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说起杨继盛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若有人双腿腐烂,危及性命当何如,截肢以保全性命。若身在明朝的监狱,面对如此情况,又当如此,等死?
明朝嘉靖年间一个名叫杨继盛的囚犯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当时他的双腿因为用刑"两腿肿粗,相摩若一,不能前后;肿硬若木,不能屈伸"。之后便逐渐溃烂,硬汉杨继盛于是摔碎里监狱里喝水的瓷碗,用瓦片剜去腿上腐烂的肉,当时给他举灯的狱卒看到这一幕,当时就震惊了。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杨继盛坚毅的性格大概是从小时候就培养出来的。杨继盛的母亲去世的早,父亲杨富续弦,因此他在家的日子并不好过。幼时放牛看到别人在私塾读书,便请求父亲让他读书。于是杨继盛一边放牛,一边在学习。如此条件下,杨继盛还是考中了。
入仕之后在南京担任吏部主事,杨继盛官运亨通,前途无可限量,一进朝堂就在有权有势的吏部,之后调往京师,若是杨继盛能安安静静的当一个官员,他未尝不会身居高位。然而,他做了别的选择,看到不平不公之事,就弹劾。
这其中就有仇鸾,仇鸾先后任宁夏总兵、陕西总兵,庚戌之变被启用为大同总兵。虽说是总兵,但是仇鸾并没有一点的军事能力。在俺答南下的时候,身为总兵的仇鸾被俺答打的节节败退,使得俺答打到北京城外。这时候的仇鸾不想着如何守着城门,反而将大一笔财富送给俺答,贿赂俺答退兵。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凭借着谗言媚主,被加封为太子少保。
之后,仇鸾主持和蒙古各方开放马市,在边境交通互易,以缓解边境的矛盾,如果此事能够做好,仇鸾甚至可以载入史册。但可惜的是,仇鸾并没有这样的能力。马市在他手里并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没有能力维护马市的治安,也不能抵挡游牧民族的骚扰。于是蒙古人白天和汉人交易,晚上化身盗贼掠夺,边境百姓苦不堪言。
杨继盛弹劾仇鸾开放马市的弊病,嘉靖皇帝本是听到心里去的,欲罢免仇鸾,但是在仇鸾的多方进宫密告之下,嘉靖改变了态度,将杨继盛下了监狱,后又贬到了民族混合居住、环境恶劣的狄道。
有时候环境的恶劣对一些伟大且勇敢的人来说,并不是很大的困难,甚至以在此磨练意志为乐,并开辟出一片乐土,如柳宗元、苏轼之辈。
杨继盛面对这个荒凉落后的狄道并没有气馁,他开始教化当地的百姓,开学堂、整理河道、开挖煤矿,将当初无人问津、无人治理的狄道,治理的井井有条。在他升迁离开狄道时,当地人夹道相送,称他为"杨父"。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说的就是杨继盛。
剔骨剜肉,硬汉杨继盛的自救
杨继盛离开狄道前往京师,一年中升了四级。杨继盛是个实在人,这样快速的升官,让他感觉自己必须做点什么以报效朝廷的知遇之恩。于是忠臣杨继盛,为报皇恩,开始向皇帝提拔的严嵩下手了。
杨继盛沐浴斋戒了三天,为防止严嵩拦下折子,便从左顺门进宫直接将帖子递给了皇帝,义愤填膺的陈述严嵩的十大罪状。皇帝大怒,却不是去抓严嵩,而是将杨继盛大骂一顿,后不置可否。
这件事被严嵩知道后,岂会轻易放过杨继盛,他从杨继盛奏疏里找到一个疏漏。嘉靖皇帝因为信奉道教,相信"二龙不相见",若是见面必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因此嘉靖皇帝不见儿子,并且很厌恶臣子提及此事。
严嵩拿这件事到皇帝面前陈述,嘉靖更加震怒,于是将杨继盛投入监狱,廷杖一百,而后关了起来。
之后,嘉靖皇帝并不询问如何。监狱的看守畏惧着严嵩的权势,在严嵩的授意下,因而对杨继盛用刑并没有手下留情。杨继盛双腿腐烂,不能走路。更可恨的是,严嵩拦住了一切向杨继盛送药的人,并且将他放入条件不堪的平民监狱,任其自生自灭。
监狱尘土飞扬,空气中弥漫着鲜血和腐烂的味道,狱卒对犯人用刑的声音在监狱中转了几个弯,使得每一个人都能听到,而小小的窗户透出几点天光,压抑异常,一旦进了监狱,身体未灭,而意志先死。
杨继盛在监狱中生活更加恶劣,当时他的双腿腐烂,若不用药,死是早晚的事,于是杨继盛拜托一个狱卒帮他举着烛火,他砸碎瓷碗,用碎片刮掉腿上的腐肉,并截去剩下的筋膜,露出森森白骨。《明史》记载"碎磁碗,手割腐肉。肉尽,筋挂膜,复手截去。"
一个人的意志力能达到用瓷碗剔自己腿上的腐肉,并且截去腿上的筋膜,尚不说这种疼痛没有几个人能忍受,能在不见生人出的监狱从容生活的又有几人。
幸好,嘉靖皇帝只是暂时忘记了他,而严嵩因为他的弹劾,收敛了许多,也没有立刻向杨继盛下死手。在众多好友的帮助下,杨继盛在监狱里活了3年之久。
后来严嵩决心除掉这个肉中刺,他将杨继盛的名字放在两个死刑的官员后面,一起交给嘉靖皇帝批复。杨继盛死期定了下来。
可虽死又如何。有的人活着,可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嘉靖三十四年,杨继盛死于北京城的街上。七年之后,严嵩惨死于四月,贫困交加,尸体在别人的墓舍中,无人吊唁。而此时一部戏曲《鸣凤传》已经传遍了大江南北。内容就是忠臣杨继盛,舍生忘死,痛陈奸臣罪状,却被打下监狱,惨死街头。
严嵩此时还未在《明史》奸臣榜上留名,在民间已经是千夫所指了,虽今日是风光无限的明朝第一首辅,但是日后下场却早已经看到。
时过境迁,杨继盛在历史和人们口中依旧是一个不屈不挠的形象,在杨继盛故居,百姓自发为他修祠堂祭祀。而不论当时的嘉靖到底有没有看到杨继盛的名字,是故意还是无意处死了杨继盛。严嵩似乎已经翻不过来身来。
后人评说对于已经死去的人并没有什么价值。但是人活一生到底是为了什么。
杨继盛选择来以死表明自己为国家做的努力,换来的是生前和身后千百年的名声。而严嵩的选择是荣华富贵过一生,不在乎世人的评价,甚至不在乎在历史上臭名昭著。
如果这是他们心中最好的选择,也算是愧对一切,而不愧自己。
在中国历史中,在历史一直传承的主流文化中,在儒道的思想中,最看重的是君子之道,是那份骨气,如梅兰竹菊一样的风骨,如岁寒三友的不随波逐流。
这种高于众人,高于普通人的高风亮节,才是我们所歌颂,所能激励后世,所能创造一个美好未来所需要的。而严嵩,只是鼠目寸光的贪欲,一时迷眼的荣华富贵吞噬了骨子里的气节,吞噬来圣贤书中的君子之道。实在是大大的不可取。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杨继盛做了选择,而严嵩做了另一个选择。从此两个人分道扬镳,乃至千百年后的今天,严嵩依旧被批判的体无完肤,如同永远跪在岳飞像前的秦桧。而杨继盛则继续传递铮铮铁骨和傲气风骨。
杨继盛(1516年-1555年)明代著名谏臣。字仲芳,号椒山,直隶容城(今河北容城县北河照村)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兵部员外郎。坐论马市,贬狄道典史。事白,入为户部员外,调兵部。疏劾严嵩而死,赠太常少卿,谥忠愍。后人以继盛故宅,改庙以奉,尊为城隍。著有《杨忠愍文集》。 杨继盛 人物生平 刻苦勤学
杨继盛于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年)五月十七日(6月16日)辰时生于直隶容城县(今河北容城县)一个世代耕读之家。七岁时,其母曹氏早逝,其父杨富另娶。继母陈氏妒嫉他,让他放牛。杨继盛经过里塾,看见里面的儿童读书,很是羡慕。因而对他的哥哥说,请求能够跟从塾师学习。哥哥说:“你还小,学什么?”杨继盛说:“年纪小能放牛,就不能学习吗?”哥哥将这些对父亲说了,父亲让他学习,但还要牧牛。杨继盛十三岁时,才能够从师学习。家庭贫困,学习越发刻苦自厉。乡试中举,此后曾入国子监学习,国子祭酒徐阶颇为欣赏他。
从师习艺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三十二岁的杨继盛参加会试,中第三十八名。随后在殿试中二甲第十一名,成丁未科进士。六月,杨继盛担任南京吏部主事。到任后,考功司郎中郑晓对杨继盛颇为赏识,常常向他传授“居官守身之道与夫古今典故”。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杨继盛跟从南京吏部尚书韩邦奇学习,深思乐律的学问,亲手制十二律,吹奏时声音均极和美。韩邦奇大喜,将自己所学的全部传授给他,从此杨继盛更加有名。
力劾仇鸾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三十五岁的杨继盛调升京师,任兵部车驾司员外郎。当时,蒙古首领俺答汗数次带兵入侵明朝北部边境,奸臣严嵩的同党、大将军仇鸾请开马市以和之,杨继盛上书《请罢马市疏》,力言仇鸾之举有“十不可五谬”。疏章呈入,明世宗朱厚熜颇为心动,将这个建议下发由仇鸾、成国公朱希忠,大学士严嵩、徐阶、吕本,兵部尚书赵锦,兵部侍郎聂豹、张时彻讨论。仇鸾攘臂相骂说:“这小子没有看到敌寇的厉害,应当将他撤职。”诸位大臣于是说派遣的官员已经走了,这件事难以中途废止。朱厚熜还在犹豫,仇鸾又进宫密疏。朱厚熜于是将杨继盛下诏狱,后贬为狄道(今甘肃临洮县)典史。
治理狄道
狄道地区番人与汉人杂居,文化落后罕知诗书。杨继盛在狄道期间兴办学校、疏浚河道、开发煤矿、让妻子张贞传授纺织技术,深受当地各族人民的拥戴,称他为“杨父”。等到他离开时,“送于百里之外者千余人”。
直击严嵩
杨继盛被贬一年后,俺答依然扰边,马市全遭破坏。朱厚熜知杨继盛有先见之明,再度起用杨继盛,调为山东诸城县令,改任南京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当时严嵩当权,恨仇鸾侵犯自己,心中高兴杨继盛首攻仇鸾,想骤然使杨继盛显贵,又将杨继盛改为兵部武选司员外郎。但杨继盛憎恶严嵩超过仇鸾。而且想起被谪籍后,一年内连迁四职,便考虑如何报效国家。当时唐顺之曾劝说他“愿益留意,不朽之业,终当在执事而为。”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杨继盛上任刚一个月,就草拟奏章弹劾严嵩。斋戒三日后,杨继盛在元旦上《请诛贼臣疏》弹劾严嵩,历数其“五奸十大罪”。奏疏呈入后,朱厚熜已发怒,严嵩看见其中有召问二王(裕王朱载垕、景王朱载圳)的话,高兴地说可以指此为罪,便暗中向朱厚熜进谗。朱厚熜更加愤怒,将杨继盛下诏狱,诘问为什么要牵引二王。杨继盛辩解说:“不是二王谁不慑怕严嵩呢?”他在诏狱被廷杖一百。廷杖前,友人王西石托人送给杨继盛一副蛇胆,告诉他:“用此物可以止痛。”杨继盛收入袖中。一位苗姓校尉也送酒一壶,劝他:“可以此吃蚺蛇胆。”但杨继盛拒绝,曰:“椒山自有胆,何必蚺蛇哉!”苗姓校尉又说:“不要怕。”杨继盛回答:“岂有怕打杨椒山者。”于是谈笑赴堂受打。杖刑完毕后,杨继盛被关入刑部狱。家人所送的药物都被巡风官李天荣所截下。杨继盛“两腿肿粗,相摩若一,不能前后;肿硬若木,不能屈伸。止手扶两人,用力努挣,足不覆地而行入狱。”提牢刘槚又将杨继盛转至条件更差的民监。幸得狱内外诸多人相助,才得以渡过难关。在狱中,杨继盛创伤发作,于半夜苏醒过来,摔碎瓷碗,用手拿碎片割腐肉。肉被割尽,筋挂膜,他又用手截去。为他持灯的狱卒颤抖欲坠,杨继盛却意气自如。在朝审时,观看杨继盛的人堵塞了道路,都非常叹息,甚至为他哭泣。朱厚熜将杨继盛关入诏狱后,让刑部定罪。刑部侍郎王学益为严嵩党羽,他受严嵩的嘱咐,想以诈传亲王令旨的罪名将杨继盛绞死,郎中史朝宾坚持不同意。严嵩愤怒,将他贬出朝廷。刑部尚书何鳌最终妥协,像严嵩所指的那样定案,但世宗还不想杀杨继盛。严嵩本想将杨继盛杀死,但杨继盛在陆炳等人的保护下,在监狱之中存活三年之久。同年闰三月,杨继盛撰成《年谱》(《杨继盛自书年谱》)。
杨继盛的好友王世贞等人为他四处奔走求救,严嵩见舆论不容,本想上疏解救杨继盛,但在其党羽鄢懋卿及其子严世蕃等人的说服之下,决心杀死杨继盛。当时国子司业王材也在坐,争道:“继盛之死不足惜也。然关系国家甚大,老先生还当为天下后世虑。”但严嵩已决意杀杨继盛。逢严嵩的党羽赵文华送来对闽浙总督张经等人的论罪奏疏,严嵩在这份奏疏之后附上杨继盛的名字,世宗在阅奏时并未注意,便草草同意处刑。杨继盛的妻子张氏伏阙上书说:“我的丈夫杨继盛误听市井之言,还习惯于书生之见,于是抒发狂论。圣明不即加戮,使从吏议。两次经过上奏被审判定罪,都承受皇上的宽宥之恩。现在突然阑入张经的疏尾,奉旨处决。我仰望的只有圣德,草木昆虫都想得到处所,岂惜回首一次,下察沉冤。倘若因为罪重,一定不可赦免,希望立即斩臣妾的首级,来代替夫君受诛。我的丈夫虽然远御魑魅,必能战死疆场,来报效君父。”严嵩将此书扣下不奏。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十月,严嵩授意刑部尚书何鳌,将杨继盛与张经、浙江巡抚李天宠、苏松副总兵汤克宽等九人处决,弃尸于市。杨继盛临刑前,将自书年谱交予其子,并作诗曰:“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前未了事,留与后人补。天王自圣明,制作高千古。生平未报恩,留作忠魂补。”天下相互涕泣传颂此诗。张氏不久后便殉夫自缢。燕京士民敬而悯之,以杨继盛的故宅改为庙以奉祀,尊为城隍,并以其妻配祀。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即杨继盛死后七年,严嵩倒台,其子严世蕃被斩首。严嵩被没收家产,削官还乡,于两年后凄惨死去。
死后褒赠
隆庆元年(1567年),即杨继盛死后十二年,明穆宗朱载垕继位,抚恤直谏诸臣,以杨继盛为首。追赠太常少卿,諡号“忠愍”,予以祭葬,并任命他一子为官。
主要成就 杨继盛担任狄道(今甘肃临洮)典史时,他的创书院、置学田,开煤山、肃褐市以及疏园圃、核户籍等举措,开拓了狄道吏治和教育事业的新局面。
1、创书院、置学田:
狄道为汉、藏、回等民族杂居之处,其子“西番回子,俱习番经,通不读儒书”。杨继盛到任后,一改往昔谪官多静坐不理县事的习俗,决定从教育入手,以改变狄道文化落后的局面。 他首先解决了府县生员的学习之所,将门生贽礼并俸资所余,于东山超然台盖书院一区。其次,又在圆通寺设馆,募番、汉童生读书者百余人,聘教读二人指导学习。经过三个月的努力,取得了教育的初步成效,“各生俱知揖让、敬长上,出入循礼,其资质可进者三十余人。其各父兄亦因而知道礼,弃番教,举忻忻然…。”
为解决府县生员的生活问题,杨继盛多方筹措款项,购置学田二千亩。款项的主要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筹部分,包括所得俸银并“鬻所乘马,出妇服装”的收入;二是清查户籍后的余粮,经请示上级后留用以置地。所购得的这些学田,一千亩由生员分种,一千亩佃种于人,收成用于诸生婚丧祭的补助或遇年荒时分用。
杨继盛创书院、置学田,为临洮的教育事业付出了心血。他的付出在他身后得到了回报,迤明以降,考诸陇上进士名录,临洮人氏多列其中,此皆杨继盛开创之功。
2、开煤山、肃褐市:
狄道县西南80里有煤山。煤山地居锁林峡(即今黑甸峡),有两处可供采煤,一处在陕西,一处在地竺寺前。烧柴的供应主要靠藏民贩运,价格高于县城。县府多次派员与藏民协商未果,最直接是煤山开采后,将触动藏民的实际利益。
杨继盛了解情况后,利用自己的声望,主动请命前往疏通。他与同去的四人“到则先摄之以威,次惠之以赏,由是煤利以开”,方便了当地百姓的生活。
“结褐”是边民的主要谋生手段之一。嘉靖时,吏治已坏,官吏承差和书吏动辄巧取豪夺,或减价和卖,或以杂物易换,致使织褐者不得其价。一些以织褐为生的家庭,生活得不到保障,“故有号泣于道者,有求死于河者,”这种流弊为害甚烈。
杨继盛为改变这种现状,首先公出告示禁止公差人员购褐,由上司定价后交给县府办理,以杜绝公差减价易换的舞弊行为。过了一段时间,巡按派人到狄道购褐,杨继盛不留情面,将差人拘禁起来,后经府掌印官说情才罢休。这件事情在官府中引起了强烈震动,各上司再也不敢派人来购褐了,百姓的收入也因此增加。
3、及疏园圃、核户籍:
黄河的主要支流—洮河,流经狄道县境,经多年沉积,形成了自南而北的狭长谷地,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狄道城西一带,多年来以种蔬菜为主,各户的园圃也连成一片,从而为县民生活提供保障。但多年的灌溉导致水渠的淤塞,蔬菜的产量逐年下降。杨继盛及时招募各园户予以疏通,使其得以恢复往年的规模,灌溉面积也增加了一倍以上。
狄道县征收粮草,没有正规的官府文册,只有书手的旧簿相传。征收粮草仍以旧簿为准,导致了“富者实减而贫者反增富者纳轻而贫者反重”的严重后果。为扭转这一局面,杨继盛将掌管私簿的手书召集起来,先算各户的总数,次算一县的总数,往日的弊端便暴露无遗,粮草数量比原来反而多出30石。杨继盛在确查的基础上,将应征粮草的轻重分为三等,按各户拥有的土地均摊,使从前游移于其间而得利者无隙可乘。
杨继盛的诗文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明代·杨继盛《就义诗》 就义诗
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古诗三百首 , 爱国壮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29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