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这一家人号称“中国第一家族”,落了一个满门抄斩的下场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中国普遍使用郡县制,其实这个郡县制在战国时期各国中已经较为普遍。也正是在那个时候起,各郡县出现一些豪强大族。因为郡县制的缘故,每一郡中最有名最显赫的姓氏被称为郡望。在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一个豪强大族恐怕就是陇西李氏。主要原因就在于,日后的陇西李氏以豪强身份夺取了天下,创立了大唐帝国,更不用说明朝的李成梁、李如松也自称陇西李氏之后。故有“天下李氏出陇西”之说。可以说陇西李氏这一家人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家族,“中国第一家族”名至实归。
陇西,指的是陇山(即六盘山)以西之地,又称陇右。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 年)始设陇西郡。在秦、汉时期地盘非常大,包括六盘山以西、黄河以南的广大地区,其郡治在秦、西汉、东汉时期,均在狄道(今临洮县),三国、魏、晋、隋时期,均在陇西(今陇西县)。
李氏怎么会到陇西这个地方的,那就得从这个姓氏说起。李氏属于嬴姓,和秦国王室本是一个祖宗,都是皋陶之后,从西周初年就世代定居在陇西。到了李昙时,其长子李崇开始发达称为秦国的陇西郡守,他就是陇西李氏的始祖。其四子李玑迁居赵国赵郡,成为赵郡李氏的始祖。从这个时候起这两支都成为秦国和赵国的名门望族。赵国名将李牧就是同时代秦国名将李信的族兄弟,两人血缘是很近的。顺便说一句,这个赵郡李氏也是一直兴盛不衰,直到唐朝还是和陇西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并称为中原五姓高门士族,这五个姓七个家族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这五姓七望。
而李信就是李崇的孙子,本文要讲的就是李信的后代们。
陇西李氏,以善射闻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武将世家。
到了汉朝陇西李氏又出了两个人才,一个就是大名鼎鼎的“飞将军”李广,另一个就是李广的堂弟李蔡。
李蔡别看名气不及李广,但在汉朝,李蔡的地位远比哥哥李广要高。
古人云: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李广打了一辈子仗,威震匈奴,却不得封侯。而堂弟李蔡却官运亨通,不但因战功封侯,最后甚至当上了丞相。
李蔡被拜相,这是陇西李氏家族的辉煌顶点,然而盛极而衰。
李蔡本是武将,地位也并不很高,却突然被汉武帝拜相,这其实和汉武帝削弱丞相制度有关,李蔡只是被汉武帝选中的工具。这个选择其实就注定了他的悲剧命运。
众所周知,给汉武帝当丞相,下场一般都不怎么好。李蔡就是其中命最背的一个。在汉初丞相的权力太大,在汉武帝这样的雄主面前自然是不能容忍的。李蔡其实看清楚了汉武帝的意图,他采取了明哲保身的做法,把自己定位为高级参谋。本来这是李蔡的一个正确选择,然而他却忽略了一点,他的副手陈汤是个野心很大的人。李蔡的明哲保身让陈汤掌握了大权成为“事实”上真正的丞相,这就让汉武帝不能容忍。汉武帝这个人虽是雄主,但刻薄寡恩,他就找了个罪名把李蔡抓了起来。没想到李蔡不愿意受辱于刀笔吏,在狱中自杀了。
李蔡死后,陇西李氏的地位并未受到很大影响——李氏另一核心成员,李广之子李敢,依然身居九卿高位郎中令。
确实,汉武帝一开始对陇西李氏还是比较好的。李蔡的堂兄李广是比李蔡更著名的武将。
之前李广参与平定“七国之乱”有功,但没有得到封赏,这事出有因,汉景帝因为李广私自接受梁王的将军印不爽,是有点小家子气,但李广的做法确有不妥。汉武帝上台后,随即调李广担任未央卫尉,也就是皇宫卫队长,这份待遇还是相当高的。后来郎中令出缺,这可是负责宫廷侍卫的高级官职,是皇帝身边的亲信,汉武帝也是想到李广,调他回来接任。可见陇西李氏在汉武帝心中还是很有好感的。
李广于元光二年(西元前133年)、元光六年(前129年)元朔六年(前123年)、元狩二年(前121年)、元狩四年(前119年),先后五次统军征匈奴,参与了汉武帝对匈奴战争绝大部分战役。首次诱敌深入全军无功不论;第二次遭遇匈奴主力全军覆灭被俘,后寻机逃回,按律应治死罪,交赎金后被免职;第三次没有碰到敌人,无功而返;第四次又遭遇匈奴主力,经过激战部队伤亡殆尽,因杀伤敌人功过相抵;第五次又因为迷路没有及时赶到战场,贻误战机。皇帝给了李广多次机会,而他没能把握;虽然主要责任不在李广,但不管什么原因一个人多次失败,客观上就会让支持者失去信心;所以刘彻最后一次大规模出击时,不愿意让李广参加,真不是歧视,只是怕坏了运气而已。
可是李广这人性子和李蔡一样,也十分刚烈。最后一次出击匈奴时因为迷路,大将军卫青的长史就问李广迷路的原因,李广没有回答。这下卫青火了,命令李广去大营接受调查。李广也不愿意受辱于刀笔吏,拔刀自刎。
李广、李蔡虽死,汉武帝对陇西李氏还是不错。
刘彻不仅看重李广,对他家人也很优容:李广长子李当户,殴打皇帝男宠韩嫣,结果是“于是天子以为勇”;次子李椒曾任代郡太守,父子二千石,也算是比较看重了;三子李敢有功受封关内侯,还被特加实封二百户,并接替李广的郎中令职务。
没想到李敢记恨父亲李广的死,把账算在卫青头上,居然把卫青打伤了。卫青可能对李广的死心怀愧疚,把事情压了下来没声张。可卫青的外甥霍去病却气不过了。其实霍去病和李敢本来关系是很好的,李敢长期跟随霍去病打仗。霍去病找了个机会,居然在狩猎中把李敢射死了。
这下给刘彻出了难题,这怎么办?朝廷重臣居然被当场谋杀。刘彻的选择很果断,偏袒了自己的外甥霍去病。这个时候陇西李氏已经连连受到严重打击。但是幸亏刘彻也知道自己包庇了霍去病,对李广后人还是很好。
李广之孙李陵就很得汉武帝赏识,很早就官居骑都尉,自领一军出征。可是李陵这次出击匈奴却战败被俘,关键是还投降了匈奴。后来还传回来李陵替匈奴练兵的流言。这下彻底惹恼了汉武帝,下令诛杀李陵的母亲、兄弟、妻子和儿女。李广一脉,落了一个满门抄斩的下场。
曾经显赫一时的陇西李氏就此沉寂了多年。所谓的中国第一家族,还是抵不上皇帝的一句话啊。
在中国,地主阶级从魏晋南朝开始形成,而后面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在汉朝时期,出现了很多经久不衰的豪门贵族,这些家庭出生的人地位尊崇,把持朝中重权,还有甚至与皇族分庭抗礼,一度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古代有琅琊王氏、陇西李氏、陈郡谢氏等,而在近代最出名的,莫过于蒋、宋、孔、陈了,不同朝代,不同历史背景,这些牛逼的家族都在发挥着自己的力量,给当时形势造成一定的影响力。
比如说古代的琅琊王氏,就成了王姓显贵的代表,世代鼎贵,在他们一族,有流芳百世的孝子,也有襟怀磊落的宰相,对中国社会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世人还将琅琊王氏与陈郡谢氏并称?王谢?。相传东晋南朝时期,琅琊王氏家族在朝为官者数不胜数,仅宰相就出了九十余名,这在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其显赫之势明目了然了。不过经久必衰,后来南梁侯景之乱时,琅琊王氏因为拒绝了侯景族的联姻,被灭绝了,从此琅琊王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留下的影响却到现在还被传颂。
还有陇西李氏,在历史上的地位也是显要的,不过陇西李氏的发展比较曲折迂回,先是在汉朝时独树一帜,出了两位重要人物,飞将军李广和他的弟弟李蔡,但是俩人后面被俘降于匈奴,使得陇西李氏也没落了。不过改朝换代之后,陇西李氏又兴起,到了隋朝,陇西李氏已经是独揽大权的朝廷贵族了。
时间发展演变到今天,家族渐渐不再是可以左右国家政治的存在,但是它的力量却一直存在着,就像是近代最有名望的四大家族,蒋、宋、孔、陈,他们的势力早已不复存在,但是他们给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就像蒋介石家族,曾经煊赫无比的家族之首,他们的传说还在江湖中流传至今。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中国家族文化还会继续绵延,精神犹存。
两汉、三国时期
两汉、三国时期,李姓人又在许多地方开辟出新的聚居点。西汉时,李姓有徙居今山东、江西者,如李耳裔孙李解,因在胶西国做官,留居高密(今山东高密县西南);更始初任军师将军的李淑为豫章 (今江西南昌)人。到东汉、三国时,李姓有更多的人走向四面八方,向东北已发展至今辽宁一带,如东汉时率乡勇抗击海贼的李久为辽东 (今辽宁辽阳)人;向西北已发展至今宁夏一带,如东汉末三国时期大司马车骑将军李傕为北地(今宁夏、甘肃一带)人;向东南又发展至今江苏,如东汉时善风角占候之术的李南为句容 (今属江苏)人;向南已发展至今广东、湖南、湖北,如东汉时交趾刺史李进为高要 (今属广东)人,三国时吴丹阳太守李衡为襄阳(今属湖北)人;向西南已发展至今云南,如三国时蜀汉兴亭侯李恢为俞元(在今云南澄江县境)人。
三国时,魏文帝立“九品官人法”,州设大中正,郡设中正,执掌用人权,从此形成把持政权的土族制度。在这个任人以“家世”为重的时代,“士族”行列裏没有李姓。东晋、南朝时期,排列士族姓氏等级,把北方山东(指崤山或华山以东地区)在一郡之内的大姓望族称为郡姓,列王、崔、卢、李、郑为大姓。因为士族门第大抵是由祖先有声望、代代保持富贵、常有功臣名人、一家男女熟习礼教的形式和表现异于常人的风尚、能谈论、有文章等各种因素构成的,说明李姓已经崛起。但是,这里所列的大姓仅限于“山东”地区,说明当时李姓还不是全国的大姓。十六国时,先後出现了两个李姓政权——大成国和西凉国,从而提高了李姓声望。
希望对你有帮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344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