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曹参除了喝酒什么也不干,他为什么还能青史留名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7-04 14:42:36

曹参除了喝酒什么也不干,他为什么还能青史留名

你真的了解曹参除了喝酒什么也不干,这样的丞相,是如何做到青史留名的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说起曹参恐怕大家都不是很熟悉,因为他作为汉朝的第二任宰相,名头远不及萧何,因此在历史上也是没什么大的名气。但是说到治国,曹参恐怕是最为奇葩的一位了,他在上任之后,不仅什么事都没干,还逼得汉惠帝亲自来请教他该如何治国理政。但哪怕是皇帝亲临,也就是碰了一鼻子灰而已。

那么曹参究竟是什么来头呢,不仅什么都不干,整日纵酒,还能在历史上留下清誉呢?这一切还是要从刘邦在世的时候说起。曹参与萧何同为沛县的小吏,平日里两人的关系就颇为融洽,彼此之间会商讨一些治国的主张。但是在当时,两人恐怕都没想到,自己的主张居然还有能够实现的那一日。

后来,在随着刘邦争夺天下的时候,曹参更是在攻城略地上表现出了自己出色的才能。他参与的大小战斗中,尽数都攻克了对方的城池。而在战斗中,他往往都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看见自己的将军如此英勇,身后的士兵又怎么会胆怯呢?而曹参也身负多处创伤,多次差点就救不回来了。但就是一个这样勇猛的武将,最后居然成了治理国家的宰相,真是难以想象。

在刘邦建国后,萧何居功至伟,成了一朝宰相,而曹参则去了齐国担任宰相,辅佐当时的齐王刘肥。刘肥是刘邦的庶子,年纪最大,于是他的封地也是最为庞大的。当时,汉朝新建,百废待兴,这对于曹参来说,无疑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但是曹参在治理封地的时候,采用的还是黄老的学说,用无为的方式去让百姓自发的管理自己,而通过这样的行为自然能让刚刚经历过战乱的百姓逐渐的安定下来,然后积极的从事农业方面的生产。偌大的齐国也就在曹参的治理之下,变得井井有条起来,一切都有了自己的秩序。

而在此之后,当萧何离去的时候,曹参便担任了朝中的宰相。在曹参刚刚上任的时候,朝中的群臣都非常的害怕,担心曹参在上任之后,会采取一系列与之前不同的措施,威胁到自己的利益。而他们一连等了多日,都没等来消息。在五日之后,曹参才慢吞吞的给了大家一个答复,叫作一切照旧。

而这样的答复无疑便让群臣的心都放了下来,而在此之后,曹参便过起了每日在家中酗酒纵歌的日子。而汉惠帝等的急了,便派曹参的儿子前去问计。但是曹参明知这是汉惠帝的意思,还是将自己的儿子当众责罚了一番。

而汉惠帝被逼无奈,只能亲自上门。而当着汉惠帝的面,曹参也是没有丝毫的客气,他问汉惠帝说,您与高祖比起来,谁更厉害一些呢?汉惠帝自然不敢说自己比刘邦厉害,便只能连连摆手,说比不上。而这还没完,曹参又问汉惠帝,自己与萧何比起来,谁更厉害一些?汉惠帝当然不假思索的说是萧何。而在问完这些之后,曹参便给出了自己的结论。既然宰相比不上前任,皇帝比不上先帝,我们不如就按照之前的政策行事吧,这样既省力,又能起到很好的治国效果。而汉惠帝一听,也觉得颇为有道理,于是便向曹参告辞离去。

曹参采取的政策果然使得汉朝有了起色,通过一段时间的修养之后,汉朝的实力也是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也是曹参能在历史上留下清誉的主要原因,他在合适的时候选择了合适的政策,使得百姓能够修养安定。

曹参接替萧何当丞相后,每日饮酒作乐,为何却被称为千古贤相?

关于说为何曹参能够被称为千古贤相,个人认为在史记中有一句话就完全概括了,这句话说的是曹参代替萧何为汉朝的相国以后,对其留下的所有的治国策略和规章制度都没有任何改变,谨遵萧何的约束。正是因为曹参实行的这种无为而治的治国方针,使得国家能够休养生息,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这才被成为千古贤相的,与其是否喝酒作乐没有什么关系。

曹参在代替萧何当丞相之后,对西汉的国家形势以及西汉的经济状况有着高度清醒的认识,他从全局出发,深知在经过多年征战之后的国家和百姓都需要休养生息,而百姓们更加渴望能够有安定的生活。而他也更清楚此前萧何制定的治国政策十分适合目前国家的发展,他只要遵循即可,并不需要过多的改变。

另外个人认为曹参每日饮酒作乐,但是并非无所作为,他只是喜好喝酒,但是并不是醉酒,在他做丞相的时间里,他有心提拔一些真正有才能并且品德较好之人,极其重视官员们的整体素质,在用人任事上面还是十分清醒的。

还有,个人觉得曹参很懂得分寸,为百姓考虑,不会只为自己的利益着想。说实话,无论是哪位官员在新上任的时候都会想着折腾一番,因为总觉得自己的策略会比前任的更好,这样也能在领导面前露个脸。但是曹参却没有这么做,他认可了萧何的治国方针并且继续执行,不曾想过要让自己出头。虽然说他似乎什么都没做,但是他当得起千古贤相的这个称谓。

古代最“不务正业”的丞相,整天与酒相伴,却能名垂青史

在中国历史上,除了明清之外,其他朝代均设置丞相(宰相)的职位,尽管丞相在不同朝代的称呼有差别,但所负责的事务及地位基本一样,是文臣当中的扛把子,仅在皇帝一人之下,甚至连皇权都受到丞相的制约。通常来说,丞相的工作非常繁忙,有时顾不上吃饭,恨不得一天能有48小时。但是,汉朝却有一位“不务正业”的丞相,整天与酒相伴,跟酒鬼没啥区别,最终却能名垂青史。

此人就是曹参,西汉开国功臣之一,虽然名气略逊于韩信、萧何等人,但多数人对他也是相当熟悉。曹参是土生土长的沛县人,与刘邦同属一个县城,但他早年比刘邦混得好太多,年纪轻轻就在县衙找到一份工作,当上秦朝的公务员,而当时的刘邦只是小小的亭长。

手握铁饭碗的曹参,无需为生活发愁,日子过得优哉游哉,平日里喜欢结交朋友,跟上司萧何的关系非常好,两人经常一起洗脚、蒸桑拿、撩妹。曹参众多朋友当中,各行各业之人都有,他却从不带有色眼镜,不巴结权贵,更不会看不起不如自己的人。

虽然那时的刘邦是曹参的下属,两人打交道比较多,曹参通过言行举止看出刘邦做事不拘小节,隐约感觉到他具有常人难以企及的魅力,时不时地自掏腰包请刘邦喝酒。刘邦斩白蛇起义后,曹参二话不说,把铁饭碗给扔掉,毅然决然跟着刘邦走上创业之路。

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曹参给刘邦交出一张含金量非常高的成绩单,拿下两个诸侯国,共计120多个城池,另外还生擒敌军将领、郡守数十人。刘邦坐上皇位后,第一件事就是封赏手下的功臣,肯定不会忘记从一开始就跟他一起打拼的曹参。

既然曹参功劳摆在那里,刘邦也没有亏待他,封其万户侯(平阳侯),并让曹参去辅佐大儿子刘肥。刘邦临死前,特意做了一个安排,指定曹参以后接替萧何的丞相位子,这一点吕后都无法更改。汉惠帝刘盈很不开心,因为曹参身为丞相,一言不合就不来上朝,对于朝廷大事不管不问。

更令汉惠帝郁闷的是,曹参经常在家中开派对,邀请群臣豪饮一番,每次都喝得东倒西歪。偶尔一次也就罢了,曹参却越来越猖狂,脾气一向很好的汉惠帝忍无可忍,略带不满地问曹参:“丞相是不是对朕有意见,或者说压根不把朕放在眼中,故意屡次不来上朝。”

曹参没有正面回答皇帝的话,而是反问两个问题:一、陛下跟先帝相比,谁更英明呢?二、在陛下看来,我与萧何谁更胜一筹?刘盈说:我跟先帝差远了,你也没法跟萧何媲美。曹参趁热打铁,又笑着说道:“既然如此,咱们就按照之前先帝与萧何制定的定好的一切来办,岂不是很好?”从此,汉惠帝再也没有责备过他,曹参因“萧规曹随”之事,挤进千古名相之列。

曹参当了三年宰相,一件事都没办,为什么还可以被千古传诵?

秦朝还在的时候,曹参是沛县的狱卒,秦朝严刑峻法治国,曹参是狱卒,对此深有体会。刘邦起兵反秦后,曹参被任命为钟涓,负责收发公文、祭奠百姓、清理杂物。刘邦入主汉中,前后,曹参参加了许多战斗,立下了汗马功劳,并先后晋升到将军、中尉等军事职位。刘邦得天下,论功行赏,关于谁该坐上开国功臣的头把交椅,争议很大。

武将认为曹参第一,刘邦认为萧何贡献最大。虽然曹参后来退居二线,但可以看出他的才华是有目共睹的,他不是一个便宜的武夫在高帝,六年刘邦任命长子刘肥为齐王,并同时任命曹参为齐国之相在中国古代,有很多位高权重的宰相,比如大唐那个时代的张居正明朝的王安石在http神武英明的好宰相,他们使国家迅速繁荣富强,并帮助皇帝辅佐江山国家。

汉朝时,有一个宰相叫曹参,当了三年宰相,吃喝玩乐了三年。据说,当曹参第一次担任总理时,第一件事就是召集许多儒生和博学的长者来询问治理国家的方法。这时,有人向曹参,推荐了一位老人,这位老人就是老子。老子的治国之策是无为而治,顺应自然,休息休息。曹参完美地实现了这一思想,统治了齐国9年。从理论上讲,这种意识形态治理下的国家未必更好,但由于曹参处于战后时代,人民正好需要休养生息,所以曹参的做法极其正确,政绩辉煌,被称为圣人。

很多时候,由于武夫缺乏顺势而为的治国理念,世界往往会剧烈波动,有些甚至很快崩溃。然而,汉初这群原始叛逆的武夫是相当明智的,知道如何适应世界的大趋势,曹参就是其中之一。为了寻求治国之策,使人民安居乐业,曹参就任齐襄公后,立即召集的长辈和众多儒生求教,想办法。首任总理萧何,病危后,曹参立即要求妻子收拾行装,卖掉房子,返回首都长安,他的妻子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他会成为一名总理。果然,当他们回到长安,时,萧何,总理病危了。汉惠帝来问首相什么时候能接管政权。萧何说,当时是曹参,曹参还是地方官,但任命的圣旨还没有送出京城。曹参到了。可见他是多么有先见之明。

曹参当了三年相国,胡吃海喝,死后为何还被千古传诵?

在萧何去世以后,曹参继任相国,是西汉的开国功臣。有人说他在三年的相国生涯里,整日胡吃海喝和饮酒。但是为什么这样的一个人死后却被千古传颂呢?其实,曹参对于管理国家不是不上心,而是主张无为。但是他的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以最小的限度去干预老百姓,然后最大限度的释放老百姓的社会生产力,让百姓更加安宁富足。

曹生和萧何,刘邦一样,都是沛县人。在刘邦建立起队伍之后,曹参一直跟随在刘邦身边。在一些战争的关键节点,我们都能看到曹参。在刘邦建立西汉王朝之后,曹参又跟高祖出战,平定叛乱。所以说,曹参的功绩是非常大的。


之后,他就被刘邦任命为齐国的相国,去辅佐高祖刘邦的大儿子刘肥。如果要说曹参胡吃海喝,无所事事,那其实是他到了齐国之后的事情了。为了治理齐国,曹参四处访贤去请教治国之法。于是去请教了胶西盖公。盖公对曹参说了自己的治国之道。他觉得治理国家的关键就是要推行无为而治。听他这样一说,曹参觉得非常有道理,他觉得现在的齐国,正是需要这种清净无为的思想。

于是之后的几年时间里,曹参都是按照这种思想的基本套路来推行亲近无为的政策。因为这种政策充分的照顾了齐国百姓的原有习俗,于是老百姓对曹生的治国之道大加赞扬。后来萧何去世,曹参回去接任西汉相国。在继任相国之后,曹生还是照萧何的那一套做法,并没有推行新的政治策略。于是,就有官员上门规劝,但是没有说服他,反而被他拉着一起喝酒。于是汉文帝就来质问曹生,这到底是为什么?然后曹参给他讲了其中的道理:萧何和先帝已经平定了天下,所以他们的任务就是治理天下,让臣子们各自其职,推行原来的政策就可以了。

于是,虽然饮酒三年,但是曹参的好名声却一直被人传颂。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331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