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古人晚上都会睡在哪里的,最早出现记载是在什么时候

众妙之门 2023-07-04 12:52:49

古人晚上都会睡在哪里的,最早出现记载是在什么时候

还不知道:古人晚上都睡在哪里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人们常说,是人都离不开吃、喝、拉、撒,其实还有睡,也就是说,只要是人或者动物,都得睡觉。

现代的中国人睡床,那么古代人睡在哪里呢?今天就给大家讲一讲关于“睡”的历史。

中国人应该是最早就睡在床上的民族,因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床的记载就出现在商代的文献上。

关于床的发明,又能追溯到上古时期,据说是由尝百草的神农发明的。

当时的生产力低下,人们只能在地上铺上干草和兽皮,就直接睡在上面,但地上的昆虫时不时的爬了上来,人们不堪其扰。

后来,就有人发明了编制技术,人们将有味道的草编制城草席,覆盖在干草兽皮上,大大缓解了蚊虫叮咬。

后来人们发现,如果将睡觉的地方加高,效果会更好,于是最早的床便应运而生。

最早的关于床的记载出现在商代,其形为“爿”,事实上,在古代,“爿”和“床”是通用的文字。

床继续随着历史的进程演变,慢慢兼顾了多种功能,古人在床上可以放置案几,在上面写作、读书甚至吃饭,到了晚上,便在上面睡觉,没错,有点像今天的东北大炕。

床在最早的时候还有接待宾客的作用,床的一种“榻”,便是专门用来接待贵宾只用,比如那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便是取自于此。

但到了唐朝,桌子和椅子得到了很好的推广,于是用来接待客人不必再搬出榻来,一个椅子就足够用了,所以床的作用也就越来越单纯,成了专门睡觉的地方。

我国古代的床可不像现在,大部分都是架子结构,三面围栏,只有正面可以出入,用料多也就给了匠人们雕梁画栋的机会,现存的古代木床,很多都是不可多得的木雕珍品。

宋朝以前没棉被,古人冬天如何睡觉?

宋朝以前古人冬天睡觉,虽然没有棉被,但是还有动物的皮毛等,作为被子填充物。

根据历史考证,在宋朝以前,古代人是没有棉被可盖的,所以古人到底靠什么度过寒冷的冬夜呢?下面我来逐一分析。

首先我们来说社会上层达官贵人是如何过冬天的?首先大家想一个问题,你到冬天的时候,首选的衣服是什么?我想大家的答案大概都是羽绒服吧。所以我们都知道这些达官贵人最不缺的就是钱。他们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不会让自己冷的。在那时虽然没有棉花,但是还有类似于棉花一样的东西。

大家都知道穿羽绒服是特别保暖的,所以古代虽然没有棉被,但是他们有羽绒被呀。富人们将上好的鸭绒或者鹅绒作为填充物塞到被子里面,那保暖效果可比棉被好多了。而且我们常常在电视剧镜头中看到古人也是有暖炉的,一般的达官贵人家中晚上都会烧火炉先将房子里面烧热再睡。而且晚上火炉还有仆人们来维持温度的。所以他们自然不用担心取暖问题。

富人有富人的办法,那么平民也有平民的取暖办法。古代平民将自己的房子常称为茅草屋,所以我们可以猜个大概。平民的房屋是以茅草为主,因为茅草既便宜而且又蓬松保暖,所以一般平民都会在自己睡的地方放上茅草来保持温度

而且他们由于没有钱,所以只能找些粗布做被子,在里面随便找些填充物,放些劣质的鸭毛,鹅毛,再混杂一些稻草,这样他们的被子就好了。而且在北方还有火炕,所以到了冬天也不会冷。所以古人取暖的智慧还是很强大的。

为什么古人都喜欢睡在又凉又硬的瓷枕上面呢?

瓷的发展前身为陶,两者区别在于用料和制成品的优良。

无论是黄、红、黑这样的有色泥土,还是用含氧化铁比例低的瓷土和高岭土烧制而成,人们把没有经至紧就烧结而成的粘土和瓷石制品称为陶器,烧制温度高且烧结程度好的为硬陶,若烧制过程中经过施釉这道工序的,又称为釉陶。

瓷器就是在陶的基础上,用胎体烧结程度更为紧密、釉色品质更为优良的粘土和瓷石,在高温中烧制而成。瓷枕的出现和发展,便是得益于制瓷工艺的进步。

瓷枕最早出现在隋唐时期,并且将大量织锦和刺绣上的图案用于瓷绘,使得瓷枕不仅造型精巧,而且色彩斑驳,无尽华美。

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

其曰明器,神明之也。涂车刍灵,自古有之,明器之道也。”明器就是指用各种材料制成的随葬器物,按照生前日常所用物品来制作和分类,从锄、铲这样的生产工具到锅、碗等生活用品,再到礼器、玩具和食物,应有尽有。

瓷枕最初就是一种高规格的随葬物品,不仅美观且不易受土壤、温度、雨水渗透等因素影响而腐坏。动物形、人物形和绞胎瓷瓷枕是唐朝瓷枕的典型代表,特点是尺寸小,但颜色釉却烂多姿,异彩纷呈,这源于唐朝经济的繁盛和工艺技术的进步。

经过不断发展,瓷枕从泥土中走向人们日常生活,睡觉、诊脉或是作为观赏玩物,都能看得到它。

白玉金边素瓷胎,雕龙描凤巧安排

《醉花阴》中写有:“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其中的玉枕,就是指的瓷枕。宋朝时,瓷枕进入了它最为鼎盛的发展阶段。

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一是产量大,普及范围广。因宋时的官窑和民窑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加上古人们在使用物品时通常会将自己的思想和精神寄托于上,所以不同的人群都能够根据需要选择不同造型、品质的瓷枕。

对于皇家贵族来说,体现高贵血统的“凤凰如意枕”就是他们的专用;而普通百姓家中,在求福求贵求平安的心愿下,那些带有福、德字样的“福德枕头”常会成为他们的选择;还有表达恩爱甜蜜的“鸳鸯枕”、表达祝福的“长命枕”和“福禄枕”等等。

二是造型丰富,装饰多样;相对于讲究富丽、豪情的唐朝,讲究君子风度的宋朝,在浓厚的文人气息中,以“真、草、隶、篆”各样书体为本,利用“诗、词、曲、赋”等不同文学载体,再将文人画、山水画融入其中,打造出一种艺术多元化的意境之美,成为了主要风格。

与此同时,除了常用的长方形,还有了花瓣形、云头形、八方形,甚至鸡心形、孩儿形等独特造型。

三是与地方风俗特色相融合:刑窑、定窑、铜官窑、景德镇窑都是当时重要的瓷枕窑口,从地理位置上分为南北两大系别。

北方磁州窑系的文字饰纹最具代表性,分布于河北、河南、山西各地,以粗犷豪放、线条简洁明快,且大方朴素、坚固耐用而闻名。通常是在白色妆土的瓷胎上以黑彩绘成字样或图案,外加一层白色的透明釉,烧制完成后能够有水墨画的效果。其底部还印有“张家造”、“赵家造”等作坊记号。


南方地区流行的青釉瓷枕中,浙江越窑在生产规模、工艺水平、产品质量方面都居于领先地位。以紧随时代潮流为基础,制作出胎壁减薄、轻巧优美,釉色纯净,且以纤细划花装饰为特点的的青釉褐绿彩。体现出,宋人们陶醉于“小家碧玉”,自得其乐的生活状态。

瓷枕的多姿多彩,深受古人喜爱,少不了陶塑之一古老工艺的贡献。即以当地天然的泥土为原材料,利用手法进行捏、帖、堆、筑,并将线刻、剔划、雕刻、镂空、镶嵌等方法搭配其中,才能制作出造型各样且牢固耐用的器物,同时也最大程度丰富了它们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唐时,社会开放程度大,人们的思想得以较大程度的解放,工艺技术上讲求创新、自由。

在使用色釉技法时,广泛利用撒釉和流釉,并以色彩退晕的方法来表现出深浅不一的层次感。继承传统器物的工整上,又更加增添了一种丰满和富丽之感。

唐瓷枕一般总体上长为十二至十四厘米,宽约十厘米,为方便使用,接近颈部的前侧较低,而位于脑顶部的后侧相对较高,差高会控制在一厘米左右,其面部前窄后宽,呈梯形状,枕底部设有一孔,可以用短小精悍来形容。

而宋代瓷枕在高度方面和唐代无异,但以追求实用性为主,重视器物的形式,用料更为考究,做工也更为精良。这时的瓷枕长度上达到了近三十厘米,枕身的釉彩由明艳转为温暖清秀,讲究意境优美、和谐统一。

踪迹未辞鸳鸯客,梦魂先到鹧鸪村

为争三寸气,白了少年头”,工匠们在瓷枕上刻下这样的警示之言,成为宋以及之后的一种社会潮流。忙忙碌碌一天之后,一个安稳,高质量的睡眠能够帮助人们恢复精力,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硬质的枕头有助于养生,它能够增加睡觉人头部辗转的次数,以此调节血压,同时还可以防治颈椎酸痛、骨质增生。若是想要舒服一些,人们可以在上方放置一些柔软的布料,夏天时清热消暑,冬季时将热水从一旁的小孔中注入,能够保暖御寒。

再加上它还能用于观赏,舒缓视觉疲劳,以及通过文字和图案与使用者产生内心的共鸣,以此帮助抒发难以调解的情怀。正是由于它的功能多样又物美价廉,使得其在民间流传了上百年之久。

鸡鸣、敲锣,常常成为古时人们每天确定时间的参考,但有些时候,人们需要自行规定起床的时间,像是寒窗苦读的学子,备战打仗中的军人,他们更希望能有一个警报功能的器物,而硬质的瓷枕就是一个重要物件。

故事“温公警枕”说的就是利用枕头来强行督促自己学习的故事。在司马光小的时候,为了能够让自己每天更早地起床学习,他便刻意请人用圆木做了一个枕头。

每当熟睡之后,只要他一转身,就会从枕头上滑下磕到床板,疼痛看会让整个人瞬间变得清醒起来,这样就能迫使自己不处于懒惰之中,从而发奋图强。

在《越绝书·外传·枕中》中有:“以丹书帛,置于枕中,以为邦宝。”这是因为瓷枕和其它物件同样,内部大多为空心状。为了保险起见,人们常将贵重的饰品、字画、书等藏于其中,在遇到火灾、抢匪、追杀等突发状况时,能够随时抱之逃亡。

不仅如此,对于盘着精美发髻的女性来说,睡觉时,她们可以将头发放置于后,弧形的瓷枕能够帮助其将发型固定住,一觉醒来时,发髻不会受到影响而散乱。

瓷枕,在制瓷工艺技术的发展中得以大放异彩,一直从唐朝流传至明清,后因为在机器生产下,软枕制作技艺的进步和廉价成本,使得每日陪伴主人入眠的它走向了衰落。

但无论如何,瓷枕独特多样的造型,绚丽多彩的色泽,以及方便人们生活的多样功能,都让它成为历史上不可或缺地靓丽一笔。

古人走夜路都会在哪里落脚,为什么有宁睡坟头不睡庙的说法?

古人为了赶路,有时候不得已,必须得走夜路,走夜路的时候,想恰巧找到一户人家,借宿其实是非常难的,在这种时候呢,她们通常会席地而睡,或者有的人会找坟头睡下,而不会选择去寺庙。

在古代来讲,寺庙可以说是比较神圣的地方了,休闲的一般都比普通的屋舍要好,但是也正因为是这个原因,寺庙的周围到了晚上往往都聚集了很多匪人。这些匪人就等着某些傻大头到寺庙里住宿,趁机进行衣服奸杀掠夺。所以说在夜晚寺庙其实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天下最危险的事情其实就是狠毒的人心。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古代赶路的人,在夜里宁愿去坟头,也不愿意去睡寺庙。因为极少有盗贼会去坟头那里打劫人,所以在坟头反而比在寺庙里更加安全。

其实这就是古人总结出来的智慧,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其实这个道理都贯穿在其中。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是最安全的,最安全的地方,有时候却成了最危险的地方。所以说如果大家,不是那么急的话,在晚上尽量不要走夜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306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