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在崇祯手里必亡!他哥哥天启皇帝才是明朝的“救世主”!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对于明朝在崇祯手里灭亡是必然的!此话何解?
自古以来我们都知道一个朝代灭亡的充分必要条件就是“内忧”,其次就是“外患”,而明朝似乎两者皆沾。但是问题是在前15位皇帝之中,明朝却没有灭亡,只是到了崇祯手里就没了,有人说是背时,也有人说天命所归民心所向!不过这也证实了一点,他崇祯只适合当“打工仔”,不适合做皇帝!而他那个服用“仙药”身亡的哥哥才是明朝的救世主!
对于崇祯(朱由检)没有帝王相,也是情有可原的,毕竟他朱由检本来就是一个闲散王爷,每天过着清闲日子,没有那么多的尔虞我诈,心思单纯的很,只是哥哥朱由校(天启皇帝)因掉水后落下病根,最终服用了“仙药”促使的病症加剧,最后身亡。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朱由检就被朱由校一道遗旨捧上了皇位。
其实朱由检当了皇帝之后也是一个倒霉催的,毕竟按照古代的教育制度看来,也只有皇储才有资格向大政治家学习,而他朱由检原本只是一个亲王,所以在未成年之际,没有受到过类似于张居正这样的大政治家辅导,也没有被孙承宗这种厉害的帝师调教,至于治国之道深入了解,朱由检真的不是差个一两半两的。
不过朱由检却有心当好这个皇帝,所以即为就铲除了阉党,斩杀了魏忠贤,之后还一心扑在政务之上,为了能够博得盛名之贤,常年后宫也只有皇后一人,也不纳妃,甚至衣服上面都打补丁,这也让朝中大臣抹泪哭喊道:“尧舜在世乎!”
但朱由检却没有想到斩杀了阉党之后,明朝就出现了一个漏洞,因为魏忠贤还在的时候,朝廷虽然乌烟瘴气,但是至少还能在富商以及地主阶级的人身上抹点油水,维持一下朝政以及国家的开支,魏忠贤一倒台,这一条“续财”的道路就没了,明朝也瞬间变穷,有时候军饷都发不出,一时间让军营里面的士兵怨声载道。对此朱由检脑子也大,最后脑抽的去西北征税,而西北地区本来就是天灾严重的泛滥区,这征税无疑不就是逼的他们造反吗?
此外,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一倒台,原来被压制的东林党就出来作怪了,之后借着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的口号,开始了自己的敛财之路,化身成为了大商人、大地主的形象代言人,在赈灾款上面可是多有“伸手之嫌”。
最重要的就是这一群东林党人士还染指武将战事不利,以此为借口诬陷其贪污军饷,而自己又从中捞取难财。反观崇祯却对东林党言听计从,直至李自成攻入了京城,朱由检才看清东林党的嘴脸,这也难怪朱由检在死前会抱怨:“朕非亡国之君,诸臣尽为亡国之臣!”而东林党大臣却言道:“独夫授首,何足道哉!”(笔者怀疑崇祯皇帝也就是因为这句话,结合以前种种,最后羞愤自缢的)
由此观之,所以笔者才有近日之言,断定这个朱由检确无天子之相,只能老老实实的当一个闲散王爷之辈(虽许有些马后炮,但却也实在)。不过天启皇帝朱由校可是有一两把刷子的,许多史料上都称天启皇帝是个“文盲皇帝”,但这个“文盲皇帝”却能够在明朝风雨摇摆之际:萨尔浒战役惨败、辽东女真步步紧逼、四川又有土司叛乱,扛起救国的大旗,通过阉党稳固皇权,打压误国东林党,还到处安插亲信,用了短短7年久重新将皇权收纳手中,此外还在皇太极背后钉了一个铁钉子,安排了大将毛文龙驻守,使得皇太极如鲠在喉,何况天启皇帝在澳门问题上态度坚决强硬,只有一个字“打”,最后还胜利了。
试问天启皇帝朱由校这些行为,与康熙当年平鳌拜削三藩巩固皇权确实是有的一笔,只是天启皇帝意外落水,最后乱服丹药身亡,令人惜由。不过在天启皇帝的一些列措施看来,天启皇帝确实算得上明朝末期的救世主!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中,皇亲国戚、宗族轻视亲情、兄弟相争皇位的现象屡见不鲜。例如,的太子李和次子为争夺皇位不惜牺牲兄弟。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射杀李和李元吉,最后踩着弟弟的尸体登上皇位,成为唐太宗辉煌生涯中罕见的污点。
比如清朝的时候,康熙皇帝一生威武,晚年却为儿子们头疼。虽然康熙帝在第一个儿子还在襁褓中的时候就封他为太子,但他仍然无法阻止其他太子对皇位的觊觎。九个儿子争夺皇位,让康熙皇帝多次落泪。
其实原因不外乎这两点:第一,古代帝王四海富贵,为其广大子弟保证政权稳定,大多有众多妃子。无论是下层嫔妃被儿子看重,还是皇后的儿子被母亲看重,都是为了保证自己能长期留在皇室核心利益圈。
其次,王子们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从小就不再生活在一起,各自有家眷。所以,王子们和普通的民间家庭一样,并不是通过长期的共同生活来保持和感情的骨肉。
1620年,明神宗朱翊钧和明光宗朱常洛在一个月内相继去世,迅速将朱由校和朱由检推到了历史的前台。当时,朱由校只有14岁,因为他一登基父亲就去世了,他连结婚和读书的时间都没有。他是明朝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半文盲皇帝之一。然而,朱由检只有8岁,还是个天真的孩子。
两兄弟虽然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和历史上绝大多数的皇室兄弟都不一样。他们从小就是兄弟姐妹。朱由校登基后不久,就让他的弟弟朱由检做了信仰之王。
在宗申统治时期,关于光宗的地位常常没有说法,更不用说两个弟弟了。同时,两兄弟是由西丽选府抚养长大的,他们小时候经常在一起玩耍。
朱由校登上王位后,年轻的朱由检不明白他哥哥此时的地位与他自己的不同。两人在一起玩的时候,朱由检问弟弟:我能做你做的官吗?
这话一说,随行的太监都惊呆了。毕竟在古代封建王朝,就算是亲兄弟,跟皇帝说话的后果也是很严重的。
然而,听完朱由检的话后,朱由校并没有生气。他只是慈祥地笑了笑,对弟弟说:当然,等我干了几年,等你长大了,你也可以当官。
这是兄弟们在玩的时候开的一个玩笑,没想到竟然成真了。14岁的天启皇帝继位仅7年,就落水得病,后不幸身亡。去世前,朱由校选择了他的继任者,并在信中写道:
如果按常理丈夫生老病死,人也没办法,但接连不断,在小区里生活生活的人都是有依靠的,都是屈从的。怎么才能后悔呢?帝五弟信王,聪明执着,又孝顺,所以为帝。
临死前,朱由校高速召弟入京,还不忘帮助弟弟在群臣面前树立威信,把灭亡的明朝压在17岁的朱由检身上。仅仅过了十几年,庞大的明朝就如同毁灭一切,最后以灭亡告终。
随着明朝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杀,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从始至终都采取四不政策的铁血王朝轰然倒塌了。后人往往把明朝灭亡的责任完全怪罪于未代皇帝朱由检,认为这一切都是崇祯皇帝朝令夕改,刻薄寡恩所造成的。因此,对他是口诛笔伐,横加指责。对此观点,我不敢苟同。我始终认为造成大明王朝覆灭的罪魁祸首,其实应该是明英宗朱祁镇,他才是大明王朝由盛转衰的始作俑者。
明太祖朱元璋依靠强大的武力,推翻了蒙元的残暴统治,建立了一个当世最强盛的大明王朝。明太祖一朝,人们崇尚武勇,武人的政治地位很高,这就是大明王朝实行不和亲,不割地,不赔款,不纳贡四不政策的底气所在。
建文帝朱允炆当了皇帝后,以文抑武,尊崇孔孟之道,以至于朝中当道的都是一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因此当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之名靖难造反时,朝廷根本就没有拿得出手的名将来领兵平叛。结果短短四年时间,拥有全国之力的建文帝朱允炆,却被只有一府之地的朱棣逆袭成功,成就了朱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藩王造反成功美名。
明成祖朱棣依靠手下一帮武将夺取天下后,充分认识到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强大的武力作后盾,简直不可想象。因此,为了提醒后世皇帝居安思危,时刻警惕。明成祖力排众议乾坤独断,毅然决定把都城由鱼米之乡的南京,迁到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北京。明成祖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把明太祖的四不政策发扬光大。并更进一步,从而形成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局面。
明英宗朱祁镇之前的大明王朝,综合实力碾压周边异族,一枝独秀。明英宗亲政后,为了向蒙古炫耀武力,能够亳不费力就迅速集结五十万大军,也就一点都不奇怪了。令人扼腕叹息的是,明英宗这个涉世未深的少年天子,在大太监王振的阿谀奉承下妄乎所以。居然不顾自己根本就不懂排兵布阵,非要一意孤行指挥大军作战。结果使五十万明军一头撞进蒙古人在土木堡设下的伏击圈,把一手稳赢不赔的好牌彻底打输。不仅自己身陷囹圄,还几乎把朝廷所有的精兵良将都消耗殆尽。
土木堡一役的惨败,不仅使大明王朝陷入生死存亡的空前危机,更使大明王朝的优秀将领出现断层。由于大批能征善战的武将都在土木堡之变中非死即俘,剩下的武将都是没有什么名望的平庸之辈。因此,造成了明朝的武将在朝廷里再也挺不起胸,抬不起头,政治地位急剧下降。武将和文人共治天下的格局正式被打破,明朝武将开始低文人一头的结局由此形成。这就为明朝后期明军战力不强,始终被后金压着打留下了隐患。
土木堡之变后,蒙古瓦刺太师也先敢率大军兵围北京,也就是看出此时的明朝已是外强中干,再也不复当年之勇。否则借也先一万个胆,他也不敢兵临城下前来挑衅大明王朝。明英宗的轻率之举,彻底改变了明朝的历史走向,使一个本来在异族面前威风凛凛的无敌雄师,一下子沦落为人人可欺的二流军队。
虽然明朝后来也出现了开创弘治中兴的明孝宗朱佑樘,实行万历新政的大明首辅张居正,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戚继光等一批明君贤相良将,但他们也只能延缓遭受重创的明朝衰弱的时间而已。大明王朝灭亡的最终结局,其实在土木堡一役中就已经命中注定了。崇祯皇帝只不过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坐在了那个位置上。再加上刚愎自用自命不凡的崇祯皇帝又做出了一系列的错误决策,更加速了大明王朝的覆灭。不管崇祯皇帝自己愿意不愿意,他也只能无可奈何的去背亡国这个黑锅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293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