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开山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在大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大多数都是在玄武门之变中立下过功劳的,由此也可见玄武门之变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
不过,有一个人在玄武门之变前就去世了,却也被列入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而且排名第十三,就是殷开山。
殷开山出身于官宦世家,一家三代皆是为官者,从小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殷开山比别的孩子聪明许多,说起话来头头是道,周围的人都很欣赏他。
在隋朝时期,殷开山曾担任太古令,因为治理有方,地方百姓们安居乐业,经济发展很好,颇有政绩。
公元617年,隋朝天下大乱,李渊在晋阳起兵,据《新唐书·卷一·本纪第一》记载:“六月己卯,传檄诸郡,称义兵,开大将军府,置三军。”殷开山也参加了起义军,跟随李渊一同反隋,被任命为府掾,也就是参谋文书人员。
《旧唐书·卷五十八·列传第八》记载:“义兵起,召补大将军府掾,参预谋略,授心腹之寄,累以军功拜光禄大夫。”起义军兵起之后,开始召集天下能人异士作为大将军的参谋文书,共同参与谋划,因为殷开山才能出众,对李渊更是忠心耿耿,便成了李渊的心腹,后来被任命为光禄大夫。
617年,李渊任命刘弘基为主,殷开山为辅,西进略地,南渡渭水,攻克长安。同年,殷开山跟随李渊、李世民、李建成击败隋朝大将宋老生,攻下霍邑。
次年五月,李渊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随后,殷开山跟随李世民灭掉了薛氏、击败了王世充,因为战功显赫,被进爵为郧国公。
622年,刘黑闼异常猖狂,李渊任命李世民带兵前去平定刘黑闼,殷开山也随同前去。但因路途遥远,条件艰苦,殷开山在途中得了重病,最终不治而亡。殷开山去世后,李世民非常痛心,哭得都走不动路了。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有疑问:殷开山早早就去世了,没参与过玄武门之变,怎么能进入凌烟阁呢?事实上,殷开山跟玄武门之变还真有关系,因为他的存在为除掉太子李建成做了铺垫。
当时,李建成看到弟弟李世民的实力日渐强大,心生忌恨,怕威胁到自己的太子之位,便和齐王李元吉商议着除掉李世民。
然而,李世民手下将领太多,让李建成很有压力,为了削弱李世民的实力,李建成便决定收买李世民的手下,让他们汇报李世民的动向,为自己效力。
李世民察觉到了太子的动静,也开始收买李建成的部下。收买这个任务可不是那么容易的,派谁去呢?李世民最后想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就是殷开山。因为在起兵初期,殷开山经常跟随太子李建成征战,和李建成的部下更是打成一片,所以这个任务他再合适不过了。
就这样,李建成收买李世民的部下,李世民也收买李建成的部下,但是李建成是个不幸的人,他收买的程咬金、尉迟恭等人都是面子给的很足,但其实心还是在李世民这边的。而李世民则不同,将李建成手下的大将张士贵收买成功,最后在玄武门之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殷开山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也是功不可没。
最后还有个事儿值得一说,在《西游记》中,唐僧的父亲叫陈光蕊,考中状元后娶了殷温娇为妻,而殷温娇的父亲,就是殷开山,也就是说,殷开山是唐僧玄奘的外公。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明星皇帝,他有非常多的功绩被后人称赞,从说服李渊起兵建立唐朝,到继位治理国家,处处都是可圈可点的。虽然它的个人能力非常强,但是"单丝不成线,孤木不成林",依靠自己的力量还是很难当好一个好皇帝的。在公元643年,李世民突然想到那些当年和自己出生入死,帮助自己建功立业的大臣们,心里不由地充满了感激之情。于是找了大画家,位二十四位功臣做了画像,并把画像挂在了凌烟阁里面。后来这24人被称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他们分别是: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恭、李靖、萧瑀、段志玄、长孙顺德、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咬金、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勣、秦琼。
这24人都是李世民成功的秘诀,他们能够成为李世民心中的功臣,自然是建立了不少功绩的,他们的功绩实在太多了,下面只给大家介绍其中一些。
李靖他从小受到舅舅隋朝名将韩擒虎的影响,从小就在军事上展现出了天赋,是当时?少有文武才略?的天才。在李渊攻破长安城的时候,李靖沦为阶下囚,但是李世民爱才,李靖就成为了李世民的一位将领。之后李靖帮助李世民平定王世充、窦建德,也在其他的大战中立下汗马功劳。
杜如晦和李世民很早就认识了,在太原起兵之后,他成为了李世民的谋士,之后一直追随在李世民的身边。杜如晦善于谋算,玄武门之变就有他的参与,李世民就是因为玄武门之变才当上了皇帝。可见没有他当时的支持,李世民可能就当不了皇帝了。
秦琼、尉迟恭、魏征、包公、海瑞等。
1、秦琼
秦琼(?—638年),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隋末唐初名将。初为隋将,先后在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帐下任职,因勇武过人而远近闻名。
后随裴仁基投奔瓦岗军领袖李密,瓦岗败亡后转投王世充,因见王世充为人奸诈,与程咬金等人一起投奔李唐。
投唐后随李世民南征北战,是一个能在万马军中取敌将首级的勇将,但也因此浑身是伤。唐统一后,秦琼久病缠身,于贞观十二年(638)病逝。
生前官至左武卫大将军、翼国公,死后追赠为徐州都督、胡国公,谥曰“壮”。贞观十七年被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2、尉迟恭
尉迟敬德(585年-658年12月26日),名融(后世误载名“恭”),字敬德,以字行,朔州善阳(今山西省神池县)人。唐朝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尉迟敬德纯朴忠厚,勇武善战,一生戎马倥偬,征战南北,驰骋疆场,屡立战功。玄武门之变时助李世民夺取帝位。官至右武侯大将军,封鄂国公。晚年谢宾客不与通,于显庆三年(658年)去世,册赠司徒、并州都督,谥号“忠武”,陪葬昭陵。
传说敬德面如黑炭,擅使铁鞭,骑乌骓马,据《西游记》一书,尉迟恭与秦琼因保护唐太宗李世民免于龙王鬼魂之犯,成为两位道教传统门神,尉迟恭年少时曾为铁匠,后世铁匠常奉之为职业守护神。
3、魏征
魏徵(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唐贞观十七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祖籍巨鹿郡下曲阳县(现晋州市)。
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葬礼从简。同年入凌烟阁。
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4、包公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
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
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贵。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
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
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
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5、海瑞
海瑞(1514年1月22日-1587年11月13日),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海瑞参加乡试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
历任州判官、户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宝丞、两京左右通政、右佥都御史等职。他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徇私受贿,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
万历十五年(1587年),海瑞病死于南京官邸。获赠太子太保,谥号忠介。海瑞死后,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民间广为流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门神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36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