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清朝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在世人的眼中,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是国家之中最幸福的人之一,他们甚至可以为所欲为。但是实际上,皇帝的生活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幸福,倘若他们想要当一个名垂千古的明君的话,便需要昼夜不分的工作,倘若他们想要享受生活的话,便必须承担可能带来的后果,或许是早逝,亦或许是王朝的覆灭。不过,在古代的时候,几乎没有王朝可以做到不出现昏君的,当然也有例外,比如清朝。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是基于农业社会的基础形成的社会形式,因此自古以来,人们对于农业都是十分重视的,甚至出现了多次重农抑商的局面。
而清朝作为一个想要在华夏大陆扎根的少数民族,为了维持国家的稳定,为了让百姓有安稳的生活,他们自然需要贯彻汉人的一些传统,采取了许多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其中,最为神奇的一点在于,每一年到了春季的时候,清朝的皇帝们不管有多么忙,都会挑出一天的时间去田地里干农活。
在这一天,需要先宰杀牲畜,祭祀农神。结束之后,皇帝便会脱下朝服,穿上亲耕服,然后进行耕种,而耕种的面积大概为一亩三分”,而皇帝需要扶着犁,举着鞭,赶着黄牛往返犁地三次,叫做“三推三返”。结束了仪式之后,皇帝便会登上“观耕台”,欣赏大臣们继续耕种。
皇帝耕种的制度开始于顺治皇帝时期,并在康熙皇帝时期被固化了下来,成为了清王朝皇帝每年春天必须做的事情。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最开始体验农民生活的意义早已经失去了,只不过是成为了一个仪式。为了让皇帝可以更好地完成这次耕种,官员们会事先将地耕好,使得皇帝来的时候可以不费力气,甚至为了这一天的到来还需要经历多次的演练。
不过,即使如此,还是有例外的出现,比如嘉庆皇帝时期,他便遇到了一头不听话的牛,怎么都不走。无奈之下,人们只能换了一头牛,并费尽力气才成功完成了仪式。一场亲耕,就这样演变成为了一场闹剧。
无论这样的活动是否过于仪式化,这都代表了皇帝愿意与民同乐的决心。或许正是因为清朝的皇帝有这般毅力,使得他们很难养成好吃懒做的性格,因此这个朝代没有出现过一个昏君。
即便有清朝?永不加赋?的承诺,依然抵挡不了达清王朝的腐败行为,虽然很多赋税不再增加,但又新开了很多的征税项目。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民所需要缴纳的赋税还比之前要多,当农民无论怎么努力都不能吃饱饭时候,他们便会揭竿而起,这也是清朝会出现农民起义的一个重要原因。除此之外还因为清朝统治者属于满人,而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基本属于汉人,即便清朝给出了?永不加赋?的承诺,这些农民还是容易受人蛊惑,利用反清复明匡扶汉族来揭竿起义。
清朝所承诺的?永不加赋?政策,也仅仅存在于清朝入关前期,以及大清王朝处于一个盛世局面时候。当国家出现衰败时候,这种之前承诺的政策便成为了一纸空文,即便当权者不能够违背先祖所制定的政策,但他们可以自我另立新规,将少收的税收从别的地方收上来。即便是皇帝不会有这样的想法,难保治下的权臣不会巧立名目,征收农民的赋税。
总之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农民不论是在清朝也好,还是在别的朝代也罢,很多时候发生起义都是为了生活下去。农民们只有在吃不饱、穿不暖,甚至连活下去都是一种奢望时候,才会揭竿而起,因为他们也知道,如果起义可能还有一线生机,如果一味地等待下去,最终只有死亡这一条路可走。
很多时候处于底层的农民也属于那类极易被煽动、利用的群体,很多愚昧、无知的农民极容易被那些不法分子利用,成为他人争权夺利的牺牲品。而清朝时期,之所以会有很多的农民起义情况出现,大部分原因还是因为当局者太过腐朽无能,在丧失民心的情况下,才会有灭不尽的农民起义。
根据对清宫档案研究,清代皇帝在宫中的日常生活是很有规律的,除国朝大典外,一般的情况是:
1.上午5:00——7:00左右起床、请安、早读;
2.上午7:00——9:30早膳;
3.上午9:30——11:00上朝理政,办理公务;
4.上午11:00——下午2:30午休、晚膳;
5.下午2:30——5:00看书学习、吟诗绘画或由妃嫔陪同看戏、听乐等娱乐;
6.下午5:00—9:00晚点或酒膳,做佛事,然后就寝。
清代的皇帝,一般也包括后金政权的大汗,清代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共有12位君主,如果从皇太极建立清朝开始则有11位君主。清朝入关以后共有十个皇帝。
清朝十二个皇帝分别是:努尔哈赤(后金天命汗);皇太极(后金天聪汗,改元为清后年号崇德)福临(顺治);玄烨(康熙);胤禛(雍正);弘历(乾隆);永琰,后改顒琰(嘉庆); 绵宁,后改旻宁(道光);奕詝(咸丰);载淳(同治);?载湉(光绪);溥仪(宣统)。
扩展资料:
北京紫禁城,是明清两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宫,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清朝的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十位皇帝在这里度过他们的皇帝生涯。
皇帝一天的生活:
一、上午5:00-7:00 起床、请安、早读。
清代皇帝起床时比较早的,遵循满族“日出而作”的传统习俗,起床以后要更衣、洗漱、请安和早读,紫禁城一天的生活围绕着皇帝的衣食住行及政务就这样开始了。
二、上午 7:00-9:30 早膳。
清代皇帝沿袭满足饮食习惯——一日两餐。皇帝吃饭称“传膳”、“进膳”,而且膳食非常丰盛和讲究的。
传膳时,由御膳房太监迅速将饭菜摆放整齐,皇帝入座后,由太监用试毒牌检验是否有毒,然后再亲口尝试,皇帝便开始用膳。
皇帝吃的饭一般是主菜八品,小菜四碟,再加火锅、粥、汤等,主食有米饭、面食及糕点多种。皇帝用的餐具有金银玉铜瓷器等,雕刻细致,花纹细美,体现皇家的富贵豪华气派。
三、上午9:30-11:00 上朝理政,办理公务。
皇帝的政务一般分为两种,一是日常政务,包括御门听政(早朝)、宫中日常视事、接见外国使臣等。二是特殊政务,如登基大典、大朝会、生日宴会等。
皇帝在吃早膳的时候,太监会把请求召见的膳牌递给皇上,皇上从中选取几个重要的召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然后下发谕旨。皇帝大部分时间用来朱批谕旨,如雍正皇帝批折时,动辄数十字甚至数百字。
四、上午11:00——下午2:30午休、晚膳。
每天下午皇帝一般在一点时吃晚饭,然后批阅各部和地方大员的奏章,接着就开始学习。
五、下午2:30——5:00看书学习、吟诗绘画或由妃嫔陪同看戏、听乐等娱乐。
清宫中的娱乐活动内容有琴棋书画、花鸟鱼虫、欣赏文物古玩、放风筝等等。由于每位皇帝的爱好不同,娱乐内容也不尽相同。如康熙喜爱音乐、研究乐律,还学习外国音乐。乾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喜欢收藏文物、品鉴古董。
六、下午5:00—9:00晚点或酒膳,做佛事,然后就寝。
祭祀在清代皇帝来说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清朝的国家大事。宫中有专门供奉佛、道的场所四十余座,分布于宫中各处。如顺治皇帝订立了早、晚祭神的制度。祭拜活动完毕以后,皇帝稍微休息后就回寝宫就寝。
清代皇帝普通的一天,从早上起床学习吃饭到勤政,到休息,到娱乐,到礼佛,最后入睡,一天过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清朝皇帝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319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