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唐尧与唐叔虞是什么关系他们之间是直系血缘吗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7-04 19:49:23

唐尧与唐叔虞是什么关系他们之间是直系血缘吗

还不知道唐尧与唐叔虞是直系血亲关系吗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在中华文明的泱泱长河中,有两位煊赫千古而为当今唐氏宗亲所特别关注和敬仰的伟人,他们是唐尧和唐叔虞。

当今社会,国家繁荣昌盛,人民衣食无忧, 全国各地各个姓氏的民众都在相继成立自己的宗亲会,并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或聚会联欢,或修纂族谱家乘,或整修祠堂,清明扫墓。煌煌唐氏,更为活跃。

中华唐氏的宗亲总会已经成立多年,以奉献、包容、团结、发展为宗旨,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在挖掘和弘扬唐氏宗族文化方面,总会已经成功编纂出版《中华唐氏通谱》,对各地编修族谱家乘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各省市县和乡镇农村的唐氏宗亲们,也都在开展各种形式的宗族活动。

由于唐尧和唐叔虞都是中华文明史中的伟圣,凡是姓唐的华人,对其无不崇拜敬仰。各地唐氏宗亲们在清明节祭祀活动中,大多会在唐尧和唐叔虞的画像前鞠躬祭拜。有些唐氏宗亲在修纂族谱家乘时,也往往把他俩的画像纳入其中。有些省市的唐氏宗亲会因民政注册困难,而以唐叔虞文化研究中心的名义开展宗亲联谊活动,引起有些支系宗亲的不服。这些都是值得商榷的问题。为此,有些地方的唐氏宗亲们,在参加宗亲会和扫墓祭祖等活动中,往往产生意见分歧,以致发生矛盾冲突。

最近,在唐氏宗亲群中,宗亲们为唐氏的起源发生争论,其中了涉及唐尧和唐叔虞二位伟圣。

有鉴于此,小编特写此小文,供大家参考。

唐尧与唐叔虞是直系血亲关系吗?没有。

唐尧与唐叔虞都是唐姓族人的祖先吗?那不一定。

据小编考究,唐尧与唐叔虞不是直系血亲关系,只是旁系血亲关系。他们是同根异枝关系,都是轩辕黄帝的后裔,不过,唐叔虞比唐尧出生晚1000年有余。

尧(约公元前2188—公元前2067年),我国上古时期方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姓伊祁(因小时随母亲庆都生活在外公伊耆侯家,后来迁徙至祁地),号放勋。因初封于陶(现山西襄汾县陶寺乡),又封于唐(现山西临汾),所以又号为陶唐氏。尧20 岁时,其兄挚将帝位禅让于他。尧励精图治,老后又将帝位禅让于舜,开创了“尧天舜日”的和谐社会。尧因创建了古唐国,所以人们称之唐尧

公元前1035年,古唐国国君叛乱,周成王派周公旦率军灭之,并将唐尧后裔迁徙至杜地。

公元前1033年,周成王将唐地分封给弟弟叔虞(姓姬,名虞,字子于)。于是,叔虞成为唐国国君,史称唐叔虞。

当时,唐国四周遍布戎狄部落,社会局势动荡,民族矛盾尖锐。叔虞受封后,推行因地制宜的政策,不久就形成了国泰民安的良好局面。

叔虞死后,其子燮(又叫燮父)继位,因爱晋水,所以迁都至晋,从此掀开了古晋国的新篇章。

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的丰功伟绩,人们在山西太原修建晋祠(初名唐叔虞祠)——现系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

为什么说唐尧与唐叔虞是旁系血亲关系呢?唐尧与姬弃(周朝始祖)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关系,都是帝喾的儿子,而唐叔虞是姬弃的后裔。所以说,他们是同根异枝关系。他们的后代,都有以国名唐为姓。

前面说过,唐叔虞姓姬。公元前376年,其后代姬俱酒——古晋国末代国君晋靖公,在韩、赵魏三家分晋后被黜为庶民,于是改姬姓唐,成为晋昌郡唐氏的始祖。

西汉中郎将唐蒙于建元元年岁次辛丑(公元前140年)在《汉晋图一》中说:“古者赐姓不一,而受氏亦不一。有以土名氏者,有以生名氏者,有数姓合而为一郡者,有一姓分为数郡者。即吾唐姓亦有两郡焉。自尧佐挚封于陶,改封于唐,都于平阳之安邑,称陶唐氏。此晋阳郡之所由来也。自周成王封叔虞于唐,其子燮改唐为晋,三十五传而至靖公。三卿共废其君为庶人,而分其地,遂奔居东都,变姬姓唐,则晋不昌矣。不曰晋不昌,而日晋昌。此吾族晋昌郡之所由来也。”

总之,唐尧与唐叔虞是旁系血亲关系而非直系血亲关系。因此,小编认为,在编纂族谱家乘和祭拜祖先时,还是应该仔细斟酌为好。

言者的文言文翻译

1. 翻译文言文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 有个研究神农学说的人许行,从楚国来到滕国,走到门前禀告滕文公说:“远方的人,听说您实行仁政,愿意接受一处住所做您的百姓。”滕文公给了他住所。他的门徒几十人,都穿粗麻布的衣服,靠编鞋织席为生。陈良的门徒陈相,和他的弟弟陈辛,背了农具耒和耜从宋国来到滕国,对膝文公说:“听说您实行圣人的政治主张,这也算是圣人了,我们愿意做圣人的百姓。” 陈相见到许行后非常高兴,完全放弃了他原来所学的东西而向许行学习。陈相来见孟子,转述许行的话说道:“滕国的国君,的确是贤德的君主;虽然这样,还没听到治国的真道理。贤君应和百姓一起耕作而取得食物,一面做饭,一面治理天下。现在,滕国有的是粮仓和收藏财物布帛的仓库,那么这就是使百姓困苦来养肥自己,哪里算得上贤呢!” 孟子问道:“许子一定要自己种庄稼然后才吃饭吗?”陈相说:“对。”孟子说:“许子一定要自己织布然后才穿衣服吗?”陈相说:“不,许子穿未经纺织的粗麻布衣。”孟子说:“许子戴帽子吗?”陈相说:“戴帽子。”孟子说:“戴什么帽子?”陈相说:“戴生绢做的帽子。”孟子说:“自己织的吗?”陈相说:“不,用粮食换的。”孟子说:“许子为什么不自己织呢?”陈相说:“对耕种有妨碍。”孟子说:“许子用铁锅瓦甑做饭、用铁制农具耕种吗?”陈相说:“对。”孟子说:“是自己制造的吗?”陈相说:“不,用粮食换的。”] 孟子说:“用粮食换农具炊具不算损害了陶匠铁匠;陶匠铁匠也是用他们的农具炊具换粮食,难道能算是损害了农夫吗?再说许子为什么不自己烧陶炼铁,使得一切东西都是从自己家里拿来用呢?为什么忙忙碌碌地同各种工匠进行交换呢?为什么许子这样地不怕麻烦呢?” 陈相说:“各种工匠的活儿本来就不可能又种地又兼着干。”孟子说;“这样说来,那末治理天下难道就可以又种地又兼着干吗?有做官的人干的事,有当百姓的人干的事。况且一个人的生活,各种工匠制造的东西都要具备,如果一定要自己制造然后才用,这是带着天下的人奔走在道路上不得安宁。所以说:有的人使用脑力,有的人使用体力。使用脑力的人统治别人,使用体力的人被人统治;被人统治的人供养别人,统治别人的人被人供养,这是天下一般的道理。” 当唐尧的时候,天下还没有平定。大水乱流,到处泛滥。草木生长茂盛,禽兽大量繁殖,五谷都不成熟,野兽威胁人们。鸟兽所走的道路,遍布在中原地带。唐尧暗自为此担忧,选拨舜来治理。舜派益管火,益放大火焚烧山野沼泽地带的草木,野兽就逃避躲藏起来了。舜又派禹疏通九河,疏导济水、漯水,让它们流入海中;掘通妆水、汉水,排除淮河、泗水的淤塞,让它们流入长江。这样一来,中原地带才能够耕种并收获粮食。当这个时候,禹在外奔波八年,多次经过家门都没有进去,即使想要耕种,行吗?” 后稷教导百姓耕种收割,种植庄稼,庄稼成熟了,百姓得以生存繁殖。关于做人的道理,单是吃得饱、穿得暖、住得安逸却没有教化,便和禽兽近似了。唐尧又为此担忧,派契做司徒,把人与人之间应有的关系的道理教给百姓: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妇之间有内外之别,长幼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唐尧说:‘使百姓勤劳,使他们归附,使他们正直,帮助他们,使他们得到向善之心,又随着救济他们,对他们施加恩惠。’唐尧为百姓这样担忧,还有空闲去耕种吗?” “唐尧把得不到舜作为自己的忧虑,舜把得不到禹、皋陶作为自己的忧虑。把地种不好作为自己忧虑的人,是农民。把财物分给别人叫做惠,教导别人向善叫做忠,为天下找到贤人叫做仁。所以把天下让给别人是容易的,为天下找到贤人却很难。孔子说:‘尧作为君主,真伟大啊!只有天最伟大,只有尧能效法天。广大辽阔啊,百姓不能用语言来形容!舜真是个得君主之道的人啊!崇高啊,有天下却不事事过问!’尧舜治理下,难道不要费心思吗?只不过不用在耕种上罢了!” 陈相说:“如果顺从许子的学说,市价就不会不同,国都里就没有欺诈行为。即使让身高五尺的孩子到市集去,也没有人欺骗他。布匹和丝织品,长短相同价钱就相同;麻线和丝絮,轻重相同价钱就相同;五谷粮食,数量相同价钱就相同;鞋子,大小相同价钱就相同。” 孟子说:“物品的价格不一致,是物品的本性决定的。有的相差一倍到五倍,有的相差十倍百倍,有的相差千倍万倍。您让它们平列等同起来,这是使天下混乱的做法。制作粗糙的鞋子和制作精细的鞋子卖同样的价钱,人们难道会去做精细的鞋子吗?按照许子的办法去做,便是彼此带领着去干弄虚作假的事,哪里能治好国家!”

2. 文言文‘者’字的所有翻译 你好,很高兴为你答题,‘者’翻译及用法

①<;助>;用动词、形容词和动词性词组、形容词性词组的后面,组成一个名词性结构,相当于“……的人(人、事、情况等)”。《归去来兮辞》:“悟已往之不谏,知来~之可追。”

②<;代>;用在数词后面,往往总指上文所提到的人、事、物。翻译时在人、事、物名称前加“个”、“件”、“种”等。《赤壁之战》:“此数~用兵之患也。”

③<;代>;用在名词名词性词组后面,起区别作用,可译作“这样的”、“这个”等,有时不必译出。《齐桓晋文之事》:“王曰:‘然,诚有百姓~。’”

④<;助>;用在句中主语的后面,表示停顿、判断,无实义。《师说》:“师~,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⑤<;助>;用在因果复句或条件复句偏句的末尾,提示原因或条件。《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妻之美我~,私我也。”

⑥<;助>;用在疑问句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呢”。《鸿门宴》:“客何为~?”

⑦<;助>;用在时间词后面,起语助作用,可不译。《鸿门宴》:“今~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

⑧<;助>;用某些比况、描写的词语后面,相当于“……的样子”。《黔之驴》:“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捕蛇者说》:“言之,貌若甚戚~。”

⑨<;助>;定语后置的标志。《石钟山记》:“石之铿然有声~,所在皆是也。”

希望对你有帮助,希望被采纳,谢谢

3. 文言文慎言的翻译 原文:

人主之言,不可不慎。高宗,天子也,即位谅暗①,三年不言。卿大夫恐惧,患之。高宗乃言曰:“以余一人正四方,余惟恐言之不类也,兹故不言。”古之天子其重言如此,故言无遗者。

成王与唐叔虞燕居,援梧叶以为珪,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汝。”叔虞喜以告周公,周公以请曰:“天子其封虞邪?”成王曰:“余一人与虞戏也。”周公曰:“臣闻之,天子无戏言。天子言,则史书之,工诵之,士称之。”于是遂封叔虞于晋。周公旦可谓善说矣,一称言而令成王益重言,明爱弟之言,有辅周室之固。

【参考译文】国君说话,不能不谨慎。高宗是皇帝,登位正赶上居丧,三年不说话。卿大夫恐惧,很为这件事担忧。高宗说:“以我一人治理全国,我恐怕出言不善,因此不说话。”古代天子如此重视言论,所以说话不会失言。

成王和唐叔虞平时闲居,拿一个梧桐叶当做玉珪,交给唐叔虞说:“我用这个封你。”叔虞高兴地把这件事告诉了周公,周公因此向成王请示说:“天子要封虞吗?”成王说:“只是我自己和唐叔虞开玩笑罢了。”周公说:“我听说,天子不说玩笑话。天子说的话,史官要记载,乐工要歌诵,士要颂扬。”于是就封唐叔虞在晋地。周公旦可以说是善于言辞的了,一发言使得成王更重视说话,表明了爱抚弟弟的意思,又辅佐了王室。

4. 强辩的文言文翻译 [原文] 戴盈之曰:“什一(1),去关市之征,今兹(2)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 孟子曰:“今有人日攘(3)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4),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出自《孟子》 译文] 戴盈之说:“实行十分抽一的税率,免去关卡和市场上对商品的征税,今年不能实行了,就先减轻一些,等到明年再废止(现行的税制),怎么样?” 孟子说:“现在有这么一个人,每天都要偷邻居家的一只鸡。

有人劝告他说:‘这不是正派人的做法。’(也可以说是“这不是品德高尚的人的做法”)他回答说:‘那我就逐渐改吧,以后每个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我再也不偷了。

’——既然知道这样做不对,就应该马上改正,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 ⑴什一:指税率而言,即十抽一。 ⑵今兹:今年。

⑶攘:这里是指偷窃的意思。 ⑷请损之:那就减少一些吧,这句话是偷鸡者说的。

寓意: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成事者,必当机立断。

5. 《大言》的文言文翻译 大言

秦国有一个叫尊卢沙的人,擅长夸夸其谈,处在那样的情况下不怀疑自己。秦国的人嘲笑他,尊卢沙说:“不要嘲笑我,我将要用建立王国的方法去游说楚王。”(他)潇潇洒洒的往南方去了。等

到了楚国的边境上,守卫边关的小官拘禁了他。尊卢沙说:“小心,不要拘禁我,我来是为了楚王的军队的。”守关的小官送他到朝廷中去。大夫将他安置在宾馆里,问他说:“先生没有看不起我

们国家,不远千里,将要让我们楚国兴旺。我们接触时间不长,不敢陈述倾吐心里话;别的不敢多问,想问问您到楚国来的目的是什么?” 尊卢沙生气地说:“这不是你所懂得的!”大夫没有问出

他的情况,便将他推荐给了上卿瑕。瑕将他当作客人对待,(也)像大夫一样问他。尊卢沙更加生气了,想要告辞离开。瑕怕得罪大王,急忙(向大王)说了尊卢沙的情况。大王急忙接见了(尊卢沙)

还没到,使者已经去了三四次了。等到见了楚王,只是深深地作了一个揖并没有下跪叩拜,叫着楚王对他说:“楚国的东面有吴国、越国,西面有秦国,北面有齐国、晋国,都虎视眈眈的不闭眼。

我最近取道从晋国的郊外过,听说晋侯与诸侯约定打算攻打楚国,(他们)宰杀白马,排列珠玉装饰的祭祀用的器皿,歃血盟誓说:‘不给楚国带来灾祸,就不要相见!’并且将白璧投入黄河中祭河,

将要渡过黄河。大王还能枕着枕头(安安心心的)睡觉吗?”楚王站起身来问尊卢沙办法,尊卢沙指着天说:“假使我尊卢沙做上卿,楚国还不强大,就像这太阳一样!”楚王说:“但是请问那一件

事在前?”尊卢沙说:“这可不能白白说的。”楚王说:“对。”马上任命尊卢沙为上卿。

过了三个月,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不久晋侯带领诸侯的军队到了,楚王非常害怕,招来尊卢沙击退他们。尊卢沙瞪着眼睛看着楚王,不回答。楚王逼着他回答,才说:“晋军非常凶猛,我替大王做

最好的打算,不如割让土地给他们。”楚王大怒,囚禁了他三年,割了他的鼻子放了他。尊卢沙对人说:“我从今以后懂得了夸夸其谈逐一买来灾祸。”他终生不说话。想说的时候,摸摸鼻子就停下

了。

古代唐就是晋,晋就是唐,晋唐不分?

的确是这样。唐和晋,几乎都可以是古山西的代称。

唐这个字,和尧帝是联系在一起的。晋这个字,也是由西周分封时的古唐国而来。

尧帝未登基前,最初的封地是陶国(今山西平遥),后来又改封到唐国(今山西临汾市)。

陶,表示陶器,说明那时候山西平遥是一个制造陶器的地方。唐,甲骨文原义是“庚+口”。庚是古代的脱谷器具。也许最早的时候,唐国这个地方是一个粮食丰收、而且经常脱谷的地方。庚字加上一个口字,唐字原义是“言荡荡”,意思是像脱谷机出来的谷一样,令人兴奋,引申义就是豪言壮语、命令。。

所以史书上,经常称尧帝为“尧唐”、“唐尧”、“陶唐”。

陶国应该是今天的山西平遥古城,这个是没有争议的。秦代时,在古陶国设置了“平陶县”,到了5世纪的北魏时期,改名为“平遥”,一直沿袭到今天的山西平遥。

尧帝的封地古唐国到底在哪里?古唐国有三处不同说法。一说在今天的河北唐县,一说在今天的山西太原,一说山西临汾。这三个地方挨得也不远。

或许有一个事实可以合理解释:尧帝可能出生于今天的河北唐县,但他的最初封地是在陶国(今山西平遥),后来改封到唐国(今山西太原市)。

尧帝登基后,就在自己的封城里,大兴土木,在太原建设“唐城”。所以太原有了“唐”和“唐国”的古名。

尧帝在太原居住了一段时期以后,可能是河水泛滥或河流改道的原因,尧帝开始率领部族,沿着汾河南迁,最终落脚于汾河盆地:平阳(今临汾市)。

东汉郑玄在《诗谱》中就说:“尧始居晋阳,后迁河东。”清代阎若璩在《尚书疏证》也说:“尧为天子,实先都晋阳,后迁平阳府。”太原古称晋阳,临汾古称平阳。

所以可以肯定的说:太原和临汾,都是古唐国,是尧帝不同时期居住的地方。

北周时,追封李渊的祖父李虎为唐国公,封地就在太原地区。隋朝时,李渊世袭了唐国公的荣誉。617年,唐国公兼太原留守李渊,在次子李世民等人的辅佐下,起兵谋反,史称“晋阳起兵”。次年五月,李渊称帝,改国号唐,隋朝灭亡,唐朝建立。

再来说说晋国的来历。

晋,这个字甲骨文像两支箭射中靶心,引申义是前进、向上的意思。

山西省之所以简称“晋”,缘于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疆域为称霸达百年之久的晋国领地而沿袭至今。

但晋国最初不叫晋国,而是叫唐国。

有一个著名的“桐叶封弟”的典故。西周第二代君王周成王,未成年时就继位,由叔叔周公辅佐。有一天,周成王与弟弟姬虞一起玩的时候,摘下一片梧桐叶子,削成圭玉的形状,交给弟弟说:“我要拿这个分封给你。”弟弟姬虞很高兴,把此事告诉叔叔周公旦。周公旦向周成王问起这事,成王说,我跟他开玩笑呢。周公旦回答说:君无戏言。于是周成王将弟弟姬虞封在唐地,史称“叔虞”或“唐叔虞”。

唐叔虞分封的“唐国”,应该就在今天的山西临汾(一说山西太原)。

后来,唐叔虞的儿子姬燮继位,又迁徙到临晋水的地方。于是他改国号唐为“晋”。姬燮也被称为“晋侯燮”。此国号一直沿用六百余年,直到公元前403年,赵、韩、魏三分晋国。

晋侯燮为何要改国号为晋?《汉书·地理志》记载:“唐有晋水,叔虞子燮为晋侯,是燮以晋水改为晋侯。”

那么史书所载的晋水究竟在哪里?说法很多,但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在今天的山西绛县。

因为《吕氏春秋》《毛诗谱》等多种史书均载:“叔虞子燮父以尧墟以南有晋水,改曰晋侯”。尧墟即帝尧早期生活并建都的地方,尧墟要么在太原,要么在临汾。临汾以南几十公里,恰好就是山西绛县。事实上,绛县离临汾很近。

三国末期,258年,曹魏第四位皇帝曹髦下诏,封司马懿之子司马昭为晋公,加九锡,并设置晋国。后来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除魏国,建立新朝,国号就是晋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396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