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拿根木棒也敢行刺明朝奇葩贵妃为子图谋弄巧成拙!

众妙之门 2023-07-04 15:33:15

拿根木棒也敢行刺明朝奇葩贵妃为子图谋弄巧成拙!

拿根木棒也敢行刺?明朝奇葩贵妃为子图谋弄巧成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都说中国古代是男权社会,其实遍翻史册,您不难发现,历朝历代身居后宮的女人们,从来都不是忍气吞声的受气包,为了各自不同的权欲追求,一旦她们发出声来,往往搅动朝野,甚至改变历史。而那些能够在危机四伏、步步惊心的皇宫内院站稳脚跟的后妃们,仅靠美颜姿色是绝对不够的,从汉朝吕雉、北齐胡太后、唐朝武媚娘、韦氏,到清朝慈禧,无一不靠非凡的智慧与强有力的政治手腕而有所作为的。但是,后宫里除了那些聪慧机敏的女人之外,也不乏绣花枕头和瓷棒槌,史上就有这么一位超级搞笑的贵妃,为泄私愤,竟然指使手下行刺,听说过手拿木棒行刺的吗?此位奇葩贵妃不但弄巧成拙,最终还酿成了明朝两大疑案,拿根棒子行刺?这也太搞笑了吧?此位佳丽姓甚名谁?所刺者又是谁?欲知详情、本期分解。

此位贵妃非是别人,乃明神宗、即万历皇帝朱翊钧之郑贵妃,要说这位郑贵妃的奇葩之处,得先从当时的宫廷背景说起。

在中国历代的礼制中,皇帝若立太子,首选皇后所生的嫡长子,而皇后若无生育,则以最年长的、嫔妃所生的皇子为太子。

明神宗在位期间,由于皇后王喜姐无子,按照祖制,当立王恭妃所生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王恭妃原是神宗母后李太后慈宁宫宫女。1581年,一个月色姣好的晚上,神宗去给母后请安,月色下美貌如花的王宫女瞬间摄取了神宗的魂魄,一时兴起宠幸了她,一年后生下了皇子朱常洛,随即将王宫女册封恭妃。

朱常洛身份合法,太子地位看似不可动摇,不想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四年后,三皇子朱常洵诞生,他的生母郑贵妃可不是个省油灯。

郑贵妃是后宫最美的,也是最得万历皇帝宠幸的。但是,恰恰应证了那样一句老话“红颜祸水”,她虽然容貌可人,却心地恶毒、为人刻薄,自己有幸生了皇子,腰杆也随之硬了起来,总在皇帝枕边吹邪风,一心想让神宗废掉朱常洛,让亲生儿子朱常洵取而代之。

明神宗与王恭妃所生朱常洛本身就是一时“冲动的惩罚”,新鲜劲儿一过,便不想再负什么责任了,更谈不上对母子俩至亲至爱了。而朱常洛本身也实在没有三弟常询那么乖巧伶俐,再加上枕边郑贵妃的阴风不断,神宗便动了废长立幼之心。

神宗动了废掉朱常洛的心思,但废长立幼有违祖制,马上引来朝廷重臣的一致反对。神宗本欲一意孤行,而大臣们的呼声得到母亲李太后和皇后王喜姐的鼎力支持,老娘和老婆同时出手,万历皇帝只好作罢。

可郑贵妃却是一百个不愿意,她可没有武则天、慈禧那么高的智商善于韬光养晦,无非是在皇帝面前“一哭二闹三上吊”,可神宗再宠她,大臣们的意见不可置若罔闻,更何况还有母亲和正妻“从中作梗”,神宗两面受着夹板子气,最后实在不堪郑贵妃的打滚撒泼,便把王恭妃打入冷宫,以此平息郑贵妃无边的怒火。郑贵妃还是不依不饶,提出无理要求:不准已经十岁的朱常洛读书,神宗无奈,只好从命,从此明史上便有了“太子不读书”的奇闻怪事。从此,在立谁为太子的问题上,左右为难的神宗皇帝便玩起了“拖”字功,这一拖便是十五年之久。

郑贵妃缺筋少弦的素质不是没人提醒过,她的贴身太监庞保就曾多次指出她行事乖张的缺陷,郑贵妃也有所悟,可她的文化底子实在太薄,短期内提高修养素质又谈何容易。

一日,太监陈炬在宫外买来一本叫做《闺范》的书,被庞保借去一读。该书是时任山西任按察使吕坤所著,书中编辑了历史上著名烈女的事迹,讲述了女性如何受文明熏陶,应遵守哪些天理人伦、人生道理和言谈举止等,为人妇、为人母的行为规范,庞保见此书对提高女人修养大有帮助,便把它送给了郑贵妃。

郑贵妃如获至宝,突然脑洞大开,想到了一个既不必读书诵典,就能成为母仪天下的妇女典范的好主意:她命人把自己也加了进去,不但加写序文,把自己的德操吹忽的天花乱坠,还把书名改为《闺范图说》,让其本家伯父郑承恩及兄弟郑国泰重新排版印刷,全国发行。不想郑贵妃此举竟给自己惹来无边噩梦,直接诱发明朝历史上有名的疑案“妖书案”。

明朝“文字狱”盛行,著书立传稍有不慎,一字之错便可引来牢狱之灾。有人告发《闺范图说》是一本经过篡改的议论妇女道德的书,并加以政治化、现实化地上纲上线,书的原作者吕坤吃不了兜着走,以“结纳宫闱”之嫌被同僚弹劾。

吕坤冤枉透了,便写信给皇帝辨白,说自己编写的是《闺范》而非《闺范图说》。事情牵连到郑贵妃,一旦深究起来,有失皇家体面。明神宗便对此案装聋作哑,既没追究吕坤的责任,也没责问郑贵妃,弹劾案不了了之。

但是接下来的风波一浪高过一浪,使得郑贵妃的改嗣计划彻底破灭。

紧接着,坊间又冒出一份名叫《忧危竑议》的《闺范图说》的跋文,作者是一个自称朱东吉的人,“朱东吉”暗指“朱姓的东宫太子吉祥如意”,文中采用问答体形式,专门议论历代嫡庶废立事件,影射国本立嗣问题,揭露《闺范图说》作者吕坤意在讨好郑贵妃,而郑贵妃重刊此书,实质上是为自己的儿子夺取太子位大造声势,并用洒传单的形式传遍京城大街小巷,于是酿成晚明史上有名的第一次“妖书案”,再次把郑贵妃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万历皇帝不得不亲自出面干预,说《闺范》一书是他推荐给郑贵妃的,轻描淡写地给郑贵妃开脱之后,再次不了了之。

第一次“妖书案”虽然悄无声息地过去了,但是对于拖延长达十五年之久的立嗣问题,成了大臣们争先上疏进谏的热门话题,再加上“妖书案”对于郑贵妃母子舆论上的不利因素,明神宗迫于压力,只好于1601年10月,很不情愿地嗣立朱常洛为太子,朱常洵为福王。可皇上的这一举动,再次激怒了郑贵妃,她又要耍泼了。

郑贵妃首先拿早已被她挤兑进寒宫冷院的王恭妃开刀,不时前往对其谩骂侮辱,甚至勒令太监以奴欺主、减少恭妃的饮食,使得本来受尽皇帝冷落的王恭妃雪上加霜,整日以泪洗面,最后哭瞎双眼。郑贵妃还扬言迟早有一天皇帝会废掉太子,自己的儿子福王朱常洵必取而代之,可是她太没有心机了,正因为她的嚣张跋扈和不检点言行,直接促成了第二次“妖书案”的发生。

1603年10月11日早晨,京城内外上至宫门,下至街巷,到处贴满了题为《续忧危竑议》的揭帖,指责郑贵妃意图废太子,册立自己的儿子朱常洵为太子:“皇上立皇长子为皇太子实出于不得已,他日必当更易”。此文一出,便在京城掀起轩然大波,史称晚明第二次“妖书案”。

妖书二次出现,万历皇帝万分震怒,即令东厂、锦衣卫和三法司火速破案,但是始终没得到确凿证据,最后只好抓了个名叫皦生光的穷秀才做了替罪羊。第二次“妖书案”似乎已经尘埃落定,但是郑贵妃的噩梦还远没有停止。

十年后,到了1613年。又有传言,说郑贵妃以及福王将要谋害皇太子,神宗皇帝急于为其母子俩洗白,便让福王朱常洵去洛阳封地就藩。说什么也不能让儿子离开朝堂啊,郑贵妃再次发飙,和皇上又玩起了上吊、抹脖子的把戏,万历皇帝无奈,只好收回成命,但是警告郑贵妃稍作收敛。

郑贵妃果真收敛了许多,但是夹着尾巴做人的滋味实在不好受,两年后,她再也忍不住了,竟然真的对太子朱常洛动了杀机,进而引发晚明又一大疑案“梃击案”。

1615年5月的一天,有一男子手持木棍,闯进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庆宫,击伤守门太监,被太子护卫当场逮捕。

经过审讯,行凶者叫张差,语言颠三倒四,似乎神经有些毛病,常提“吃斋讨封”之类的话。后来用美酒佳肴引诱他方才招供。

原来张差靠砍柴打猎为生,一个月前赌钱输光了,遇上一位太监,太监说可以带他赚钱,张差随他见到另外一位老太监,老太监送给他酒肉银两,张差十分感激。几天后,老太监带他进入紫禁城,交给张差一根木棒,带他到慈庆宫门口,叫他进宫后见人即打,“尤其见到那个身穿黄袍的人,一定要打死他”。

后经张差指认,指使他行凶的,正是郑贵妃手下太监庞保和刘成。

这下郑贵妃傻眼了,便向皇上哭诉,神宗要她向太子声明与自己无关,求得朱常洛谅解后,皇帝未做深究,最后以疯癫奸徒之罪将张差凌迟处死之后,秘密将庞保、刘成处死。

虽然人证都被处死,郑贵妃是梃击事件的策划者,已是人人心知肚明的了。神宗不得不彻底放弃改立福王为太子的念头,朱常洛的太子地位从此稳固下来。到了1620年7月,神宗驾崩,朱常洛登基,是为明光宗。

【结语】郑贵妃一生为子尽心图谋,但终究自己能力心智太有限,篡改《闺范图说》,自己镀金未成,反把图谋改嗣的意图成了对方反戈一击的推手。两次“妖书案”的背后指示者肯定是太子党,第二次妖书案的矛头已经直指朱常洛的讲官郭正域,朱常洛听说老师被怀疑,急对近侍说:“何为欲杀我好讲官?”这话颇有深意。别看朱常洛和她郑贵妃一样没啥太多文化,但两人的智商绝对不在同一分量上,朱常洛几次反客为主,不能不说是块皇帝的好材料,只可惜福薄命短,最终只当了29天皇帝,此为题外话。

而反观郑贵妃,即使儿子当上了太子,凭她那撒泼打滚的德操修为也无法母仪天下,这与市井泼妇有何区别?拿着棒子能刺死人?幼稚到了极点,与泼妇间的抓脸撕衣又有何不同?

试想一下,假如换做武则天或者慈禧,她们要攻击的目标绝对不是王恭妃和朱常洛,而是万历皇帝的正妻王皇后,你自己的儿子朱常洵与朱常洛一样,同为普通皇子,要名正言顺地成为皇嫡子其实很简单,只要王皇后死了,万历皇帝必定册封你郑贵妃为新后,你的儿子不就名正言顺地成为皇嫡子了吗?方向性错误啊……

命人手持棍棒行刺未遂,奇葩宝贝郑贵妃几次弄巧成拙,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终酿成明朝两大疑案,而在朱常洛登基之后,她却一反常态地几番进献美女、百般巴结,更显这个深处皇宫的女人可怜、可悲,甚至可恨、可气之处。

明朝四大奇案

是三大奇案
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
封建时代的皇帝贵为一朝天子,掌握军国大权,富甲天下,可谓尊贵至极,权力上也达到极致。可是自有那平民百姓“拼得一身剐,也敢把皇帝拉下马”。明朝末年,宦官专权,党争不断,皇帝的权力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其中有几个较有影响的事件“梃击、红丸、移宫”被后世称为“晚明三案”。

事情要从明神宗朱翊钧的时候说起。神宗有两个儿子。长子朱常洛为王恭妃所生,次子朱常洵为郑贵妃所生。朱翊钧宠爱郑贵妃,有意立朱常洵为太子。根据明朝各代立皇太子的一般原则,应当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即嫡长子继承制。嫡子必须是皇后所生,现在皇后无子,自然应当以长子为尊。因此,多数大臣主张立朱常洛为太子。皇帝和大臣相持不下,册立太子一事久拖不决。此事自然错在神宗,但神宗贵为天子,对大臣们的干预当然很恼火。作为报复,他开始对国家事务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不上早朝,不批答奏章,不主持祭祀仪式,不出席讲筵(大臣向皇帝讲课),不任命官员。但是,他对聚敛钱财的事情却抓得很紧,委派宦官担任矿监、税使,搜括民脂民膏。而且每天都要饮酒,喝得烂醉如泥,醉酒之后还要大撒酒疯,左右说话稍不留意,就会被他下令责打致死。

太子是“天下之本”,神宗朱翊钧与朝臣们在立太子一事上僵持了15年,历史上称之为“争国本”。最后,皇帝还是妥协了。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神宗册立朱常洛为太子,并封朱常洵为福王。照例,封王年满14岁即应前往封地,无事不得入京。朱常洵却假装不知,仍然滞留北京。

太子虽立,福王仍未死心,“争国本”的事情还在继续。后来相继发生的“梃击”、“红丸”、“移宫”三大案,就是“争国本”的余波。

梃击案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5月,一男子手持木棒,突然出现在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庆宫门前。他将守门太监一棒打倒,冲进门内,直闯太子寝殿,太监们慌忙将他捉住。神宗吩咐,将嫌犯送交皇城保卫部门审问,巡视皇城的御史刘廷元审问后向神宗报告。原来嫌犯名叫张差,家住蓟州井儿峪,行为癫狂,但相貌言谈颇为狡猾,应该严加讯问。神宗又吩咐送交刑部复审,刑部郎中胡士相复审后,认为张差确实是个疯子,并判了斩刑。提牢主事私下里套问张差,张差供出是宫里的太监将他引到慈庆宫门前的,提牢主事将这个口供转告给刑部侍郎张问达。

事情传开后,很多朝臣都怀疑是郑贵妃和他的哥哥郑国泰阴谋策划借张差之手伤害太子。御史过庭后发文给蓟州地方官,命他们查明张差在井儿峪老家的情况。蓟州知州戚延龄经过调查认为张差在家里就已经得了疯癫病。张问达采纳刑部员外郎陆梦龙的意见,下令刑部十三司对张差进行会审。参加会审的其他官员都知道事关重大,不敢深究,惟独陆梦龙审问得特别认真。张差供出给他引路的太临是庞保、刘成两人,这两人对他说:“打死小爷(指朱常洛),有吃有穿”。庞保、刘成都是郑贵妃手下的太监,再往下查,势必牵连到郑贵妃。

神宗朱翊钧已经25年不见群臣了,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他不出面就无法收拾。于是,他召见大学士方从哲、吴道南及文武百官,拉着太子朱常洛的手对他们说道:“这个儿子很孝顺,朕特别喜欢他。你们这些宫外的臣子,不要动不动就散布流言,离间朕父子!”他回头对朱常洛说道:“你有什么话,就在这里对他们统统说出来。”朱常洛对百官说道:“张差是疯癫之人,赶快把他处决算了。我父子何等亲爱!外面议论纷纷,都是不应该的!再议论下去,你们就是心目中没有国君的臣子,还害得我要成为不孝的儿子了!”神宗导演了这一幕父子双簧,群臣无话可说,“梃击”一案也就不了了之。

红丸案

泰昌元年(1620年)8月,明神宗朱翊钧当了48年皇帝后死去,朱常洛即位,史称明光宗。郑贵妃怕朱常洛对她报复,连忙想法讨好朱常洛。朱常洛当太子时,身边有两个姓李的选侍,号称东李西李。朱常洛特别宠爱西李,郑贵妃首先拉拢西李,她出面提议立西李为皇后,西李则提议封她为皇太后以作为报答。郑贵妃又挑选了8个美貌的女子送给光宗。朱常洛沉溺于女色,身体一下子垮下来。他吃了宦官崔文升进的泄药,一天要拉三四十次,人眼看着就要不行了,鸿胪寺丞李可灼自称有仙丹,治得了朱常洛的病。朱常洛一听说是“仙丹”,十分欢喜,连忙叫太监召李可灼进宫送药。李可灼进的药是一种红色的丸子。朱常洛吃了一颗,病情好像有了缓解,一再夸奖李可灼:“忠臣!忠臣!”下午三点多钟,朱常洛又吃下一颗红丸,想不到,第二天黎明,他就死掉了。算起来,明光宗朱常洛前前后后只当了一个月的皇帝。

明光宗朱常洛暴死,朝中大哗。人们指责崔文升是郑贵妃的心腹,他故意用泄药,伤了朱常洛的元气,其罪不在张差之下。又指责李可灼结交宦官,妄进红丸,是导致朱常洛死亡的元凶。最后两人同时被处死,红丸案也没有能够进一步追查。

移宫案

乾清宫是内廷的正宫,只有皇帝皇后能够居住。光宗朱常洛病危时,住在乾清宫,西李随住。朱常洛临终前,召大臣入宫,西李见大臣们来了,带着朱常洛的长子朱由校避进内房。朱常洛吩咐群臣,封李选侍为贵妃,西李在里面听见了,唆使朱由校出来向父亲请求封李选侍为皇后。朱常洛当时没有答应,在场的臣子们对西李的做法十分不满。

光宗朱常洛死后,西李仍住在乾清宫不走。她把朱由校带在身边,企图挟皇太子以自重。群臣求见皇太子,西李的亲信太监们挡在门前,不让他们进宫。兵部右给事中杨涟挺身而出,厉声斥责道:“你们这些奴才想干什么?我们都是受皇帝召见的,皇帝晏驾了,你们敢造反不成!”太监们这才让开。西李把朱由校藏在自已房里,不让出来。大学士刘一问:“太子到哪里去了?”太监们都不答话。东宫伴读王安走进房内,哄西李道:“太子出去一下就回来。”他把朱由校带到宫门口,西李又反悔了,叫太监把朱由校带回来。太监们上前拉住朱由校的衣服,朱由校一时也没有了主意。这时,杨涟上前将太监斥退。群臣簇拥着朱由校来到文华殿,随后又回到慈庆宫住下,准备登基。

经过这一番短兵相接的争斗,群臣对西李更加愤慨,纷纷上书,要求西李搬出乾清宫。西李仗着自己从小把朱由校带大,派太监去叫朱由校,企图通过他来压制群臣。西李派出的太监被杨涟挡在麟趾门前,杨涟对他说:“殿下在东宫时是皇太子,现在已经是皇帝了。选侍有什么资格召见皇帝?你去传这个话,将来秋后算帐,即使不能把选侍怎么样,你却在劫难逃。”太监听他说得义正辞严,只得转身走了。

第二天,群臣齐集慈庆宫外,要求朱由校下诏,令西李搬出乾清宫。杨涟提议由首辅方从哲进宫去催促朱由校,方从哲为人比较软弱,说:“迟搬几天也没什么要紧的。”杨涟说:“皇长子明天就要登基为天子,哪有天子住在太子宫里,反让一个选侍住在正宫里的道理!两宫圣母如果活着,也得夫死从子,选侍算个什么人,竟敢如此欺侮天子!”杨涟还表示:“今天要是选侍还不搬出乾清宫,我们死也不走!”其他朝臣也高声附议。在这种情势下,西李只得搬到鸾宫居住,鸾宫是宫女养老的地方。西李这一搬,说明她在政治上再也不能有所作为了,移宫案到此才告结束

明朝第13个皇帝叫什么?

明神宗朱翊钧 明神宗朱翊钧,穆宗皇帝长子,6岁立为太子,10岁即皇帝位,年号万历。 神宗皇帝的生母李氏本是宫中一宫女,后被当时还是裕王的朱载后看中,多次临幸,不想竟珠胎暗结,为裕王生下了一位王子。朱翊钧从小聪慧过人,读经史则过目不忘,有一次还在幼龄的他竟劝谏父皇不要骑马,恐万一伤了圣体,会使百姓担心,穆宗皇帝听后深受感动,从此更加喜爱这个孩子了。 穆宗皇帝在位六年,去世时年仅三十六岁,于是皇太子朱翊钧即位,成为了大明朝的第十三位皇帝。穆宗皇帝去世时,为朱翊钧留下了很好的内阁班子,大学士张居正、高拱、高仪都是正直之士,善谋略,此时的内宫也非常安定,穆宗正宫陈皇后与神宗生母李太后相处地非常融洽,而且当时的大太监冯保也是明朝不可多得的好太监之一,他与张居正配合默契,使得万历初政的十年,政治清明,经济飞速发展,这当然要归功于张居正的改革,但是与李太后、冯保的支持十分不开的。 同时,张居正非常注重对小皇帝的教育,小皇帝也与他建立了深厚的师生之情。冬天上课的时候,小皇帝总是嘱咐小太监将厚厚的毛毯放在张居正的脚下,以免冻着他的脚。张居正生病后,朱翊钧更是亲自为他熬药,张居正为了感激皇帝的知遇之恩,更是加紧努力,事必躬亲,霄旰沥胆,将一个大明王朝治理的井井有条。 俗话说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张居正由于操劳过渡,于万历十年去世,终年五十八岁。张居正为人非常正直,因此得罪了不少大臣,他的改革也触动了不少守旧势力,万历皇帝在张居正严格的管理下也有些厌倦了,因此有些大臣趁机弹劾张居正,这时太监冯保已经失宠,皇帝成年李太后又不好再干涉朝政,形势对张居正非常不利。 开始万历皇帝还并不忍心对张居正下手,但是经不住大臣一浪又一浪的攻势,张居正终没有逃脱抄家,家人蹢戍的厄运,许多读史之人看到此处,都不免为之遗憾。 当万历皇帝彻底摆脱了张居正的束缚之后,就开始了他独裁的统治,万历贪财,征税的项目千奇百怪,无物不税、无地不税,真是苛政猛于虎;万历生活奢侈,年方二十,就开始着手为自己修建寿宫(陵寝);万历懒,二十八年不临朝听政,高唱“天下无一时可忧之事”,衙门内严重缺员,而候补的官员却又得不到提升,以至于终生候补。因此后人评论“明之亡,不亡于崇祯之失德,而亡于神宗之怠惰。” 万历朝有三件大事,援兵朝鲜、国本之争、梃击风波,先说说援兵朝鲜。要说张居正去世之后万历皇帝还干过什么好事,那就算援兵朝鲜了。 当时的日本处于分裂后的统一时期,当时的统治者丰臣秀吉统一了日本后,就将矛头对准了朝鲜,朝鲜本是中国的藩属,万历皇帝对此表现出了非常的重视,毅然决定派兵援助。明军一到朝鲜,就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先后收复了平壤,开城,平壤之战体现了明军顽强的战斗精神,一举取得了此次攻坚战的胜利。 但是日本人很快缓过了气,明军的继续前进受阻,双方进入了对峙的局面。当时由于国内很不稳定,军费开支很大,日方也想回国整顿,因此双方很快达成了议和协议,各自罢兵。 谁知日本人一向说话不算,三年后又挑起了战争,万历皇帝此时宛如一代英主,毅然决然再次派兵,本来吝啬的他,此次也动了血本,向朝鲜战场输送了大量的银两、粮草。 但这次日本的进犯是有备而来,明军在战场上没有占到一点便宜,除了零星的小胜利之外,难有大的作为。好在丰臣秀吉病死,日军将领率兵回国抢占地盘,朝鲜战争以明军的不战而胜画上了句号。不管怎样,万历皇帝在这件事上处理的还是不错的。 再来说说国本之争,万历年轻之时,偶尔行到母亲的寝宫,发现了一个宫女长的非常可人,于是私下临幸,谁知宫女竟怀了龙种,万历的母亲本就是宫女,因此,并没有为难这个宫女,反倒让万历皇帝封他为妃,十月怀胎,生下了一个皇子,他就是光宗朱常洛,万历皇帝对王宫女的临幸只是一时兴起,并不当真,新劲一过便不想负责任,因此他对王氏、朱常洛都没有什么感情。 另外一点,当时的郑贵妃,宠冠后宫,是万历皇帝的心尖,郑贵妃是邀宠的好手,把个万历皇帝弄的神魂颠倒,对她言听计从。郑贵妃也有儿子,朱常洵。这个小孩长的也招人爱,出身也好,万历皇帝在郑贵妃的怂恿下,总想借机立他为太子,于是就想出了种种办法,但遭到正直大臣们的极力反对,当时太子又叫国本,因此,皇帝与大臣间的这次斗争又称为国本之争。国本之争是继嘉靖朝“大议礼”后的又一次大规模的皇帝与大臣的冲突,不过这次的胜利者应该是众大臣,因为朱常洛毕竟登上了皇位。 梃击风波可以说是从国本之争演变而来,他也是郑贵妃为了能使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所做的孤注一掷的最后进攻,国本之争大臣的势力占了上风,郑贵妃心中非常着急,于是派自己的心腹太监雇人,行刺太子,被雇的人明叫张差,在太监的配合下,他顺利地到达了太子寝殿的门口,当他手持木棒杀进去的时候,被守门的太子宫中太监当场抓住。 这就是著名的梃击案。以上只是对此案的一家之言,关于案件的说法还很多,总没有一个定论,因此此案被列为了明宫三大疑案。此案也说明了当时太子朱常洛的地位是多么危险。 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万历皇帝走完了他矛盾的一生,他曾作为一代英主,在张居正的辅佐下,使大明王朝的经济得到了空前的繁荣,他也曾穷奢极欲,横征暴敛,背负了千古骂名,在他五十八岁的这一年,他终于回到了天上,他终于可以摆脱心中善与恶的斗争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341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