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刘邦凭什么能起兵反秦?为什么大家都劝刘邦起义?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泗水亭长刘邦因为在押解囚徒,前往骊山的途中,私自释放了这些囚徒所以,躲藏在了芒山和砀山之间的山中。
为了躲避大秦帝国的搜捕,刘邦时常变换藏身地点,奇怪的是吕雉和别人却能常常找到他,于是刘邦便问吕雉原因,吕雉回答说:“你所在的地方上空常常飘有云气,我只要向着云气所在的地方寻找,就可以找到你。”
高祖听后心里很高兴,更加确定了自己与那句“东南有天子气”有关的想法了。而刘邦在沛县的老乡们,听到这件事,就都想来投奔他。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10年)的秋天,陈胜和吴广在大泽乡发动了反秦起义,后来在陈县自立为王,建立了张楚政权。于是,大秦帝国天下震动,很多郡县中的百姓都杀死了当地的官员,以此来响应陈胜。
所以当时沛县的县令也十分害怕自己被杀,所以便想要响应陈胜。主吏萧何和狱掾曹参建议他道:"您身为朝廷的官吏,如今率领沛县的子弟反叛秦国,恐怕他们不愿意听你的命令,希望你可以召集那些逃亡在外地人。这些人有数百人之多,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利用这股力量来胁持群众,他们就不敢不听你的命令了。“
于是县令便派樊哙去召唤躲在芒砀山的刘邦,此时刘邦手下已经有接近百人的队伍了。可是当刘邦和樊哙带着队伍来到沛县的时候,沛县县令竟然反悔了,怕他们发动事变,就把城门关上了,并且派遣士兵放手,不让刘邦进城。
甚至后准备杀掉萧何,曹参他们。不过,提前走漏了消息,萧何等人翻墙出城,去投奔了刘邦。刘邦有绢帛写了一封信,射到了城中。以此告诉沛县父老。帛书内容被记载于司马迁先生的《史记·高祖本纪》中。
天下苦秦久矣,今父老虽未沛令守,诸侯并起。今屠沛。沛今共诛令,择子弟可立者立之,以应诸侯,则家室完。不然,父子俱屠,无为也。”
沛县的百姓看到这封帛书,便杀了沛县的县令,打开城门,迎接刘邦进城,推举他来做沛县的县令。
刘邦谦让道:“天下现在正处于乱世,诸侯都已经起义,这时候推举将领必须慎重考虑,不然,不然极有可能一败涂地,我不是吝啬于自己的这条命,而是怕自己的才能不足,没有办法保全父老乡亲,所以这件大事,我希望还是另外推举一位能够胜任的人来做吧!”
可是萧何和曹参都是文官,很是看重自己的身家性命,惧怕如果起义失败,大秦帝国会诛杀他们的三族,所以,大家都觉得还是推举刘邦做最合适。百姓们也劝说刘邦道:”平生所闻刘季诸珍怪,当鬼,且卜筮之,莫如刘季最吉。“
意思就是说没有人比刘邦更合适了,刘邦退让再三,别人依旧不肯担任,于是,最后刘邦还是被推举为沛公,刘邦等人在沛县衙门的庭院里,祭祀了黄帝和蚩尤,又用牲畜的血,将旗帜染成红色。
因为当初刘邦斩杀白蛇的时候,有个老妇人说:”白蛇是白帝的儿子,斩杀白蛇的是赤帝的儿子。“所以刘邦的部队崇尚赤色。沛县中的少年子弟和官吏都加入了刘邦的队伍,其中就有萧何,曹参,樊哙等人。
刘邦征集了两三千人,去攻打胡陵(今天的江苏省沛县龙固镇东北部湖田中),方与(山东省鱼台县西),之后回军固守丰邑(今天的江苏徐州丰县)。
在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9年),陈胜的部将周章的军队打到了戏水,燕,赵,魏,齐都自立为王,项梁和项羽也从吴中渡江加入了中原之战,大秦帝国的泗水郡郡守,率领秦军包围了丰邑,不过两天后,便被刘邦打败了。
击败秦军后,刘邦命令雍齿防守丰邑,自己则带兵攻打逃到薛地的泗水郡守,再次击败秦军,泗水郡守有逃到了戚,刘邦一路追击,最后在司马这个地方擒获了泗水郡守,并且杀了他。此时陈胜派周市攻城略地,打到了丰邑。
周市派人对守城的雍齿说:”丰邑这个地方,魏惠王曾经迁徙到这里,属于魏地,如今我已经打下了十几座城池,你雍齿如果降魏,我魏国封你为侯,让你继续镇守丰邑,如若不然,我们就要血洗丰邑。
雍齿本来就不愿意做刘邦的手下,所以便背叛了刘邦,投降了魏国,为魏国镇守丰邑。刘邦引兵来攻打,却也没有打下来。
刘邦小时候也读过一些书,但他绝非本分的读书人。他性格豁达粗犷,待人宽厚。到青年时代,秦始皇已经统一全国,他通过考试当上了秦的泗水亭长,并与郡县小吏关系非常亲密。但他这时也成了一个酒色之徒。后来被他封为齐王的大儿子刘肥的母亲曹氏当时就是他的情妇。
尽管刘邦在生活上有失检点,但他胸怀大志。有一次,他押送夫役到首都咸阳,正碰上秦始皇出行,看到秦始皇威风凛凛地坐在仪仗护卫的车中,他便赞叹说:“唉,大丈夫就应该像这个样子!”
从咸阳回来后不久,从单父(今山东单县南)搬来的吕公设宴招待来拜贺的宾客。吕公因为和沛县的县令关系好,为躲避仇家而搬到沛县。当时萧何在沛县任主吏,他主办宴会,向来客宣布:“凡贺礼不满一千钱,都坐在堂下。”刘邦也是贺客之一,他根本没带钱,却对传达说:“我贺钱一万。”传达去告诉吕公,吕公急忙亲自下堂迎接。吕公看到刘邦后,觉得他相貌气度非凡,对他十分敬重,就拉他入席就座。酒后,吕公示意刘邦留下,提出愿意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这对刘邦来说是求之不得,因此和吕公的女儿成婚。吕公的这个女儿就是后来历史上著名的吕后。她为高祖生了一儿一女,女儿后来称鲁元公主,儿子就是惠帝。
秦王朝末年,秦始皇修骊山墓需要大批劳力,高祖受命押送刑徒到骊山。在押送的路上,刑徒们纷纷逃亡。刘邦估计到了骊山,这些刑徒差不多要跑光,到时候也免不了一死,还不如把他们放了,赚点人情合算。走到丰邑西边的大泽里的时候,刘邦喝多了酒,仗着酒就把刑徒身上的绳索解开,对他们说:“你们都逃命吧,我也从此逃亡了!”当时有十几个刑徒愿意跟着刘邦走,刘邦就连夜带着他们从大泽里逃亡。
这时,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军得到了各地义军的响应,秦王朝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得知陈胜吴广利用迷信起义,一呼而天下应以后,刘邦也开始利用迷信来给自己身上套光环了。他先后编造了自己以赤帝之子的身份斩了化为白蛇的白帝之子;秦始皇多次巡游江南的原因是“东南有天子气”;自己躲藏之地的天上有五色云彩等故事,使周围的人敬畏依附他,以至于到后来,刘邦身边汇集了周边地区的青年,被人们称为沛中豪杰。这时的刘邦,需要的仅仅是一个借口了。沛县县令为了保全自己的举动给了他这个借口。
随着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军声势的逐渐浩大,沛县县令也想响应陈胜来保全自己,刘邦好友沛县主吏萧何、曹参就向县令建议说:“你是秦朝的官吏,现在想背叛秦朝,领着沛中子弟起兵,他们恐怕不会听你的。最好还是把那些逃亡在外的人召回来,能聚集几百人,这样大家就不会不听话了。”县令表示同意,他让吕后的妹夫樊哙去找刘邦。刘邦求之不得,于是就和樊哙一起回到沛城。但刘邦还没到沛城,县令又害怕刘邦进城后会杀掉自己,因此紧闭城门,并打算杀掉萧何、曹参。萧何、曹参闻讯后,急忙逃到刘邦处。刘邦进不了城,就写一封信射到城里,号召沛城父老杀掉县令,响应各路义军。城中人民早就听说了刘邦的传说,巴不得他能赶紧进城,于是很快杀了县令,开门迎接刘邦,并想推举他为县令,萧何、曹参等也都一致推让刘邦。许多父老也说:“我们早就听到了许多关于你的神奇事,你肯定要成为贵人,还是由你来领导最好。”刘邦一再推辞,最后被大家拥立为“沛公”。刘邦在县令的衙门中,设坛祭祀,并宣称自己是赤帝之子而树起红色大旗,正式宣布起兵反秦。接着,萧何、曹参和樊哙等人分头去招兵买马,沛中子弟踊跃参加,队伍很快发展到了两三千人。这时是秦二世元年的九月,刘邦已经48岁。
在刘邦起兵反后,秦末农民起义战争已经进行得如火如荼。当时反秦主力是原楚国贵族项羽、项梁所率领的江东子弟兵,其他一些六国贵族也都纷纷起兵,自立为王。
秦二世元年(前207年)十二月,陈胜被车夫庄贾所杀。次年(前208年)六月,项梁知道陈胜确实已死,就在薛县召集各部将领,立了楚怀王的孙子心为楚王。这时,秦大将章邯已经攻灭了魏国和齐国。到了七月,楚军经过休整,开始向秦国反攻。楚军连连胜利,项梁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骄傲起来,别人进谏也不听。九月,章邯得到秦关中的援兵后,乘项梁不备,突然夜袭定陶。结果楚军大败,项梁被杀。辛邯在击杀项梁后,认为楚国已不再构成威胁,遂渡河进攻赵国。赵王向楚王求救。接到赵国的求援信,楚王和众将商讨,决定分兵两路:一路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北上救赵;一路以刘邦为将西进关中。并和诸侯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
经过连番征战,刘邦攻入武关,向咸阳逼近。秦相赵高杀死二世、派人向高祖求和,被高祖拒绝。秦王子婴即位后,诛灭赵高,并派兵在绕关抵挡刘邦。刘邦率军绕过绕关大破秦军,进抵咸阳东郊灞上(今陕西西安东)。秦王子婴被迫捧着玉玺向高祖投降,秦王朝灭亡。
十月,刘邦进入咸阳。将士们纷纷争着抢着去找皇宫的仓库,往自己的腰包里揣金银财宝,刘邦自己也被阿房宫的富丽堂皇和美貌如仙的宫女弄得眼花缭乱,有些迈不动步了,他以“关中王”自居,准备就住在宫中,好好享受一番。但在樊哙“沛公要打天下还要当富翁”的提醒下,立时醒悟,忍住了贪图享乐的念头,吩咐将士封了仓库和宫殿,带着将士仍旧回到灞上的军营里。之后,刘邦约法三章,顺利地笼络了民心。刘邦又听从谋士的建议,派兵驻守函谷关,以防止项羽率军进入关中。
项羽在救赵取得消灭秦军主力的胜利后,也率军向关中进发。来到函谷关,项羽见关门紧闭,又听说刘邦已平定关中,不由大怒,当即命英布攻破函谷关,接着率40万大军开到戏下(今陕西临潼东北戏水西岸)。这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暗中派人向项羽告状说:“沛公欲王关中,让子婴做相国,把秦的珍宝都据为己有。”谋士范增也劝项羽赶快除掉刘邦,于是项羽下令犒劳士兵,明天一早就向刘邦进攻。刘邦当时只有10万人,在兵力上完全处于劣势。在大难就要临头之际,刘邦却来了救星。这个救星就是项羽的叔叔项伯。项伯和刘邦的谋臣张良交往甚密,张良曾救过他的命。他听说马上就要向刘邦进攻,就连夜驰入刘邦军中,想把张良带走。张良却对他说:“沛公有大难,我作为谋臣不能一声不吭就走,要走也得把这个事情告诉他。”刘邦听了大惊,要张良赶快考虑对策。张良找到项伯说合,又说刘邦愿与项伯结为儿女亲家,项伯终于答应代为说情。项伯即连夜返回,劝告项羽说:“刘邦若不先入关,你也不可能这么顺利地到这里。人家是功臣,你要加害功臣,这是不义之举。况且,人家对财物妇女一律不取,连降王子婴也没有擅自发落,就等你前往共同处置呢!刘邦明天前来当面谢罪,你不如就此与他修好。”项羽表示同意,取消了进攻计划。
第二天一早,高祖率张良、樊哙和一百多个骑兵来到项羽的营帐鸿门。刘邦十分恭谦,见了项羽便下拜:“未知将军入关,有失远迎,今天特上门谢罪。”并开诚布公地相告:“我不过是与你相约先入关而已。除了与民约法三章外一切照常,请将军不要听小人之言,明察实情。”项羽是个粗人,本来还想要摆摆刘邦的“罪状”,但见刘邦说的句句在理上,便老老实实地说:“这都是你的部下曹无伤来说的。要不然,我也不会这样。”并摆下酒宴加以款待。宴席上明争暗斗,剑拔弩张,演出了历史上流传千古的“鸿门宴”。鸿门宴后,项羽以最高统帅的身份,立诸将为王、侯。刘邦被封为汉王,并前往封地南郑。项羽当时只给了他3万士兵,加上自愿随从的几万人,也不到10万人。为了防备其他诸侯的袭击,也为了向项羽表示不再东出争夺天下,刘邦接受张良建议,把通往汉中的栈道烧了。这样,从陈胜开始反秦到秦灭亡,长达三年的战乱暂时平息。
?刘邦在四十岁时才开始起兵反秦,为什么刘邦这么大了才开始有?出息?呢?刘邦这么大才有出息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时机未到,所以不能太早开始反击。其次在他40岁左右的年纪是刚刚好的,这并不是因为有什么远大的理想,而是因为生活所迫,被逼无奈之下只能反了。一直到现在刘邦才终于有了出头的机会,所以说他开始了自己的反击。
这主要是因为时机未到,不能太早
刘邦在40岁的时候开始起兵反秦,那么很多人都在怀疑,为什么刘邦这么大了才开始有出息了,之前的时候早干什么去了。最主要是因为时机还没有到现在,好不容易有了合适的机会,他必须要开始。现在他不仅有人辅佐,而且还有着一些有能力的大臣,所以说现在这个状态是最合适的,反秦是最容易成功的。
不是因为有什么远大理想,而是因为生活所迫
对于刘邦来说,在他40岁左右的时候,这个年纪应该是刚刚好的,因为他之前根本就没有什么大抱负,即便是有的话也没有能力去实现。但是现在这个年纪是刚刚好的时机,已经非常成熟了,秦朝的老百姓过得也很惨,所以说大家都不愿意让秦朝皇帝做领头的,那么这个时候反击不就是最好的机会吗。
现在才终于有了机会,开始了自己的反击
刘邦到现在这个年纪才有了出头的机会,他熬过了秦始皇也熬过了项羽,所以说他决定要开始自己的反击了。之前的时候他是默默无闻,那么现在就变得非常有出息了,这种天下败类的环境之下,他应该是属于大器晚成的感觉。或许这就是命运的琢磨吧,刚刚好时机刚刚能够成功,所以现在这个时期情势所迫加上天时地利,这不就必须得成功吗。
汉高祖刘邦,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原本是个地痞无赖,最后却击败项羽,成为大汉开国皇帝。这样一个屌丝逆袭的经历,无不让人惊叹。他打了多次败仗,却总又东山再起。他多次陷入绝境,却总能死里逃生。他的成功似乎如有神助,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沛县起兵,是刘邦通向成功的起点。当时的刘邦只是一个小小的亭长,而萧何是沛县的官吏,不论是出身和官职,还是品行和名望,都是刘邦远不能及的。那为什么沛县起兵时,最终是刘邦被推举为首领呢?萧何、曹参为什么不争一争,反而是坚定地拥戴刘邦呢?
其一:萧何有自己的小算盘,他怕造反不成连累家人,而且他深知自己的优势在于执行,因此极力推荐刘邦。
司马迁在《史记》中描述到:萧、曹等皆文吏,自爱,恐事不就,后秦种族其家,尽让刘季。由此可以看出,萧何和曹参有自己的小算盘。他们一方面支持并投身造反,另一方面又怕造反不成牵连家人。由此可以看出他们内心的矛盾和纠结。萧何是负责人事的功曹,相当于县里的组织部长。曹参是管理监狱的狱吏,相当于监狱长或者看守所所长。官虽然不大,但在沛县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家里的条件也不错,有房有地有产业,有妻有儿有父母。正因为如此,他们顾及家族利益,肯定不能当出头鸟。万一造反不成、举事失败,按照秦朝的法律是要诛灭九族的。萧何、曹参为了留有退路,因此极力推举刘邦为首领。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刘邦就不一样了。他来自社会底层,家里穷得叮当响。所以刘邦要改变命运的愿望非常强烈。当年他看到秦始皇东巡街的场景,发出了"大丈夫当如此也"的感慨,他需要打破现状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另外,萧何和曹参也十分清楚自己的弱点和短板。他们长期在体制内吃饭,习惯了按照指令行事,具有很好的执行力。可是要让他们成为最后的决策者和最终拍板的人,他们既没有心理准备,也没有这个实践经验,因此他们缺少这个自信。
其二:刘邦释放徭役并流亡芒砀山,使他更具备反秦起义的正当性和号召力,从道义层面刘邦已经拔得头筹。
刘邦虽然有泼皮无赖的一面,也有义薄云天的一面。他身为泗水亭亭长,经常要押送徭役和囚犯去咸阳。由于刘邦工作能力很强,在沛县人缘也比较好,他押送徭役很少出差错。可最后一次押送徭役,差点让他丢了性命。那时秦始皇已死,秦二世征集大量徭役去骊山修皇陵。刘邦正好又摊上了这门差事,他奉命押送一批犯人去骊山,路途中不断有人逃跑。到达芒砀山附近时,已经逃跑了将近三分之一。按照秦法规定,犯人逃跑,押送之人也是重罪。多名犯人逃跑,其他犯人也要受到株连。刘邦索性将犯人全部放了,逃亡到芒砀山躲了起来。有十多名逃犯感念刘邦恩德,也随同他一起逃进了芒砀山。
陈胜吴广起义后,天下局势骤然剧变。刘邦从逃犯一下子变成了大仁大义的英雄,前往芒砀山投奔他的难民也越来越多。所以刘邦在反秦的道路上占据了道义的高位,具备了充分的正当性和广泛的号召力。因此他被推举为首领也是众望所归。
其三:刘邦通过?醉斩白蛇?和?赤帝之子?等一系列神操作,让他拥有了很高的个人声望和群众基础。
刘邦不仅是个传奇,在他身上还有很多神话。他小的时候,就流传着他是金甲神龙和母亲梦中交合而生的传说。年少时,他的左腿上有72颗黑痣,分布呈北斗形状,又流传着他有天子命格。长大后,他外貌隆准,美须髯,面呈龙相,相面先生说他有真龙之相。
在逃亡芒砀山的路上,他巧遇一条白蛇挡道,在半醉半醒的状态下一剑将白蛇斩成两段。逃亡的同伴们遇到一老太婆在半山腰上哭泣,说是赤帝之子斩了白帝子。由此,他成了让人既敬畏又崇拜的赤帝之子。
另外,秦始皇常说?东南有天子之气?,并多次东巡查找,要把这股?天子之气?扼杀在摇篮里。在刘邦藏身在芒砀山期间,吕雉还经常上山寻他。刘邦问吕雉:?我在山上经常换地方,你怎么每次都能找到我呀??而吕雉的回答更加绝妙,她说:?你在的地方,都有一团天子的云气,我顺着这团云气,自然就找到你了。?
这些类似神话的传说,都在司马迁的《史记高祖本纪》里有记载。那个时期的老百姓,都十分相信这些神话。不管是真有其事还是刘邦自己策划出来的,反正他的同伴们都相信了,周边的老百姓也相信了。就如陈胜吴广起义时,在鱼肚子里塞上?陈胜王?的布条,以及学狐狸在古庙里叫?大楚兴、陈胜王?。刘邦这一波?神操作?,与陈胜的做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也正因为如此,刘邦攒足了人气和声望。
其四:实力决定一切。刘邦下山时已经拥有了近千人的队伍,论实力也非他莫属。
刘邦在芒砀山期间,已经聚集了数百人的队伍。在受邀下山后,沿途百姓都听说了他赤帝之子的威名,纷纷前来投靠。回到沛县时,他的队伍已经有了近千人。也正因为如此,沛县的县令怕刘邦喧宾夺主而取代他的位置。县令反悔了,紧闭城门不让刘邦等人进城。
此时的刘邦,早已不再是当年的泗水亭亭长。他手上有了人马,做起事情来也果断干脆,让萧何、曹参等人刮目相看。刘邦让人写好书信,用箭将书信射入城内,号召沛县子弟杀死县令,打开城门。果然,城内军民杀死了县令,打开城门,迎接刘邦入城。
在推举大会上,刘邦无论是实力还是声望,都是萧何和曹参所不能比拟的。因此,他成为沛公,是靠实力说话。当然,刘邦还有着与生俱来的政治天赋,他故意数次辞让,也推荐了萧何、曹参。但萧何、曹参有自己的小算盘,也认得清楚形势,所以坚决支持刘邦出任沛公。
总结:刘邦最突出的能力就是知人善任,他能让身边的人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不管是出身地位比他高的萧何和曹参,还是出身世家的王陵和张耳,不管是同乡发小如樊哙、周勃、卢绾等人,还是后来从楚营投靠而来的韩信、陈平等人,都甘心为刘邦效命打天下,最终都成了大汉王朝的开国功臣。刘邦曾说:?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论抚慰百姓供应粮草,我又不如萧何;论领兵百万,决战沙场,百战百胜,我不如韩信。但是这些人都能为我所用,就是我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
由此可见,历史选择刘邦既是偶然,也是必然。尽管萧何曹参起点虽高,却并不是义军最理想的带头人。刘邦虽然出身低微,但他却在不经意之间,积累了足够的人气和人脉,并拥有了他人不可比拟的实力。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在机会到来时,刘邦把握好了这个机会,众望所归地成了义军首领,由此开启了他推翻暴秦进而夺取天下的征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316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