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曹操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作为三国时代最为杰出的枭雄,曹操有时的做法很让人奇怪、疑惑,甚至令人琢磨不透。有一个问题就很奇怪——曹操取得了汉中之地,为何不趁势进取蜀地?要知道,刘备其实也才刚打下了益州。没过多久,张鲁便直接利落投降了曹操,还愤愤说出“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的话来。
曹操自己就有很强大的精锐部队,而且看张鲁的态度,他对刘备也不怎么友好。因而曹操此时进攻蜀中,是大有希望的。但问题便在于,曹操在汉中待了几天之后,便直接返回了老巢。至于其中缘由,可能有读者会想到法正对刘备说的话。
这次献策发生在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三国志法正传》是这么说的:“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郃屯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逼故耳。”曹操这边刚走,法正便开始献计了,他说曹操忽然离去,必是后方出了问题。因而法正劝说刘备进攻汉中,后者尝试了一下,还真的将汉中打下来了。
说到这,似乎开头的答案已经很明显了,曹操没有趁机攻取益州,是后院失火了。但值得注意的是,笔者在《三国志武帝纪》中以及其他人的传记中,并没有见到这一年(217年)里,曹操后方出现了什么问题。如果问题真的严重到曹操需要赶回去及时处理,那么此事必有记载才对。因而不难推测,曹操不直接进攻益州,并非是后院起火了。
其实在曹操攻取了汉中之地后,有两个杰出的谋士,都曾提议曹操趁势进取益州。一个是司马懿,《晋书宣帝纪》有记载:“刘备以诈力虏刘璋,蜀人未附而远争江陵,此机不可失也。今若曜威汉中,益州震动,进兵临之,势必瓦解。”司马懿给出的解释是,刘备采取了不光明的手段取得了汉中,这时候的蜀人对他们还很有意见。司马懿的眼光很是高明,因为《三国志刘巴传》中便提到了,刘备进入成都以后,按照和将士们的约定,让他们在城内抢掠了一番。试问这样的“土匪”进城,又怎么会受到益州军民的爱戴?
那么曹操是怎么回答司马懿的呢?他竟然有点小得意:“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邪!”曹操这话,有一半应该是自己的心态膨胀了,而另外一半,是他还做出主意,打算再等等看。
接下来,再来看看另外一个谋士刘晔的提议,见于《三国志刘晔传》:“若小缓之,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险守要,则不可犯矣。今不取,必为后忧。”刘晔的理由,其实和司马懿差不多,都是认为“蜀人震恐,其势自倾。以公之神明,因其倾而压之,无不克也。”但不同的地方在于,刘晔想要曹操进快做出决定。因为他还意识到,以诸葛亮的手段,马超关羽等人的威名,很快便能慑服蜀人。正因除此,刘晔还特意在后面提醒,要下手就尽快。
那么曹操又是怎么回答的呢?裴松之注引《傅子》给出了理由:“居七日,蜀降者说:‘蜀中一日数十惊,备虽斩之而不能安也。’太祖延问晔曰:‘今尚可击不?’晔曰:‘今已小定,未可击也。’”可以看到,直到有蜀人逃到了汉中,曹操了解到了蜀地详情,这才下定了决心,打算进攻蜀地。但此时距离刘备拿下程度,已经整整七日了。因此曹操问刘晔还来不来得及,后者告诉他已经晚了。因为刘晔同样从蜀人口中得到了一个消息——刘备已经强力镇压了蜀中。这样一来,曹操便丧失了进攻益州的先机。
最后再说明一点,法正向刘备献策之时,曹操已经回了老巢。而豫州距离益州这么遥远的距离,法正是断然不可能直到远在千里之外的曹操虚实的。正因如此,法正说曹操后院起火,也不过是他个人的一个猜测,目的是为了让刘备能放心的进攻汉中。
综上所述,曹操没有选择攻取益州的真正原因,是他觉得自己错过了最好时机。通过对曹操在此期间的心理分析,不难发现,曹操对益州的态度,一开始是处于观望态度。或许曹操心里想的是:再等等,说不定蜀中便会有人起义反抗刘备。倘若如此,那么曹操便能够占据更加有利的形势。
但是过了七日,曹操通过逃亡的蜀人口中,得知了刘备已经镇压了益州豪族。因而他自己也清楚了,自己的时机已经错过了;曹操选择再问刘晔一次,其实并不是打算趁势而攻之,而是已经有了退兵之意。得到刘晔肯定之后,曹操果断选择了退兵。后来在张鲁的协助之下,曹操还派张郃等人将汉中之地的人口尽数迁往了中原,最终给刘备留下了一大片的空地。
建安二十年对于曹操来说是一个统一天下契机,这一年曹操在平定马超、韩遂等西凉诸侯之后又成功的逼降了割据汉中的张鲁。汉中是蜀地的门户,拿下了汉中就可以进取蜀地。然而在这一年曹操却做了一个令人费解的举动,他在拿下汉中之后便班师回朝只留下了夏侯渊、张郃等人驻防汉中。
在曹操占据汉中的同时,刘备也逼降了割据益州刘璋占据了蜀地。此时曹操的谋士刘晔建议趁刘备在蜀地立足未稳从汉中出兵一举将其拿下,而曹操却拒绝了士刘晔的建议选择班师回朝。正因如此刘备获得了喘息的时间,并且在曹操走后还攻打了汉中斩杀了夏侯渊。那么曹操在拿下汉中之后退兵回朝的原因是什么呢?还有就是如果当时曹操攻打刘备他拿下蜀地的的可能大不大呢?
首先我们从军事实力上对比来看曹操当时攻打刘备的话是很有可能将刘备从蜀地赶走的,因为汉中是当时蜀地一个重要的门户,曹操占据了汉中就相当于打开了蜀地的大门。刘备也就没有了地利方面的优势。还有就是曹操手握重兵其军事实力应该远在刘备之上,如果曹操带兵深入蜀地刘备是很难与其对抗的。那么曹操既然有能力发动对蜀地的战争,他为何又选择退兵?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后院着火了。这个说法可以从刘备的军师法正和刘备的一段谈话中看出,曹操从汉中撤走之后法正对刘备说道:“曹操不费催灰之力拿下了汉中,却不趁机攻取蜀地而只是让夏侯渊等人留守汉中。这不是说曹操没有能力攻打益州,而是因为他的内部肯定出现了什么大问题。”
(法)正说先主曰:"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郃屯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逼故耳。《三国志 蜀书 法正传》
曹操自从“挟天子令诸侯”之后外出打仗的时间一般都在1-2年之间,比如赤壁之战曹操尽管战败但其实力却并没有大损,曹操战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撤回了许都。而汉中之战也是曹操尽管赢了战争仍然不愿在外久留,从这可以看出曹操对于自己的后院看护的可以说是很紧。因此后方不稳才是曹操不愿和刘备在蜀地纠缠的原因,那些潜伏在朝中准备暗算曹操的人才是曹操最为担心的对象。就在曹操撤离汉中两年后,建安二十三年在许都发生了一次政变,这次政变是由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等人组织的。
以耿纪、韦晃等人的实力顶多就是一个大的暗杀组织,他们的目标就是杀掉曹操。幸好曹操这次命大,这次叛变被镇压了下来。这次叛变事件绝非偶然,耿纪、韦晃等人对曹操的不满也不是一时兴起的。曹操在迎接汉献帝时表现得时一副忠臣得样子,后来曹操的势力越来越大汉献帝也越长越大,而曹操却丝毫没有归还朝政的意思。曹操的行为显然会让很多忠于汉献帝的人认为他是一个权臣时刻准备着篡权,曹操和这些人的矛盾从他掌握朝政开始一直是困扰他的一个大问题。
尽管“挟天子令诸侯”这一招对曹操来说很受用,但天子在侧对于他来说也是一颗定时炸弹。如果那些朝中反对他的人将天子“挟持“再搞个什么清君侧的口号,这对于曹操来说就是一个棘手麻烦的大问题了。
刘备如果在当时占领汉中的话,进可以攻关中陇右退可以守自己的益州,而曹操如果占据了汉中,可以使益州的北方无险可守,既可以防御刘备向北发展的势力,也可以通往秦龙属楚等地向外扩展自己的势力。
而汉中郡周围环山,中间是汉水盆地,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并且它是已经占据蜀地的刘备和占据中原的曹操的必争之地。
而曹操为了防止刘备攻取汉中,则先一步率10万大军亲征汉军的张鲁,后虽然张鲁想投降,但是他的弟弟却不肯,于是率领1万多人拒关坚守,曹操虽然费了很大的力气,也损失了不少的士兵,把阳平关拿下。而后,曹操将张鲁归降,并拜张鲁为镇南将军。
而后曹操在南郑驻扎,虽然有的士兵想让曹操,出兵攻打刘备。但是曹操去拒绝了,依然不肯发兵进攻西蜀。这其实哪是曹操不想进攻,他只是感到西蜀有刘备,诸葛亮镇守不容易攻破,并且自己的后方还不稳定,孙权还在江东威胁淮南,而关羽则也虎视眈眈,自己进攻益州时间肯定较长,并且得不到什么好处。
所以为了不让自己损失惨重或者是让自己腹背受敌,曹操把原来驻守在长安的大将夏侯渊调来驻守汉中,而自己则领兵回了中原。
曹操不想进继续进攻,但是刘备却不能容忍这种兵家必争之地落在曹操的手中,于是刘备在蜀地完全安定下来之后,就倾尽西蜀的全力来争夺汉中。战争打了两年,刘备最终夺下了汉中。三足鼎立的局面也就正式地形成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362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