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明朝时期的高墙究竟在什么地方,为何王爷宁愿自杀都不去呢

众妙之门 2023-07-04 15:03:25

明朝时期的高墙究竟在什么地方,为何王爷宁愿自杀都不去呢

还不知道:明朝的高墙究竟是什么地方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1514年,鲁王朱阳铸九子朱当冱(归善王)因为妄言欲反,被人控告。明武宗朱厚照下令将他流放。归善王来到目的地,问道:“这是什么地方?”

押送人员回答:“高墙。”

归善王立即吓得魂飞魄散,大哭:“冤枉呀!”当即一头撞死在墙上。

无独有偶。1556年,明世宗朱厚熜下令将徽王朱载埨送到此地,徽王一听到消息,先一剑砍死自己的爱妾,然后自缢而死。

这个让明朝王爷如此害怕,宁愿自杀也不愿去的地方,叫“凤阳高墙”。“凤阳高墙”可不是什么高墙,而是一座监狱。监狱里面所关押的犯人,也不是一般的老百姓,而是大明王朝的皇家子弟。各地犯了法的王爷们,都会被关押在这里。

“凤阳高墙”位于中都凤阳(今安徽凤阳县),由明成祖朱棣修建。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将众多的皇子分封到各地就藩。在给予皇子们优厚待遇的同时,朱元璋又对他们实行严格管理。朱元璋给他们制定了相当多规矩,怎样穿衣服、怎样盖房子、怎样出行,都必须按照规矩来。稍有不慎,就“违制”了。

当然,王爷是大明王朝的皇家子弟,不可能用寻常法律如《大明律》来进行处置“违制”的王爷。朱元璋规定,对皇家子弟犯罪,“轻则量罪降等,重则黜为庶人,但明赏罚,不加刑责。”于是,朱棣就创造性地在凤阳修建了高墙,专门用来囚禁违法犯罪的皇家子弟。

“凤阳高墙”顾名思义,修建了一道高高的围墙,墙外还挖了一道深沟,防止被囚禁的皇家子弟逃出去。四角设有门楼敌台。为了监视被囚禁的皇家子弟,同时保障他们的安全,朝廷在“凤阳高墙”驻扎着一支军队。

第一个有据可查被囚禁在“凤阳高墙”的皇家子弟是朱文圭。朱文圭是建文帝朱允炆的次子。在“靖难之役”发生后,朱文圭才2岁,他父亲朱允炆、兄长朱文奎都不知所终,母亲马皇后自焚而死。朱棣毫不留情地将朱文圭囚禁起来。

后来,明英宗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第二次登基为帝。朱祁镇曾经被弟弟朱祁钰软禁了几年,对朱文圭的命运感同身受,要将他放出来,但左右均不赞成,只有大学士李贤称赞说:“此尧、舜之心也。”这时候,朱文圭已经57岁了。朱文圭在高墙内度过55年光阴,被释放出来后连牛马都不认识,不就便死去。

当王爷因罪被囚禁时,他的家属往往也受到牵连,一同关押在“凤阳高墙”,有的甚至几代人都得不到自由。

1475年,凤阳守备太监奏请明宪宗朱见深,建议释放已故罪宗留下的老夫人王氏。明宪宗“恩准”,没想到王氏却不愿意离开。为什么呢?原来,她的子女们仍然被囚禁在“凤阳高墙”。王氏恳请明宪宗将她留在“凤阳高墙”,与子女们团聚,“虽居囹圄,得遂天伦,不忍分离”。

明宪宗大为感动,索性将王氏及其子女全部释放。

朱元璋禁止皇子随意离开封地,也不准随意进京,以免与朝廷大臣勾结。这就是说,藩王一般都在封地养尊处优,连出趟远门、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都必须得到皇帝的批准。

1636年,清军大举入侵,京师震荡。唐王朱聿键自己掏钱招兵买马,又自带干粮率领1000余人马从南阳北上勤王。崇祯皇帝大为恼怒,将朱聿键削去藩王爵位,废为庶人,还将他关进“凤阳高墙”,长达7年之久。

1644年,崇祯皇帝自缢,明朝灭亡。福王朱由崧在南京成立南明朝廷后,实行大赦,将朱聿键释放出狱,并封为南阳王。后来,朱由崧被清军俘获处死,朱聿键在郑芝龙等人的拥戴下称帝,是为隆武帝。隆武帝执政仅一年多就在汀州被掳,绝食而亡。不过,他总是为明朝延续了一年的国运。

“凤阳高墙”既是惩处皇家子弟的监狱,又是皇家子弟逃避法律严惩的庇护所。

朱元璋的孙子朱济熿自幼就品行不端,不为朱元璋所喜欢。他袭封晋王后,更加顽劣残暴,不但向嫡母晋王妃谢氏下毒,软禁兄长朱济熺及侄子朱美圭,杀害父亲的侍女吉祥,还勾结汉王朱高煦意图谋反。这些暴行被揭露后,大臣们都认为朱济熿罪大恶极,“不斩之无以谢天地神明之怒”。

可是,明宣宗朱瞻基却以“不可以违祖训”为由,没有将朱济熿杀掉,只是将他废为庶人,关进“凤阳高墙”,算是了结此事。

【参考资料:《明史》《涌幢小品》等】

明朝灭亡其他的大臣王爷都去哪了

  《国寿录·崇祯太子》、《甲申传信录》中认为是被清廷捕获杀害。李自成战败,太子趁机逃脱,被吴三桂部下捕获,后来太子又逃到外舅周奎家,周奎担心私藏太子会惹来祸端,就将太子献给了清摄政王多尔衮,经过一番辨认,最终被害。
  《明史纪事本末》中认为被吴三桂杀害。太子慈娘与定王慈炯、永王慈招一起被起义军所掳获。李自成不敌,与吴三桂议和,吴三桂提出用归还太子与二王并离开北京城为条件,换取停战。李自成同意,就将太子等人交给了吴三桂。
  《明史纪事本末》、《明季遗闻》跟随李自成败退,不知所终。崇祯三儿子等在北京陷落后,均未逃脱,一并为李自成军俘获。李自成封明太子为宋王,永王和定王也改封他爵。后来,吴三桂在山海关反叛,李自成率军亲征时,身边还带着明太子及兄弟,招降吴三桂。但没有效果。李自成受挫,决定离京西撤时,将他们三兄弟一起带走。从此太子便杳无音信,不知死活。

古代王爷是不是都待在封地?为什么好多小说里都有不少王爷在王城呢?

明朝有一个规矩,那就是王爷不得入京。一旦王爷有了分封地,那么多半就要在分封地孤独终老,不可随便走动。就连朱元璋死了也没有王爷回京,朱允炆还特意禁止朱棣回京。为什么明朝要把王爷分封各地?为什么终身不可回京?我们来看看为什么朱元璋要把王爷分封在各地。

首先有两个血淋漓的教训,第一就是北宋王室被一网打尽;第二就是唐朝藩镇割据;这两个问题尤为严重。前者是防止皇室被一网打尽,后者就是为了天下的安危。北宋靖康之难的时候,北宋皇室差不多被金兵一网打尽,只有赵构一个漏网之鱼逃脱。靖康之难过后,赵构在南京称帝,南宋政权成立。

历史证明了,赵构并不是什么英明神武的君王,自己昏庸无能导致北伐失败,听信秦桧谗言冤杀岳飞,最终屈辱的求和。赵构非但没有什么才能,自己连个儿子都没有,最终只能把王位传给了养子。靖康之难过后,明朝吸取教训把王爷分封在各地,防止王室被一网打尽。但是这样也有一个坏处,那就是王朝灭亡后,王爷们为了争夺继承权大打出手最终被清朝逐个击破。

还有一方面原因就是藩镇割据,唐朝就是因为节度使拥兵自重而灭亡的。明朝建国初期的时候,当时还有元朝残余势力到处作祟,所以朱元璋就要派人镇压在各地防止元朝残余势力造反。但是如果要是把功臣们分封各地,允许功臣们自己练兵,那么很容易导致中央集权衰落,功臣拥兵自重皇权不保。朱元璋本人更是多疑,虽然信不过那些功臣们,但是也要派人去镇压。最终思来想去的朱元璋决定把自己儿子、养子分封在各地,例如燕王朱棣镇守北方、养子沐英镇守云南。

把王爷分封在各地虽然可以镇压元朝残存势力,但是王爷们以自身安危为借口纷纷练兵,最终朱棣成功的靖难。但是朱棣靖难过后,全国各地的王爷不得干涉军事、不得擅自离开封地、不得结交地方官员,只能无所事事的混吃等死。当时分封王爷是朱元璋不得已而为之,后来王爷制度改革是因为朱棣的原因,最终南明灭亡的原因也是因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33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