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隋朝给唐朝留了50年存粮是真的吗唐朝人有没有吃过隋朝的粮食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7-04 18:37:55

隋朝给唐朝留了50年存粮是真的吗唐朝人有没有吃过隋朝的粮食

隋朝给唐朝留了50年存粮是真的吗?唐朝人有没有吃过隋朝的粮食?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

《隋书·食货志》记载:“是时百姓废业,屯集城堡,无以自给。然所在仓库,犹大充初,吏皆惧法,莫肯拯救,由是益困,初皆剥树皮以食之”。隋末天下大乱,百姓遭遇严重饥荒,隋朝的粮仓储备大量存粮,但因官吏惧怕受罚,不肯开仓救济。

所以,隋末起义的群雄因饥饿而起,同时也以解决粮食问题为根本,争夺的并不是战略据点,而是永丰、洛口、回洛、黎阳等隋朝粮仓,毕竟只有解决了军粮,才能有争夺天下的资本。

那么李渊的唐政权吃过隋朝留下的粮食吗?当然吃过,有史书为证,据《大唐创业起居注》记载:李渊在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起兵,在河东逗留了数月之久,皆因河东一带饥荒严重,李渊无力进军。直到当年十一月,华阴县令李孝常以永丰仓归降李渊,唐军才有了充足的军粮,对此李渊兴奋的说道:“千里远来,急于此耳,此既入手,余复何论,食之与兵,今时且足,信出于己”。

正是凭借617年末隋朝永丰仓的存粮,李渊定鼎关中。而李渊称帝的时间为618年,所以,可以说唐代的人还吃着隋朝留下的存粮。

但是,网上有说法说隋朝留下的存粮让唐朝人吃了20年甚至50年,这个是假的。

首先是粮食存储不了这么久。因为《新唐书》记载:“粟藏九年,米藏五年。下湿之地,粟藏五年,米藏三年,皆着于令”。粮食存储最久的也不过是九年,隋朝的粮食又怎么够唐朝吃20年以上呢?难道隋朝存粮手段比现代还要先进?

其次,隋朝的确很富足,据史书记载,隋朝鼎盛时期:有户八百九十万七千五百三十六,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等多者曾至千万石,少者也有几百万石,各地义仓皆充盈。但是,这是隋文帝时期的情况,到隋朝末年时,经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大兴土木和关中、河东等地严重饥荒和义军抢夺、开仓赈灾(目的是征兵)等消耗,至唐初时,也仅有唐军最先占据的永丰仓尚有余粮。如《隋书》记载:“代王侑与卫玄守京师,百姓饥馑,亦不能救“。

再有各地义军开仓的统计:“(李)密遣世绩帅麾下五千人自原武济河……开仓恣民就食……得胜兵二十馀万”、“(刘武周)于是开仓以赈饥民……收兵得万馀人”等,类似记载比比皆是,所以,“唐高祖平京师倾府藏以赐勋人。既而,又患国用不足。”

显然,唐朝初年时面临的粮食危机也是十分严峻的,又何来吃隋朝存粮的说法?

后记:兴建于隋朝的含嘉仓考古发现了50万斤炭化谷物,如何解释?

其实,含嘉仓兴建于隋朝,但扩建和启用(正式大规模存粮)却是在唐朝,所以50万斤炭化谷物没隋朝什么事。

唐朝建国20年隋朝的粮食还没用完是真的吗?如果是真的那么他们用什么方法能将粮食保存那么长时间?

真的,首先仓库里的米不是放了50年,而是20年左右。
马周上书的时候,唐朝才建立20年左右。
而洛口仓里的米也不是隋文帝放进去就不动了。每年收米还要存新米。
如果隋炀帝死的时候618年还往里放了新米,到马周上书的时候也就20年左右。
干燥的米是能放很久的。
只要不受潮。我在南方现在买一袋米放三四年都还可以吃,你可以试试。当然前提是别受潮,受潮发霉会有毒。
巩义的储粮洞能打到地下一百米左右,并且打完洞后放火烧,把洞壁烧出陶土壳。然后再铺上木炭吸湿。然后在木炭上铺多层席子,再储粮。
——储藏条件比我在家放粮的条件好多了。
并且洛口仓附近的北邙山本身就是历代皇帝造陵的地方,杨慎有诗曾记: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
——就是当地的地下温度条件好,帝王们相信自己葬下去都不易腐烂。
我放在家里的米都能放好几年,那在良好的地下环境里放个十几年是没问题的。
外加现代人不吃霉米,不代表古人不吃。
就算十几年后,米略有发霉,遇到饥荒或者粮食不足的时候。就算是霉米也是能救人命的。
我奶奶活着时就跟我说过:三年那啥的时候,我们家附近有邻居在下水道滤菜叶子吃。
马周说“至今未尽”,没说还留下多少,没说满仓都是陈米,没说发没发霉。大概就是说多少还剩些隋朝的陈米吧。

唐朝还发现隋朝的粮仓,隋朝储存了多少粮食呢?

隋朝是个短命朝代,两代而亡。但为什么后世说到唐总是喜欢扯上隋,隋唐不分家?就是因为隋朝为唐朝的繁荣昌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最直接的一项,就是隋朝的千年粮仓。唐太宗就同时指责了隋文帝和隋炀帝,说隋朝粮食够吃50年并非夸赞隋文帝留下的粮食非常多,而是指责隋文帝“不怜百姓而惜仓库”,隋炀帝“恃此富饶,所以奢华无道”。

其中讲到开仓放粮的数十次之多。据岑仲勉《隋唐史》的统计,隋末起义的队伍达到了100多支,这是一支很庞大的数量,要吃掉非常多的粮食。

粮仓充盈也仅仅是隋文帝时期的情况,到隋朝末年时情况急转直下,经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大兴土木和关中、河东等地严重饥荒和各地义军抢夺、开仓赈灾(目的是征兵)等消耗,关中地区又因连年干旱出现大范围的饥荒,为了吃饭,杨坚只有率领群臣百姓集体外出讨饭,跑到洛阳去吃粮,成为历史上第一个“逐粮天子”。

经过隋文帝的休养生息,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的发展,为隋朝奠定了非常雄厚的基础,即使经过了隋末的军阀混战,也有剩余。唐朝继承了一部分隋朝的遗产,看到没,李密派遣李世绩开了黎阳仓,让老百姓随便吃,一下子就弄到了二十多万兵。二十多万人随便吃啊,可不是只吃掉一星半点。

开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乃令百姓逐粮。不过这个大兴并非北京的大兴区,而是历代古都——长安,又叫西京,如今西安的西京医院就是由此命名。虽然隋文帝建了一个都城,隋文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比至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炀帝恃此富饶,所以奢华无道,遂致灭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381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