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卫青多次提拔公孙敖原因是什么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7-04 14:59:38

卫青多次提拔公孙敖原因是什么

对公孙敖两次被贬,为何卫青多次提拔他汉武帝因为雄才伟略,攻打匈奴,扩宽了汉朝的版图,而其中出了许多的军事将领,如卫青、霍去病和李广等人,其中又以卫青和霍去病最为出名。卫青是西汉的大将军,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军事将领,也是在针对匈奴时间是由守转为功的人之一;而霍去病不用说,年轻的冠军侯,永冠全军。当然其中也不乏一些才能平平之人,公孙敖这个人其实大家应该都有所耳闻,在西汉的名将之中,公孙敖一点也不出彩,甚至犯了两次错误被贬为庶人,但是这样的人却能够得到卫青的青睐,并且多次提拔他。

公孙敖先是作为郎中在汉武帝身边侍奉,但是并没有得到重用,后来汉武帝看在卫青的面子上,汉武帝才任命他为骑将军。而卫青是车骑将军,李广是骁骑将军,三人各率一万骑兵反击入侵的匈奴军,卫青和李广在这一战中大获全胜;而公孙敖却因为指挥失误,损失了七成的骑兵,汉武帝大怒,朝廷大臣商量判定公孙敖死罪。而在西汉,钱真的可以解决很多问题,犯死罪的人想要免死有两种方法,一个是像司马迁一样接受宫刑免除死罪,还有一个就是缴纳50万钱免除死刑成为庶民。

公孙敖交了50万钱成为庶民,元朔五年的时候,卫青又提拔了公孙敖为校尉,跟随大将军卫青攻打匈奴,在这场战役中,公孙敖立下战功,被封为合骑厚。元狩二年,公孙敖跟着霍去病从北地郡攻打匈奴,霍去病指挥战役,实行夹击政策,因此和公孙敖分兵两路进宫,约定到祁连山汇合,霍去病如约而至。而公孙敖因为迷路延误战机,最后是霍去病力挽狂澜,孤军深入匈奴,斩杀三万人,此战未败,但是公孙敖依然有错。

再一次公孙敖被定为死罪,公孙敖依旧交了50万钱免除死罪,成为庶民。然而两年后又被卫青提拔为校尉跟着去战场打仗,虽然无功但也无措,看到这里大家就很奇怪了,公孙敖为何一直受到卫青的提拔呢?这还得从卫青的出生说起,卫青和姐姐卫子夫都是奴隶出身,是平阳公主府的奴隶。刘彻在平阳公主府上躲过劫难,看上了卫子夫,刘彻当上皇帝后,卫子夫也怀孕了,陈阿娇深感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陈阿娇的母亲馆陶公主愤怒不已,不好处置怀有身孕的卫子夫,只好从卫青的身上着手,准备杀害卫青。深知馆陶公主的人都知道,馆陶公主是一位很好的政治投机者,汉武帝能够坐上皇位,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的馆陶公主。

加上馆陶公主的母亲是窦漪房,心机手腕均不输男子,馆陶公主自然也是如此。而汉武帝登基后,馆陶公主仍然以恩人的身份无时无刻提醒着刘彻,当初是谁帮了他,刘彻早就心生不满。恰好这个时候馆陶公主抓了卫青,所有人都忌惮馆陶公主的权势而不敢举报得罪他,只有公孙敖听到消息后,不畏馆陶公主的权势带着壮士就前去救卫青。而汉武帝听说馆陶公主的事情后,早就心生不满的他这次更是爆发出来,不仅放了卫青还提拔了他。因为这件事,卫青不仅保住性命,更是一步步走向巅峰,因此可以说公孙敖是卫青生命中的转折点,卫青对于这个救命恩人也一直提拔重用,可见心怀善意,多做好事总会有好的回报。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大将军卫青有怎样的典故?

一个彪炳青史的人物,原来是私生子,真是英雄莫问出处。

卫青是汉武帝时出击匈奴的著名将领。有人说,他之所以能够当上位高权重的大将军,是因为他的姐姐卫子夫赢得了武帝的宠爱,当上了皇后。于是,在当时的京城长安中有歌谣说:生男无喜,生女无怨,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意思是说卫氏一门的显贵全靠了卫皇后。当然卫青也不例外。但是事实的真相真是如此吗?

实际上,在两汉时期,许多左右朝政的外戚的确都是靠裙带关系窃居高位的,但是卫皇后的家人称霸朝廷却是另有原因。这其中包括卫青、霍去病,他们都出生入死,浴血奋战,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正因为如此,即使后来卫皇后失宠,二人在朝廷的地位也丝毫未受影响。

卫青的母亲是平阳侯家中的帮佣,她和同在平阳侯家中做事的县吏郑季私通,生下了卫青。后来,因为他的母亲感觉供养他非常艰苦,就把他送到了亲生父亲郑季的家里。但郑季的夫人根本看不起卫青这个私生子,让他到山上放羊,郑家的几个儿子也不把卫青看成手足兄弟,随意苛责。卫青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受尽了苦难,在他的性格形成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有一次,卫青跟随别人来到甘泉宫,一位囚徒看到他的相貌后说:“你现在穷困,将来定为贵人,官至封侯。”卫青笑道:“我身为人奴,只求免遭笞骂,已是万幸,哪里谈得上立功封侯呢?”

卫青长大后,不愿再受郑家的奴役,就回到母亲身边,做了平阳公主的骑奴。又因为他怨恨郑家对他没有一点亲情,所以就自己决定改姓为卫,从此与郑家完全的断绝了关系。

公元前139年春,卫青的姐姐卫子夫被汉武帝选入宫中,卫青也被召到建章宫当差。这确实是卫青命运的一大转折点,但却不是他发达的惟一原因。如果仅仅是这个原因,那么,卫青就有可能在皇宫中当一辈子的侍卫了。

卫青公元前129年,匈奴又一次兴兵南下。汉武帝果断地任命卫青为车骑将军,迎击匈奴。从此,卫青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这次用兵,汉武帝派卫青、公孙敖、公孙贺和李广分为四路出击。卫青首次出征,但他英勇善战,直捣龙城(匈奴祭扫天地祖先的地方),斩首700人,取得胜利。另外三路则有两路失败,一路无功而还。汉武帝看到只有卫青胜利凯旋,非常高兴,加封他为关内侯。从此,卫青开始在北击匈奴的大业中崭露头角。

公元前127年,匈奴贵族集结大量兵力,进攻上谷、渔阳。武帝决定避实击虚,派卫青率大军进攻久为匈奴盘踞的河南地(黄河河套地区)。这是西汉对匈奴的第一次大战役。在这次战斗中,卫青率领汉军活捉敌兵数千人,夺取牲畜一百多万头,完全控制了河套地区,立下了大功,被封为长平侯,食邑3800户。在紧接着的战斗中,卫青又抓获了匈奴的右贤王,俘虏了一万五千多人和几百万头牲畜。汉军大获全胜,高奏凯歌,收兵回朝。汉武帝接到战报,喜出望外,派特使捧着印信,到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加封食邑8700户,所有将领归他指挥。卫青的三个儿子都还在襁褓之中,也被汉武帝封为列侯。卫青非常谦虚,坚决推辞说:“微臣有幸待罪军中,仰仗陛下的神灵,使得我军获得胜利,这全是将士们拼死奋战的功劳。陛下已加封了我的食邑,我的儿子年纪尚幼,毫无功劳,陛下却分割土地,封他们为侯。这样是不能鼓励将士奋力作战的。他们三人怎敢接受封赏?”汉武帝随后又封赏了随从卫青作战的公孙敖、韩说、公孙贺、李蔡、李朔、赵不虞、公孙戎奴、李沮、李息、窦如意等。

后来,卫青又率领着汉朝的大军,多次进击匈奴人,最终打垮了匈奴的主力,使匈奴的大将军,朝中官员无不巴结奉承。这时,平阳公主寡居在家,要在列候中选择丈夫,许多人都说大将军卫青合适,平阳公主笑着说:“他是我从前的下人,过去是我的随从,怎么能做我的丈夫呢?”左右说:“大将军已今非昔比了,他现在是大将军,姐姐是皇后,三个儿子也都封了候,富贵震天下,哪还有比他更配得上您的呢?”汉武帝知道后,失笑道:“当初我娶了他的姐姐,现在他又娶我的姐姐,这倒是很有意思。”于是当即允婚。时迁事移,当年的仆人就这样做了主人的丈夫。这样一来,卫青与汉武帝亲上加亲,更受宠信。但卫青为人谦让仁和,敬重贤才,从不以势压人。

后来,汉武帝对霍去病恩宠日盛,霍去病的声望超过了他的舅舅卫青,过去奔走于大将军门下的许多故旧,都转到了霍去病门下。卫青门前顿显冷落,可他不以为然,认为这也是人之常情,心甘情愿地过着恬淡平静的生活。

公元前106年,大司马大将军卫青去世,汉武帝命人在自己的茂陵东边特地为卫青修建了一座像庐山(匈奴境内的一座山)的坟墓,以象征卫青一生的赫赫战功。

卫青是谁?他有什么传奇的经历?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卫青,字仲卿,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中国西汉时期将领、外戚,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汉武帝皇后卫子夫之弟、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之舅。

卫青从小做牧童,受尽苦楚。成年后,在平阳公主府中为骑奴。后因卫子夫被选入宫,而受到武帝青睐,被提为建章监、侍中,常随武帝外出围猎。后迁太中大夫。元光六年(前129年),匈奴大举入侵,武帝升卫青为车骑将军,与其他三路汉军分兵出击。但三路皆失利,只有卫青在龙城之战大胜而归。武帝大喜,封他为关内侯。元朔二年(前127年),卫青率军突袭匈奴,发起河南战役,一举收复河套地区,置朔方郡。因功进封为长平侯。元朔五年(前124年),匈奴分三路大举南下,漠南之战爆发。他利用匈奴右贤王傲慢轻敌、麻痹大意的弱点,乘夜奔袭,围追堵杀,又获大胜。战后,武帝遣使拜卫青为大将军。次年,卫青两次统领公孙敖等六将军出定襄,重创匈奴单于主力。元狩四年(前119年),与外甥霍去病分兵北伐,在大漠遭遇单于主力,力战破敌,并追逐至赵信城,烧其积粟还师。此战后,匈奴“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卫青也因功加拜大司马大将军,与霍去病同掌军政。平阳侯病死后,武帝命卫青娶平阳公主为妻。元封五年(前106年),卫青病故。武帝赐谥号“烈”,允许其陪葬茂陵,并按照阴山形状为其修筑墓冢。 卫青一生七次出击匈奴,收取河南 ,为汉武帝时期汉在汉匈战争中所取得的胜利做出巨大的贡献。

大将卫青的处世之道

公元前129年,西汉与北方匈奴的大战之幕正式开启,刘彻派出四路大军各一万骑兵出击,太中大夫卫青被任为车骑将军,领其中一路自上谷进发。自此,作为刘彻中朝亲贵的卫青跻身到了将军行列,开始了他统兵率将、驰骋疆场的军事生涯。到公元前119年,卫青7出匈奴,屡获大捷。据当时统计,他的军队一共歼敌约5万多人,与左贤王和单于直接交锋各一次,收复了河套以南之地,开辟了朔方郡。他是在对匈奴作战中首先获取大规模胜利的将领,且保持了不败的记录,从根本上扭转了汉朝战场上的劣势和守势,扼制了匈奴的侵扰,维护了汉朝北境的安定,振奋了汉朝的军事声威。10年出征,不仅开拓了疆土,而且带领出了霍去病、公孙贺、公孙敖、李息、李沮、赵食其、韩说、荀彘等一大批统兵之才,卫青对汉朝的兴盛和持续走强都功不可没。
卫青在抗击匈奴中屡建大功,后来又位高权重,但他始终认为,自己的立功机会是皇帝给予的,战场上的取胜是将士们奋力拼杀的结果,因而从不居功自傲。他把自己看得很小,低姿态处世,无论对刘彻还是对属下将官均抱以忠诚、谦逊和绝不相负的心态。
前124年卫青四征匈奴,大败右贤王凯旋入塞,刘彻封他为大将军,增加封邑,又一并封他的3个儿子为侯,卫青坚决推辞说:“我侥幸能在军中任职,仰赖陛下神灵取胜疆场,都是各校尉力战之功,您已增加了我的封邑,我的儿子还很小,又没有功劳,您垂恩对他们封侯,不合于微臣勉励将士力战的本意,3个儿子不敢受封!”卫青对来自刘彻的信任和重用表达了感激,对属下将士的战功作了充分肯定,他拒绝儿子们的侯位之封,其真正的用心是想给随自己作战的部属争取到应得的赏封。卫青的意思是:儿子无功受封,而部属们有功无封,他自己以后将无法勉励将士们杀敌立功。卫青是宁愿将儿子们所受的侯位来换给相关的部属,但要求刘彻加封给部属的话不好说出,只好以拒绝儿子们受封来表达。卫青已提出儿子们无功不该封侯的问题,且对部属的战功已作了肯定,儿子的侯位若被退回,究竟该授何人,他以为刘彻自然会心中明白。充分考虑到部属的利益为其请封,又绝不强求和冒犯君主,这就是卫青的心性和性格。
听了卫青对儿子们受封的辞绝,刘彻当即表示说:“我并非忘记了各位校尉之功,本来也是要封他们的。”他召来御史下诏,一口气封了卫青手下的10位将官为侯,除本次出征的公孙贺、李沮、李蔡等将官,以前曾随卫青多次出征过的公孙敖也一并受封,卫青为部属请封的目的遂如愿以偿。
卫青六出匈奴之战中右将军苏建兵败丧师,只身逃归,卫青询问军中执法的相关人员该如何处理,议郎周霸说:“自大将军掌军以来,还没有杀过副将,现苏建丧失了他的全部人马,应斩之以显将军之威。”军正闳和长史安不赞同周霸的看法,他们说:“苏建以几千人抵挡单于几万人,力战一天多,士卒拼光了,他不敢有二心,自己回到部队,回来了却要被斩首,这是在告诉人们失败了不要回来。苏建不当杀!”周霸意在树立卫青的威严,闳和安二人主张宽恕败兵之将,意在为将吏们营造出可以托命的归宿之所。两种意见代表着不同的观念选择和治军思路,由于无法统一,又交大将军决断。卫青说:“我有幸以内亲身份在军中任职,不担心没有威严,周霸让我借此显威,不合我的本意。我的职位固然可以斩将,但为臣的虽有尊宠之位,还是不要在境外擅自斩杀,应该把事情交给天子,让天子自己处理,以此表明做臣子的不敢专权,不也很好吗?”面对两种意见的分歧,卫青首先考虑的是与刘彻的关系。作为大将军,他有杀掉将官的职权,但他绝不愿借用重权以树威,也不愿使用这一重权,他要把自己拥有的对内的杀伐之权尽可能地保留给君主,并乐意为世人作出重臣而不专权的榜样。卫青的言论透露了自己柔媚君主的一种处世观,但他公开否决周霸的意见,其实也未尝不是对苏建的保护。苏建是早期就跟随卫青出征的将官,又为汉筑朔方城,故旧功高,关键时受到卫青的保护也在情理之中。卫青就是这样一位既柔顺君主,又不负部属的和善无威的大将军。
应该提及的是,苏建被囚回国,交给刘彻,刘彻赦而未诛,让他赎罪为平民,后来又任其为代郡太守,天子信任犹在。苏建的儿子苏武后来为朝廷出使匈奴,虽百辱而志节不改,不能不包含着对刘彻和朝廷的感恩。卫青当时未杀苏建,看来是得到了刘彻的内心认可,也换来了苏家父子对汉朝的忠贞。卫青虽不着意树威,但却真正是一位君主信任、部属拥戴、颇有威望的将军。
这次出征因有苏建等人的亡军之失,大军虽斩敌万余,但主将卫青没有照例益封,刘彻赐他千金作赏。当时刘彻正宠幸爱姬王夫人,一位名叫宁乘的人对卫青说:“你以卫皇后的缘故而立功富贵,现在王夫人有宠而她的家族没有富贵,希望您把得到的千金献给王夫人的双亲作贺寿之礼。”卫青便拿出五百金去贺寿。刘彻听到了这件事,询问卫青缘由,卫青遂把宁乘劝他的事照实说了,刘彻即任宁乘为东海郡协助郡守掌军的都尉。
在他人的诱导下,卫青这次做了一回最为媚上的事情。作为大将军,他是以功立位,没有必要拿出军功赏金讨好君主的宠姬。然而,卫青是因姐姐卫子夫受宠而跻身将军行列的,刘彻新宠王夫人,卫皇后有被疏远之势,大概考虑到自己作为中朝领班,对这一宫宠之变应有一个认可的表示,以避免主上对自己产生疑忌,卫青于是听取了宁乘的劝告;另外,当王夫人成为刘彻的新宠后,作为卫皇后之弟的卫青事实上已与王夫人有了某种间接的亲戚关系,向她的父母送去祝寿之礼也未尝不可。卫青在朝中具有多重身份,不同的身份具有不同的规范和要求,相信当时重礼送给王家,卫青一定是兼顾多重身份,艰难地作出了一种选择。他没有像宁乘所说的送予千金,而是取其之半,也多少表达了一点对宁乘意见的保留。值得注意的是,当刘彻知晓此事加以询问时,卫青并没有有意讨好,将送礼说成是自己的情谊所使,而是将事情的原委和盘托出。在他看来,姐姐宫中失宠而弟弟给夺宠的情敌一方送礼祝寿,本来就不合常规,如果表示自己是独自而为,发自内心,心甘情愿,未必能得到刘彻的相信。刘彻为此而询问自己,表明他对此事已感到蹊跷难解,而一切虚情假意都是瞒不过刘彻的,反而还有事实上的欺君之嫌,在这里,诚实才是最大的聪明。卫青送礼王家未必明智,但刘彻相问时却做出了最聪明的选择。刘彻当然不一定认可卫青给王家的送礼行为,但他却会由此确认卫青是一位诚实无诈的君子。宁乘被授职任用,是刘彻对卫青之言毫无怀疑的表示,也反映了他确实想使王夫人家富贵起来的一丝心迹。
卫青最后一次出征,与单于部队接战,因李广与赵食其的东路军迷失道路,未能如期会战,致使单于逃走,回军时卫青在大沙漠之南与李广部队相遇,他派总理幕府的长史带酒食送给李广,询问二将的失道情况,因为要向朝廷上书报告作战过程。李广沉默未答,卫青让长史责成李广的幕府人员前去对质受审,李广表示过错都在自己一身,不愿前去受辱,竟拔剑自刎。李广是三朝老将,年逾六十,以英勇善战而闻名,他的逝去无疑是汉军的重大损失,但从当时的情况看,卫青并未对他作出过多的逼迫。他派长史送去酒食以示慰问,了解部队失道原因,也试图避免对李广作正面追究,对这位资格更老的将军,善待部属的卫青是有心尽量回避着对他的伤害,只是没有料到他对过失追究的反应会如此激烈。
其实,李广的真正恼恨在于,分兵前他曾一再要求让自己参加正面进攻,他以为与单于直接交战的机会是不多的,想在这次交战中建立大功,实现封侯之愿,但卫青受刘彻的暗中吩咐,坚持让这位被认为运数不吉的将军参加东路进击,致有失道之误。李广自然不知道刘彻的暗中吩咐,把恼恨记在了卫青身上,其自刎可能包含有以死相抗之意。过了不久,李广的儿子李敢心怨卫青对父亲不公,击伤了卫青。李敢身为郎中令,对大将军的报复伤害是违反朝禁的,如要查究,他会成为犯罪之人,但卫青却隐瞒了这件事,既没有追究,也没有报告,他大概觉得李敢的行为虽属无礼,但情有可原,李敢的伤害使他正好排遣了对老将未及挽救的内疚。他想有效地保护李敢,也宁愿忍受自身的委屈。
看看卫青与几位臣僚的邂逅之交,也有助于了解他的为人。他曾派使者在家乡河东买马,使者发现供职于太守衙门的减宣非常能干,报告给他,他就将其推荐给刘彻,减宣被任为管理养马的大厩丞,后来升为御史,一时成为朝中名臣。齐人主父偃在穷困潦倒中入京求见卫青,卫青发现他很有才能,就多次向刘彻提起,可惜未被召用。主父偃后来凭自己的奏书被刘彻看中而重用,他曾建议刘彻立卫子夫为皇后,主观上一定包含着对卫青的感恩。大臣汲黯是有名的耿直之人,常对位高权重的卫青不施跪拜之礼,而以平等礼节相待,并对人宣称:“让大将军有平等礼节的客人,正是对他的敬重。”卫青听到这话,反而更看重汲黯的贤良,多次向他请教朝廷的疑难大事。卫青可能是一位不善交往的人,但有限的交往中亦能清楚地显示出他待人的卑谦与和善。应该说,作为一名大功在身的皇亲国戚、国家高级将领,能够始终以卑谦的心态处世,能够看轻自我、善待部属,是很少有人能够做到的。
前119年卫青围击单于之后,汉朝一度停止了对匈奴的进攻,主要因为战争消耗太多,汉军马匹太少,而后来朝廷又忙于南诛两越、东伐朝鲜和用兵西南的事务,北方的规模化战争一度停息了18年。身为皇后之弟、太子亲舅的大将军卫青自北方息战后过上了默默无闻的生活,国家的政治活动中再也没有见到他的身影。
前106年底,默默生活了近14年的卫青逝于家中,时年近50岁。刘彻下诏将其葬于自己已建就的陵墓茂陵东北,和霍去病的墓相毗连,让把墓冢修成像穹庐和山丘的形状。古人重死。刘彻对墓冢的设定另有自己的象征意义,而把卫青之墓安排在自己陵墓的侧旁,则表达了对卫青的高度看重,他是希望自己逝后,即便在九泉之下也能有善攻强敌的不败将军护卫在自己身边。刘彻的安排在相当意义上代表了一代雄主对卫青一生的盖棺定论。
大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334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