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蜀汉杨仪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杨仪,湖北襄阳人,关羽做襄阳太守时他投奔关羽,很受赏识,后来关羽派他为信使入蜀见刘备。刘备与杨仪一番长谈后,也非常赏识他,封他为左将军兵曹掾,后来还做了尚书,刘备还向诸葛亮推荐杨仪,使得杨仪进入了诸葛亮的后备人才库。之后,诸葛亮一直在试探性地使用他。
(杨仪曾是关羽的人,能得到关羽赏识可不简单)
到了蜀汉后期,杨仪算是蜀国朝中资格最老的大臣了,由他接替诸葛亮之位,统领蜀国朝政似乎顺理成章,可最终被刘禅任命为丞相的是杨仪的手下蒋琬。原来,诸葛亮生前就密奏刘禅,让蒋琬接替他,不能够用杨仪,后来,杨仪被削去官职贬为平民,再后来又身陷囹圄,落得个自刎而死的下场。
诸葛亮为什么不重用杨仪?而且自己不用,还不准刘禅用,是诸葛亮心胸狭窄,还是杨仪自己有问题?了解真实情况后,真是一声叹息!
一、追随丞相南征北战,临危受命全师而退
但凡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对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六出祁山有着深刻印象。当诸葛亮带着满心遗憾死于军中,蜀汉数十万大军群龙无首,不仅面临被击溃而全军覆没的险境,还有大将魏延擅自行动的变生肘掖,我们都不免捏着一把汗,为蜀军的命运提心吊胆。
(诸葛亮)
这时在以前毫无存在感的杨仪临危受命,担当重任,指挥大军按部就班,全师而退。看到这里,我们不禁由衷赞叹杨仪的治军才能,简直可以和美国大片中拯救世界的英雄相媲美。
诸葛亮之所以在临终前将全军安危交付杨仪,是因为他有这个能力。早年杨仪随军镇守荆州,一次他作为使者赴成都,被刘备看中,让他在朝中任职。由于他才能出众,后来在诸葛亮手下工作,北伐大军的后勤保障,及军中大小政务,丞相都交由他来完成,而他也不负众望,把一切处理得井井有条,深得丞相信任。
而诸葛亮病故于五丈原,杨仪不仅让蜀军毫发无损地退回国内,还收拾了魏延,成功搞了一次汉臣大清洗,可惜的是,这一番盖世奇功,并没有使他圆丞相之梦,甚至连命都没能保住。显而易见,杨仪的个人能力是没有问题的,他是败给了自己的性格缺陷。
(魏延)
二、心胸狭隘,非守成之才
三国后期的历史上,蜀汉大将军姜维不遗余力的北伐总是博人眼球,不停地刷着存在感,而蜀国在三国中最为弱小,却有足够的实力支持它不断地发动战争,幕后的蒋琬功不可没。蒋琬初为县令,因醉酒荒废政务被刘备治罪,准备按律处死他,被诸葛亮拦下,诸葛亮说,蒋琬是干大事的人,当县令是大材小用了,于是让蒋琬入朝任职。
因为蒋琬聪明伶俐,行事稳重,故而诸葛亮临死上密书给刘禅,说让蒋琬接替自己担当大任,对于杨仪,诸葛亮则评价他心胸狭隘,气量窄小,不可委以大权,事实证明了诸葛亮确实有知人之智。
在杨仪平定魏延叛乱时,面对昔日朝夕共处的同事,他毫不留情,下令将魏延夷灭三族,当手下奉上魏延的人头,却被他弃之于地,还狠狠地踹上几脚才解气,这一近乎疯狂的举动惊呆了众人,几乎闹得人人自危。
我们知道,蜀国内部是分为几大阵营的,其中有跟着刘备入蜀的荆州集团,有本地的益州集团,还有姜维等魏国降将,这么多势力交错杂糅在一起,难免产生矛盾,为了维持朝廷内部的稳定团结,需要的是一位宽厚包容的掌权者,而不是杨仪这样锱铢必较,睚眦必报的狠角色。
(杨仪)
或许在开国之初,需要大张旗鼓打天下的时候,杨仪会有用武之地,而在稳定至上的守成阶段,他的性格就非常不合适了。
三、歇斯底里的抱怨,把自己逼上绝路
蒋琬的宽厚,和杨仪的小气有着鲜明的对比,蒋琬上任之初,曾提议走水路进攻魏国的上庸,自以为能出其不意,不料遭到包括姜维在内众将的反对,蒋琬听取了他们的意见,觉得有道理,立即就放弃了自己不专业的见解,其胸怀之广可见一斑。试想如果换做是杨仪,面对反对自己的声音,会不会学赵高来一场指鹿为马,顺我者生,逆我者亡,也说不定。
杨仪的性格缺陷,在蒋琬担任丞相之后,表现得愈发明显,愈发的毫无遮掩。眼见原先的手下蒋琬,如今竟总揽大权,位居自己之上,他肚子里结了个大疙瘩,越想越气,自名鸣不平,逢人就要抱怨一通,说蒋琬算什么东西?怎么能担任丞相!负能量爆棚的他,让同事们都唯恐避之不及,面对众人的疏离,杨仪的一腔怨气没地方发泄,心中更加愤懑。
(杨仪与诸葛亮)
这时还有一个人愿意倾听他的抱怨,这个人就是他的好友费祎,可是杨仪已经近乎癫狂了,他口无遮拦,竟然说:“我早知如此,还不如当时跟魏延一起反了!”要知道这样掉脑袋的话在古代可不能随便说,果然费祎把他的话报告给了刘禅,刘禅大怒,将杨仪革去官职,贬为平民。
这处罚也够仁慈的了,毕竟还留了杨仪一条命,可他还不消停,继续给刘禅上书,书中充满激愤的辱骂之辞,终于让刘禅忍无可忍,下令把他关进大牢,几年后他万念俱灰自刎而死。
表面上看,费祎有些不地道,出卖了朋友,实际上费祎也是别无选择,因为杨仪当时还手握兵权,如果真的谋反,成也好败也好,费祎都脱不了干系,所以从大局出发,举报杨仪是明智之举。
(杨仪)
聪明一世的杨仪,死在了抱怨的手中,虽然有他性格缺陷的因素,却不能不让人为之叹息。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遇到挫折,甚至是不公正的待遇,这时放下抱怨,努力适应才是正确的选择,因为如果你抱怨失去了月亮,你也将失去满天星光。
? ? 诸葛亮这个人鞠躬尽萃,死而后已,在我们的心目中,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几乎就是一个完人,几乎靠着一己之力为先天不足的蜀汉帝国劳心劳力,蜀汉这棵幼苗,在诸葛亮的毕生心血的浇灌下,茁壮成长。
但是诸葛亮毕竟只是一个凡人,是人都会有缺点,诸葛亮最大的缺点就是在于他的看人的眼光是有所欠缺的。在这一点上,诸葛亮不如他的老板刘备,从诸葛亮和刘备对待马谡这个人的看法上,就能分出高下,诸葛亮非常的看好马谡,他一心想培养马谡,让他守街亭,委以重任,结果,马谡刚愎自用,导致整个战役失败,正如刘备所说的那样,马谡此人言过其实!
诸葛亮在候机还非常的重用杨仪,让他充当自己的幕僚长,诸葛亮活着的时候,这个幕僚长是非常称职的,毕竟有诸葛亮掌舵,他拾遗补缺,能够弥补诸葛亮一些考虑不周的地方,但是诸葛亮去世之后,诸葛亮没有考虑到这个人在个性上有重大的缺陷,竟然将军权交给此人,结果导致了他和魏延之间的内斗,使得整个国家的国力受到了损失。再者诸葛亮选择了几位接班人,蒋琬和费祎这两个人偏于保守,没有保持对曹魏帝国的军事压力,使得敌人能够安心的发展,最终依靠强大的国力,对蜀汉帝国进行碾压。应该说,诸葛亮挑选的这两个人不是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大才,是一些参谋型,秘书型的人才,在全局观上是有所欠缺的,远远不如周瑜陆逊,更不要说诸葛亮了。
所以总的来说,如果一定要在诸葛亮身上找缺点的话,他人生最大的缺点就是在人才的发现和培养上,还有一定的进步空间。
诸葛亮病逝不久,魏延却被马岱给杀了并献祭给了杨仪,杨仪得意洋洋地看着魏延的头颅,狠狠地踢了两脚,怒骂到:“这回看你嚣张”。不仅如此还把他的家眷灭门诛九族,自以为是的他以为可以继承诸葛亮的位置。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得意忘形,诸葛孔明在世早已看透了杨仪的心胸,以防小人得志却下了一道密奏,让蒋琬担重任。史载:“亮平生密指,以仪性狷狭,意在蒋琬。”于是,杨仪不甘落于蒋琬之下,便谗言费祎,口出叛逆。
这件事被刘禅知道了,第一时间就将杨仪革职查办,考虑到他的功绩并没有就地正法,而是把他
贬为庶人。但杨仪好似并不服软,再次上书刘禅,并且什么难听说什么,不曾想却激怒了刘禅,再次被关入大牢,直到自尽死亡。
诸葛亮对于“兴复汉室”,可是费尽心机,奉献了毕生的心血,为了帮主公刘备实现大业江山,后人感叹: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魏延也是当时蜀国的一名勇将,履立大功,深得刘备的赏识,刘备决定封他为镇远将军,兼汉中太守,让他镇守汉中以抗北魏。
可以说,刘备看人一向很准,在魏延在受命之时,刘备问他:如敌来攻,将如何对付?
《三国志》曾这样记载他的回答:“如曹举兵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魏延确实也没有让刘备失望,无论在战略规划,士兵培养,军备整理上都表现出得很出色,并且守城安如磐石。
可以说他的才能不亚于诸葛亮,但二人总是意见不和,可能是由于二人各有才能而已,但有意见归意见,但二人在配合打仗时却从不含糊。由于魏延的才能,诸葛亮也经常让他做先锋。
襄阳是诸葛亮的故居。诸葛亮被刘备请出山之后,诸葛亮做了蜀国的军师,并且有很多他童年结识的小伙伴并且都很有才华都得到了重用,其中就包括杨仪。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而杨仪却是一个性情急躁,为人狭隘之人。并且经常拿些鸡毛当令箭,发号施令,却不被魏延看好,为此,二人自恃功高,谁也瞧不起谁,经常闹矛盾。
之后,杨仪经常在诸葛亮面前说魏延的坏话,挑不离间,《三国志》这样记载着二人的怨恨:魏延“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就这样,诸葛亮在小人的挑拨下就渐渐疏远了魏延。
就这样,杨仪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取得了诸葛亮的信任,并且还想夺权。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本来,诸葛亮在走之前,与杨仪、姜维、费祎等人密议撤退之事,就怕魏延不听,所以也没叫他,就下了一道军令。
当魏延得知军令时,却放出了豪言壮语,我堂堂魏延有勇有谋,怎可耽误北伐,丞相虽死,可我还在,我应率军进敌。怎可断后。
就这样魏延没有听从诸葛亮身前的指挥,而杨仪却抓住了他的把柄,毕竟这是没有听从军令,理应当斩。
为此,二人闹得不可开交,杨仪按诸葛亮指示开始撤退后,而魏延一意孤行,为阻杨仪行程,魏延一入褒斜谷,就火烧栈道。杨仪被栈道阻断,便命人凿山开道,紧随魏延之后,魏延却派人阻截杨仪等,就这样二人打了起来。真可谓没有了主心骨,内部反而乱成了一锅粥,这也可能是蜀国的气数。
随后,二人便闹到了刘禅那里,还是相互攻击,刘婵这个阿斗平时也不问朝政,都是爱将,也不知道向谁,在听取了大家的意见之后,但众人却说杨仪不会叛,但都不敢保证魏延不反。
而魏延总以为自己问心无愧,结果却被杨仪谋害了,他利用马岱接近魏延,乘机斩了魏延,之后就有了开头那一幕。
最终,魏延死于小人杨仪之手,看来魏延并非有勇有谋,而是太忠心耿耿,自高自大,没有任何防范之心,所以才被杨仪这样的小人谋杀。这样一来,蜀国的命运将不保。
关于杨仪,诸葛亮,魏延,以及蜀国的命运你怎么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32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凌烟阁最后一位功臣是谁被武则天灭满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