展规律的哲学著作。其中,《易经》是我国古代先哲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长期观察,以及对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及其结果进行高度总结概括后而形成的。它集中反映了宇宙万事万物的现象和发展变化的饿规律。《易传》则是对《易经》进行解说,用来阐发义理的哲学典籍。
《周易》历经数千年之沧桑,已成为中华文化之根,《周易》的品格和精神深藏于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中。易道讲究阴阳相济、刚柔有应,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五千年文明史上,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久历众劫而不覆,多逢畏难而不倾,独能遇衰而复振,不断地发展壮大,根源一脉传至今,是与我们民族对易道精神的时代把握息息相关的。
《周易》是我国古代—部指导人们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哲学典藉,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构成。对其书名含义,历代有多种各有一定道理的解说,其中东汉易学家郑玄说:“《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是讲“日月之道普照周天。”
一、阴阳:《易传·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观念指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万物万象,在其内部同时存两种相反的属性,它们互相依存、互相为用,处个不断的变化之中;其运动是以彼此消长的形式进行的。并始终处于彼消此长,此进彼退的动态平衡状态之中。保持着事物的正常发展变化态势。阴阳观念是一种朴素的唯物思想和辩证法思想,《周易》的主旨,就在于指导我们在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关系上保持阴阳的动态平衡。
二、爻:在《易经》中,爻是组成卦的基本单位,其中“—”称作阳爻。“--’称作阴爻。
三、卦:由阳爻和阴爻按照一定规律分别组合,进而说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变化规律的排列符号,就叫做“卦”,卦是为特定目的《占筮》而组成的符号排列,是《易经》的基本组成单位。
四、八卦:八卦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个卦的统称:是由阳爻和阴爻按不同的组合规律.以三个爻为一组分别组成的八种符号排列,《易传·系辞·上》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八个由三个爻组成的卦,也叫经卦或单卦。
五、六十四卦:由八个单卦以不同的次序两两重合、就产生了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分别由六个爻组成,也叫别卦或重卦,其中由八个单卦自身相重所成的六爻之卦,也叫做纯卦,其卦名同单卦。
楼上的网站也可以看一下
改变西周命运的七个人分别是:姬昌、姬发、姜子牙、周公旦、姬奭、姬诵、姬钊!
姬昌:就是周文王,周朝的奠基者;
姜子牙:周朝的丞相;
姬发:姬昌的次子,周朝的开国皇帝!
以上这三个人很多人都熟悉,他们就是所以封神演义中都会出现,也会详细介绍的人物,是周朝的创始人,又或者说,是为周朝建立做出贡献最大的人!
非常有名的“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说的就是姜子牙和姬昌的故事!
传说姜子牙在河边钓鱼,恰巧,周文王路过,发现姜子牙用直钩在钓鱼,周文王十分好奇,就询问姜子牙奥妙所在,而姜子牙却说:这是愿者上钩啊!周文王是何等聪明的人物,他一听便知道话有玄机,笃定此人一定是高人,所以立刻请回姜子牙,助他一臂之力!
姜子牙是颇为厉害的军事家,政治家,在军事和战略部署上,为姬昌出谋划策,他被封为周朝的丞相,是姬昌最信任的人之一,在周朝的地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周文王去世后,他的次子姬发(周武王)继位,姜子牙继续辅佐姬发,准备伐纣事宜!
姬发完成了伐纣的计划,建立了周朝,这不仅是完成了父亲未了的心愿,也是为自己打下了一片江山,为百姓能安居乐业创造了条件!
周公旦、姬奭是周武王的兄弟,武王死后,周成王继位,可当时成王年幼,周朝内部政权发生混乱,周公旦和姬奭身为辅政大臣和太保,积极平定三监之乱,为稳定周朝后期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姬诵:就是周成王,周武王之子,年幼继位,由周公旦、姬奭辅佐,七年后亲政;
姬钊:是周成王之子,他继位后,继续推广周朝的政策,加强周朝的政权稳固,平定东夷大反,北征略地,号周康王,他和成王在位时,国泰民安,史称成康之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397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古代有单身狗一说吗,事实却不是那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