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的这种天下世界格局,也有例外,那就是陆贾所说的与“中国”天子相抗衡的“敌国”(地位或势力相等的国家)的存在,正如著名美籍华裔学者杨联陲先生所说的那样,在历史上,中国并不总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来对待周边民族的,而是有许多时期,中国在政治上、军事上对待邻近民族如平等之敌国,譬如汉与匈奴。
汉初,周边诸民族中势力最为强大的是匈奴。见诸记载的匈奴第一代首领为头曼单于(?一前209年),约与秦始皇在位时间差不多头曼其义为“一万”或”无数”,常被用为个人或部落的名字。他的称号是“撑犁孤塗单于”,义为“天之骄子”,和中国皇帝之称天子”极相似。
冒顿单于在位时,乘楚汉相争之机,东破东胡,西攻月氏,北征丁零、坚昆等部(约在今蒙古至西伯利亚一带),南灭楼烦、白羊(约在今内蒙古南部),重新占领了河套地区,控制了北部、东北部和西北部的广大地区,控弦三十余万,“而南与中国为敌国”。
汉六年(公元前201年),冒顿单于发兵围攻马邑(今山西朔州),韩王信投降,次年又攻晋阳(今山西太原),汉高祖闻讯,亲率30万大军迎战,被匈奴围困于平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东南),达七天七夜。后来用陈平计,向单于阏氏行贿,才得脱险,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白登之围”(又名“平城之围”)。
白登之围后,汉朝为了维持边境的和平,汉高祖采纳了娄敬的“和亲”建议,双方约为兄弟之国,汉室把公主嫁给单于,此外还要每年送给匈奴大批丝绸、粮食、酒等,名义上是经济援助,事实上就是朝贡。文帝时,汉匈双方曾多次互致国书,文帝的国书通常是以“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开头。
单于的回书则以“天所立匈奴大单于敬问皇帝无恙'或“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敬问汉皇帝无恙”开头。双方在国书中都强调“二主之约”、“兄弟之亲”,从其内容和形式来看,汉匈双方是处于平等和对等地位的。
老上单于即位后,文帝用长一尺一寸的牍写了一份国书,单于则用比汉更长的一尺二寸的牍和更大的印封回书,显示出匈奴的自大傲慢态度,但双方关系基本上还是处于平等地位的。后元二年(公元前162年),文帝又致书老上单于,除了惯用的问候语之外,国书中还说:“二国已和亲,两主欢说(悦),寝兵休卒养马,世世昌乐,阖然更始。朕与 单于俱由此道,顺天恤民,世世相传,施之无穷,天下莫不咸便。汉与匈奴邻国之敌,今天下大安,万民熙熙,朕与单于为之父母。使两国之民若一家子。”
在这份国书中,文帝反复强调汉匈为“两国”、“两主”、“兄弟”、“敌国’的对等地位,而且“天下”也是由“两主”共治、同为万民之父母的格局,所以要达成“天下大安”的局面,首先是要巩固双方的”和亲"关系和“兄弟之欢”。
战争与和亲的关系,汉朝和匈奴有长达100多年的战争,后世称为汉匈百年战争,最后汉朝军队把匈奴赶到了欧洲,匈奴把当时强大的罗马帝国给灭了,最后繁衍在那,基本上就是现在匈牙利人的祖先了。
楚汉之争时 冒顿趁机占领河套平原 前201年,韩王刘信投降匈奴 前202年汉高祖建国后率30万大军迎战匈奴 于是有了白登之围 于是为了休养生息 以及汉朝内部诸侯战争 直到汉景帝都是和亲为主 抵抗为辅的政策 但匈奴经常侵扰边境 经过几代人长达八十年的努力 到了汉武帝时期国力空前强大 内部诸侯势力基本瓦解 汉武帝改革经济政策 实行马政 训练骑兵 提拔卫青 霍去病等将领 元朔二年(前127年)发动河南之战派卫青占领河套地区 前121年发动河西之战派霍去病夺取河西走廊 击溃右贤王势力 前119年发动十万骑兵 几十万步兵 派卫青、霍去病分东西两路进攻 卫青大败匈奴大单于所部 击溃大单于势力霍去病击匈奴至今蒙古国境内狼居胥山,击溃左贤王势力 将匈奴驱逐至大漠以北 但汉朝也元气大伤 后来主要是招抚匈奴 后来武帝曾率18万骑兵在边境耀武扬威 震慑匈奴 然后在泰山封禅
可汉朝后期缺乏卫霍等天才将领 李广利只是小有胜利 后来叛变
前73年,汉与乌孙联兵20万进行进攻匈奴,直捣右谷蠡王庭。前57年匈奴分裂,郅支单于获胜据漠北,呼韩邪单于前51年南下投靠汉朝 前33年呼韩邪单于娶王昭君与汉修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348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