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范缜是什么人他的生平如何

众妙之门 2023-07-04 17:13:53

范缜是什么人他的生平如何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上范缜是谁?他一生经历哪些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范缜出生于南阳舞阴(今河南省泌阳县羊册镇古城一带)的一个士族家庭,先祖为西晋名臣范晷,至东晋安北将军范汪,始移居江南。南北朝后,南阳范氏家族开始衰落,几乎无人有高官显爵。

祖父范璩之,刘宋时官至中书郎。父亲范濛,刘宋时奉朝请,在范缜生下后不久就病故,故范缜自幼家境贫寒,与母亲相依为命,并以孝谨闻名。

范缜少孤贫而好学,十多岁时,到千里之外的沛郡相县(今安徽宿县)求学,拜名儒刘瓛为师。范缜勤奋好学,善于独立思考,成绩远超同门学友,刘瓛因而十分锺爱他,并亲自为他行加冠礼。

刘瓛学术地位很高,颇有声望,门生大多是“车马贵游”的权贵子弟,锦衣玉食,狂妄自大。范缜在从学的数年中,经常布衣草鞋,步行攻读,但却并未因此自卑自愧。相反,他生性倔强耿直,不肯向权贵低头,敢于发表“危言高论”,同窗士友都畏他三分,因而他也受到众人的疏远和冷落。

范缜成人后,博通经术,对“三礼”(《周礼》、《仪礼》、《礼记》)造诣颇深。在诸多的士人中,他只与外弟萧琛情投意合。萧琛以能言善辩知名,也每每为范缜的言简意明、通达要旨的议论所折服。

仕途之路

泰始三年(467年),北魏大举南侵,沛郡沦陷,北方人民纷纷南逃,范缜也离开相县前往建业(今南京)。范缜到建业以后,一度向当局提出过政治改革的建议,但未能得到回应。刘宋时期,范缜很不得志,聪明才智和满腹经纶无处施展。怀才不遇使他未老先衰,二十九岁时已白发皤然,遂写下了《伤暮诗》、《白发咏》,抒发内心的愤愤不平,寄托不屈服厄运之志。

建元元年(479年),握有军政实权的萧道成夺取了刘宋政权,建立南齐。为巩固统治,萧齐政权起用了一批新人,范缜也由此踏上了仕途,仕齐任宁蛮主簿,后迁为尚书殿中郎。

齐武帝永明年间(483年—493年),萧齐与北魏和亲通好,范缜作为使者出访北魏,他渊博的知识和机敏的智慧,博得了北魏朝野的尊重和赞叹。

南北朝是佛教兴盛的时代,轮回报应的宗教思想,存在于社会的各个角落。齐竟陵王萧子良,精信佛教,常聚会名僧,讲论佛典;同时在京都鸡笼山西邸官舍礼贤纳士,交游宾客,聚会文学名士。萧衍、沈约等“竟陵八友”,以及范缜等仕人,都游于其门。这些名士多为佛门信徒,笃信因果报应,唯有范缜对这此嗤之以鼻,大唱反调,盛称无佛。

永明七年(489年),以竟陵王萧子良为首的佛门信徒与范缜展开了一场大论战。萧子良问范缜说:“你不信因果报应说,那么为什么会有富贵贫贱之分?”范缜答道:“人生如同树上的花同时开放,随风飘落,有的花瓣由于风拂帘帷而飘落在厅屋内,留在茵席上;有的花瓣则因篱笆的遮挡而掉进粪坑中。殿下就犹如留在茵席上的花瓣,下官就是落于粪坑中的花瓣。贵贱虽然不同,但哪有什么因果报应呢?”萧子良不以为然,但驳不倒范缜这番有理有据的答辩,无言以对。

经过这次交锋后,范缜认为有必要将自己的观点加以系统整理和阐述,于是写出了《神灭论》一文,提出“形存神存,形谢神灭”的无神论观点。《神灭论》抓住了时弊,击中了佛教的痛处。甫一问世,士林争相传抄,朝野一片哗然。萧子良调集众僧名士,软硬兼施,轮番围攻范缜。

佛门信徒太原名士王琰,借儒家孝道为武器,撰文立著,企图让范缜无法回答,就带着嘲讽的口吻说:“哎呀!范先生,你竟然不知道你祖先的神灵在什么地方!”范缜则反问:“哎呀!王先生,你既然知道你祖先的神灵在什么地方,怎么不自杀去追随祖先的神灵呢?”这一反问,倒使王琰哑口无言,败下阵来。由于难以辩倒范缜,萧子良便打算用权利来拉拢,就派名士王融到范缜那儿,企图用官位利诱,范缜不为所动。

齐明帝建武中叶(494年—498年),范缜出尚书省,迁领军长史,改任宜都太守,仍坚持神灭论,不信鬼神。辖境夷陵(今湖北宜昌)有伍相庙、唐汉三神庙、胡里神庙,当地人笃信三庙有神灵,经常祭祀。范缜在任期间,下令断其香火,严禁祭祀活动。其后不久,因母亲去世,范缜辞官守丧,自此至梁初,他一直未出仕任官,居住在南州。

永元三年(501年),梁武帝萧衍乘南齐政局极端混乱,自襄阳举兵东下,至南州,范缜丧服出迎。萧衍与范缜有同在萧子良西邸共事的旧情,见范缜迎接非常高兴,平定建康后,便委任范缜为晋安太守。范缜在任四年,清廉节俭,除俸禄以外一无所取。

天监三年(504年),梁武帝下诏尊佛,南朝佛教进入了全盛时期。天监四年(505年),朝廷任命范缜为尚书左丞。范缜离任回京前,将所有财产都赠与了前尚书令王亮。王亮是王导六世孙,南齐时,与范缜曾同为尚书殿中郎,二人结为好友,后因对武帝不敬,被削为庶人。范缜亦因此事被牵连,谪徙广州。流放期间,范缜不顾处境危险,再次将《神灭论》充实完善,修订成稿,并在亲友间传播。

天监六年(507年),范缜被调回京师,任中书郎、国子博士。范缜返京后,因反佛一事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梁武帝颁发《敕答臣下神灭论》,大僧正法云将武帝敕旨传抄王公朝贵,并作《与王公朝贵书》,响应者有临川王萧宏等六十四人。萧琛、曹思文、沈约亦著文反驳。范缜对此毫不示弱,遂将《神灭论》改写成宾主问答体,共设三十一个问答,同时沉着应战,据理驳斥。在这场论战中,范缜“辩摧众口,日服千人”,最终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

天监十四年左右(515年),范缜病逝,寿约六十五岁。

范缜年轻时死了父亲,家中贫困,侍奉母亲孝顺恭谨。他不满二十岁时,听说沛国学者刘瓛聚众讲学,跟随刘瓛学习,他优秀卓越,超出众人且勤奋好学,刘瓛感到他是奇才,亲自为他举行加冠礼。范缜在刘瓛门下好多年,来来去去始终穿着草鞋布衣,出门步行。刘瓛门下大多是乘车骑马的王公贵族子弟,范缜生活在他们中间,一点儿也不感到羞愧。范缜成年后,博通经学,尤其精通《三礼》。他生性质朴坦率,喜欢激烈深刻的评论而不顾忌讳之言,友人都认为他这样做不合适。他只有跟表弟萧琛最合得来,萧琛的口才是有名的,可也每每钦佩范缜言简意赅。

范缜撰写的《神灭论》,在我国古代思想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严厉驳斥“神不灭”的谬说,不仅从理论上揭穿了神学的谎言,而且也谴责了当时封建帝王和世家大族佞佛所造成的社会危机,有着积极的实践意义。他那坚持唯物主义的无神论思想和为捍卫真理勇于战斗的革命精神,千百年来始终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成为我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南朝齐梁时范缜著《神灭论》,宣扬无神论思想,反对佛教的神不灭说。

范缜反对佛教神学的斗争,是从抨击因果报应论开始的。他继承了东汉王充的天道自然论,并作了进一步发挥,提出了一种唯物主义的自然论的偶然论学说,在与萧子良的辩论中,利用它坚决地驳斥了佛教的因果报应说,挫败了论敌。

神不灭论是佛教因果报应说的理论基础,其观点是形神相异,形神相离,形神非一。范续在《神灭论》中,继承了他以前的反佛教的无神论的传统,克服了把神看作是某种特殊物质的缺陷,提出了"形(体)神相即"、"形质神用"的观点,并用刀刃和锋利的比喻,通过刃的锋利对于刃的依赖关系,说明神又是一种特殊物质,神对于形具有依赖关系。从而把古代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并在与梁武帝组织的六十余人的争辩大会上和与萧琛的《难神灭论》、曹思文的《难神灭论》及《重难神灭论》的争辩中,均以有力的论证,挫败了论敌。

范缜的人物评价

李延寿:缜婞直之节,著于始终,其以王亮为尤,亦不足非也。
姚察:范缜墨绖侥幸,不遂其志,宜哉。
钟嵘:欣泰、子真,并希古胜文,鄙薄俗制,赏心流亮,不失雅宗。
王夫之:范缜以贫贱为粪溷,韩愈以送穷为悲叹,小人喻利之心,不足以喻义,而恶能立义?
钱谦益:何承天、范缜之徒诤论神灭,要皆述祖桓玄,但得其少分粗义耳。
黄宗羲:范缜之神灭,傅奕之昌言,无与乎圣学之明晦也。
钟泰:专主形质以为言,离形质则更无神。斯则大异于仲任,而为前此儒、道两家所绝未尝道也。

范缜的思想在当时起什么作用

1、在形神关系问题上,范缜抓住了即与异的对立,异是指分离,称人的灵魂可以脱离形体而独立存在,人死以后形亡而神游;

2、范缜在形神相即,不得相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形质神用的著名论点,即形体是精神的质体,精神是形体的作用,是由形派生出来的东西,决不能脱离形这个主体而单独存在;

3、范缜还辩证地认为物体的变化有其内在的规律性,认为事物的变化有突变和渐变两种形式,突然发生的事物,如暴风骤雨,必然突然消失,逐渐发生的,如动植物,必然逐渐消灭,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爱自由爱自然的胡适,他的原生家庭什么样?|?人物特写

文字/王小马儿? 图片/网络精选

最近在读胡适《我的信仰》这本书,当中收录了胡适的四十自述和他对父亲母亲的描写。

他是第一个用白话文写文章,也是尝试用白话文写诗词的第一人。从他的自传体文章中可以找到他的原生家庭对他产生的点滴影响。

他的父亲是有实干精神的经学家

胡适自己说,他的父亲是一位学者也是一个有坚强意志和行政才干的人。

有一个例子,就是当年父亲经过古典文史训练,又对地理有研究兴趣。自己怀揣介绍信去寻找钦差大臣考古学家,自告奋勇去做中俄边界纠纷事宜的处理工作。在后来的工作中,借助自己丰富的地理知识带领同伴们沿着溪流从迷路中走出来。

胡适的父亲,曾被称为有治省之才的人,但也仅仅陪伴他到三岁左右,在终日战争割让台湾给日本时,在守卫台湾时逝世。

这样一个有才学又有实干精神的人带给胡适的影响,也许并不能在言传身教中实现,但却在给家人留下的记忆和书籍中对他思想的形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胡适不满三岁就已认了八百多字,后来三岁就在学堂读书,读的第一部书就是父亲编的《学为人诗》讲述做人的道理,还有另一部《原学》讲述哲理的书,然后就是读律诗等,后来才是孝经,四书五经等书籍。其中还有一本《小学》,论新儒教道教学说的书,说是宋哲朱熹所做。

胡适先从做人和哲理角度起步读书,自然有了和父亲的思想贴近的思想。

他的父亲是一个经学家,也是严守朱熹新儒教理学的人,反对释道两教。胡适曾在叔父家门上看见一张晒淡了的字条,上写僧道无缘。这就是父亲遗留理学家思想的体现。

也许有这些影响原因,胡适在后来的日子里,既有经学的引导,又对宗教信仰有了自己的疑问。

他在不到八岁时就在先生的引导下读资治通鉴,并在书中看到了范缜的神灭论,反对因果轮回说,否认精神为一种实体。朱子的小学一书中提到,司马光的形灭神散论,让胡适开始在思想上摆脱了因果绝对论,对宗教产生了怀疑。甚至还孩子气的毁坏神像,表示决心。而他这些思想的起源也许和父亲对宗教的反对也有一些关联。

父亲离世前要他好好读书,认为他是可塑之才。虽不能在他身边指引他的求学和未来之路,但在留下的书还有家人的追忆中都对他产生影响,胡适一生的求学基础和思想形成都有很大影响。

贤德隐忍母亲对他言传身教

如果说父亲对胡适的影响主要是思想上,那么胡适在行动上大概受母亲影响更大。

他的母亲来自农家,是一个性格隐忍善良刚毅的女子。她嫁给胡适父亲时只有十七岁,是父亲的第三任妻子。只因父亲是远近闻名的贤人能人,虽然年纪大些,母亲也很情愿。父母在一起的时光,却是也对母亲很好,教她学字带着她一起教幼年胡适。但时间不长,当父亲到台湾任职。母亲带胡适回到安徽老家。不久父亲就在台湾去世。

他母亲才23岁就忽然成为胡家一大家成年儿女的家长,最大的禀赋就是容忍。不提家人之间开罪的事情。忍不了就会哭离开的丈夫。这时,争执的嫂嫂会送上热茶劝她别哭。家里还有大哥在外欠债累累,母亲常常过年还要面对债户,却还是客客气气。

隐忍渴望和平处事,不知是不是对胡适后来更愿意和平改良的思想有一些影响。

母亲常常告诉胡适,一定要好好念书,告诉他父亲的善良和伟大,母亲谨遵父亲的遗言对胡适的读书一点不怠慢。

他三岁开始就去村塾念书,每年都给最高的学金给先生,让先生解读更多书上典籍的含义。胡适第一个到学校,热爱念书。他是后来和同学聊天,才发现自己比同学知道的多很多。

有母亲的支持,他从儿时就已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母亲也并不尽是隐忍,有时他惹了母亲生气,也会被重重责罚,母亲是一个奖罚分明的人。

记得有次,母亲被一个叔叔说,她常常找一个人帮忙一定有什么好处。她立即请这位叔叔前来把话说清楚认错赔罪。和气为贵,但原则问题绝不退让。

父亲的思想,母亲的行为,让胡适从小开始就有独立思想和行动基础。

胡适求学之初的九年学堂教育是在家人身边完成的,他不仅有了扎实的经学基础,理学思想启蒙,对宗教产生怀疑。正好是废八股的时代,他还读了不少小说,不知不觉文字通顺,更因为把书上的故事翻译成土话,而有了古文写文章的底子。总之这样的基础去上海读书,也是不逊色他人的。

跟着哥哥去上海求学

跟随生病的三哥去上海读书开始,胡适在上海共经历六年四个学校的念书。

他最初是来到父亲朋友办的梅溪书院读书,从一开始不通英文算学,到后来,国学优秀,算学也不错,不久就从最末到了头班。毕业时,只因为那个时候收到新思想影响,看到梁启超的著述,还看到上海道衙门对一件事的判决不满。就好像要和旧时代告别,他和两个同学宁可离开学校也不愿意参加毕业考试。

这大概是他从摔神像之后的第二次自主行动,一边受到旧教育,一边却向往新思想。

胡适来到了澄衷学堂,这是有名的私立学校,二哥同学劝他到这里读书。就是在这里,胡适跟着先生读了严复翻译本的天演论,讲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胡适的名字是二哥取的,和适者生存有关。

这段日子,胡适受到更多梁启超思想的影响,梁的新民说,讲述需要新鲜活泼的民族替代老大病弱的民族。还写就了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这样的作品。

他承认王阳明的性无善无恶,可善可恶。那时有科学指导但叫做格致。他认为孟子不懂科学,只知道水无有而不下,可是并不知道地心引力, 并且蓄水池也可让水向上,所以人性也是无善无恶和水一样。

他已经开始更多接触到新思想,开始有一种质疑精神。等到他来到中国公学,更多看到见到的是一种新思想的社会实践。

在那里学生自己办学堂,看民报,治理学校用评议部,而不是校领导管理。

他加入竞业旬报,做编辑写了一年多的白话文小说,从此开始整理自己的思想和表达,也是第一次用白话文写文为后来他倡导的白话文运动打下实践基础。

中国公学后来改为董事会监督。他闭门读书考到美国去深造。这次考试,他依然是国文最优秀,考了100分,考据文风受到老师的青睐,总分达标,得以留洋。

他的第二段求学生涯,带给他新思想和白话文实践影响。

母亲去世,自然主义人生观形成

美国留洋,影响他未来的人生。他在美国受到乐观主义熏陶,又跟随杜威教授,注重实证,不仅自然,历史同样需要实证。他读赫胥黎,读圣经,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

然后来自家庭的影响依然是巨大的,他的母亲去世,他忽然感受到人的不朽不仅在立功立德立言,从某种角度,朴素和母亲和建功立业的父亲,一样可以影响很多人。

他从小接收到的范缜的神灭论,司马光的形灭神散论,还有后来来自西方赫胥黎,杜威的影响。以及他个人多年在思想上的实践和思考,他形成了自己的自然主义人生观。

日积月累的小我对社会人类大自然都会有痕迹留下。

宇宙中,有自然法则因果的大法支配者他,但是不束缚他的自由,他可以运用他的智慧,创造新因,以求新果。甚至生存竞争也不会让他无情,反而会更有同情心,注重人为。

爱自然爱自由

胡适的原生家庭是怎样的呢,虽然是孤儿寡母,却成为一个热爱和平和自由自然思想的人。

他宣传自己的思想成果,继续不断实践倡导新思想新文化。后来的成就更有驻美大使,北大校长等。他的一生都践行“大胆的假设、小心地求证”的治学方法,注重实际问题的实证和解决,探讨中国思想自由传统,和现代社会自由实践的价值。

胡适后来的成就,大家知道的不少,我也不想再去赘述,只想说一个人的一生,一定不是全靠自己单打独斗和社会奋斗,和当年儿时接受的教育和家人的温暖鼓励有着莫大的关系,甚至在家人不在身边,也一样可以有深远的影响。

我想,我们每一个人哪怕看似再渺小,也要对自己言行负责,日积月累的小我对社会人类大自然都会有痕迹留下。这是胡适的思考,也是我们可以继续探索的一个方向。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362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