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钦差大臣的权利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过去皇帝常会派遣官员外出处理一些重大事务。这种情况很早就有,只是历代称呼不同。明朝时,这些特派官员被称为“钦差大臣”。
清朝入关后,也沿袭了这种称呼,只是对钦差大臣的制度,又做了一些完善,将钦差大臣的职权和外出办事的具体流程做一些详细安排。
钦差大臣接到皇帝任免后,如果在京城,就要当面跟皇帝谢恩。如果在外地,接到皇帝送来的关印、案册文卷,必须焚香表示恭敬,才能领旨谢恩。
拿着朝廷给的证明,钦差大臣一般会走驿站到达目的地。驿站是朝廷专门用来接送官员,传递文书的地方。钦差大臣到驿站,可以享受一些特殊待遇,驿站人员会提前出迎,准备粮草马匹,供钦差大臣及随行人员休息,以最快的速度安排他们到达目的地。
到达指定位置后,钦差大臣根据皇帝授予的职权,处理相关事务。清朝的时候,钦差大臣所涉及的事务极多,内政外交、军务救荒、审案断刑等。事务不同,职权不同,人选也大有差别。
清末时,为同外国交往,朝廷决议派遣使臣。可当时闭关太久,对外了解不深,朝廷没有合适人选,就让美国人蒲安臣担任中国的出洋钦差。
要是情况合适,钦差可能会被授予各种职权。他们也许会断案,审理民间的冤假错案。清朝的时候,百姓如果觉得当地衙门审判不公,可以到京城衙门控诉。这是他们最后的机会。
乾隆、嘉庆以后,这类案件不断增多,京城衙门处理不过来的情况下,皇帝会委派钦差大臣代为处理。要是涉及到官员腐败,钦差大臣口衔天宪,只要得到皇帝授权,即便是总督、巡抚,也可拿下。
所以,钦差大臣在当时可以有极大的特权。但钦差大臣的权力,也只能由皇帝授予。尤其是在兵权上,更是如此。自古以来,兵权关系极大。
枪杆子里授兵权。授予大臣兵权,也许会平息动乱,也可能酿起新的战火。朝廷对此极为慎重。即便如总督、巡抚,掌握地方军政大权,可手上能直接调动的军队,也只有一支人数在数百人到上千人的绿营军。
如果没有特殊许可,总督巡抚想要大规模调兵,必须得到兵部调令。钦差大臣也是如此,哪怕是参与军务,他们也未必可以得到直接调兵的权力。
康熙时期,为平息吴三桂叛乱,保障后勤运输,康熙皇帝委派钦差大臣,到地方处理漕粮后勤事务。在这个过程中,康熙就没有授予钦差大臣调兵的权力。
因为任务无需涉及到相应职权。如果授予钦差大臣调兵权力,对战局反而是累赘。但是,如果形势需要,清朝也会授予钦差大臣足够的兵权。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左宗棠。左宗棠曾多次被授予钦差大臣的身份,用来督办军务。左宗棠收复新疆时担任的钦差大臣,就有大规模调动地方军队的权力。
为了更好处理军务,清朝还让他担任大学士的职位,遇到事情可以从权处理,无需事事请示朝廷。毕竟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靠请示还怎么打仗?后来左宗棠几次钦差大臣,都得到较高权限的兵权。
左宗棠并非个例,林则徐到广东销毁鸦片前,也被授予钦差大臣的身份,可节制广东水师。后来林则徐捣毁英国人的鸦片船,水师帮了大忙。
清朝时,钦差大臣因权力而腐败的事情并不少见,就连那些随行人员,也有可能受贿。这些随行人员还被称为“小钦差”,多受地方官巴结逢迎。
所以,清朝对钦差大臣除了职权大小的限制,一般情况下,也会给他们加一个紧箍咒,防止他们因为获得太大权力而僭越。
钦差大臣上任前的随行人员,必须是本部院官员或者刑部官员。到了地方后,不得勒索地方官员,也不得受贿。因为钦差大臣职权极大,地方自然会有巴结的想法。
所以,康熙年间才会规定,如果地方官贿赂钦差大臣,也要受到惩罚。钦差大臣如果发现勒索地方官员,也要受到惩罚。
嘉庆年间,就有钦差大臣因勒索被除死刑的例子。而且,钦差大臣如果没有完成好任务,也会受到惩罚。道光年间,钦差大臣恩铭、赵盛奎因为办事不力,被道光皇帝降职。
而种种限制,多种授权,其目的仍是处理好皇帝交办的事情,最终帮助皇帝把自己的意志贯彻下去,更好集中掌握权力。
首先,清朝官制同以往各朝代一样,分为文官和武官,又分为京内官、京外官(地方官)。
一、品级(级别
1、正一品
1)文京内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相当于政治局
文京外官:无
2)武京内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武京外官:无
2、从一品
1)文京内官: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少师、少傅、少保、各部院尚书(部长)、都察院左右都御使(最高检查院长)、协办大学士(政治局W员)。
文京外官:加衔总督
2)武京内官:九门提督(卫戍司令)、内大臣。
武京外官:将军、都统、提督。
以下以a表示文京内官,b表示文京外官,c表示武京内官,d表示武京外官
3、正二品
a: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内务府总管、銮仪使、大理院正卿。
b:各省总督、漕运总督、河运总督。
c:八旗护军统领、(左、右)翼前锋统领。
d:副都统、总兵。
4、从二品
a:内阁学士、散秩大臣、翰林院掌院学士、各部院左右侍郎。
b: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
c:无
d:副将。
5、正三品
a:都察院左右副都御使、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上驷院卿、大理院少卿、太常寺卿。
b:顺天府尹、奉天府尹、按察使、步军翼尉、各省提学使。
c: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武备院卿、参领。
d: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6、从三品
a:太仆寺卿、光禄寺卿。
b: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参政道。
c: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侍卫。
d:游击、下五旗参领、协领、指挥同知、宣慰使、土游击。
7、正四品
a:通政使司副使、鸿胪寺卿、大理寺少卿、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都察院六科给事中。
b: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盐法道、副使道。
d: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土都司、兵备道、代本。
8、从四品
a: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光禄寺少卿、国子监祭酒。
b:知府、土知府、都转盐运使司运同、参议道。
c:城门领、包衣护军副参领、包衣骁骑副参领、包衣佐领、四品典仪。
d: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9、正五品
a:各部院郎中、太医院院使、左右庶子、佥事道、钦天监监正。
b:直隶州知州、同知、土同知、顺天府治中、奉天府治中、监掣同知。
c:步军副尉、步军校。
d: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抚使司同知、千户、宣慰使司佥事。
10、从五品
a:鸿胪寺少卿、各部院部外郎、翰林院侍讲、翰林院侍读、詹事府洗马。
b:各州知州、都转盐运使司副使、土知州。
c: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骁骑参领、下五旗包衣参领。
d:副千户、宣抚使司副使、招讨使、安抚使、长官司长官使、河营协办守备、守御所千总。
11、正六品
a:太医院左右院判、内阁侍读、左右中允、主事、都察院都事。
b:京府通判、土通判、京县知县、通判。
c:蓝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护军校、前锋校、鸟枪步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d: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招讨使司副使、长官司副长官、百户、土千总、门千总、营千总。
12、从六品
a:左右赞善、翰林院修撰。
b:土州同、州同、运判、理同。
c:内务府兰翎长、六品典仪。
d:盛京游牧副尉。
13、正七品
a:内阁典籍、主簿、评事、通政使、太常寺典簿司知事、太常寺博士、御医。
b:知县、京县县丞、顺天府满州教授、训导、土知县、县视学。
c:城门吏、太仆寺马厂协领。
d:把总、土把总、安抚使司副使。
14、从七品
a:五官灵台郎、光禄寺典簿、布政使司都事、翰林院检讨、国子监博士。
b:土州判、州判。
c:七品典仪。
d:卫千总、安抚使司佥事。
15、正八品:
a: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
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
b: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
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
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
c:无
d:外委千总
16、从八品:
a: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
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
b: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
c: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
d:无
17、正九品:
a: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
b: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
c:各营兰翎长
d:外委把总
18、从九品:
a: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
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
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
b;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
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
c: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
d:额外外委
19、 未入流:
a: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大使、兵马司吏目、
崇文门副使
b:典史、土典史、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批验所大使、
盐茶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县仓大使
c:无
d:百长、土舍、土目
二、清朝补服图案
1、封爵位
亲王补服图案:身前身后五爪正龙各一团,两肩五爪行龙各一团
郡王补服图案:身前身后两肩五爪行龙各一团
贝勒补服图案:身前身后四爪正蟒各一团
贝子补服图案:身前身后四爪行蟒各一团
镇国公、辅国公补服图案:身前身后四爪正蟒各一方
公爵、侯爵、伯爵补服图案:身前身后绣九蟒
子爵补服图案:身前身后绣麒麟
男爵补服图案:身前身后绣狮
2、文官
一品 绣鹤
二品 绣锦鸡
三品 绣孔雀
四品 绣雁
五品 绣鹇
六品 绣鹭鸶
七品 绣鸡敕
八品 绣鹌鹑
九品 绣练雀
3、武官
一品、镇国将军:绣麒麟
二品、辅国将军:绣狮
三品、奉国将军、一等侍卫:绣豹
四品、奉恩将军、二等侍卫:绣虎
五品、三等侍卫:绣熊
六品、蓝翎侍卫:绣彪
七品 绣犀
八品 绣犀
九品 绣海马
三、顶戴(顶珠和花翎)
文武官员的朝冠式样大致相同,品级的区别,
一是在于冬朝冠上所用毛皮的质料不同,而更主要的区别是在冠顶镂花金座上的顶珠,以及顶珠下的翎枝不同。这就是清代官员显示身份地位的"顶戴花翎"。顶珠的质料、颜色依官员品级而不同。
一品用红宝石,
二品用珊瑚,
三品用蓝宝石,
四品用青金石,
五品用水晶石,
六品用砗磲〔chēqú车渠,一种南海产的大贝,古称七宝之一〕,
七品用素金,
八品镂花阴纹,金顶无饰,
九品镂花阳纹,金顶。
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更定官员冠顶制度,以颜色相同的玻璃代替了宝石。至乾隆以后,这些冠顶的顶珠,基本上都用透明或不透明的玻璃,称作亮顶、涅顶的来代替了。如,
称一品为亮红顶,
二品为涅红顶,
三品为亮蓝顶,
四品为涅蓝顶,
五品为亮白顶,
六品为涅白顶。
至于七品的素金顶,也被黄铜所顶替。
顶珠之下,有一枝两寸长短的翎管,用玉、翠或珐琅、花瓷制成,用以安插翎枝。翎有蓝翎、花翎之别。蓝翎是鹖羽制成,蓝色,羽长而无眼,较花翎等级为低。花翎是带有"目晕"的孔雀翎。"目晕"俗称为"眼",在翎的尾端,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分,以翎眼多者为贵。
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曾对花翎作出规定,即亲王、郡王、贝勒以及宗室等一律不许戴花翎,贝子以下可以戴。以后制定:贝子戴三眼花翎;国公、和硕额驸戴双眼花翎;内大臣,一、二、三、四等侍卫、前锋、护军各统领等均戴一眼花翎。
至于所说的巡抚是一品那是在清末,太平天国的起义也使清朝政府风雨飘摇,清统治者为巩固政权镇压起义,大量封赏各地督抚,很多巡抚都成为了一品大员,而原来的一品大员也被封以各种头衔和爵位,成为超品大员,镇压起义而产生的大量立功将士的出现,使对他们的赏赐成为问题,清政府为节省财政开支,大量封以顶戴,但这些顶戴只是身份的象征,没有任何实权,这和清初的一品是无法相提并论的!这也是在清初所不可能的!
钦差大臣是中国古代官制中一种非正式、非常任的官职 ,是皇帝临时派遣至地方处理重大事务的一种特殊的“官”
虽然明朝以前也有皇帝临时派遣官吏专门处理某项事务的这种具有钦差性质的行为 ,但正式的“钦差”称谓则始于明朝 ,并且沿用至清。
钦差大臣是我国明清时期出现的一种适合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社会特点的特殊官职 ,在当时的各种社会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清代钦差大臣派遣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清代专制集权统治下监察制度的不完善、清代吏治的腐败与高级官吏经济犯罪增加、清朝政府加强对地方管理等因素造成的。
钦差大臣又简称钦差,是明清时一种临时官职。钦,意为皇帝,钦差即是皇帝差遣之意,因此钦差大臣是由皇帝专门派出办理某事的官员。因为代表了皇帝本人,所以其地位十分了得。
清代的钦差大臣相当于特使,特派员之类的,直接代表最高领导层.
我们先来看看九门提督这个官职,在介绍之前首先我要给大家声明的一点是,九门提督是清朝设立的官制。康熙能够降服鳌拜,九门提督功不可没。但是在一些电视剧电影中九门提督出现在了其他朝代,小编只能说导演你又任性了。
鳌拜
问题一,九门提督的由来。九门提督是清朝康熙十三年(1674年)所设立留守京城的武官。九门提督的全称是“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确实拗口),九门提督是其简称,还有一个简称是“步军统领”。
问题二,九门提督的职责。所谓九门提督的九门就是指今天北京的东直门,朝阳门,西直门,皋城门,德胜门,安定门,崇文门,正阳门和宣武门这九门。九门提督的职责就是负责这九门内外的守卫和门禁,还有一些职责就是负责巡夜,救火,编查保甲,禁令,缉捕等等,简而言之就是负责京城内外的安全责任,保护皇帝的人身安全。
清朝九门提督
问题三,九门提督是多大的官。听到九门提督的名字就知道,一个小官肯定不会用这么响亮的名字,九门提督绝对是清朝的要官要职。因为涉及皇帝的安危,可以不夸张的说,皇帝把身家性命都交到了九门提督身上。由此可见九门提督的权利绝非等闲,在开始设立时为正二品,后升为一品官员,就相当于今天的卫戍区司令。九门提督统领有三万人左右,且部队都是最精干的勇士,担任该职的都是皇帝最信任的人。
接下来我们再说说八府巡抚,八府巡抚这个官职比较特别。在很多影视小说里我们都能看到皇帝封某位大臣为八府巡抚,去巡查各个省。那么八府巡抚到底是一个什么官呢。
问题一,巡抚的由来。巡抚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得名。巡抚早在北周和唐初都有官员到各地巡抚之事,但是只是一个临时的差事,“巡抚”并没有成为官名。到了明清时期巡抚这一官职才逐渐成形,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命太子懿巡抚陕西,但那时依然属于临时差事。到了明朝的宣德五年(1430),于谦等六人分抚南北直隶等处,从此各省常设巡抚渐成制度,到了清朝才逐渐完善了巡抚官制。
问题二,巡抚是干什么的,官职有多大。巡抚在明清之前主要是皇上临时派遣到地方检查或处理地方事务的钦差大臣。到了明清才逐渐开始常驻地方,到了清朝巡抚就成了一个地方的最高官员,主管地方的军政民政,其官是从二品。巡抚就相当于今天的省长。
问题三,小说中的八府巡抚在历史上存在吗。八府巡抚常见于影视小说,在民间百姓的心目中是清廉有权势的大官。但是在历史上并没有“八府巡抚”官职。小说中所谓的八府巡抚其实就相当于皇帝的一个御史,而且还是级别最低的那种,只是一个七品大的芝麻官。只是影视作品在借鉴御史这一官职将其夸大改名为八府巡抚。
当然如果八府巡抚真的如同其名字一样存在,那就是八个省的省长,官职权利肯定是要高于九门提督的,但是八府巡抚只是个小御史,当然不能与九门提督比肩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373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姒中康是什么样的人有野心的傀儡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