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雍正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皇帝不是神也只是一个人,是人就会累。
雍正皇帝当了四十五年的皇子,十三年的皇帝,五十八岁归天。他对自己要求很高,国富民强是他毕生的理想,他为之不懈奋斗了一生。
正因为他本人的性格和理想,所以,雍正皇帝的压力也是非常大。
弘昼假出丧,雍正对弘昼说:“这一点你比阿玛强,小小年纪知道明哲保身”。他给弘昼说这句话,其实是自己的情绪的一种释放,是在感叹自己的一生,正因为要求高,才会压力大,才会不自由。
风雨摇曳,雷声隆隆,当其他皇子在大殿中等待康熙训斥的时候,雍正为了黄河流域的灾民忧心忡忡,不管是不是自己职权范围之内的,先是查清了国库存银情况。
奏明康熙后,主动要求亲自到灾区筹集银粮,赈济灾民。
当找官员和盐商筹集银粮遇到困难时,当在江夏镇受到下马之辱的时候,可能他才真正认识到皇位的重要性,认识到只有继承皇位才能干一些大事,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
当皇上要求追比国库欠款时,在无人应承的情况下,雍正有一次主动揽下了这个差事,当催缴欠款屡受挫折,当皇太子宣布国库欠款可以延期交付,使他的一腔心血付之东流的时候,可能更加加深了雍正夺嫡的决心。
历经千难万难,终于登基为帝的喜悦还没有来得及享受,雍正又面临了科场舞弊打击,当摊丁入亩、一体纳粮、一体当差、火耗归公等新政遭遇抵制,当西北大军催粮、催银的时候,雍正帝可能才体会到了当皇帝也有无奈的时候,当皇帝也得忍。
为了实现自己富国强民的理想,雍正殚思竭虑,费尽心思。
时时感叹当皇帝是一个苦差事,自己再努力,还不被世人所理解。有的事,还只能打掉牙往肚子里咽,所以雍正压力大、内心还有委屈。
所以,无论结果如何,世人如何评价,我觉得雍正是一个兢兢业业、克己奉公、尽职尽责的皇帝。
其实我觉得他在当时影响并不是很大,如果说非要有影响的话,可能就是稳住了朝廷局势吧,避免了一些可能存在的争端,因为他是雍正的第五个皇子,所以就存在与其他皇子争夺皇位的这种情况,但是在当时他已经明白了自己的处境,所以就自觉的退出了这场战争,才让皇家避免了这场灾难,否则的话就也有可能再次发生九子夺嫡的这种情况,不过他也是落得了一个装疯卖傻的名声,但是他本人或许是不在意的。所以有很多人在后面都会讨论这个弘昼,他到底是生傻还是假傻,其实从我了解的这方面来看,他是属于一个大智若愚的类型,因为他在当时已经知道自己的父亲已经偷偷立了遗嘱,要立弘历为下一任的太子,所以他在这个时候如果说不选择退出的话,很有可能就会被他人陷害,或者说还会被自己的父亲针对,认为他不孝,要残害自己的手足兄弟,所以他这个时候装疯卖傻,其实就是为了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并没有其他过多的想法,如果他以后可以当皇帝的话,我觉得可能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所以他这个做法就是明哲保身,还是让自己能够得到一个安安稳稳的后半生,不用再卷入这些朝堂纷争,也不用再去担心自己做错了什么,会被别人过多的关注,过度的放大,所以在后面他的生活也还算是比较闲散平稳的,没有什么太大的起伏,也就是他在装疯卖傻一些的时间,外界对他的评价并不是很好。但是作为我一个现代人的角度来看的话,我觉得他这种结果也是挺好的,不用自己过多的去操心这些烦躁的事情,能够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且如果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就不用为这些权力的事情而烦恼。
引子:雍正恨透了自己的这个儿子弘时,弘时比他的父亲雍正,他的叔叔阿其那(八爷)、塞思黑(九爷)心肠更黑、更狠。弘时为了夺嫡不顾一切,但所用的方法比起他的父辈们却是拙劣不堪,他甚至要谋害自己的父亲雍正和自己的弟弟弘历其用心之歹毒可想而知,雍正迫不得已,忍痛赐弘时自尽。
雍正是从那个惊心动魄的?九子夺嫡?中走出来的,他有着深切的体会,他知道夺嫡的残酷,父子相疑,兄弟相疑,君臣相疑,参与?九子夺嫡?所有兄弟们结局都不怎么好,大阿哥、废太子被康熙永久圈禁,三阿哥后来也被雍正圈禁,八阿哥、九阿哥结局悲惨,十阿哥、十四阿哥相对结果好一些,十三阿哥被圈十年,十年当中熬坏了身体。
雍正不想看到这种夺嫡的惨状发生在自己的儿子们身上,但只要是帝王的儿子多多少少都会有那个想头,弘时表现的太强烈了,尤其是和他父亲最痛很的八爷、九爷勾勾搭搭,最过分的是他想要谋害父亲和弟弟。
雍正登基以后改革弊政,推行利国利民的新政,权贵阶级大都持反对态度,因为雍正破坏了他们都既得利益,别人还自罢了,自己的亲儿子弘时居然跟别人合起伙来搞什么?八王议政?来反对新政,雍正想要开科取士,录用一些有真才实学,一心为了国家的新人,儿子弘时却带头搞破坏,故意泄露考题,事情败露以后张廷玉的弟弟张廷璐做了替死鬼。
弘时的种种劣行终于暴露了,他买通江湖人士半路劫杀弘历,弘历的运气好,再加上有李卫和图里琛的保驾,最后被雍正知悉,这也是他最直接的死因,促成弘时被赐死的主要人物有五个。
十三爷,他临死前说的那番话很重要,十三爷也不像看到他们这一代的悲剧发生在下一辈身上;
弘昼,小小年纪就知道明哲保身,他没有任何夺嫡的心思,他和十三爷都知道是弘时想要害死弘历,最后他对父亲雍正说了实话;
李卫,狗儿李卫对雍正是最忠诚的,显然他也知道弘时要害弟弟弘历,雍正问他这种事情怎么办?李卫说这个奴才真的不好说啊,这句话暗示了弘时该死;
弘历,雍正早已内心定的继承人,他知道自己的亲哥哥想要害他,他了解父亲的性格,他知道父亲最痛恨这类事情,但他假装这事情没有发生,对父亲表现了他的心胸宽广,雍正就跟容不得弘时了,他不想让弘时对弘历再造成任何威胁,所以弘时只有一死了之。
八爷,是八爷挑拨起了弘时的夺嫡心思,他没有实现的理想,想在弘时身上实现,他利用了弘时迫切夺嫡的心思,使弘时一步步走上了不归路,所以,弘时临死前一直在哭着大喊?阿其那,阿其那,八叔?。
让我们来看,弘时究竟做了那些蠢事,导致雍正不得不赐死他。
泄露考题却让张廷玉的弟弟张廷璐做了替罪羔羊
雍正登基以后的第一次开科取士,雍正非常重视,选了张廷璐做主考,张廷璐被选为主考后,弘时就找上了,威逼利诱张廷璐,让张廷璐在考场了营私舞弊,张廷璐迫于压力和利益出于无奈答应了。考前雍正召见主考副主考时,雍正特别叮嘱道:抡才大典要公平取士,不在心怀偏私,为国家取士,讲究一个?公?字,并不见得不纳贿、不收钱就算完差。有一等人,不看文章好歹,只管捡着贫寒的取,那受恩的自然感恩就深,恨不得扒出心来报效老师,收名于当前,取利于尔后,这也叫?偏私?。朕怕就怕你们犯这个毛病儿。
今年的题,是朕亲自手书,亲自密封,亲手交给你们的。只要记住朕方才的话,这一科必定能取几个像样的人才。只要记住朕方才的话,这一科必定能取几个像样的人才。朕的话从来只吩咐一遍,没听清,现在问还不迟,日后休说朕不教而诛!
结果考试还没开始,伯伦楼就有人卖考题,被微服出来的副主考李绂碰到了,他起先没注意,以为是骗子,但那他想见识见识这假考题,于是出钱买了一份,等到考试开始那一天,他发现出的试题居然跟自己在伯伦楼买的考题一模一样,他太吃惊了,最后请李卫带兵控制了考场,搜出很多作弊者。
一方面身份尊贵,有皇兄乾隆帝的恩宠,心高气傲,骄横跋扈,有一生享用不尽的荣华富贵。
另一方面心有不甘,想要的注定永远都得不到,一生都不能真实的表现自己的才华抱负做真实的自己,迫于现实不得不掩饰伪装,做出一系列荒唐乖僻的事情来向皇帝证明自己无心政治,没有君临天下的野心,只想做一个及时行乐的平安王爷。
一次见面注定无缘帝位,只能活在哥哥的光环背后康熙晚年雍正曾经特意让自己引以为豪的两个儿子弘历 弘昼一起拜见爷爷,当时康熙一眼就看中了天赋异禀的弘历,与哥哥相比弘昼并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表现给爷爷康熙留下什么深刻印象。
之后康熙就把弘历带回皇宫亲自培养,基本确立了第三代皇位继承人的位置,弘昼也只能接受与机会错过的现实,甘心当一个安分守己的王爷。
故作荒唐 明哲保身弘昼有一个怪异的癖好就是给自己办活丧,他在府里多次为自己举办盛大丧礼,要求家眷仆人穿上丧服,对着他的遗像嚎啕痛哭。还要求百官也来给他来送葬,而他自己则坐在棺材上,吃着祭品,喝着奠酒,优哉优哉的看着家人和百官们为他卖力的嚎丧表演。
有一次上朝,弘昼因事与军机大臣讷亲有了争执,竟然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殴打讷亲,乾隆目睹了整个事情的经过,既不怪罪,也不出声阻止。
弘昼就这样就顺理成章的为自己盖上了荒唐王爷的人设,自己做事越荒唐就对皇位的威胁越小,反而让乾隆帝默许纵容他这样的行为。
伴君如伴虎《清史稿》中记载了一件事,有一次乾隆和弘昼一同监考八旗子弟考试,到了午膳时间,弘昼就请哥哥回去吃饭,自己来监考。乾隆继续坐在那里没动。弘昼一时急躁,对着皇帝哥哥说:“你难道是怀疑我收了这些人的贿赂,怕我给他们开后门吗?”乾隆当时没说话,缓缓起身回了寝宫。第二天见面乾隆说昨天的事,要是你我在大殿里争吵了起来,恐怕你现在已经死无葬身之地了。弘昼这才感到后怕,赶紧跪下谢罪。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五月初五,乾隆居圆明园九州清晏殿,当晚发生火灾,弘昼和其他皇子们都赶到现场,五阿哥永琪,不顾危险冲入火场将乾隆背出,将乾隆平安的救了出来。弘昼没有及时救自己,让乾隆大为震怒,导致他对弘昼很有看法,嘴上不说,但是心里生了嫌隙。
寂寞无奈对于与自己从小一起长大的哥哥弘历,虽然对自己一直非常疼爱,但是从弘历登基即位的那一刻起就和自己有君臣之分,掌握着自己的生杀大权,一不小心就会收回赐予自己的一切。
弘昼明白生在帝王家身为一个王爷,一旦不能登上帝位,等待他的无非是混吃等死,即使身负大才,政治上也是绝对不能出头的。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弘昼逝世,予谥为恭。
弘昼一生行事荒唐,虽然没有实现自己真正的人生抱负,活的应该也没有很快乐,但是韬光养晦也保全了自己和子孙后代的荣华富贵,或许这才是真正的大智若愚吧。
一提到雍正皇帝的儿子,人们首先想到的便他的继任者,在位时间长达六十年的“十全老人”乾隆皇帝。
然而,在雍正的儿子们当中,还有一位在历史上非常的有名,他便是雍正的第五子弘昼。只不过,弘昼的为人所熟知,并不是依靠着他有什么卓越的能力,或是建立了怎样的功勋,而是在于他一系列极为荒诞而奇葩的行为。
可实际上,弘昼的荒诞很大程度上是“装”出来的,而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不仅能够让自己享受到了极为丰厚的恩赏以及雍正、乾隆两位帝王的善待,更使得其子孙后代也永葆了平安与富贵。
弘昼荒诞行事的背后,实则是在明哲保身。弘昼是雍正的第五子,生母为裕妃耿氏。
耿氏在雍正登基之前,与乾隆皇帝的生母钮祜禄氏一样,都是藩邸格格,与雍正的嫡福晋,即后来的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还有两位侧福晋,即年羹尧的妹妹年氏,以及弘时的生母李氏,在地位上相比确实要低了不少。
而在雍正登基后,将钮祜禄氏晋封为熹妃,耿氏则仅仅晋封为裕嫔,并且是直到雍正八年(1730年)的时候,才被正式晋封为裕妃,而此时的钮祜禄氏已经被晋封为熹贵妃,级别和地位依然在耿氏之上。
其实,雍正这样这样目的也是非常的明确,就是不希望通过提升耿氏的级别,使得“子以母贵”,提高弘昼的出身,进而对乾隆继承皇位产生影响。包括雍正极力打压弘时生母齐妃李氏的地位,原因也是如此。
而实际上,自从雍正在雍正元年(1723年),通过“秘密立储制度”确立乾隆为自己的接班人后,雍正便一直在为日后乾隆的登基做着铺垫和准备。
一方面,雍正不仅为乾隆配备了张廷玉、朱轼、徐元梦等当世之鸿儒名仕为老师,同时还安排宗室重臣胤禄、胤禧教授火器与弓马技艺,使其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而另一方面,雍正则是经常亲自教授弘历治国理政之道,并且时常对其委以重任,特别是雍正还安排乾隆在一些极为重要的祭祀场合代其前往主持,在培养乾隆施政能力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其在朝堂上的声望与威信。
从年龄上来说,弘昼与乾隆是同年所生,前后只相差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这个时候的弘昼不可能看不出来雍正这样做的深意。与此同时,伴随着另外一件事情的发生,无疑给了弘昼以极大震撼,使得其更加认清了当前的形势,而这便是“弘时之死”事件。
雍正四年(1726年),就在雍正将自己最为痛恨的政敌八阿哥胤禩等人削宗夺爵,圈禁至死的同时,雍正也下旨,将自己的第三子弘时过继给了胤禩,与其彻底断绝了父子关系。紧跟着,雍正又在雍正五年(1727年)的时候,将弘时削除宗籍,革除黄带子,剥夺了其作为爱新觉罗家族成员的资格。
接二连三的打击让弘时也就此彻底崩溃,也是在雍正五年(1727年),弘时便郁郁而终了,年仅23岁。
弘时之死,除了因为他年少轻狂、不知悔改,长时间与胤禩等人保持了密切联系外,更重要是,雍正这样做既是在维护自己的皇权统治的稳固,也是在为日后乾隆的顺利登基而扫除障碍。
于是,为求自保,同时向雍正以及乾隆证明自己并没有夺位之心,弘昼也就此开始用“自黑”的方式进行了一系列荒诞的“演出”。
这其中最为人所熟知,便是弘昼一再上演的“活出丧”闹剧了。
弘昼不仅是在府上摆设灵堂,停放棺椁,还找人为其吹拉弹唱、哭天喊地。有时兴致起来了,弘昼还会坐在棺椁之上,做起了“导演”,指挥家人进行各种仪式,并且还要求所有人都要哭嚎不止,而他自己却在一旁哈哈大笑。
按理说,弘昼身为皇子,却有着如此荒诞不羁、尽失皇家威严的行为,这本应受到雍正皇帝的严惩,可雍正或许是明白了弘昼的用心良苦,况且他也是一直非常喜爱着自己的这个儿子,所以雍正始终没有加以过问,更没有对进行惩罚,反而依然将其晋封为了和亲王,弘昼也就这样安然度过了整个雍正朝时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383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