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的最后一位大军事家赵充国,老当益壮的典范!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西汉时期,卫青和霍去病这“帝国双壁”完成了使命,相继离去之后,大汉王朝对匈奴的优势就不再那么悬殊,甚至到了李广利的时候,已经是处于下风。
尽管汉武帝后期意识到,仗是不能再打了,开始与民休养生息,而匈奴经过几十年的打击,虽不说一蹶不振,但损失更为惨重。这时候也没有能力对汉朝构成威胁。可以说,在火拼了将近半个世纪之后,双方都进入了难得的和平期。
但是,汉匈之间的矛盾始终存在,因而和平是短暂的。在经过十几年的休养生息,双方都恢复了力量,尤其是西汉出现了“昭宣中兴”。
于是,双方的较量又一次开始。
不过,这次西汉方面担任栋梁的,是已经六旬有余的赵充国。
赵充国其人,为人有勇略,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堪称是西汉的最后一位大军事家。虽然他功成名就的时候,已经是个老头了;可早在汉武帝时期,就已经崭露头角,显现出了不凡的一面。
汉武帝时,随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击匈奴,率七百壮士突围,被拜为中郎,历任车骑将军长史、大将军都尉、中郎将、水衡都尉、后将军等职。
而在汉昭帝英年早逝之后,他与霍光一起迎立汉宣帝,因此被封为营平侯。
当然,如果只是这样,那他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他厉害的地方,在于这时候已经到了颐养天年的年纪,却建立起一番了不得的功业。
比如说,在本始年间,他担任蒲类将军,带领三万多骑兵,从酒泉出兵征讨匈奴,带兵出塞一千八百多里,西去候山,杀死匈奴数百人,俘虏牲畜七千多头。
后来,匈奴大举发动十多万骑兵向汉塞开来,打算侵扰汉朝边区,到达时符奚庐山,准备入侵抢掠。
此时,匈奴人题除渠堂投降汉朝后说出这一情况,汉朝就派遣赵充国统领四万骑兵驻守边境的五原、朔方、云中、代郡、雁门、定襄、北平、上谷、渔阳等九个郡。匈奴单于听到这个消息,领兵退去。汉即罢兵。
这自然只是小菜而已,与卫青和霍去病相比,是在不足挂齿。可真正的功业,却是体现在他的多谋善断之上,因而才称之为大军事家。
这一点,就主要体现在他与羌人部落的斗智斗勇上。
当时的情况是,有一个专门出难题的人叫义渠安国,他奉命出使羌族,却自作主张地同意让羌人渡过湟水,结果导致羌人反叛。可偏偏有贤明之称的汉宣帝,在这件事上屡屡犯错。竟然又让义渠安国出使诸羌,了解其动向。
本来,赵充国拟定的计划是采取分化离间的方式,瓦解反叛联盟;可义渠安国一去,就立刻召集先零部落的头领三十多人,不管有没有罪,一概以逆而不顺之罪,全部斩首;并且还调兵镇压先零之民,杀了一千多人。
于是,本来不想反的,这次一股脑都反了,不但劫掠其他小族部落,犯汉边塞,攻城邑,杀长吏,还将义渠安国打得大败,损失惨重。
到最后,收拾残局的只能是赵充国,而此时,他已经年逾七十。也在这时,他说出了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百闻不如一见。
老将出马,果然非同凡响,他到了前线,认为当务之急并不是组织军事进攻,而是从内容逐渐瓦解羌人并不牢固的同盟关系。凭借这样的策略,最终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化解了这场战争。
有意思的是,在这个过程,他与汉宣帝之间相互说服。
虽然赵充国的策略是瓦解敌方同盟关系,但支持他这种策略的人并不多。在长安的朝堂之上,主战派就建议汉宣帝在七月份水草好的时候发动进攻。汉宣帝也倾向于这种做法,就将建议传达给了赵充国。
可赵充国非常反对这样的做法,上书直截了当地指出不可行之处。汉宣帝也不知为什么,在这件事上又犯糊涂,较上了劲,就任命了两位将军前去督促赵充国出战。
而为了说服赵充国,甚至还搬出了天象大法,说如今五星出东方,是大吉的预兆,太白出高,用兵深入敢战者一定会凯旋,要是不出站那就会凶多吉少。
赵充国这时候名将本色发挥得淋漓尽致,任你怎么说,我就是按照原先的策略来进行;而且更有趣的是,他还反过来不断地劝汉宣帝接受自己的策略,可以说是苦口婆心。
就这样来来回回,最后支持赵充国的人越来越多,而在这种策略的指导下,最终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可惜的是,汉宣帝之后的皇帝是一个不如一个,统治也变得越来越腐败,赵充国这样的军事家就成为了绝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328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