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历史上的董承真的是忠臣吗?他编出来的衣带诏骗了多少人?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董承,东汉末年外戚,也是董卓女婿牛辅部曲,历史上著名的衣带诏事件就是他挑起的。董承之女董氏是汉献帝刘协的妃子,在后宫的地位仅次于皇后,被封为贵人,很是受宠。
汉献帝自九岁时起就被董卓拥立为帝,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董卓被吕布杀死以后,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等人击败了吕布,并趁机占领了长安城,既控制了汉献帝,也控制了东汉政权。
后来,李、郭二人为争夺主导权而分道扬镳,双方都在长安各自拥兵,时不时的就要打上一场,长安城几乎被他们打成了一片废墟。最后,还是汉献帝派张济调和,李、郭二人才肯罢兵。
此时的汉献帝在军阀们的眼中那就是奇货可居,人人都想将他抓到自己身边,是以李、郭只是暂时停止互相攻伐,暗中却还是在较量个不停。最后,李傕趁机将汉献帝以及数位宫人抓了过来。
汉献帝向李傕提出东归旧京都洛阳的要求,李傕答应以后,汉献帝等人便启程了,董承就在护送汉献帝东归的队伍当中担任安集将军。
半路上,郭汜想要从李傕手里夺走汉献帝,最后失败逃亡而去。后来,李傕想要反悔,不肯放汉献帝回到洛阳,便出兵劫走汉献帝,可惜被董承等人阻拦了。
董承也是个有野心的人,他见李傕和郭汜二人斗得火热,便想坐收渔翁之利,等他们打得两败俱伤的时候出手控制住汉献帝。可是,李傕和郭汜见打不过董承等人,竟然瞬间联手起来对付董承,董承连连失败,但还是赶到了洛阳。
最后,董承见自己打不过李、郭,就请许都的曹操出兵相助,但曹操提了一个要求,那就是让汉献帝迁到许都,董承欣然应允。
董承这招其实很危险,为了赶走猛虎而找来一头饿狼,当曹操解决掉李傕和郭汜以后,董承的如意算盘却落了个空,因为他发现自己一到许都就被架空了,虽然当了一个车骑将军,但是并无实权。
为了夺回主动权,董承又出了一个奇招,那就是他声称自己有汉献帝写的衣带诏,汉献帝让他私下里招揽有心反抗曹操的人,除掉曹操。
有了这道衣带诏,董承迅速联合了朝中不满曹操专权的人,打算合力除掉曹操。可惜,这件事走漏了风声,被曹操发现了,最后董承和所有合谋之人全都被曹操处死,董承一族竟无一生还,就连皇宫里的那位怀了孕的董贵人也能逃过这场劫难。
衣带诏事件背后到底还隐藏了什么阴谋?汉献帝真的写过什么衣带诏吗?种种疑问都无法给出一个满意的解释,我们只能静待争相浮出水面的那一天。
关东中南部的刘备已降,袁术已败,吕布已死,曹操独大。因刘备有大功,曹操奏皇帝把吕布的左将军封给了刘备,关羽也做到了中郎将的位置。
皇帝亲自接见了刘备,还认他做叔叔。刘备混成了京官。一日,曹操单独请刘备一个人去喝酒,曹操说,当今天下,只有我们两个人可以称得上是英雄, 这句话把刘备吓个半死。这就是著名的“煮酒论英雄”。
结果,导致刘备逃离了京城。
书上不是说,刘备当时谎称怕雷,已经骗过曹操了吗?“操遂不疑玄德”。既然已经骗过了,为什么又要匆忙逃亡呢?(《演义》为第三日出逃。)这一跑,曹操所有的谋士都看出来了:“可知其心变矣”!
1. 刘备不跑,曹操不会发现刘备有什么问题。
2. 刘备逃跑,曹操就一定会怀疑刘备有问题。
刘备这样做,就叫“不打自招”,可见,这个选择并不好。
既然已经骗过了曹操,那就没有必要自暴企图,完全可以继续伪装下去。但是,他还是跑了。这就说明刘备的逃跑和“煮酒论英雄”的关系不大。宁愿让曹操怀疑也要逃跑,就只能说明刘备遇到了比“让曹操怀疑”更严重的麻烦!
分析其中的原因,刘备当时有三怕:
皇帝咬破手指, *** 一封:“操贼弄权,败坏朝纲,敕赏封罚,不由朕主。朕之至戚,当纠合忠义之士,殄灭奸党,复安社稷,祖宗幸甚!”这是真正的密诏。
皇帝论辈分认刘备为叔叔,都姓刘嘛,于是刘备就被称为刘皇叔了。其实刘备与皇帝没有什么关系的,只是皇帝需要刘备这个人。刘备既然成了皇帝的亲戚,就必须得尽这个责任,帮皇帝锄奸!推都推不掉的,所以非常的为难:
1. 曹操的确对刘备恩重如山,
2. 刘备的确斗不过曹操。
但是,你不答应是不行的!这次谋杀曹操是以皇帝的家族势力为主要人员,皇帝认你这个叔叔可不是白认的,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此时,无论刘备参与还是不参与,都是逃不了干系的,无论他伪装的多么巧妙,他都不能保证其他人不出问题,只要其中有一个人出了问题,大家都得一起完蛋!因为密诏上签了有名字。
1. 曹操有可能收拾刘备。
2. 曹操也有可能放过刘备。
这一点不是绝对的,如果刘备铁了心跟着曹操干,曹操只会继续提拔他。所以,曹操没有杀刘备的必然性,只是存在这种可能性。
前两怕是一个非常确定的因素,而第三怕是一个不确定因素。所以,来自于前两怕的压力最大。
在这种情况下,刘备盘算:
1. 与皇帝合作,刘备的死亡率大概有98%,
2. 与曹操合作,刘备的死亡率大概有50%,
因此,刘备无论选择“必死”还是“可能死”,都不好,那么,被迫选择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哪怕是让曹操怀疑,还是要相对安全些。
所以,刘备出逃,怕曹操的因素小一些,怕皇帝,怕完成不了皇帝任务的因素才是真正的直接原因。刘备在“尽忠”与“保命”之间,当然要先选“保命”。
书上说刘备是怕曹操才跑的。不是的。如果不这样说,那刘备就是大大的不忠了。因为要把刘备塑造成一个忠臣,才不得不那样写。
谋杀曹操之所以失败,国舅董承说:“今之谋望不成者,乃刘备、马腾各自去了”。所有在密诏上签字画押誓杀曹操的这一群人中,还只有刘备最接近曹操。可是,刘备却第一个带头逃跑了,有责任的。马腾见他跑了,也就只好回去了。
假如刘备不跑,也和当年吕布杀董卓一样,奉诏宰了曹操,能不能成功呢?不知道,总之,机会还是有的,尽管很少。
赌一下试试,历史或许会发生改变,刘备不愿冒这个风险,也很正常,不能怪他。但若硬要说他是个英雄,不够,他还没得那个量。
董姓的名人
董卓:首当其冲,中国人都知道的大坏蛋。俺们董家的脸都给他丢光了。
董狐:春秋时期晋国的史官,是最早出现于史籍的董姓名人。董狐最著名的事迹是这样的,晋国出了一个昏庸残暴的晋灵公,大臣赵盾看不惯晋灵公的行为,直言进柬,却被放逐异乡。赵盾的一个亲戚为了晋国的社稷,也为给赵盾报仇,杀了晋灵公,接回赵盾,另立明君。太史董狐认为赵盾“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在史书里记下了“赵盾弑其君”。由于董狐实事求是,不畏强权,他被当时的孔子誉为”良史”,并被后代的史官作为楷模。
董小宛:明末“金陵八艳”之一,董姓名人中唯一的女性(?)。她流落风尘,但鄙视权贵。与四大才子之一的冒辟疆一见钟情,洗尽铅华,嫁入冒家做了妾。董小宛和冒辟疆都是才华横溢又讲究生活情趣的人,两人情投意合,一起赏花品茗,泼墨挥毫,算是一对神仙眷旅。小宛更是蕙心兰质,把本是平淡的生活经营的兴味盎然。(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极尽小资之能事。)除了书画,小宛的厨艺更是高,估计可以与黄蓉一拼。在冒的《影梅庵忆语》中对她的厨艺有精彩的描写。据说走油肉就是董小宛发明的,还曾被称为“董肉”,与“东坡肉”相映成趣。
董鄂妃:董鄂妃不姓董,姓“董鄂”,是一个满洲姓。放在这里一是充数,二是她和顺治帝的故事实在太有名了,三是总有人认为董鄂妃就是董小宛(据说因为梁羽生的《七剑下天山》而深入人心)。传说顺治遇到董鄂妃之后就恶习尽改,专宠一人。可怜董鄂妃红颜薄命,22岁早逝,顺治痛不欲生,削发为僧,遁入空门,不久也追随爱妃而去。浪漫的爱情故事人们总是愿意传颂,于是董鄂妃和顺治帝的故事被传的委婉凄绝。
董承:三国里的一段趣事。曹操专权,汉献帝想请车骑将军国舅董承帮忙铲除曹贼,于是下衣带血诏给董承,就是把血诏藏在玉带里,将锦衣玉带赐给董承。董承回家的时候正被曹操撞见,曹操起了疑心,仔细检查衣服和带子,没看出所以然,只好还给董承,这个过程中董被吓得半死,后来就有了“魂不附体”这个成语。
董平:水浒里大名鼎鼎的双枪将“董平”,有“风流将军”的雅号,在梁山英雄坐次上排名十五。不过据说他为人狭隘阴毒,意气用事,还曾横刀夺爱,不是个太正面的角色。我看水浒的时候年纪还小,早就不记得这么多了。
董必武:伟大的革命家,法学家,一生从事革命事业。中共的创建人之一。建国后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主席。可惜能找到的关于他的介绍都很枯燥,简历一样,少有感性的东西。
董桥:当代散文家,小资必读作家。有人说他的文笔“雄深雅健,兼有英国散文之渊博隽永与明清小品之情趣灵动”。 摘一段他关于书和女人的精辟类比:
“人对书真的会有感情,跟男人和女人的关系有点像。字典之类的参考书是妻子,常在身边为宜,但翻了一辈子未必可以烂熟。诗词小说只当是可以迷死人的艳遇,事后追忆起来总是甜的。又长又深的学术著作是半老的女人,非打点十二分精神不足以深解;有的当然还有点风韵,最要命是后头还有一大串注文,不肯罢休!至于政治评论、时事杂文等集子,都是现买现卖,不外是青楼上的姑娘,亲热一下也就完了,明天再看就不是那幺回事了。”
我没读过他的书, 看来很值得找来一读。
董建华: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记得当时俺还颇为得意了一阵。政绩怎么样就不知道了。
董允: 三国名臣,蜀国“四相”之一。诸葛亮的接班人,诸葛亮在出师表里说“…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这一段好像中学时背过的。
董和: 董允的爸爸,诸葛亮的好帮手。
董奉:三国时的医学家。医术高超,医德也很好。相传他爱杏树,每治好一个病人,就请病人在后院种上几棵杏树,时间久了,就成了杏林。 后来董奉的杏林成了医家尊奉的称号。 人们还常常用题了“杏林春暖”、“誉满杏林”、“杏林高手”的匾额来送给医德好的人,表示感谢。
董琬: 南北朝外交家。最为人知的事迹大概是在北魏太延三年,由太武帝拓拔焘派遣出使西域,他首次明确地提出了西域的地理分区,将西域分为四域-“自葱岭以东、流沙以西为一域;葱岭以西、海曲以东为一域;者舌(塔什干)以南、月氏以北为一域;两海之间、水泽以南为一域”。
董庭兰:盛唐时著名的琴师。“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的《别董大》就是说的他。很多当时的诗人都曾盛赞过他。
董存瑞:董存瑞叔叔舍身炸碉堡的故事,小学毕业的中国人都知道。
董方卓:当代足球运动员。以350万英镑转会曼联,成为中国加盟曼联第一人。
董永:就是那个卖身葬父,感动了七仙女,然后“夫妻双双把家还”的那个董永。卡拉OK唱“天仙配”的时候可不能把他忘了。
董仲舒:西汉哲学家,他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为汉武帝采纳,开此后两千余年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先声。
董贤:西汉大司马。
董源:五代南唐画家。
董其昌:明代著名书画家。
董邦达:清代著名画家,人称清代画中十哲之一。与五代的董源、明代的董其昌并称为三董。曹雪芹的好朋友。
董诰:董邦达的儿子,也是个画家加清官。
董解元:金朝时戏曲家。他根据唐人元稹的《莺莺传》创作了《西厢记诸宫调》,为后来元曲作家王实甫创作《西厢记》准备了条件。
董宣: 东汉洛阳令。董仲舒的五代孙。 是个廉洁奉公的好官。
董晋:唐朝宰相
董邦政:明朝抗倭名将, 是打日本鬼子的, 一定要赞。
董说:清代文学家
董作宾:甲骨学家
董酒:中国八大名酒之一,历史可以追溯到魏晋时期,后来因为清代在董公寺这个地方的酒窖特别有名,就被称作董酒了。跟董姓算是有点渊源吧。
实在太多,写不过来了。以后有空再慢慢补上,还有些更不太出名的就省略了。不过,最后再加重要的两条:
董胜国: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主任。我的爸爸。童年时的偶像。喜欢下围棋,打游戏,听流行歌曲,读武侠小说,摆弄gadget,领我们家时尚之先锋。
董则治:我的爷爷。小时候我撞的头破血流的时候是爷爷把我背进了医院。阁楼里有无数藏书,象棋高手,经常因为指点路人下棋误了车船,还曾因为在青岛的街头看人下棋走丢了一次。爸爸继承了爷爷,围棋下得很好,我则啥也没继承,还好有个围棋业余三段的老公,现在是打遍湾区无敌手。
曹操之所以将董贵人处死,最主要的原因是发现了董贵人的父亲董承造反,也就是因为董承,这才连累了自己的女儿。根据相关史料的记载,曹操在杀死董承等人之后,就直接闯进了汉献帝的寝宫,直接将董贵人给拖了出来,在汉献帝的苦苦哀求下,董贵人最终还是没逃脱被杀的命运。
我们都知道,汉献帝可以说是历史上最憋屈的帝王之一了,在汉献帝在位期间,所有的一切事物都被曹操所掌控,而自己所谓的帝王之名仅仅就只是一个摆设,而作为董贵人的父亲,汉献帝的岳父,董承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便想要为自己的女婿出头。
根据相关史料的记载,其实董承就只是一个拿不动刀的文臣,但是这个时候他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行为,声称自己拿到了汉献帝的密诏,想要借此联合刘备一起诛杀曹操,但是我们都知道,其实刘备这人十分精明,他害怕自己被曹操发现歹心,于是便拒绝了董承。
无奈之下,董承只好选择拉拢另一个人,那就是偏将军王子服,在董承的一番劝解下,王子服最终还是加入了反曹联盟,不过好景不长,最终这个秘密还是被曹操给发现了,但幸运的是,此时的刘备却被曹操派了出去,这才免了一死。
知道这个秘密的曹操十分愤怒,于是便派人将参与衣带诏的大臣全杀了,杀完这些人之后,曹操还是感觉不解气,于是便气势汹汹的带人闯进了汉献帝的后宫,将董承的女儿董贵人也一起诛杀了,可怜董贵人肚子里那个五个月大的孩子,成了皇权斗争中的牺牲品。
综上我们不难看出,董贵人之所以被曹操诛杀,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被自己的父亲牵连了,最终成为了曹操与汉献帝斗争中的牺牲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292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张勇,明朝副将,后来成清朝“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