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范蠡能几次发家,到底是用了什么方法

以史为鉴 2023-07-04 12:54:24

范蠡能几次发家,到底是用了什么方法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范蠡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可以说,历史上每一位开国皇帝的崛起,都离不开他身边的功臣们。而这些功臣,尽管他们在皇帝打江山的时候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一旦皇帝登基之后,这些功臣则成了皇权的最大威胁,以至于他们几乎会被屠戮殆尽,很少有人能够幸免。

不过,历史上还真有这么一位人物,不仅在帮助皇帝夺取天下之后功成身退,而且,还凭借着另外一种身份重新活跃在世人面前,过的十分潇洒,此人便是范蠡。

范蠡字少伯,出生于春秋时期的楚国宛地,他是历史上少有的既具有政治才干、又有经商天赋的人。作为臣子,他能够辅佐君主打败强敌,重登王位;作为商人,他又能够富甲天下,同时不忘同情平民百姓,三次散尽家财,又三度重新通过经商致富。

可以说,范蠡算是春秋时期的第一奇人了。

范蠡原本是楚国人,胸怀大志,一心想要报效国家。然而,当时的楚国只有贵族才能入仕,布衣出生的范蠡根本没有当官的希望。后来,范蠡与文种相识相交,两人一起去了越国。到了越国之后的范蠡,虽然,有了做官的机会,但是,却一直没有得到重用。

直到公元前496年,范蠡终于等到了他的机会,当时吴越两国连年交战,吴王阖闾听闻越王允常身死,派兵进攻越国。结果,被继位的勾践大败而归,自己不久后便重伤身亡,临死前嘱咐自己的儿子夫差不要忘记复仇。

夫差遵循父命,一直操练兵马,准备攻打越国,越王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决定先发制人。他不顾范蠡的劝阻,举国而出,最终,被吴国击败。越王勾践后悔不已,渐渐重视范蠡和文种,在范蠡的建议下,越王派出文种向吴王谈判求和,表示越王愿意携带妻子到吴国当奴仆。

面对越国的求和,吴王原本已经同意,却又遭到相国伍子胥的极力反对。越王得知后正准备杀妻灭子,与吴国决一死战,这时候,文种提议向吴国太宰送去珠宝,以求其为越国说话。太宰收下珠宝后向吴王指出灭掉越国的种种不利。

吴王听后深以为然,不顾相国反对,将军队从越国撤出,越王从此便开始了他的俘虏生涯。越王勾践入吴为奴的时候,原本只需要他自己和其妻子便已足够,范蠡却自告奋勇的表示:愿意和越王同行。在勾践的奴仆生涯中,一直是范蠡陪伴在他身边,为他排忧解难、出谋划策。

这期间,每次当吴国为了羞辱勾践,而提出种种无理要求,勾践忍不住要发作的时候,都是范蠡在背后劝他忍辱负重;每次勾践要遭到陷害的时候,都是范蠡帮他度过难关。可以说,凭借着一股赤胆忠心,范蠡渐渐成为了越王最信任的人。

后来,吴王见到勾践对自己这般低眉顺眼,逐渐起了恻隐之心,认为勾践已经归顺于自己,便将他放回国去。勾践回到越国后,时刻不能忘记自己在吴国受到的羞辱,他在自己的床前悬挂一只苦胆,每次吃饭前都要先尝一尝苦味,以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过去的耻辱。

不仅如此,勾践还与农民一起下田干活,他的夫人也和平民妇女一起养蚕织布。同时,勾践还积极采纳范蠡的建议,多次向吴王献礼,以此来麻痹对方。越王还对吴国赠送了大量木材,使得吴王兴修宫殿,损耗了许多国力。

为了进一步麻痹吴王,范蠡还将许多美丽女子送到吴国,其中,有一人便是大名鼎鼎的西施。

西施出身贫寒,年少时常常和母亲在江边浣纱,因此,得名“浣纱女”。西施是当时有名的美女,有闭花羞月、沉鱼落雁之姿,西施虽然只是田家妇女,却是深明大义,范蠡找到她并说明来由之后,西施很快就答应了。

在学习了三年的礼仪、舞蹈之后,西施便被送给吴王,吴王得到西施后兴奋不以,每日沉迷美色,渐渐荒废了朝政。后来,在范蠡的离间计和美人计的双重作用下,吴王杀死了富有才能的相国伍子胥。

越王励精图治而吴王却荒废政事,很快,吴国的国力就被越国超过,后来越国几次攻打吴国并且大败吴军,最终灭掉吴国,吴王夫差自杀身亡,越国从此名声大震。这时候,范蠡的智慧再次得到了体现。

范蠡在勾践最艰难的时候帮助了他,按理应该得到许多奖赏,范蠡却很明智地选择了功成身退。他还写信给同样有大功劳的文种,劝他一起离开,文种因贪恋权势不肯离开,后来,果然被越王逼迫自杀。范蠡最终泛五湖而离去,据说西施也随他一起。

功成身退的范蠡从此开始经商,他在这一方面的确有着过人的天赋,很快就成了当地富甲一方的商人。同时,他又关心百姓,为了接济穷人几度散尽家财,因此,尽管在当时商人的地位一直处在社会的最底层,范蠡依然得到了许多人的尊重。

从《史记·货殖列传》《越绝书》《吴越春秋》《文子》等典籍的材料看,计然继承了老子的思想,并在实践中对老子的道论、自然无为的思想和治国治身的理论有所发挥和运用。

而范蠡能够几次发家,跟他的经商要领关系很大。

范蠡十分注重对于经商环境的选择,他做事总是谋而后定,从不盲目冲动;对于供需关系,范蠡也有他独到的见解;范蠡的时间观念很强,尤其在经商方面,他主张时不待人,要果断抓住时机;“贵出贱取”是范蠡经商的重要原理,他主张,在事物价格很高的时候卖出,价格很低的时候反而入手;同时,他还注重货物的质量,往往不会将一件商品储藏很久,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商品质量,又可以加快资金周转效率。

范蠡的另一个重要的理论便是“薄利多销”,这个理论是他经商致富的重要理论,直到现在还一直被许多人沿用。

不管是对于权势还是财宝,范蠡都没有丝毫的贪恋之心,他能够在这两个领域中取得很高的成就,又能在功成之后悄然离去,致富之后散尽家财。这样的人,不仅有着许多人难以企及的智慧,还拥有着一颗不慕名利的心。范蠡的广阔视野,不仅为他的经商提供许多便利,还能够让他在名利的诱惑下保全性命。

辞官后的范蠡是如何成为一代富豪的

“陶朱公”范蠡成为一代富豪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他发家的地方在陶丘,陶丘一直是中原地区的水陆交通中心和全国性经济都会,享有“天下之中”的美誉。而且懂得根据时节、气候、民情、民俗等进行生产,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皆备,没有失败的道理。


范蠡是非常注重经商环境的,非常善于把握有利时机,还会根据市场的规律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就像如果要捕鱼就一定要提前结网,要不然机会到来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却抓不住。而且总是提前准备好市场上所需要的东西,有很高的前瞻性。

而且范蠡特别懂得“贵出贱取”的道理,当商品的价格达到最高点的时候就果断的出手,当商品价格跌落到最低点,要像珠玉一样买进,贱下极则反贵。

对于生意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诚信,这也是范蠡十分重视的一点,他追求的是薄利多销而是暴利。为了不“缺斤少两”范蠡据说还制作了类似于“称”一样的东西。

最难得可贵的并不是这些理论,而是懂得仗义疏财、回馈社会,被人们成为“文财神”。这样百姓都会记得范蠡的好,而范蠡的名声也会越来越好,主张修桥铺路,访贫问苦,做了许多雪中送炭、扶危济困的善事。


有了这样的好名声,范蠡的后人用这样的好口碑继续创业,继续做善事,财富就像从山上滚落下来的石头一样,所以最后才能范蠡的家产才能做到积累过万。



弃官经商的陶朱公范蠡,是如何一步一步成为华夏历史上的第一个富豪的?

范蠡,又名鸱夷子皮或陶朱公,“居官致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

勾践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难与同安乐。范蠡深知有功于勾践,而后很可能落得“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劝说文种不成,退隐远走。范蠡迁徙至陶,认定这个地方居于“天下之中”,“乃是诸侯四通的地方,也是货物交易的地方”,便于此定居,操计然之术等以治产,没出几年经商积资成巨富,遂自号陶朱公。

经商如同用兵,除因地制宜,范蠡在商业上留下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思想,也是他发家可致千金的原因。

其一,范蠡主张把握商机,侯时转物。提出“待乏论”,抢得市场优势。

其二,范蠡主张“逐什一之利”,薄利多销,不求暴利。

其三,“积着之理,务完物,无息币。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要合理地贮存商品,加速资金周转,保证货物质量。

他是典型儒商,又深知亢龙有悔的道理,在治家致千金,又收到齐王拜相邀请后,向齐王归还了相印,散尽家财给知交和乡邻。

范蠡退隐后垦荒耕作,兼营副业并经商,士农商并举,对于国家与政治,有独到的见解,在平衡农商方面,提出"平粜",不仅战国时李悝推行平粜法和汉代设"常平仓"都是这一思想的发展与实践,与现今经济社会的市场主导,政府宏观调控的做法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307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