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古代南方到底有什么可怕之处,为何犯人坐牢都不想被流放在此地呢

以史为鉴 2023-07-04 17:46:29

古代南方到底有什么可怕之处,为何犯人坐牢都不想被流放在此地呢

古代犯人为何惧怕流放到南方,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我国古代有一种特殊的刑罚——流放之刑,我们在看一些历史方面的影视作品时,古代的大臣或者百姓犯了罪,被宣布判决为流放的时候,一般都会吓得面无血色,失声痛哭。在古人看来判流放罪简直比斩首还恐怖,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先来看一下什么是流放地,流放地在哪,据《史记》记载,尧舜时期的流放地大约在北京、甘肃一带,到了秦汉时期流放地在今天的湖北南部,后来又增加了酒泉、敦煌等极西之地。

宋朝时候,刚开始也遵循古制将西北作为流放地,但由于自身疆域原因,导致这些犯人常常逃亡塞外,基于这个原因,宋朝便把流放地改到了今天的两广及海南地区。而后世的元明清等朝流放犯人的基本原则就是“南人发北,北人发南”,意思很浅显直白,就是如果你是南方人就把你发配到极北苦寒之地,如清朝的宁古塔,如果你是北方人,就将你发配到广东海南福建等地。总之,就是变着法子地惩罚犯人。

在我们现代人的印象里,江南是个烟雨楼阁的地方,不仅气候宜人适合居住,而且经济发达。要是再往南,到达广州,海南等地就更是人们心中向往的度假胜地和吃海鲜的好去处,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在古人的眼里,南方就是神话传说中的蛮荒之地。很多被流放到南方的囚犯,过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在疾病中痛苦地死去。南方在古代被称为烟瘴之地,不毛之地,尤其是两广地区,北方人去了几乎就是必死了。古代医疗条件差,仅仅一个水土不服就可能导致死人,更别说还有那到处都是剧毒的瘴气了,只要遇见了基本就要中毒而亡。

这并不是夸大其词的说法,很多史书文献都记载了古代名人被流放到南方之后,身体强壮的硬扛到刑期结束,回来后也是元气大伤,那些身体素质差抵抗力弱的就直接永远地被埋在了南方地下,成为了植物的养分。唐朝时,有一位名叫韦执谊的官员,他在唐顺宗时期被拜为宰相。韦执谊有个缺点就是比较迷信,他从不愿听到或看到关于岭南的任何消息或物品。一遇到就赶紧起身躲开,他认为岭南地区非常的不吉利,在他升职为宰相以后,就搬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墙上有一张地图,前几天的时候,他比较忙,所以就没有看过,有一次他闲下来以后,仔细一看竟然是岭南的地图,非常的害怕,不久以后,他就被皇帝贬到了这个地方不久就死了。岭南,就是现在的度假胜地三亚。

除了韦执谊,还有一位名气更大的诗人也曾被流放到岭南两广地区,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公元819年,韩愈因为政治原因惹怒了当时的宪宗皇帝,被贬官流放到了今天的广东潮州地区。提起潮州,就不能不提起地处潮州境内的瘴江,瘴江今天已经因为一个人而易名为韩江,这个人就是韩愈。在流放的路上,韩愈写下了“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这样的千古名篇。不过所幸,韩愈身体还算可以,没有死在瘴江边上,不然中国古代诗坛又少了一颗璀璨巨星。

那么南方究竟有什么可怕的东西让古人谈之色变,每次去都是抱着必死的心情呢。这个东西就是瘴气,那瘴气到底是什么呢?按照中医的说法,瘴气其实是指南方山林之中,动植物腐败之后产生的有毒气体,人体吸入之后,就会中毒患病,严重者会危及生命。用现代科学来解释就是古代没有抗菌素和抗病毒药,而华南又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动植物繁盛,细菌病毒易滋生。什么疟疾、血丝虫、血吸虫、霍乱、鼠疫、麻风、天花、流感、流脑、各种癣、疔疮、疹症都易发生、流行。对于北方人,因生长环境不同,很难适应,几只蚊虫叮咬都可能致命。 用“万户萧疏鬼唱歌”或“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形容当时的南方也不为过。

值得一提的是,古人所说的瘴气,除了拥有实体的气体之外,也泛指造成身体不适的疾病。至于患病的原因,有的是吸入毒气或湿气造成身体不良反应,也有的是被蚊虫叮咬后,患上了疟疾。但更多的还是水土不服和心理作用,我们前面说到这些人通常是被发配到这些原始之地的,心中肯定郁郁而不得,长此以往的郁闷再加上环境的恶劣,人就很难不生病了,而在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生病,自然得不到良好的救治,所以人就开始死亡。直到后来,北方的种植技术传到南方,人们开始开辟密林改变环境,这才让瘴气渐渐消散。如今我们基本上是看不到了。

“人间地狱”宁古塔,是古代流放女犯人的地方,到底为何如此可怕?

宁古塔环境艰苦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这些流人的子孙后代也要世代为奴,不可出户为民,死后也不得归乡。

在清宫电视剧中,经常听到皇帝动怒时的一句经典台词:将某某发配宁古塔,永世不得入关!

那么什么是宁古塔呢?宁古塔又在哪里呢?



其实,宁古塔不是“塔”,而是一个地名,是清朝时期在关外流放罪犯的一个地方,在今天的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长汀镇古城村。

在当时,宁古塔属于边远地区,不仅气候异常、环境恶劣,还五谷不长,寸草不生,非常适合罪犯改造。

相传,清廷皇室的远祖曾经有兄弟六个居住于此,满语中六为“宁古”,个叫“塔”。

把罪犯流放到这里有两层意思:首先是惩恶扬善。让罪犯背井离乡,受尽磨难,使得其自思、自悔,接受改造。其次是让罪犯来这里改变清皇族的家乡面貌。罪犯到了这里不仅要开荒种地、架桥修路,还得忍饥挨饿,为满人及当地官员当牛做马,沦为家奴,以此来显示满人祖上的无限荣耀。

清朝流人曾对宁古塔有些描述:“城方二里,垒石成垣” “城内居民,寥寥数家,总管公署,均在其中” “耕者绝少,弥望无庐舍,长行数日,不见-一人”
“宁古苦寒天下所无…雪才到地即成坚冰,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

宁古塔作为流放之地,只要皇帝龙颜大怒,任何人都可以流放于此,不分男女老幼,由于路途遥远,很多人还不到宁古塔,就已命丧半路。



宁古塔犯人

到了流放之地后,这些流人必须服劳役,死后也不得归乡。根据所犯罪行轻重,劳役又分为两种:

一、为奴

清朝满人入关前就有奴仆制度,入关后,又将奴仆制度法律化、制度化。朝廷认为十分严重罪行的流人,就会流放为奴。例如:叛乱、谋反、杀人放火等。

为奴后他们都会被赏赐给当地的官员或驻防的兵丁。清廷为了使这些为奴的犯人“备尝艰苦,长受折磨”,专门制定了法律来专治他们的子孙后代。

法律首先规定,奴主有权处死为奴的人犯而不受任何法律制裁和追究。

其次,为奴的人犯不仅人身自由和安全得不到保障,而且为奴的人犯不能赎身或减刑,并且他们的子孙也要世代为奴,不可出户为民。



二、当差

对流人惩罚的另一种方式就是当差,所当的差根据身份不同也不一样。

当差的流人大概又分为两类:官犯和常犯。官犯就是有官员背景的人,一般会得到照顾,被分配到驿站、官府等地从事一些杂役。常犯就是平民,通常会从事一些艰苦的差事。

宁古塔的满人世代以游牧业为主,是流人把内地先进的耕种技术带到这里,又在这里建立了人参皮毛交易场所,开始本地行医药,把中原文化带到了这里,使之生根、发芽。

清代东北的流人大概有150万之多,数不清的流人永远的留在这里,他们默默的为宁古塔付出了自己甚至整个家族。现在海林市和宁安市郑、吕、朱、陈四大姓就是清朝时期不同流人的后裔。

1910年,清政府公布了《大清新刑律》,彻底废除了流刑,数千年的流放制度也彻底消失了,可惜这部法律还没来得及实行,第二年辛亥革命就爆发了,清朝也灭亡了。

古代犯人为何宁愿选择被流放也不逃跑?他们究竟有何顾虑?

古代犯人宁愿选择被流放也不逃跑,他们确实有所顾虑,而且这种顾虑还并不是一方面,一、流放之时并不是双手空空,而是有着枷锁在身的,因此,即便是有跑的心,也没有跑的实力,虽然也不乏一些武功高强之人,他们能够逃跑出来,不过那也是极少数之人,比如:武松。二、跑之后,有着极大的危险性,假如逃跑不成功,一旦再次被抓回来,那就不再是流放这样简单了,而很有可能是斩立决,为此,诸多犯人都不敢去尝试。

三、自己逃跑很有可能会危及到自己的家眷,在古代,流放往往并不是流放犯人本人,他的家眷们往往也会跟随至他的流放之地,在这种情况之下,假如还选择逃跑而且自己还成功了,那自己的家眷又当如何呢?不可能弃之不顾,显然,家眷充当了无形的枷锁。四、虽然流放是对犯人的处罚,不过很有可能遇到赦免,既然有着赦免的可能,为何要冒险逃跑呢,再说,逃跑也并非那么简单,就如同现在的犯人想要从监狱中逃出来一样。

五、自宋代以后,流放之人都会被刺上金印,因此,即便是逃跑了,那这个标记也是极其难以除掉的,即便能够除掉,不过它留下的痕迹也会相当明显,如此明显的标记很容易被朝廷发现被抓住,因此,逃跑之后被再次抓回的可能性是极大的。六、假如流放之人逃跑之后,一般来说,朝廷对其的追捕时间很长,在某些朝代,追随期高达70岁,因此,流放尽管是一项处罚,不过也不至于危及生命,但若是逃跑成功,如何能够在剩下的时间里逃避追捕也是一个大问题。

总的而言,并不是流放犯人不想跑,而是不敢跑。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370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