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萧何和曹参同为刘邦的左膀右臂,为何他们两人之间互相视为仇敌?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汉朝的萧何肯定算一个,他可以说是累死在丞相这个职务上的。
萧何死的时候,刘邦的儿子汉惠帝来探视他。汉惠帝问萧何,假如您死后,谁来当下一任的丞相呢?
萧何只笑不语,汉惠帝很不理解萧何的这种表现。
汉惠帝又问了一遍,萧何还是不说。无奈汉惠帝只能自己来说了。
汉惠帝说道,曹参怎么样?
萧何说道,知臣莫若君,我死而无憾了。
其实萧何心里最合适的人选就是曹参,但是,他到死都不肯说出来。原因就是伴君如伴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虽然你萧何以为曹参是最佳人选,万一汉惠帝选的是其他人呢?
万一不是曹参担任这个丞相,那个上任的准丞相知道了萧何曾经推荐过曹参,他会不会因此而去记恨萧何呢?
所以说,为了子孙后代的安危,他宁愿不去回答这个问题。
到了汉惠帝说出来的时候,他才说汉惠帝选对人了。可见萧何对人做事有多么的小心。
要知道萧何能推举曹参来当丞相,是很不容易的。因为萧何和曹参两人不合,他们是在刘邦分封功臣的时候结下的梁子。
论功劳曹参最大,但,刘邦非说萧何第一。
萧何也没有推辞,这让曹参感觉很不爽,自此之后,虽说两人同朝为官,但是,私下里两人是没有交情的。
到了萧何死的时候,他还是选择了化解两人的恩怨,推举曹参来当丞相。当然,萧何之所以举荐他,是因为他是最佳人选。
萧何为大汉王朝的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一生无论做何事,都是小心翼翼的。唯恐有一点马虎,就会惹来杀身之祸。
刘邦在世的时候,不是没有怀疑过萧何,最严重的时候,他都把萧何给关进了监狱之中。这些事情萧何当然不会忘记了。
据说萧何快死都是,为了给家人留一些不动产,尤其是在选房子的时候,他专门选比较冷清的五环以外的地点,来作为最佳选择对象。
很多人对此不解,为什么不买市中心的房子呢,你可是当了一辈子的大汉丞相,又不是没有这个实力。
萧何到死的时候,才说出来这样做是为什么?
萧何的答案是,市中心的房子,比较热门。可以说有无数双眼睛都在盯着这个地盘。万一我死后,我的后代没有能力,他们就守不住这些地方了,一旦这些地方被别人占用了,他的后代就无家可归了。
五环以外的房子就不一样了,那里本来就人烟稀少,比较偏僻。这种地方是没有人去争夺的。
萧何说完这些,大家立刻都对萧何投去了赞赏的目光。
平阳侯曹参,是沛县人。秦朝时当过沛县的狱掾,而萧何担任主吏,在县里都是很有势力的官吏。
高祖做沛公而刚刚起事的时候,曹参以中涓的身份跟随高祖。率军攻打胡陵、方与,进攻秦朝郡监的军队,将敌军打得大败。向东攻下薛县,在薛县外城的西边攻打泗水郡的守军。再次攻打胡陵,占领了它。移兵去守方与。方与反叛投降了魏王,曹参率军攻打方与。丰邑反叛投降了魏王,曹参又率军攻打丰邑。赐爵位为七大夫。在砀县以东进攻秦朝司马展的军队,打败了他,夺取砀县、狐父和祁县的善置。又进攻下邑以西的地方,打到虞县,进攻章邯的车骑部队。攻打爱戚和元父,率先登城,被升为五大夫。向北救援东阿,攻打章邯的军队,攻陷陈县,一直追击到濮阳。攻打定陶,夺取临济。向南救援雍丘,进攻李由的军队,打败了敌军,杀死李由,俘虏秦朝的一个军侯。秦将章邯打败楚军杀了项梁后,沛公和项羽引兵向东。楚怀王任命沛公为砀郡长,率领砀郡的军队。于是就封曹参为执帛,号称建成君。又升为戚县县令,隶属于砀郡。
此后跟随沛公攻打东郡尉的军队,在成武南面打败了敌军。在成阳南面攻打王离的军队,又在杠里攻打他们,大破王离的军队。追击败军,向西一直到达开封,攻打赵贲的军队,打败了敌军,把赵贲包围在开封城中。向西进军,在曲遇攻打秦将杨熊的军队,打败了它,俘虏秦朝的司马和御史各一人。升为执皀。跟随沛公攻打阳武,攻下頧辕、缑氏,封锁了黄河渡口,回师在尸北进攻赵贲的军队,打败了它。跟随沛公向南攻打韬县,在阳城的外城东面与南阳郡守齿奇交战,攻陷敌阵,夺取宛县,俘虏了症,将南郡全部平定。跟随沛公向西攻打武关、?关,夺取了它们。向前推进曹参简介,在蓝田以南进攻秦军,又趁夜间在蓝田北面攻打秦军,秦军大败,于是到达咸阳,灭了秦朝。
项羽到达关中,封沛公为汉王。汉王封曹参为建成侯。跟随汉王来到汉中,升为将军。跟随汉王回师平定三秦地区,初次攻下辩、故道、雍、厄等地。在好臝以南攻打章平的军队,打败了敌军,包围好臝,夺取壤乡。在壤东和东栎攻打三秦的军队,打败了它们。向东攻取咸阳,改名为新城。曹参率兵在景陵把守了二十天,三秦派章平等人进攻曹参,曹参率军出城迎击,大败敌军。把宁秦赐给他做封邑。曹参以将军的身份率军在废丘围攻章邯。又以中尉的身份跟随汉王兵出临晋关。到达河内,攻下修武,从围津渡过黄河,向东在定陶进攻龙且、项他,打败了他们,向东夺取砀县、萧县、彭城,进攻项籍的军队,汉军大败而逃。曹参以中尉的身份包围并夺取雍丘。王武在外黄反叛,程处在燕地反叛,曹参率军前去讨伐,全都打败了他们。柱天侯在衍氏造反,曹参又进军攻破衍氏。在昆阳攻打羽婴,追击到叶县,回师攻打武强,进而到达荥阳被困。曹参自从在汉中被任命为将军中尉以后,跟随汉王攻打诸侯和项羽,到项羽败。回到荥阳,共计两年。
高祖二年,任命曹参为代理左丞相,率领军队进驻关中。过了一个多月,魏王豹反叛,以代理左丞相的身份另外和韩信向东在东张进攻孙?的军队,把敌人打得大败。进而攻打安邑,俘获魏将王襄。在曲阳攻打魏王,追到武垣,生擒魏王豹。攻占平阳,俘虏魏王的母亲和妻儿,全部平定了魏地,共攻占五十二座城池。把平阳赐给他做封邑。因而跟随韩信在邬东攻打赵相国夏说的军队,大败敌军,斩杀夏说。韩信和原来的常山王张耳率军到达井陉,攻打成安君,又命令曹参回师把赵国别将戚将军包围在邬城中。戚将军突围逃跑,曹参追击并斩杀了他。于是率兵前往汉王在敖仓的行营。韩信打败赵国后,当了相国,向东进攻齐国。曹参以右丞相的身份隶属于韩信,打败齐国在历下的军队,于是攻占临?。回师平定济北郡,攻打着、漯阳、平原、鬲、卢等地。不久又跟随韩信在上假密攻打龙且的军队,大败敌军,斩杀龙且,俘虏了他的将军周兰。平定了齐国,共夺取七十多座县城。俘获原齐王田广的丞相田光,守相许章,以及原来的齐胶东将军田既。韩信被封为齐王,引兵前往陈县,和汉王共同打败项羽,而曹参留在齐国平定那些还没有归服的地区。
项羽死后,天下平定,汉王做了皇帝,韩信被改封为楚王,齐国改设为郡。曹参交还汉相的印信。高祖封长子刘肥为齐王,任命曹参为齐王的相国。高祖六年,赏赐列侯爵位,与诸侯剖符为信,让他们世世代代封爵不断。赐给曹参平阳的食邑一万零六百三十户,号称平阳侯,取消以前所封的食邑。
以齐相国的身份攻击陈?部将张春的军队,打败了它。黥布反叛,曹参以齐相国的身份跟从齐悼惠王率领车骑军队共十二万人,与高祖会合攻打黥布的军队,大败叛军。
向南进至蕲县,回师平定竹邑、相、萧、留等地。
曹参的战功:一共占领两个诸侯国,打下一百二十二个县;俘获诸侯王二人,诸侯丞相三人,将军六人,大莫敖、郡守、司马、军侯、御史各一人。
孝惠帝元年,废除诸侯国设相国的法令,重新任命曹参为齐国丞相。曹参担任齐国丞相时,齐国拥有七十座城。天下刚刚平定,悼惠王年纪很轻,曹参召来所有的长老、书生,询问安抚百姓的方法,齐国原来的儒生有好几百人,每个人的说法都不相同,曹参无法作出决定。听说胶西有个盖公,精通黄老学说,派人带上厚礼去请他。见到盖公后,盖公对他讲治国之道贵在清静无为,这样老百姓自然就会安定,举出这类事例向他详加说明。曹参于是让出正堂,让盖公居住。曹参治理齐国主要采用黄老学说,所以在担任齐相的九年时间里,齐国安定,人们盛赞他是贤相。
惠帝二年,萧何去世。曹参听说后,告诉舍人赶快治办行装,说:“我将进京做相国。”没过多久,使者果然来召曹参。曹参临行前,嘱咐齐国的继任丞相说:“要把齐国的狱市作为威慑奸人的所在,不可扰乱取消。”继任丞相说:“治理国政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了吗?”曹参说:“不是这样的。狱市的职能是劝善惩恶,如果你去扰乱撤消它,坏人到哪里去容身呢?所以我把它放在首要位置。”
曹参当初微贱时,与萧何关系友善;等到他们都做了将相后,开始有了嫌隙。等到萧何临死的时候,所推许的贤臣只有曹参。曹参接替萧何担任汉朝相国,办事没有什么变更,全部遵循萧何确定的法度。
从郡国官吏中挑选不善言辞、稳重厚道的长者,马上召来任命为丞相史。官吏中那些巧于言辞,对文法刻意深究,一门心思想追求名声的人,总是把他们摈斥赶走。月夜痛饮醇香的美酒,卿大夫以下的官吏和宾客见曹参无所事事,前来拜访的人都想进言劝谏。客人一到,曹参总是让他们品尝美酒,喝酒的间隔中,客人想进言,曹参又让他们喝酒,直到喝醉然后离去,始终无法开口说话,大家对这种情况已经习以为常。
相府的后园靠近官吏的宿舍,官吏的宿舍里整天饮酒,狂歌乱呼。曹参的从官对此颇感厌恶,却又无可奈何,于是请曹参到后园游玩,听官吏们醉酒狂歌乱呼,随从官吏是希望相国把他们召来治罪。可是曹参反而让人取酒设座痛饮起来,也高歌狂呼,跟官吏们互相应和。
曹参看到别人有小的过失,专门隐瞒遮盖,所以府中平安无事。
曹参的儿子缆担任中大夫。惠帝怪罪相国不治理政事。认为:“这岂不是小视我吗”?于是对缆说:“你回去,私下试着好好问问你父亲,就说:‘高帝刚刚离群臣而去,皇帝又年轻,您身为相国,整天喝酒,不向皇帝请示汇报,凭什么考虑国家大事呢?”但不要说是我告诉你的。”缆休假回家,闲暇时陪侍父亲,把惠帝的话变作自己的想法来劝谏曹参。曹参发缆怒,把缆鞭笞了二百下,说:“赶快进宫侍奉皇帝,天下大事不是你应该议论的。”到了上朝的时候,惠帝指责曹参说:“为什么要惩罚缆呢?上次是我让他劝谏你的。”曹参脱下官帽谢罪说:“陛下自己审察一下曹参简介,你的圣明英武与高帝相比哪个更强?”
皇上说:“我怎么敢跟先帝相比呢!”曹参说:“陛下看看我和萧何相比谁更贤能?”皇上说:“你似乎不如萧何。”曹参说:“陛下说得对啊。况且高帝和萧何平定了天下,法令已经严明,如今陛下垂拱而治,曹参等人谨守职责,遵循已有的法度而不缺失,不就可以了吗?”惠帝说:“好。你不用再说了!”
曹参担任汉朝相国,前后三年。去世后,赐谥为懿侯。儿子缆继承侯爵。百姓歌颂曹参说:“萧何制定法度,明白画一;曹参接替他的职位,遵循而没有缺失。推行清静无为的政策,百姓因此安宁统一。”
平阳侯缆,高后的时候做过御史大夫。孝文帝继位,免官为侯。在位二十九年去世,谥为静侯。儿子奇继承侯爵,在位七年去世,谥为简侯。儿子时继承侯爵。时娶了平阳公主,生了儿子襄。时患了麻风病,回到封国。在位二十三年去世,谥为夷侯。儿子襄继承侯爵。襄娶了卫长公主,生了儿子宗。在位十六年去世,谥为共侯。儿子宗继承侯爵。征和二年的时候,宗因为受太子事件的牵连被处死,封国被废除。
因为不是出头鸟,且很懂事~~
仅以萧何为例吧。楚汉之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刘邦屡屡被项羽击败,全仗萧何的后勤供应。注意,萧何送给刘邦的不仅仅是补给还有自己的儿子和家眷。另外,还有杀韩信后的萧何自污的典故。这样的人刘邦干嘛要杀他,毕竟相较而言那些异姓王更可怕。
西汉初年,萧何为相国,他结合汉初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合乎实际的政策法规和制度,把西汉王朝引向了正确的发展轨道。其继任者曹参,没有搞新官上任三把火,没有别出心裁、另起炉灶,而是以国家利益为重,采取了实事求是的态度,延用萧何制定的政策法规,保持了国家制度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使汉初社会得以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文景之治”和“汉武盛世”的基础。这段佳话,被称为“萧规曹随”。 萧何制“规” 萧何,今江苏丰县人,秦朝末年在沛县担任县吏,后跟随刘邦起兵反秦。当刘邦的军队攻入秦朝的都城咸阳后,诸将都在争抢金帛财货,只有萧何四处寻找秦朝的政府档案和户口赋税簿册。萧何通过这些资料知道了天下有哪些地势险要的关隘,有多少可征发徭役的户口,有多少可征收赋税的田地,民间有什么疾苦和诉求。这在以后萧何镇守关中、帮助刘邦打江山时派上了用场。 西汉建立后,论功行赏,刘邦认为萧何功劳最大,就先封萧何为_侯,并给他八千户的赋税收入作为衣食之用。群臣们不服气,刘邦对他们说,你们就像追捕猎物的猎狗,而萧何则是发现目标并指令你们追捕的人,所以萧何的功劳比你们大。自此以后,群臣不再与萧何争功了。但群臣们又认为平阳侯曹参攻城略地,奋勇当先,身被七十多处伤痕,战功最多,应当功居第一。虽然刘邦意欲让萧何功居第一,但面对曹参如此多的战功,也很为难,不知如何是好。 正在刘邦为难之际,谒者鄂千秋说:“曹参虽有野战略地之功,但这都是一时之功。萧何安抚百姓,建立了稳定的后方,使陛下进可攻、退可守,这是万世之功,怎么能用一时之功与万世之功相比呢?应当萧何功居第一,曹参第二。”刘邦采纳了鄂千秋的意见,最终确定萧何功居第一。此后,萧何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汉朝的第一位相国。 萧何为相后,成功处理了韩信谋反等事件,稳定了政局,为汉初的政治经济社会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他制定了一系列符合汉初实际情况的政策法规和制度。首先,无为而治。为了避免重蹈秦朝苛政导致灭亡的覆辙,汉初君臣总结了秦亡汉兴的经验教训,刘邦听取萧何等人的意见,以道家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等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其次,轻徭薄赋,与民休息。针对秦朝赋税繁重的弊政,汉初从口赋、算赋、土地税、徭役各个方面减轻民众的负担,让百姓获得喘息的机会。再次,减轻刑罚,禁网疏阔。刘邦入关后,萧何就废除秦朝苛法,约法三章。西汉建立后,萧何又制定《九章律》,简化了法律条文,减轻了治罪力度。还有,重农抑商,鼓励农桑。把农业放在第一位,鼓励耕作,抑制工商业,发展生产。这对与民休息的国策实施至为重要,有助于当时经济的发展。 这些政策法规的实施,成为汉初社会发展的保障和社会稳定的定海神针。这些政策法规虽是汉初君臣集体智慧的结晶,但萧何作为相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汉惠帝即位后,萧何依然为相国,只是经常生病,身体日渐衰弱。一天,汉惠帝去探望萧何,看到萧何病魔缠身,甚为忧虑,他禁不住问萧何说:“万一你的病情加重,出现不测,谁可以出任相国啊?”萧何说:“知臣莫如君,陛下的意见呢?”惠帝说:“曹参可以吗?”萧何说:“陛下找到了一位合适的相国,我也死而无憾了。”萧何与曹参年轻时一同在沛县为吏,又一起跟随刘邦反秦建汉,对曹参的才能和品格十分了解。他没有因当年论功分封时二人闹的一些不愉快而心存私念,而是以国家大局为重,向汉惠帝推荐了曹参,表现出一代名相的宽宏大度。 不久,萧何病逝。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评价:萧何依靠高祖的余光,谨守自己的职责,根据民众痛恨秦朝苛法的情况,顺应历史潮流,除旧布新。他位居群臣之冠,声望延及后世,可以跟辅佐武王灭商的西周开国功臣闳夭、散宜生等人争辉媲美。 曹参随“规” 曹参,沛县人,年轻时曾做过沛县的监狱长,当时萧何为沛县的县吏,两人关系十分友好。刘邦起兵后,两人又一同跟随刘邦反秦。刘邦为汉王后,萧何负责镇守后方,安抚百姓。曹参则被任命为将军,在前线带兵作战,攻城略地,秦朝的都城咸阳就是被曹参带兵攻破的。萧何和曹参都为汉朝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 汉六年(前201),刘邦封长子刘肥为齐王,并委派曹参为齐国的相国,辅佐齐王。曹参没有怨言,默默_开都城,跟随刘肥来到齐地。刘肥的封国都城在临淄,辖7郡73县,大致相当于今天山东的中部和东部,是汉初封国中面积最大的一个。曹参到齐地后,立即召集齐地的硕儒名士,征求治理齐地的方略,寻求安抚百姓的方法。硕儒们也积极建言献策,但意见并不一致。后来,曹参听说胶西有一位名叫盖公的长者,精通黄老之术,便带着厚礼去拜见盖公。盖公说:“治理国家贵在清静无为,让百姓们自行安定。”曹参认为很有道理,便采纳了他“清静无为”的建议。 曹参在齐任相国三年,齐国大治,人称贤相。 汉惠帝二年(前193),萧何病逝,曹参继任为西汉相国。《资治通鉴》中说:“参代何为相,举事无所变更,一遵何约束。”为保证萧何“既定方针”的贯彻,曹参挑选各郡、各封国中为人质朴敦厚、拘谨不善言辞的长者,召来任命为属官;而对那些言谈行文苛刻、专门追逐名声的官员,均予斥退。曹参以清静无为的理念治国理政,把萧何为相期间制定的政策法规全部保留下来,一切按照原先的部署做事,最大限度地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由于曹参沿着萧何的老路子做事,所以政务轻松,整个官府都没有繁杂的事务缠身。 汉惠帝见曹参为相后没有大的动作,有些失望,甚至认为这是看不起他这个年轻的皇帝,深以为虑。当时曹参的儿子曹_官至中大夫,有一天,汉惠帝对曹_说:“你休假回家时,问一下你父亲,就说高皇帝刚刚去世,新皇帝又年轻,正需要你大展宏图的时候,你却整日无所事事,这将如何治理国家呢?”然后又叮嘱曹_说:“不要说是我让你问的。” 当曹_休假回家时,便按照惠帝的叮嘱问他父亲。曹参闻听大怒,打了儿子二百板子,训斥说:“国家要治理好,就要各司其职,各自做好各自的事。朝中大事,是你等所能议论的吗?”次日上朝,汉惠帝责备曹参说:“你为何笞打曹_,那是我让他问你的。”曹参听后,免冠行礼,然后不紧不慢地对惠帝说:“陛下认为您与高帝(刘邦)相比,谁更有文治武功的能力啊?”惠帝说:“朕怎么敢与高祖相比呢。”曹参又说:“陛下认为我与先相国萧何相比,谁更有才德啊?”惠帝说:“你好似不如萧相国。”于是,曹参就说:“陛下您说得很对啊,既然陛下的能力不及高帝,我的才德不及萧何。高帝与萧何已经制定出了治国理民的政策法规,公布天下,只要我们贯彻好、执行好,天下就会无事,这样不更好吗?”惠帝明白了曹参的用意,说:“你说得很好,就按照既定的路子走下去吧。” 曹参为相期间,西汉王朝社会安定,百姓安宁,国家一片祥和气象,可惜的是曹参当了三年相国就因病去世了。《史记·曹相国世家》说:“曹参为汉相国,其清静无为的治国方略特别适合当时的国情,使老百姓都有安全感,过上了稳定的生活,没有了严刑苛法,所以天下都称赞他是一位好的相国。”曹参死后,老百姓十分怀念他,为之歌曰:“萧何为法,_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意思是说:“萧何制定的法度,如同写‘一’ 那样简明扼要。曹参代他为相后,不忘初心,遵守这一理念而不使其失去本色,继承其清静无为的政策,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宁简约的生活。” “萧规曹随”的现代启示 对于“萧规曹随”的历史影响,司马迁在评价萧何、曹参两人时说:“萧何、曹参本都是秦朝沛县的小吏,碌碌无为,一事无成。刘邦起事反秦,_他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萧何以文镇守后方,曹参以武在前线作战,两人相互配合,为汉朝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西汉建立后,天下苦秦苛政已久,两人又顺流更始,同心协力,才有了汉初的社会稳定和发展。虽然两人因为功名发生了一些不愉快,但他们都能以大局为重,不计私利、一心为国,这为后世作出了榜样,值得后世学习。” “萧规曹随”的故事距今已有二千余年,今天我们重温这个故事,仍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需要有适合国情的政策、法规和制度。《老子》云:治理大国就好比煎小鱼——如果频繁搅扰翻动,小鱼就会碎乱;而法令政策总是变来变去,国家就会走向混乱。西汉建立后,针对“天下百姓苦于秦朝的苛政统治很久”这一社会现实,君臣通过调查研究,深刻认识到民众的诉求,制定出了“清静无为”“与民休息”“轻徭薄赋”等一系列符合客观实际的施政措施,为汉初经济社会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国家政策法规的执行,要有连续性和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否则不仅让国家的法度失去权威,各级政府无所适从,还会引起民怨。从西汉建立一直到文景时期,汉朝的基本国策没有发生大的改变,萧何、曹参两任相国的政策法令的衔接,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当然,保持正确决策的连续性并不意味着把决策教条化而照搬硬套,或者不思改革和进取一味地抱残守缺。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发展环境不一定发生重大变化,但局部的变化还是存在的。因此,后继者在保持前任正确决策连续性的前提下,做些局部的完善和调整是必要的。曹参也曾把自己的思想融入到萧何制定的决策中,既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又体现出新内容,也产生了好的效果,使西汉逐渐走向盛世。 不计私利、以国为重,是领导干部应有的品德。曹参和萧何两人感情虽因论功行赏产生裂痕,但他们在国家利益面前,都能做到不计私利,秉持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他们想到的首先是国家利益,而不是自己的声誉和功绩,这是萧何推荐曹参的原因,也是曹参坚守萧何法规的缘故。这种高尚的品德,成就了“萧规曹随”的千古佳话。 来源:前线 2020年05期
萧何原本是沛县的主吏掾,他十分勤奋好学,聪明机智,也善于结识好友,当时认识了刘邦,樊哙、夏侯婴等人,并且因为他们年龄的相近成为了好友,在这些朋友中,萧何尤其喜欢立邦,他认为刘邦风骨不凡。
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起义,各地起义军四起,萧何与刘邦十分关注当时的局势,之后刘邦与萧何、曹参决定起义,于是合力攻下了沛县,决定背秦自立,当时县里的百姓都希望有一位新的县令带领,而萧何和曹参是文吏,他们害怕谋反失败,会被灭九族,于是都推举刘邦为新的县令。
一年之后,刘邦率军队勇往直前,并且靠着张良的计谋,一路斩将无数,最终抵达了关中,这个时候萧何身为丞督,坐镇地方,为军队提供后勤服务。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着大军攻到咸阳城,秦王子婴杀掉了赵高,投降了刘邦,并且献上了自己的玉玺,就这样刘邦带着自己的手下进入了咸阳城,进入了皇宫,宫中十分华丽,并且有着许多的金银财宝,珍奇玩物,刘邦跟手下一样,见到这么多的财富都红了眼,一时之间迷了心智,贪恋秦宫的富贵不想离开,当时手下樊哙和张良等人都一直劝说刘邦,最终将刘邦拉回来了。
在闯入咸阳城后,众将士都忙着抢金银财宝,而萧何与众不同,他去往御史府上,搜刮了府中所有的书籍,这些书籍对于治理国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不得不说萧何是一个十分有远见,十分深谋远虑的人。
刘邦入咸阳不久,项羽也入关了,还自立为西楚霸王,而刘邦得知后也成为了汉王,之后便与项羽开战。
项羽手下有一个部下,十分有勇有谋,他就是韩信,但是一直得不到项羽的重用,于是便投靠到了刘邦的手下,起初韩信只是一个管理粮草的小官,但是萧何认为他是一个有胆有识的人才,于是便向刘邦推荐韩信,希望可以重用韩信,但是刘邦一直没有听进去,没有重用韩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320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貂蝉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