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国子监到底是什么样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国子监就是从前的大学,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大学。全国就这么一所,如果放在今天,无论北大还是清华,都赶不上它的地位高。“国子监”,始于隋代,为教育机关,至清代就变为只管考试,不管教育的考试机构;到清末则成为卖官机构,成为封建官僚政权机构中生成官吏、输出官吏的造假之地。
从元代迁都大都到现在,国子监矗立在北京的历史,已经超过了七百年。
当时,这里不准在学生宿舍里唱歌喝酒,不准穿其他的衣服,只许穿校服,不准假装称病。
时代的教育,依然完全由政府控制。国子监的学生由地方学校举荐上来,然后全部参加一次入学考试,按学生成绩的好坏“分科”,跟现在的高考差不多。除了成绩,形象也很重要,年老残疾、相貌丑陋的考生即使考上也会被劝退的。
学校里规定的学习任务,学生必须按时完成。除了课堂教学外,学生们的日常功课还有三样:一是练字,第天要临摹一幅字,写字最差的要挨竹板子。二是背书,三天一背,最少300字,背不出照样打屁股。三是写作文,每月要完成6篇文章,如果按月不能交6篇,照样狠罚。
国子监当然也有日常行为规范。比如:不准监生擅自进学校的厨房,不准对学校的伙食说三道四,不准在学生宿舍里唱歌喝酒,不准穿其他的衣服,只许穿校服,不准假装称病,不准深更半夜的时候在学校里游荡……这些似乎比现在的大学还严格。
这里也会充满白色恐怖,比如充军、杀头;还有一些学生不堪学习重负上吊自杀了。
明朝国子监第一任校长宋讷很得朱元璋赏识,因为他执行校规特别认真。可他一认真,学生就惨了。许多“犯禁”的学生甚至被活活饿死。
一个叫赵麟的学生坐不住了,写了一张“大字报”贴在国子监墙上,以示抗议。朱元璋觉得此事非同小可,若不从重惩处,日后定会有人效仿。一声令下,赵麟被砍头了。国子监校门口竖起了一根高高的竿子,赵麟的头颅就像大蒜一样挂在竿子上。风吹来,摇摇晃晃地煞是可怕。
很难想象,这充满书香气、朗读圣贤书的地方,竟然有这样血淋淋的一幕。
杀了赵麟以后,朱元璋又叫人写了《赵麟诽谤册》和《警愚辅教》两本小册子,作教材发给国子监的学生,告诫他们好好学习,不要再写大字报闹事。
这里也曾盛行作弊,学生们会把四书五经写在衣服上,脱了衣服抄。别以为只有现在的学生才懂得作弊。早在几百年前,国子监的学生就开始大无畏地实践了。在陈列的文物中,我看到十件薄如蝉翼的绸衫,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据说抄的是四书五经,专门为科举考试定做。以前科举是一个才生一个格子间,监考只是巡回看看,并不时刻紧盯。所以老师一走,考生完全可以脱了衣服抄。
除了作弊,监生长期旷课也让老师很头疼。1426年12月礼部在上奏给明宣宗的一份奏章里埋怨说,国子监里的学生许多都说请假还乡,有的到现在还不来,请皇上派人问一问,看到底是不是真的家里有事。当时国子监里就有不少外国留学生,大致来自高丽、交趾、鞑靼/">鞑靼等,就像现在中国人热衷到加拿大、美国留学一样。
到了后期,国子监就慢慢地走向没落了。当时的政府不拨钱下采,国子监的老师们也抱怨自己工资太低。为了“发财致富”,国子监的领导们就想到了卖文凭。尤其到了清朝后期,有钱就能买到学生做。当时有考生中了进士,政府没钱刻石碑,结果是进士们自己掏钱刻石碑,刻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再搬回国子监,和其他的进士石碑立在一起。
清末随着科举考试的结束,国子监的功用也落幕了。辛亥革命以后,共和政府成立。清朝学部的事务,移交给新政府的教育部。最初,鲁迅由于工作的原因还来过几次。以后国子监开始接待的,就是来参观的人了。
古代国子监、太学
他们都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但是,作为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在先秦以前,周代称辟雍,虞舜时称上庠,五帝时称成均,汉以后称太学。隋朝以后称国子监,清末废除科举制度,国子监撤销。
也就是说,时间不同,叫法不同而已。
而翰林院是一种机构,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作协
翰林院---------从唐朝开始设立,初时为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
[1],自唐玄宗后,翰林分为两种,一种是翰林学士,供职于翰林学士院,一种是翰林供奉,供职于翰林院。翰林学士担当起草诏书的职责,翰林供奉则无甚实权。晚唐以后,翰林学士院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
[2],有“天子私人”之称。在院任职与曾经任职者,被称为翰林官,简称翰林。宋朝后成为正式官职,并与科举接轨。明以后被内阁等代替,成为养才储望之所,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为皇室成员侍读,担任科举考官等。地位清贵,是成为阁老重臣以至地方官员的踏脚石。
国子监,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
两汉时期,国家的最高学府称为“太学”。
晋武帝司马炎时,在太学之外,始设国子学。
隋炀帝时,改为国子监。
国子监(学)的设立相对于“太学”而言,除了是国家传授经义的最高学府外,更多的承担了国家教育管理的职能,但两者经常互称。
至唐宋,据《旧唐书·高宗本纪》:“凡六学,皆隶于国子监。”
所谓六学,即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它们都属国子监管理。
清沿袭明制,国子监总管全国各类官学(宗学等除外)。
“监”是何意?
监在这里,用作官名、官署名,读去声(“荐”音)。
古代称当官之人为“监子”,称官署的低级官员为监事,在国子监读书、肄业者为监生,称国子监课业考试第一名为监元。
国子监刻印的书本为监本,国子监的规章制度为监规。
唐代监管盐业的官署称监院,类似的还有中书监、钦天监、牧马监等。
“国子”是些什么人?
《周礼》:“以三德教国子。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
东汉经学家郑玄注:“国子,公卿大夫之子弟。”
清·刘书年《刘贵阳说经残稿·国子证误》:“国子者,王大子、王子、诸侯公卿大夫士之子弟,皆是。”
可见国子泛指贵族子弟。
设置哪些职务?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提到清代新科进士要专门赴国子监举办“毕业典礼”,并由相应职位的官员为他们簪花。
这些职务名称,今天理解起来有难度,在此稍作梳理。
整体管理上,国子监设祭酒、司业、丞、主簿等官职。
具体下来,每个专业(六学)皆设有博士、助教两个官职,其它如直讲、典学等职务,依据不同专业有所取舍。
一、国子监祭酒:从四品官阶,掌大学之法与教学考试。从职能来看,大致相当于今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兼高等教育司长,也或清华/北大校长。
为什么会有祭酒的官名?早在商周时期,祭祀用酒,要由尊贵者或长者来执任。为此,人们把位尊者或年长者称为祭酒。
二、国子监司业:从四品下。为国子监副长官、副校长,协助祭酒主管教务训导之职。
三、国子监丞:从六品下。负责惩戒国子监中犯有过错者,管理对象为博士以下的所有教职员工和监生。
四、主簿(典簿):从七品下。掌监印典领文书,督察吏役各尽其责。
五、博士:如今是学位,古代是官职——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国子监博士,也有官品,职能上分管教学,授课。
六、助教:官名,分掌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六堂之教学,讲授儒家经典。
七、直讲:官名,辅助博士讲授经学。
八、典学:依《大唐六典》载,掌管抄录课业。
值得一提的是,国子监不仅接纳国内各族学生,还接待外国留学生,对民族融合、中外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
国子监还有其他名字,还可以叫太学或者国学。最早的起源是在汉朝时期,汉武帝为了选拔人才设立太学。国子监在今天看来,类似于国家的教育部,总的管理教育事业,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才。到了元朝时期,国子监成为国家最高的学府机构,主要从事于一些教育活动,后朝明清两朝也是大差不差,格局基本没有改变。
国子监的主要功能就是承担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管辖地方的学府机构。在古代,国子监代表了国家的最高教育水平,里面的老师都是学有所成的老学士,思想丰富。国子监对于教员、学生的管理比较严格,一些尊师重道、努力学习都是基本的要求。主要学习的是前朝流传下来的经典书籍,例如《四书》《五经》等,都是儒家学说。除了承担教育活动一外,其实最重要的就是教育学生忠君爱国,以礼仪压制内心的欲望,达到教化的目的。
国子监的主要职务有祭酒、司业、丞、主簿、等,具体分管不同的职务。其中祭酒的官职最大,是三品官。在人员分配上,祭酒只需一名,司业需要两名,丞和主簿只需一名。国子监的学业分为七门组成,分别为国子、太学、广文、四门、律、书、算术。每个类别都有最少两个博士,教学水平是比较高的。
在每个朝代都有国子监这样的机构存在,只是叫法不一样,历史悠久,代代相传。所以古人对于教育事业的看重是非常大的,不光光是在中国,国外也依然如此。帕斯卡尔曾说过,?人是有思想的芦苇?,没有思想和芦苇一样,那就不叫人了。我个人也非常认同苏格拉底的话,?思想是万物的尺度?,思想之于人是无与伦比的。
国子监与太学可互称,经常用太学来指代国子监。但同时,“国子监”出现后,“学”与“监”不同的含义说明了二者在承担两种功能上的不同分工,“学”是传授知识,指向教育和最高学府的功能;“监”是督查监管,指向国家教育管理的功能。
国子学或国子监,是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其具备了两种功能,一是国家管理机关的功能,二是国家最高学府的功能。国子学的设立相对于“太学”而言,除了是国家传授经义的最高学府外,更多的承担了国家教育管理的职能;
太学
西周时期国家的最高学府称为“太学”, 夏商周,大学在夏为东序,在殷为右学,在周有东胶,而周朝又曾设五大学:东为东序,西为瞽宗,南为成均,北为上庠,中为辟雍。到了汉代,在京师设太学,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太学祭酒兼掌全国教育行政。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而国子监内同时也设太学。
国子监(国子学)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309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