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古塔到底有何可怕之处?
这里会有着严格的管理制度,根本就无法逃生。天寒地冻,方圆百里之外都没有人家,没有地方可以逃,就算能够逃脱也没有办法逃脱处罚,甚至还可能会连累到自己的家人。因此这一些人根本就不会选择逃跑,基本都会在这里选择受苦受难。
有严格的劳役管理制度
根据历史的记载,这些犯人在被流放之后并不是放任不管,而是有着比较严格的管理制度。有一些会安排到官庄,有一些会安排到医馆,有一些会安排到军营。每天主要也就是做苦力,除了吃饭之外根本就没有休息的时间,但就好像是平时上班一样,根本就不可以选择离开,直到累死为止。
毫无可逃
宁古塔有着非常恶劣的自然环境,这里一年到头都是茫茫白雪,一年中大概有7个月到8个月都是特别寒冷的时候,方圆百里都没有办法看到一户人家。因此就算能够有机会逃出去,也没有办法活下来,要么就是活活被饿死,要么就是活活被冷死,甚至也有可能会成为野兽的盘中餐,所以为什么要选择逃呢?
无法逃脱处罚
顺治皇帝就会制定一个规定,如果有人选择逃亡,这就意味着需要得到相应的处罚。如果能够积极的举报逃亡者,还可以得到相应的重金奖励,因此这些流放者根本就不可能会选择逃跑。
担心连累家人
这些被流放的人基本上都会有家人,基本都是娶妻生子,就算没有成家也会有自己的父母,因此就算在这里受尽了折磨,也不可能会选择逃跑。根据当时的法律规定,但凡是犯人选择逃跑,全部都需要受到严厉的惩罚,轻微者只是被判刑,严重者就会被判处流行,甚至就是直接杀头。因此大部分的犯人都不可能会选择连累自己的家人,宁愿自己一个人受苦受累。
转载声明:感谢您对不回头网的支持,读史使人明智,以史观今,让我们通过历史中一个个的典故故事去了解历史。喜欢的朋友欢迎转载宁古塔的犯人,为何吃苦受累还不逃跑
如果喜欢看清宫剧的朋友,可能发现有这么一句话——发配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那么这个宁古塔到底是什么地方?
顺治年间,宁古塔作为清朝的边陲重镇,统辖面积非常大,基本上涵盖了黑龙江以东、以南的大部分领土。同时,这里也是东北各族百姓向朝廷进贡礼品的转收站,可以说,宁古塔在清朝关外的重要性仅次于盛京。
相传古时候宁古塔这个地方,有一个小土山,曾经有六个人坐在这个小土山上,然后,满语里六人的音译是“宁古”,满语里坐音译成汉语是“特”,因而大家都叫这里“宁古特”,谁知道这个名称传开以后,传劈叉了,慢慢的变成了宁古台,后来接着误传,传成了宁古塔。
因此,宁古塔光看名字,大家都以为是根据一个什么塔命名的,其实这个地方没有台,也没有塔,是名字传错了而已。
宁古塔最危险的是泥淖和沼泽,这里由于没开垦,草都一米多高,甚至有人说三米高,下面都是成片成片的泥淖,一不小心,掉进了泥淖里,就别想活命了。
宁古塔按照现在的地理知识来说,并不是中国的最北边,宁古塔离牡丹江还有一千多里地呢。问题是,就算不是最北边,相对来说也足够寒冷了。
现如今,我们开车从北京到距离宁古塔很近的雪乡,开车走高速的话大概接近1500公里,至少需要一天一夜的时间。但几百年前的清朝时期,被流放的人需要步行前往宁古塔。如果是南方被发配宁古塔,距离更远,甚至需要步行几个月的时间。在这期间,缺衣少食,而且没有相应的医疗条件,很可能会死在路上。
当时被流放的人里,多是南方人,江南人,到了辽东已经受不了严寒,再往北到宁古塔,能撑过一年四季都是寒冷冬天的日子,是万幸中的万幸。
宁古塔的居住环境跟关内的房屋也不同,那里很原始,要么是住在用木头架的窝棚里,要么是住在地窝子里,或者山洞里,只有宁古塔将军驻地才有城郭,才有像样的帐篷或房屋,这又岂是流放的罪犯能住的?
你住在野外,吃饭是个大问题。当时辽东由于是满清的龙兴之地,东三省都划成了禁止开垦的地区,所以流放到那里的犯人,是没法种粮食吃饭的,只能靠打猎和尝百草为生。当然,有的流放犯人跟当地人搞好关系,可以搭伙过日子。
所以犯人吃的都是野物、鱼类和野草。比如遮鲈鱼等鱼类、黑羊、傻狍子、貂鼠等动物、欧李子、老枪菜,蘑菇等野菜菌类。
在水土不服的情况下,饿死,冻死,毒死,病死的比比皆是。
那么又怎么成为了发配犯人的地方呢?
之前在菜叶网上看过相关的资料,这因为早年间,满族人从这里发家。把犯人发配到这里,既可以修路筑桥,改变老家面貌。又给这里的人为奴,彰显皇家地位。
不就是被发配出去干苦力吗?这可要比砍头或者是满清十大酷刑好多了,犯得着这么害怕吗?其实是我们想简单了。
因为从紫禁城走到宁古塔,中间三四千里的路程。这还是北方,如果犯人在南方犯的事儿,走到这个地方。还没走到,可能就死在路上了。
当时还流传着一句话:人们都怕黄泉路,若到了宁古塔,便有10个黄泉也不怕了。我们再退一步讲,就算路上没有累死,来到宁古塔也没有冻死,与披甲人为奴也不是好受的。
宁古塔的犯人都这么凄惨吗?——并不是,当地人很尊敬文人和手艺人。
比如因丁酉科场案被流放过来的诗人吴兆谦,他就在宁古塔生活了20多年。
无独有偶,有一个名叫杨越的犯人,在宁古塔生活的也还不错。他肚子里虽然没有什么墨水,但是有好的手艺,开了一家夫妻店,专门售卖绍兴美食。
宁古塔作为北方边陲之地,从来没有机会吃过南方的这些小吃。夫妻两人的店铺开业之后,很快便在宁古塔火了起来。有钱的就是爷,后来夫妻店越开越大,地位越来越高。
另外在宁古塔最受欢迎的,就是那些能够救命的人。什么人能够救命?当然是那些悬壶济世的医生了。就比如说吕留良的孙子,他就是一个医术高手,一手针灸出神入化。
在清朝影视剧大行其道的今天,相信很多人都应该听过这样一句话:发配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虽然很多人不解其意,但仅仅从这字面的意思,恐怕就足以让很多人感受到一股深深的寒意,也由此可见它的恐怖。
不过,这宁古塔并不是一座塔,而是一个地名。在满语中,?宁古?是?六?的意思,而?塔?为 ?个?的意思。据说努尔哈赤的曾祖父福满所生的六个儿子曾最早居于此地,因此被称作宁古塔。它的具体位置,就在我们现如今的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长汀镇。
老实说,这个地方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但中国雪乡想必大家都应该听说过,就是那一晚上一个床铺要好几千的坑人雪乡,它也在这个地方,所以如果你实在不知道具体位置,就把宁古塔简单理解为中国雪乡算了,虽然它们并不属于同一个村,但也相差不了多远。
在清朝时,宁古塔是东北边塞的一个重镇,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时曾在此驻军,后来满清入主关后,就设立宁古塔将军一职,为吉林驻防八旗的最高长官,负责统辖黑龙江和吉林地区。最初宁古塔将军的治所和驻地,就在宁古塔,后在康熙十五年时,才迁移到吉林乌拉。
当时,宁古塔一方面是地广人稀,另一方面却又是满清控制黑龙江流域的重要战略要地,所以需要大量驻军,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开垦和建设此地,从而为军队提供后勤保障。但正常情况下,普通百姓显然是不会主动跑到这里来,于是它就慢慢成为清朝最有名的流放之地。
至于所谓的披甲人,其实就是指的当地的军人,因为宁古塔天气太过寒冷,所以军人们常年都是身披厚重的铠甲,因此被当地的人称之为披甲人。在当时,对于到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有这样一个谚语来形容它的残酷,叫做:来到宁古塔,十个黄泉路都不怕。
据说,很多被流放的官员听到宁古塔三个字后,往往会当场吓得昏厥过去,有的人甚至宁可选择自杀,也不愿意去宁古塔。虽然这种传言很可怕,但事实上,对于广大犯人来说,如果只是单纯的流放到宁古塔,所要面对的危险其实主要就一个:环境恶劣。
当时宁古塔的环境有多恶劣,曾经有一个叫做吴兆骞的犯人是这样形容的:?宁古寒苦天下所无,自春初到四月中旬,大风如雷鸣电激咫尺皆迷,五月至七月阴雨接连,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尽冻。雪才到地即成坚冰,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
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就是那些过惯苦日子的穷苦百姓,恐怕也会非常不适应,更不用说那些养尊处优的达官贵人、文人学子乃至皇亲国戚,以及那些常年生活在南方的人士,他们往往一到宁古塔,就会大病一场,很多人根本就熬不过冬天。
不过,这些人一旦能够适应这里的环境,那对于这些只是单纯流放到宁古塔的犯人,他们接下来的日子,其实就和寻常百姓一样,虽然生活较比较艰苦,但也能过得去,吃穿住用以及土地,该有的都有。甚至而言,有些动手能力比较强的,还可以把小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比如前面提到的吴兆骞,他被流放到宁古塔后,就利用自己的长处开馆授徒,不仅有了稳定的收入,还每日和徒弟们饮酒赋诗,好不快活。
在夏天的时候,他们还会结伴出去寻密探幽,一次吴兆骞在新城西门外的鸡陵山下发现著名的泉水,于是就给他命名北国名泉,又称泼雪泉。
后来,吴兆骞的名声越来越大,以至于宁古塔的巴海将军专门聘请他为书记兼家庭教师,教授他两个儿子额生、尹生读书。
再后来,吴兆骞还将自己戍居塞外的不同思绪,写成著名诗词集《秋笳集》和《归来草堂尺牍》流传于后世。当然,类似吴兆骞的人还人很多,他们的小日子过得都还挺不错。
不过,在宁古塔,有一种人的日子却是过得非常凄惨,他们并不是单纯的流放到宁古塔,而是流放到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
这样一来,这些人从户籍上来说,就不再是自由自在的良民,而是卑贱的奴隶,没有任何人身自由,他们的身体和生命,都不再属于他们自己,而是披甲人。
这些犯人一来宁古塔,就被集中关在条件恶劣的监狱里面,不仅缺衣少食,每天还要被逼进行高强度的劳动,一年四季都不能休息,因此能够存活下来的人非常少。
吴兆骞曾这样描述他们:?人皆骨瘦如柴、一年到头,不是种田,即是打围、烧石灰、烧炭,并无半刻空闲日子。?
对于女人来说,除了日常劳动之外,还有受到披甲人们的肆意凌辱。换句话说,在白天他们要和男人一样被驱使着干活,在晚上还要受到披甲人身体上行的摧残,所以很多女人根本就活不过一个月。即便侥幸活下来,也是苟延残喘,最终也得劳累而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3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