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明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女官”根据《明史》记载又称为宫官、宫职、内职,官名。女官制度起源于周朝,随着各朝各代的发展,一直到了明朝形成了整套的制度。《宫闱·女官》记载,“女官,宫中六尚之职,国初凡三定,最后则洪武二十八年重定者为准……盖斟酌周、汉、唐之制,而损益焉”。今天就为大家科普一下明朝的女官制度,从设立、变更、完备、衰落的四个阶段。
朱元璋在洪武初年建立女官制度,建立女官制度的目的,就是服务后宫、传习礼教。
根据《春明梦余录》记载,“朕起布衣,陟尊位,而于内治之道不敢忽焉,是以内设六尚,以职六宫,斯列圣相维之道也。”从这段史料来看,朱元璋设立女官的目的,就是服务后宫、传习礼教。
然而女官制度的正式建立,是在洪武五年(1372年)六月,朱元璋就下令让礼部商议女官制度,礼部商议完以后,给朱元璋写了一道奏折,“周制,后宫设内官以赞内治。汉设内官一十四等,凡数百人。唐设六局二十四司,官凡一百九十人,女史五十余人,皆选良家女充之。”而朱元璋认为“古者所设过多,宜防女宠,垂法将来”。朱元璋就下令礼部重新裁定,最后选定为“六局一司”。
“六局一司”当中的六局分为尚宫局、尚仪局、尚服局、尚食局、尚寝局、尚功局,其中尚宫局领司纪、司言、司簿、司闱四司,尚仪局领司籍、司乐、司宾、司赞四司,尚服局领司宝、司衣、司仗、司饰四司,尚食局领司馔、司酝、司药、司供四司,尚寝局领司设、司舆、司苑、司灯四司,尚功局领司制、司珍、司彩、司计四司,六局共领二十四司。“一司”为宫正司。
洪武中期,朱元璋两次对女官制度变更
为了让女官更好地为宫廷服务,朱元璋先后两次,对女官制度进行两次大规模的修改,也使女官制度不断的完善。洪武十七年,礼部重新制定了女官人数和品秩,原来的二十四司增加到二十四掌,她们分别为掌纪、掌言、掌簿、掌闱、掌籍、掌乐、掌宾、掌赞、掌宝、掌衣、掌饰、掌仗、掌膳、掌酝、掌药、掌饎、掌设、掌舆、掌苑、掌灯、掌制、掌珍、掌彩、掌计。
洪武十四年,礼部又大规模地选取人员,《宫闱·选江南女子》记载,这次挑选范围由苏州、杭州扩大苏、松、嘉、湖、浙江、江西等省,年龄由20岁以上变30岁以上。这是省里选拔,然而到了地方上年龄从13岁以上到19岁以下。
到了洪武二十七年,礼部再一次的完善制度,在二十四司的基础上增设二十四典、彤史,宫正司增设典正。“增设二十四典,正七品。改二十四掌为正八品。尚仪局增设彤史,正六品。宫正司增设典正,正七品。自六尚以下,员数俱如前所列。”
到洪武末年,整个女官制度完备,并且形成了一套机构
整个洪武年间的不断发展,到了洪武二十八年,明朝整个女官制度完备,并且形成了一套机构,随着制度的齐全,女官几乎包揽了后宫的所有事务,比如导引中宫、出纳文籍、宫闱管钥、礼乐起居、朝见宴会、衣服首饰、羽仪仗卫、司膳传膳、医方药物、帷帐洒扫、园苑种十八植、灯烛膏火、女工课程等等事项。
永乐以后,女官地位下降,女官制度出现衰落的趋势。
建文时期和永乐时期,女官的制度延续了前制并没有改动,但是到了建文四年(1406年)六月,永乐帝即位,招选女官的条件和洪武三十五年八月的条件差不多,略有改动。到了永乐中后期,宦官的地位逐渐的提升,女官受宦官的排挤,《续文献通考》记载,“职尽移于宦官,其宫官所存者,惟尚宝四司而已”,女官所有的职务,被宦官取代,女官的制度不在辉煌。
总结:明朝的女官制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整个明朝宫廷事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女官虽然到了永乐时期开始衰落,女官的衰落也为宦官专权埋下伏笔。女官的衰落使得“宦官大有用武之地”,宦官也得到了皇帝的宠信,为窃取权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女官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古代女官制度总结最早的记载始于《周礼。天官》。“周制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其内则九嫔,世妇,女御,女祝,女史供宫中之职,外又有典妇功,典丝,典掌女工之事;内有司服、缝人掌王后之服,外又有染人、追师、屦人供服饰之物。皆统于天官冢宰。” 秦汉时存在女官制度,但史书记载不详,一般是存而不论的。参酌周礼,女官制度自然承袭。 北魏孝文帝时,女官秩序与外官相对。最高领导人内司,官比尚书令。隋文帝时,六尚,六司,六典,递相统摄;炀帝时,改为六尚局管24司。女官规制从唐宋发展到明朝的洪武后期最为完善,其机构设置为“六局一司”,下辖二十四司及彤史共二十五个分支机构,女官总数约300人。分别掌管着内宫的礼仪、戒令、宝玺、图籍、财帛、羽仗及衣食供给等诸多宫廷事务。
女官制度的职权等级
正一品,保圣姑姑:相当于皇太后,可辅佐皇上与皇后管理宫中所有事务,拥有在宫人犯错时训诫所有人的权力(包括皇上与皇后),宫中所有人员均须对其以礼相待,所有人员均须对其尊敬有加。从一品 辅圣姑姑:可辅佐皇后掌管后宫一切事务,拥有在宫人犯错时训诫除皇上皇后外所有人的权力,宫中人员(除皇上与皇后)须对其以礼相待,所有从一品以下人员须对其尊敬有加。
正二品,查巡姑姑:定时查巡后宫妃嫔(除皇后与侧皇后)的言行举止,并将检查情况汇报给皇上与皇后,以便对妃嫔进行晋升和降级,后宫妃嫔须对其保持尊敬。从二品 训育姑姑:负责教导皇子与公主,对其不当的言行作出及时的教育与指正,此事关乎皇家未来的命运,故万万不可大意,所有人员均须对其保持尊敬。
正三品,训导姑姑:负责教导宫中新晋的小主,使其学会宫中的规矩与礼仪,并且对其进行考试,在宫中有相当的地位。从三品 管理姑姑:管理宫中各个部门,监督手下人员的工作,拥有一定的地位。
正四品,纳谏女官:时刻注意皇上与皇后的旨意是否正确,如若发现错误立刻给予指正,亦不可大意。从四品 外交女官:负责与别国进行外交,所包括的内容诸多,两国建立友好关系、进行联姻等均由其负责。
正五品,节度女官:经常前往别国学习,在将我国的优良传统传入别国的同时也将别国的政策带入我国,使我国能够发展迅速,不断改进与创新。从五品 殿前女官:替皇上皇后传达旨意,并且接受从五品以上(不包括从五品)人员的命令。
正六品,贴身女官:皇上、皇后、侧皇后处各设一名贴身女官,管理负责皇上、皇后、侧皇后的所有衣食起居,统领自己所在宫的所有宫女,并帮助皇上、皇后、侧皇后管理国中事务,完成交办任务。从六品 领侍女官:除皇上、皇后、侧皇后外,宫中每位从三品及以上人员配备一位领侍女官全面负责其衣食起居等事务,统领自己所在宫的所有宫女。
女官制度的机构设置
女官规制从唐宋发展到明朝的洪武后期最为完善,其机构设置为“六局一司”,下辖二十四司及彤史共二十五个分支机构,女官总数约300人。分别掌管着内宫的礼仪、戒令、宝玺、图籍、财帛、羽仗及衣食供给等诸多宫廷事务。
尚宫局:设尚宫二人,秩正五品,掌导引中宫,凡六局出纳文籍皆署之,若征办于外则为之请旨,牒付内官监,监受牒行移于外。
尚仪局:设尚仪二人,正五品,掌礼仪、起居之事。下辖四司及彤史:司籍司——设司籍二人,正六品;典籍二人,正七品;掌籍二人,正八品;女史十人。司籍掌经籍图书、笔札几案之事,典籍掌籍佐之,女史掌执本司文书。
尚服局:设尚服二人,正五品,掌供服用采章之数。下辖四司:司宝司——设司宝二人,正六品;典宝二人,正七品;掌宝二人,正八品;女史四人。司宝掌服契图籍,典宝掌宝佐之,女史掌执文书。
尚食局:设尚食二人,正五品;掌膳羞品齐之数,凡以饮食进御,尚食先尝之。下辖四司:司膳司——设司膳二人,正六品;典膳四人,正七品;掌膳四人,正八品;女史四人。司膳掌割烹煎和之事,典膳掌膳佐之,女史掌执文书。
尚寝局:设尚寝二人,正五品,掌天子燕寝及嫔妃进御之次序。下辖四司:司设司——设司设二人,正六品;典设二人,正七品;掌设二人,正八品;女史四人。司设掌床帷茵席,洒扫张设之事,典设、掌设佐之、女史掌执文书。
尚功局:设尚功二人,正五品,掌督妃嫔宫人女红之程课。下辖四司:司制司——设司制二人,正六品;典制二人,正七品;掌制二人,正八品;女史四人。司制掌衣服裁制缝纫之事,典制、掌制佐之,女史掌执文书。
宫正司设宫正一人,正五品;司正二人,正六品;典正四人,正七品;女史四人。宫正掌纠察宫闱、戒令谪罪之事,大事则奏闻;司正、典正佐之,女史掌书记功过。
中国历史上出现较著名的女官如唐代上官婉儿、宋氏姐妹等。古代君皇将女官制度作为强化君权的措施之一。女官制度对于禁女宠、贬外戚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对宦官势力也有一定的阻遏作用。
每个朝代后宫有等级制度,明朝也不例外。你知道明朝的嫔妃是怎么后宫分等级?除了皇后和贵妃,明朝的嫔妃还有哪些名字?如果你不不太了解明朝后宫妃嫔的等级,跟随校易搜寻找答案吧!明代贵妃画像
明朝简介: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汉族建立的最后一个统一王朝。十二次之后,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明朝也不例外。明朝后宫的嫔妃等级划分严格,那么明朝的嫔妃等级有哪些呢?
唐代后宫嫔妃的分类:
依次向下
女王
皇家贵族配偶
最高等级的皇妃
冼飞、舒菲、庄飞、匪警、慧飞、顺飞、康飞和宁飞。
德、贤、庄、李、惠、安、贺、贤、康。
女性官员的头衔
赵一
美人
天才学者
高尚的
选择器
美丽的少女
明代嫔妃等级简介:
皇后:皇后简称娘娘,是世界历史上帝国最高统治者——号皇帝的称号。
皇妃:皇妃,中国古代皇帝的妃子等级之一。历史上第一位贵妃是孙氏,明朝宣德皇帝朱瞻基的继承人。
贵妃:贵妃,后妃称号之一。南宋孝武帝刘军建立,地位仅次于皇后,从隋到清被置于边境。
婕妤:它这是古代皇宫中对贵妃的称呼,类似于皇妃等。它这是一个标题。
赵一:赵一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皇宫。元初皇帝西汉末年,他的地位相当于宰相,级别高于封臣。
美人:美人是女性官名和皇帝的称号嫔妃。
贵族:贵族,皇帝的头衔之一嫔妃。东汉光武帝开始设置,地位仅次于皇后。在清朝,贵人被置于嫔妃之下,后世也将贵人视为对尊重其地位的人的尊称。
上座:上座,明代嫔妃的称号。一是明代选入宫中,但未指名为仆的侍女。另一个说是选进皇宫的女仆。还有一种说法是小妾的官衔。
女修:女修,清造,符合条件时旗属十四年女的年龄,会由八旗编成册,送到户部进行朗诵会以供参考,以便为选拔嫔妃做准备,或者分配到最近的宗室,也就是所谓的女修。以上是明朝后宫妃子陈光诚的维基等级,以及校易搜为你收集的明朝后宫妃子等级简介。希望能帮到你。
宫女的选拔:大致可分为汉朝以前、汉朝至明朝、清朝时期三个阶段
古代的宫女数量,从先秦时期到隋唐时期基本呈持续增长态势,而从唐中期以后则逐渐趋于稳定。而由于宫女数量的增长,宫女的选拔方式也在随之改变。
1、汉朝以前:主要源于战俘。汉朝以前,君王宫殿规模普遍偏小,因而宫女的数量其实并不多,即使在西汉初年,宫女也仅有十几个人而已。西周以前,在奴隶制度下,社会底层的奴隶便主要由战争中的战俘组成,而其中一些女俘便被挑选出来进攻王宫,担负起服侍帝王的工作。春秋战国时期,虽然奴隶制开始废除,但由于长期战乱中仍然具有大量战俘,因此宫女的来源仍然以战俘为主,不过与之前悲惨的奴隶不同的是,此时运气较好的宫女已经有可能逆袭为妃子。
2、汉朝至明朝:民间选拔“良家女”。随着汉朝皇宫规模的扩大和制度的完善,宫女规模开始扩大,到汉武帝时突破千人,到汉桓帝时则达到五六千人,晋武帝司马炎时期则突破万人,到唐开元、天宝年间时甚至跃升至四万,但此后数量又开始减少,到明朝时数量开始被维持在万人上下。
由于数量的激增,再加上奴隶制彻底退出舞台,战俘已经不能满足皇宫的日常需要,为了维持宫廷运转,朝廷便开始从百姓家中挑选年龄在13岁至20岁的“良家子”。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良”不是指犯罪与否,而是指“良民、贱民”之分,即从军不在七科谪内者或非医、巫、商贾、百工的子女。
不过,早期的选拔的相对较为简单粗暴,只要满足核心条件“良家子”,便很容易被选入宫中。例如《晋书·武帝纪》中便记载,司马炎在泰始十年(274年)下诏选拔宫女,而且一次性便选了五千女子进入宫中,一时间“母子号哭于宫中,声闻于外”。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选秀”过程也开始规范和标准化,到明朝时期已经相对较为完善。例如纪昀在《明懿安皇后外传》便明确记载,明代天启元年,明熹宗曾下令选拔天下淑女13至16岁五千人,集于京师,将她们分为几十个组。首先由内监察视挑选,第一天将稍高、稍矮、稍肥、稍瘦的淘汰;第二天则检查耳、目、口、鼻、发、肤、领、肩、背,将不周正者淘汰,并听其声音,稍有雄厚、粗劣、难听、混浊、口吃的都淘汰;第三天则量其手足,再让她们走数十步,观其“丰度”,去其腕稍短、趾稍巨者,举止稍轻躁者,去者复千人。
经过三天的选拔之后,剩下的一千多名宫女将被充入宫中作为宫女。然而这还不算完,皇帝又令宫中稳婆将她们分别引入密室探其乳,嗅其腋,扪其肌理,再选出三百人为宫女头目。在宫中生活一个多月后,又根据她们的性情、言行以及帝王的喜好,选出五十人为妃嫔。
3、清朝时期:主要源自于旗人女子。清朝基本沿袭了明朝的宫女制度,但在选拔方式和选拔范围上却有着明显不同。清朝时期,所有在旗女子都要经过选秀,而不在旗的女子想要参加选秀却也根本毫无可能。按照固定,所有在旗的十四岁至十六岁女子都必须参加三年一次的选秀,如果因故没能参加,下次也得补上,且规定没有经过选秀的严禁私自聘嫁。
选秀时,先由各旗根据户部行文将选秀女子资料报至户部,再由皇帝决定选秀日期,之后户部行文各旗,参选女子按期将秀女送至紫禁城神武门,依次排列,由户部交内监引阅。之后由太监进行初选,被淘汰者可返家自行聘嫁,而通过筛选被记名的,则还要再次进行挑选。通过初选的秀女会由太监引入宫中,在御花园、体元殿、静怡轩等处,由皇帝或太后选阅,如有被看中者,就留下她的名牌,这叫做留牌子;没有选中的,就撂牌子。然后,留牌子的秀女再定期复选,复选而未留者,也称为撂牌子。而通过层层筛选者,要么被赐予皇室王公或宗室之家,要么便被留在皇宫之中成为宫女(个别会成为后妃)。
宫女的生活:规律且严格
宫女的生活其实和后巩固宫女数量密切相关,在宫女数量相对较少的汉朝,宫女的待遇还普遍较高,例如汉朝最低一级的女官保林,其一年的俸禄高达192斛,根据换算相当于现代的5184斤,按照人均一天一斤粮食来算,一个保林一年便可养活14口人。而且,由于当时的后宫规模相对较小,且宫殿规模也不大,因而工作也相对较为轻松。
而随着宫女规模的扩大,管理制度也开始相对完善,宫女们根据职司分属各个部门,例如隋文帝时期的六尚、六司、六典,隋炀帝时期的六尚局辖二十四司等等。宫女们便根据各自的职司,在各个部门女官的管理下完成日常工作。
总体来说,宫女们的日常工作其实并不繁重,但身处大内皇宫,管理却是极为严重,限制同样极多。与此同时,由于宫女规模的扩大,宫女的待遇也在持续降低,大都是衣食菲薄,住所简陋,只有女官待遇稍好。
与待遇低下比起来,更难以接受的是,宫女一旦被选入宫,便就此失去了自由,不仅终身困于皇宫之中,不能与父母相见,更不用说结婚生子了。直到清朝时期,才规定宫女可以在二十五岁可被释放出宫。
以明朝为例,明朝的宫女日常除了完成自己的工作之外,还要在女官的教习下读《女训》、《女孝经》等书。稍有违规者,便会被处以“墩锁”、“提铃”和“板著”等处罚。“提铃”就是受罚宫女每夜自明宫乾清宫门到日精门、月华门,然后回到乾清宫前,徐行正步,风雨无阻,高唱天下太平,声缓而长,与 *** 相应。“板著”就是受罚宫女面向北方立定,弯腰伸出双臂来,用手扳住两脚,不许身体弯曲,一直要持续一个时辰,即两个小时左右,一般情况是受罚宫女头晕目眩,僵仆卧地,甚有呕吐成疾,乃至殒命的。
而且,宫女生病也很难得到及时治疗,只能自生自灭。《明宫史》有载:在金鳌玉桥西、棂星门迤北羊房夹道(今名养蜂夹道),内有安乐堂,宫人得了病,或是年老了,要和有罪的人一样,发到这里,靠自己的生命力延续时日,或者等死。
生前待遇如此,即使死后也没有葬所,通常是在火烧后尸灰填入枯井。直到到嘉靖年间,有一个贵嫔捐钱买了几亩民地,宫女不愿其尸灰入井的,则埋此地中,至此才有了埋骨之地。
最早有关女官的记载始于《周礼》,《周礼·天官》中,除天子后体同天子,夫人于后犹三公之于王,坐而论妇礼,不能作官看待外,其他九嫔以下既是王的嫔妾,也是执掌各方面的女官。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女御四德,并在各种礼仪中赞助天子后,世妇掌祭礼、宾客、丧纪之事,帅女官涤溉,女御掌御叙王之燕寝,以岁时献女功,同时又是各种仪式中世妇的助手。此外还有女祝拿后宫祭祀、祷祠以及有关鬼神之事。女史掌王后之礼职,是王后内治的辅助和秘书。另外,在宫内的服务机构中,在宦官的领导下,还有女酒、女浆、女醢、女篣、女醯、女盐、女幂等,这些都是从事具体工作的宫中最低级的宫职人员了。
秦汉自夫人以下设有设嫔、世妇、女御等名目,也末言及女官。但《隋书》叙述女官设置时,说是“采汉、晋旧仪”,可见汉、晋后官是有女官制度的,但因史官言之不详,只能存而不论。
见于记藏,将宫中女官(又称宫官、女职)与嫔御(即内宫)加以区别,另立系统的是北魏孝文帝之时。女官主管宫中具体事务,其职秩与外官相对。最高领导人内司,官比尚书令。其次是作司、大监、女侍中,官比二品。其三是监、女尚书、美人、女史、女贤人、女书史、书女、小书女等,官比三品。其四是中才人、供人、中使、女生才人、恭使宫人,官比四品。最下一等是青衣、女酒、女饷、女食、奚官女奴,官比五品。
隋文帝时,置六尚、六司、六典,递相统摄,以掌后宫掖廷事务。隋炀帝加以改制,使与外廷尚书省相类似,设六尚局管二十四司司。六尚局分别为尚官局(管官内传达、人事、会计、处罚、门卫等)、尚衣局(管文教、音乐、礼宾、礼赞等)、尚服局(管符玺、衣饰、兵器)、尚食局(管食膳、药品)、尚寝局(管住行器具、园艺、灯火等)、尚工局(管衣服织染缝制以及珠宝钱货)。这些女官的品位较低,六尚品从第五、司长官员从第六,至于女史一类女官,乃是流外之官,无定员数。
唐承隋制,也设六尚二十四司,职事和品位与隋基本相同。唐代著名的女尚宫宋若昭及其姐妹五人以文采召入宫中,深受德宗赏识,故不以宫妾待之,而称之为学士先生。若莘、若昭、若宪相继执掌官籍,历德、顺、宪、穆、敬、文六帝。唐还设宫正和彤史以掌戒纠谪罚和记录功过事宜。五代后唐也设女官,并都封为国夫人或郡夫人等。五代后蜀花蕊夫人有诗云:
六宫宫职总新除,宫女安排入画图。
二十四司分六局,御前频见错相呼。
明代洪武年间,后宫也有与唐制相同的女宫制度,但永乐之后,宫职归于宦者,所存只有尚宫四司而已。
这些女官虽有品位,但从根本上说仍只是皇帝的女婢。唐高祖退居大安宫,李世民即位为帝,晨夕派尚宫去大安宫请安问起居。时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名才十岁,在大安宫见到尚宫,保姆要他向尚宫行礼,说:“尚宫有品位当拜。”但元名却回答说:“她不过是皇帝的侍婢而已,拜什么?”太宗非常欣赏元名的等级意识,称他为“真吾弟也!”
比女官地位更低的是宫女。宫女占后宫的多数。她们无位、无品,供人调遣,受人驱使,景况很是落寞。唐人王建的《宫人斜》说:“未央宫墙青草路,宫人斜里红妆墓。一边载出一边来,更衣不减寻常数。”一边运出刚死宫女的尸体,一边送进新选的宫女。这是一幅多么凄凉的图画。
中国自汉朝开始设置女官,但历朝的具体制度均有不同。例如北魏时女官有内司(位视尚书令、尚书仆射),作司、大监、女侍中(位视二品),监、女尚书、美人、女史、女贤人、书史、书女、小书女(位视三品),中才人、供人、中使女生、才人、恭使宫人(位视四品),春衣、女酒、女飨、女食、奚官女奴(位视五品)。
唐朝时,后宫仿照六部设六局:尚宫局、尚仪局、尚服局、尚食局、尚寝局、尚功局,六局首席女官合称“六尚”,各定员二人,正五品,为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相当于六部尚书。六局统领二十四司,皆为正六品;其下又有二十四典,皆正七品;再之下有二十四掌,皆正八品;掌之下又各设女史。管理宫中一应事务。 尚宫局:
尚宫掌导引中宫,下有司记(之下有典记、掌记)、司言(之下有典言、掌言)、司簿(之下有典簿、掌簿)、司闱(之下有典闱、掌闱。六尚的出纳文籍都要经过尚宫局印署。
尚仪局:
尚仪掌礼仪起居,下有司籍(之下有典籍、掌籍)、司乐(之下有典乐、掌乐)、司宾(之下有典宾、掌宾)、司赞(之下有典赞、掌赞),另有彤史二人,正六品,彤史下有女史二人。
尚服局:
职务包括祭祀时之礼器、礼服,汤沐、仪卫等,尚服掌供服用采章之数,下有司宝(之下有典宝、掌宝)、司衣(之下有典衣、掌衣)、司饰(之下有典饰、掌饰)、司使(之下有典使、掌使)。
尚食局:
职务包括烹调膳食,尝试食物以检查是否有问题,并管理酒类、柴火、医疗药物等。尚食管掌供膳羞品齐,下有司膳(之下有典膳、掌膳)、司酝(之下有典酝、掌酝)、司药(之下有典药、掌药)、司饎(之下有典饎、掌饎)。
尚寝局:
职务包括管理床帷,宫苑,日常用品如舆辇、伞扇、灯等。尚寝掌燕见进御之次叙,下有司设(之下有典设、掌设)、司舆(之下有典舆、掌舆)、司苑(之下有典苑、掌苑)、司灯(之下有典灯、掌灯)。
尚功局:
职务包括管理女功(女红),如纺织品、衣服缝制等。尚功,掌女功之程,下有司制(之下有典制、掌制)、司彩(之下有典彩、掌彩)、司珍(下有典珍、掌珍)、司计(之下有典计、掌计)。另设宫正(正五品)、司正(正六品)、典正(正七品),负责处分失职之女官和宫女,有女史四人。又有阿监、副监,视七品。
此外,唐朝又有文学馆,女官中有文学者为学士,执掌教习妃嫔、宫人文化书算等。
以后历朝大体循旧制,但某些朝代在职称和职务上有所更动,或增加新的职位。明朝永乐之后,大部份女官的职务改由宦官处理,仅余尚宝四司继续由女官负责。直至清朝,女官制度废除,宫女由内务府管理。 女官有的品高位显、有权有势,不仅在宫中受尊重,甚至得到外朝官的逢迎,有的因此得以干预朝政,但规定上并没有参与朝政的权利,她们实际上仍然是后宫的仆役,《旧唐书》就记载唐高祖李渊之子、舒王李元名的保傅曾经对李元名说尚宫品秩高,他应该去拜见她,李元名却说尚宫只是二哥(唐太宗)的家婢,自己不需要对她行拜礼。
女官和嫔御不同,女官属于仆役,嫔御则是君主之妾侍,属于皇族,但有些女官职衔是兼作嫔御,而女官本身亦可能得到君主宠幸而成为嫔御。亦有一些女官职衔侍妾化的现象。也有一些宫女受到君主宠幸,但因为出身微贱而未能成为嫔御,只得到女官的名号。例如朝鲜王朝的承恩尚宫。一些受君主宠幸的女官甚至拥有比正式妃嫔更大的权力。
宫女视乎年资、表现等升为各级女官,一些高级的女官可以有自己的贴身宫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289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