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鸿门宴凶多吉少,刘邦为什么还要亲赴鸿门宴

众妙之门 2023-07-04 15:23:11

鸿门宴凶多吉少,刘邦为什么还要亲赴鸿门宴

鸿门宴凶多吉少,刘邦为什么还要亲赴鸿门宴?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人活着就要有志气、有尊严,但在历史上的生存法则就是,谁能笑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逞一时之勇而搭上性命,不是聪明人的选择。胜败之事时有变数,一时的忍让,若能换来成就大事,那么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在这一点上,刘邦就是前事之师。“鸿门宴”本就是一场生死较量,如果其中的细节稍有变数,今天的历史就要改写。但事实是刘邦注定多得了天下。

当时,刘邦的势力和项羽根本无法相比,项羽若要杀刘邦,就跟碾死一只蚂蚁一样容易。《鸿门宴》是汉代大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史传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文章叙述了公元前206年,两支抗秦军队的领袖项羽及刘邦,在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这次宴会对秦末农民战争及楚汉战争皆发生重要影响,被认为是间接促成项羽败亡以及刘邦成功建立汉朝的原因。

刘邦接到项羽的邀请后,左右为难,如果不去,会暴露自己争霸天下的野心,必死无疑;去吧,虽然危险系数高,但至少还有一线希望。于是,在赴宴前的晚上,他先拉拢项羽的叔父项伯,与他攀上了儿女亲家,趁机表露自己无东渡之心,请项伯在项羽面前美言几句。果然,项羽听了项伯的话,答应明日刘邦来时“善待”他。这一计谋收效甚好,算是帮助刘邦度过了潜在危机。第二天见面后,刘邦尽量表现得卑躬屈膝,一再地夸赞项羽是当世英才,无人能及,尽说好听的话。并再三解释自己入关,是始料未及的事,请项王不要听小人挑拨离间。

我们还通过鸿门宴,看到了许多历史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刘邦能屈能伸,知人善用,善于应变,圆滑奸诈,巧舌如簧;张良深谋远虑,运筹帷幄,眼光锐利,忠心耿耿,剖析利害,有情有义,胆识过人,干练透辟;樊哙忠勇豪胆,有勇有谋,粗中有细,忠贞不二;项羽自矜功伐,有勇无谋,优柔寡断,刚愎自用,高傲自大,易冲动,光明磊落,坦率粗豪,重情重义,骄傲自满;范增老谋深算,见识长远,足智多谋。

不过,我们可以想象,当时刘邦已是五十多岁了,项羽才二十多岁,刘邦算是项羽的长辈。一个长辈在小辈面前如此“卑躬屈膝”,让骄傲自大的项羽如何不动心呢?所以,“鸿门宴”看似是刘邦的屈辱之宴,是项羽暂时的取胜之宴,但却是刘邦走向胜利之宴。项羽此次放了刘邦,无异于是放虎归山,最后被刘邦夺得了天下。从这个角度上是说,刘邦还应该对自己的“韬晦”之术自豪!古人尚且如此,我们更应该以史为鉴,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打击报复,不是君子所为,能隐忍不争也是明智之举。

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公元前206年项羽率大军入关进驻鸿门,准备灭刘邦,经项羽叔父项伯的调解,刘邦亲赴鸿门去拜见项羽,项羽设宴相待。宴会上,项羽谋士范增命项庄舞剑,伺机刺杀刘邦,项伯见势不妙,也拔剑起舞,以掩护刘邦。后刘邦乘机如厕,逃回本营。后来,人们以此比喻不怀好意的宴请;或加害客人的宴会。

《史记·项羽本纪》中这样记载:“项羽留饮。宴会上,范增命项庄舞剑,欲乘机刘邦,项伯也拔剑起舞,常以身掩护刘邦 。最后,樊哙带剑执盾闯入,刘邦始得乘隙脱险。后遂以‘鸿门宴’指藏有杀机的宴会。”罗广斌、杨益言 在《红岩》第十章中写道:“ 许云峰一时没有答话,除了徐鹏飞 ,这些人他都没有见过。可是一看这场面,特殊隆重的气氛,颇有几分鸿门宴的味道。” 峻青在《海啸》第三章中写道:“他认为这是申天锡摆下的鸿门宴,有意对他进行谋杀。”

通过“鸿门宴”,后人对两位当事人也给予了客观评价。刘邦:1、很小心谨慎、镇定。张良跟刘邦说项伯告密的事,刘邦问张良:“你们是怎么认识的?”其次,让张良算好时间,等自己走远了,再进去送礼。并徒步逃跑,骑马怕惊动项羽;2、善于听取和采纳别人的意见。项羽要打过来,刘邦便问张良如何应付,并听从采纳了张良的意见;3、无赖、小人、脸皮厚。刘邦通过张良引荐,与项伯称兄道弟,结为儿女亲家。事实表明,这招救了他一命;4、勇敢赴鸿门宴;5、机智、能屈、能伸,口才了得。一上来就下跪请罪,说了一套歪理,并从项羽口中套出出卖他的人,让项羽杀他的心,有所动摇。

项羽:1、优柔寡断。范增举数次玉佩,让项羽杀刘邦,项羽犹豫未决;2、冲动。曹无伤告密说刘邦谋反,项羽没把事件调查清楚,立马要攻打刘邦;3、没有警惕心。项伯出入刘邦军营后,劝项羽不要杀刘邦,而项羽没有一点怀疑项伯的忠诚度,反而被他说得有点动摇;4 有勇无谋、刚愎自用。

危机重重的鸿门之宴,为什么刘邦还要去呢?

楚汉之争虽壮阔,但是在刘邦还没有神装的时候,还是需要猥琐发育。面对项羽的40万大军,敌众我寡不得不赴宴啊!

刘邦出生于一个平民的家庭中,而项羽出生于一个达官贵人家中,两人身份如此悬殊,可是机缘就是这么凑巧的把这两个兄弟安排在了一起,从相爱到相杀,整个过程跌宕起伏。

电视剧《楚汉传奇》,有那么一个桥段是攻打函谷关,关于攻打函谷关有这样的一个说法:函谷关一个重要的战略要地,如果能将函谷关攻打下来,这天下边可唾手可得了。刘邦听信了此话,便将函谷关占领。函谷关是占领了,但是自己与项羽的仇恨也变从此拉下来了。

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就是你相信的人在你的背后捅你一刀子,最后还告诉你一点有不疼。曹无伤,刘邦身旁的一个左司马,也是鸿门宴的引擎者,自知西楚霸王是不好欺负的。于是自己很好的扮演了挑拨离间的两面派。可能是战场给他带来的惊喜还不够,想看上一场项羽与刘邦的厮杀。于是便派人悄悄私底下告诉项羽:刘邦欲王关中,让子婴为相,金银珍宝尽可享受。项羽听了这个消息,那怎可得了,我堂堂西楚霸王在此,你却便如此明目张胆称王,简直是不把我西楚霸王放在眼里。不行,这次不给他的颜色悄悄,他真的以为我是凯蒂猫啊!

于是,历史上便上演了一次令人触目惊心的鸿门宴。既然你刘邦想称王,那就先过我项羽这一关再说。刘邦一听说项羽邀请他参加鸿门宴,那吓得全身哆嗦啊!鸿门宴呢,一场关于生死的宴会,去不去真难抉择啊!去吧,说不定自己命就没有了,毕竟这是一场要自己命的宴宴请;不去吧,那正好给了项羽一个很充分的理由来攻打我军。区区10万军队,怎敌得过项羽的40万军队啊,罢了,还是去吧,去了他就找不到理由攻打我军了。于是鸿门宴就此拉开了序幕。后来的结果不想而知,刘邦很庆幸地逃脱了关于这场要自己命的宴请,之后的楚汉之争,以项羽江边自刎为结束了这场战役。

刘邦亲赴鸿门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

《鸿门宴》是我国古代叙事散文中极负盛名的代表作,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人物描写栩栩如生,个性鲜明。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之后长达五年斗争的开端,虽是开端,却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这场斗争的结局。性格决定命运,刘邦正是利用了项羽性格的弱点,才得以在鸿门宴上化险为夷,死里逃生。可以说,刘邦是借“义”逃席的。我们先谈谈中国传统道德中的“义”在鸿门宴人物身上的体现。

一、项伯的信义

我们先来看一下项伯的身份,项伯是项羽的“季父”,即叔父,在宴会上从项羽“东向坐”,古代宴席以东向最尊,可见项伯在楚军中的地位之高,深得项羽的敬重。

体现项伯“信义”的主要有两件事。一是宴前告密,项羽在听说了刘邦左司马曹无伤的告密后,誓言第二天要“击破沛公军”,在情况危急的时刻,项伯出场了,把军情告诉了好友张良,叫张良赶快逃命。从文中交代,他完全是出于感恩戴德,因为张良曾经救过他的命,这体现了他的“义”。一是宴中救护,项庄舞剑准备击杀刘邦于座,情况十分危急,项伯出场了,“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为刘邦捡得一条活命。从文中交代,他曾与刘邦“约为婚姻”,又认为“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这体现了他的“信义”。

刘邦亲赴鸿门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刘邦想做秦王,一方面约法三章收秦地人心,另一方面也在备战.可惜项羽的实力远胜刘邦还因为种种原因准备对刘邦开战.天险函谷关迅速被攻破,刘邦手下也有人想暗中投降做内应.项伯知道恩人张良在刘邦军中,想把张良从刘邦这个死地救出去.而刘邦在面临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想缓和与项羽的关系.于是,先与项伯结好,又亲自到鸿门赔礼.

从事情的经过可以看出刘邦能忍辱、有机智、有决断的性格.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339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