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郭子仪身居高位,为何还会怕一名小官员呢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7-04 13:31:05

郭子仪身居高位,为何还会怕一名小官员呢

还不知道:郭子仪为何会怕一个小官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我们都知道,唐朝的汾阳王郭子仪一生富贵、顺遂。他率领将士平定安史之乱,单枪匹马深入回纥内部,威震一时。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唐朝的再次繁盛。他一生出将入相三十余年,扶持过四朝皇帝,且他的亲眷皆身居显贵,部下数十名亲信也都封王晋侯。他一生共活了85载,可以算得上是高龄!而就是这样一个一生顺风顺水的人,却惧怕一名小小官员,若是招待不周甚至还会有灭族之险。

要说起郭子仪的为人作风,可谓是刚直不阿。皇帝曾专门为郭子仪建造了一座巨大的汾阳王府,其规模建筑堪比皇宫,富丽堂皇,奢华无比,但郭子仪却下令将自己的府第大门永远打开,无论王宫贵胄还是农夫商贩都可随时进入王府中,可见其为人做事坦坦荡荡。有一次,郭子仪的儿子们曾对父亲的做法十分不解,但郭子仪对儿子们解释说,只有这样才能对外说明自己没有任何秘密,打消奸臣污蔑自己的念头,以示自己对朝廷的忠心。

而郭子仪的厉害之处更在于,即便是敌军听到了他的名字,也是恭敬有加。据说当年郭子仪一人独闯入回纥大营,说服回纥与唐朝重修旧好。每当大使来访时,回纥的领导者田承嗣总是态度傲慢地高居上座,甚至对使节不屑一顾。但当田承嗣听说此次来访的使节是郭子仪时,便立即下跪,谦卑地说:“郭令公着实该跪。

看到这里,大家一定更加疑惑了:连敌人见了郭子仪都要收起桀骜的本性以礼相待,究竟是怎样的人才能使郭子仪也战战兢兢呢?此人既不是什么皇亲国戚,更不是与郭子仪有同样声望的大臣,而是唐朝的一大奸臣——御史中丞卢杞。平常,当郭子仪接待来访的客人时,总是左拥右抱,将美人拥入怀中。

即便是一些已经功成名就的下属来到郭子仪家做客,他对待那些人也是呼来喝去,指手画脚。但唯独对待这个卢杞,只要卢杞来访,他必定命令侍女随从全部退下,而自己独自坐在家中等候。郭子仪身居高位,何故要对一个区区小官如此惧怕呢?

当时的人也有同样的疑问,而郭子仪听后只是连连摆手说道:“此人长相奇丑,且我知道他心胸狭窄。若家中的女人见到他这副嘴脸,必定忍俊不禁。这样一来若卢杞他日得志,只怕我们家族不保项上人头啊!”听完郭子仪的解释,众人才恍然大悟,赞郭子仪高明。而因为郭子仪对卢杞总是以礼相待,盛情款待,因而卢杞虽为奸臣却从不陷害郭氏一族,甚至郭氏一族犯了罪卢杞还会包庇他们。

看来,情商如此之高的郭子仪能活到85岁,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将军允许别人随便进出府邸,家人纷纷反对,将军却说:这样才能保命

唐朝名将郭子仪为平定安史之乱出了许多力,有再造大唐之功,被皇帝封为汾阳郡王,赐免死铁券,并将他的画像挂在凌烟阁上。郭子仪的几个儿子都被朝廷授予高官显爵,第六子郭暖还娶了唐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应该说郭家一门显赫无比、炙手可热。

郭子仪的王府位于长安城内的亲仁里,与其他王公和官员府邸不同的是,自从王府落成以后,每天都府门大开,门口并没有森严的保卫,甚至也不用通报和请示,不论是王公显贵,还是贩夫走卒都可以自由出入,府中的人从不干涉。

有一天,郭子仪帐下的一名将军被调去外地任职,临走前来王府辞行,因没有人通报和阻拦,他就径直走到了内院。当时,郭子仪的夫人和儿女正在梳洗打扮,郭子仪则站在一旁侍奉她们,一会儿打水,一会儿递毛巾,忙前忙后,如同奴仆一般。

这个将军回去后,把见到的情景讲给了家人,于是便一传十,十传百,几天以后整个京城的人都知道了,人们将此事传为笑谈。

郭子仪听到这些传言,倒是并不放在心上,可是他的几个儿子不乐意,觉得很丢面子。他们一起来恳求父亲,请他下令,像别的王公和官员府邸一样,关起门来不让外人随便出入。郭子仪听后,当即拒绝。

几个儿子见父亲不同意,就跪在地上哭着求他,并说:“父亲功业显著,贵为王爵,全天下的人都尊敬你。可是你却不懂得尊敬自己,无论是什么人,你都让他们随意进出内院。我们都认为,即使是商朝的贤相伊尹、汉朝的大将军霍光也做不到这样。”

郭子仪笑了笑,让儿子们都起来,然后语重心长地说:“我之所以敞开府门,任由人出入,并非是为了追求虚名,而是为了保全我们的身家性命啊!”儿子们听后既惊讶又不解,连忙询问其中的道理。

郭子仪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接着给儿子们解释说:“你们只看到了郭家眼前的显赫,却没有看到这背后暗藏的凶险。

我已贵为王爵,位极人臣,没有更大的富贵可求。我自知盛极而衰,本应激流勇退。可是朝廷目前还需要我,又岂肯让我归隐?即使归隐,世上也难以找到一块能容纳下我郭家一千余人的隐居之地。可以说,我现在是进不得进,退不得退。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筑起高墙,紧闭府门,不与外面的人来往。若是有人与我们郭家不和,诬陷我们对朝廷怀有二心,我们必然受到朝廷的猜忌。若是再有小人落井下石,我们郭家老小只怕都要死无葬身之地了。

而我现在把府门敞开,任由人随便出入,证明我们府中没有任何的隐秘。即便是有小人想要诬陷我们,也找不到借口。你们明白为父的良苦用心吗?”

儿子们一听恍然大悟,都十分钦佩父亲的的高瞻远瞩。郭子仪善于明哲保身,由此也可见一斑。

郭子仪的一生历仕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虽然功劳显赫,但是他却从不居功,始终保持低调谦退、隐忍自持,因此没有受到皇帝的猜忌,史书称其“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最终,郭子仪得以安享富贵,直到85岁高龄善终。据说他晚年时子孙满堂,多得连自己都不认识,孙子们来问安,他根本无法分辨谁是谁,只能一个劲地笑着点头。

如何评价郭子仪?郭子仪生平简介

郭子仪是唐朝一代名将,安史之乱就是由郭子仪平定,并且顺利收复长安、洛阳两京。郭子仪是以武状元身份入仕,但早年并没有得到重用,毕竟当时的大唐还没有爆发很严重的危机。直到安史之乱发生后,唐军一度兵败如山倒,接连丢失大片领土,此时郭子仪便派上用场了。其实郭子仪立下如此功劳,对他来讲可能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容易受到猜忌,但郭子仪也懂得“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才让自己得以善终。

在封建时代的王朝中,一个想要出人头地的普通人,往往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如果本身不具备才能,可能只会在温饱线上挣扎,而具备才能,想要走上历史舞台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则要付出更大的努力郭子仪简介,甚至于大概率在建立了功业之后,依然无法避免惨淡的下场。

这其中的原因无外乎“功高盖主”四个字,当你个人的威信和影响超越了皇权本身,那么即使没有实质的行为和野心,也会被视为危险的源头加以铲除。韩信,岳飞等知名的人物就是非常好的实例,但是也并非所有人都有这样的下场,唐代的郭子仪,就是一个例外。

郭子仪生活的时代,是唐代最后一个盛世,唐玄宗的开元时代,而他得以踏上官场的经历也非常的根正苗红,武则天统治的时代,为了跟文科举相对应,也同时开放了武科举,而郭子仪就是武科举早期的代表人物,而且拿到了武状元。这样一个身份在重视军事和以开拓疆土为荣的唐代,是一份非常不错的履历,于是郭子仪就一步一步的开始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前进。

如果这么走下去,郭子仪可能也会跟自己的前辈高仙芝,封常清,或者哥舒翰等人一样,在未来于边疆建立业绩,最后成为唐代名将的代表人物之一。这样虽然也不坏,但毕竟少了几分传奇色彩,历史对郭子仪这种优秀的人才显然不会很客气。

公元755年,唐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掌握了精锐部队的安禄山和史思明开始造反,而郭子仪作为边境的高级军官,在这种危急时刻主动出击,多次击败了安史叛军,跟当时整个大唐茫然不知所措的其他军事力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当唐玄宗在一系列骚操作后逃到了灵武,郭子仪又跟另一名重要的将领李光弼一起在第一时间赶到了灵武擒王。

此时的唐玄宗已经在马嵬坡事变后被逼退位,继位的是做了多年太子的唐肃宗,看到这个情况,唐肃宗非常高兴,并且把两人验证作为自己皇位正统性的代表人物委以重任,郭子仪也因此开始了一生中最大的业绩,平定安史之乱。

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郭子仪的经历非常坎坷,因为安史的叛军是唐帝国的精锐武装力量,唐朝军队在跟他们的对决中,也可以说是互有胜负,基本上能够决定一场战役胜败与否的关键就是取决于将领的指挥,而郭子仪的军事才能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很短的时间内收复了京城。

可是在之后,因为唐帝国内部的政治斗争,郭子仪的军队被牵制和消耗,之后在相州也遭逢了巨大的失败,郭子仪兵败后承担起了责任,官职被一撸到底。不过事实证明,除了郭子仪之外,其他人很难承担起这种责任,所以之后郭子仪又被起复,恢复了兵权,重新指挥作战,最终平定了安史之乱。

而郭子仪本人也在安史之乱中建立起了无比的威信,这种威信甚至连少数民族的回纥人和安史叛军的所部藩镇田承嗣都感到万分畏惧。关于这件事有两个记载,回纥人曾经跟唐朝的叛将仆固怀恩联合起来作乱,但是当回纥人听说了郭子仪尚在人世,竟然主动退兵。

而田承嗣骄横跋扈,连唐中央朝廷的圣旨都不肯遵守,唯独对郭子仪的名望礼遇有加,甚至主动下拜郭子仪简介,这不能不说是郭子仪个人的魅力和才能所建立起来的威望。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最终得以安然老死而没有落得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悲剧下场,原因何在呢?还不是因为郭子仪的情商高,首先他对肃宗和代宗身边的宦官一直有一个很客观地看待标准,从来不去主动得罪他们,不仅不得罪,平时还多方打点,这跟其他平叛官员动不动就歧视宦官甚至主动甩脸子给他们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其次郭子仪从来不居功自傲,也不会因为自己的名望来要挟皇帝,官位越高,功劳越大,郭子仪为人就越低调小心,团结周围的同僚,并且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的忠心,这也是一个关键的要素。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唐帝国在安史之乱后的政局不稳,外患有周围的少数民族,内患则是拥兵自重的各色藩镇,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依靠重用郭子仪来维持自己的统治,而相对于其他的军事将领,郭子仪不仅在才能上,更为重要的是性格上也有着谦和谨慎的优良品质,因此,郭子仪能够被重用和最终安然结束自己的一生,也就理所当然了。

郭子仪功高震主又手中握着大权,为何还能寿终正寝?

因为郭子仪在危机时候,拯救了唐玄宗,拯救了唐朝,受到了皇帝的重视。后来郭子仪更是手握大权,但是并没有皇上怀疑他的野心,因为郭子仪为人非常的聪明,知道自己功高震主,但是郭子仪却将自己的府邸的大门打开,告诉天下人自己从来就是坦坦荡荡。郭子仪为人直率正直,因此郭子仪可以寿终正寝,并且深受皇帝的信任。

郭子仪早年参加科举,成为武举人榜首。当时唐朝的文武科举都是非常严格的,真正挑选人才的人,可见郭子仪是一个文武双全,有真才实学的人。唐朝爆发安史之乱的时候,唐玄宗只能去四川避祸。这是正缺一个安定天下的英雄将军,这个时候郭子仪出现了,他一手平定叛乱,稳定了局势,使得唐朝的统治得以稳固。自此皇帝就很看重郭子仪,封他为代国公。后来郭子仪又平定了吐蕃人和一个官员的联合叛乱,后来大败敌军。

虽说郭子仪的功劳非常大,但是自古以来皇帝就会很担心这种功高震主的将军,但是郭子仪没有得到皇帝的猜忌,反而最终寿终正寝。这是因为郭子怡为人非常直率,郭子仪将自己华丽的府邸的大门每天都打开,他这么做就是想坦白的告诉天下人自己没有反心,可谓是非常聪明豁达了

还有就是郭子仪这个人非常聪明,不得罪小人,可以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朋友遍天下的郭子仪是一个很受欢迎的人。

还有就是郭子仪这个人不贪财,郭子仪有了很多的封赏,生活用度都是很好的,非常奢侈,但是郭子仪不贪污腐败,只用自己的钱,百姓还是很认可这种清白的官员的。?

所以,郭子仪能得寿终正寝和郭子仪本人的性格做人方式等原因是息息相关的。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315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