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鳌拜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有人说,鳌拜在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在位的时候,都忠心耿耿。可是到康熙当皇帝的时候,鳌拜却叛变了。那么,鳌拜在康熙朝究竟有没有叛变呢?
按照我们对皇权政治的理解,鳌拜确实是叛变了。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的皇权政治,是以皇帝为绝对核心的政治。整个朝廷的政治规则,都是以维护皇帝的绝对权威而设定的。皇权政治从秦始皇汉高祖开始起步,最早的时候,皇帝还并不是有绝对的权威,相权可以有效地限制皇权。可是到了明清时期,当朱元璋废除宰相,取消相权的时候,皇权就成了绝对核心。整个朝廷中的所有大臣,都必须维护这个核心。
按照对皇权政治的这个理解,我们来看看,鳌拜在康熙在位的时候,究竟有没有去维护皇权核心。
在顺治皇帝选定的四个辅政大臣中,排位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鳌拜的排位是最后一位。不过,在整个辅政的过程中,鳌拜逐渐成为了四个辅政大臣中声音最大的那个人。也就是说,实际上的老大索尼并没怎么说话。老二苏克萨哈由于属于敌对阵营变节过来的,也不敢发声。老三遏必隆又依附鳌拜。因此,鳌拜不但成为四个人中声音最大的,而且也成为了真正的“老大”。
既然是辅政大臣中的“老大”,他的态度就十分重要。我们来看看他究竟做了什么。他先是强迫正白旗和他们的镶黄旗换地。当时包括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等正白旗的重要官员都不同意。鳌拜把三人判处死刑。
康熙虽然年少,但他却绝对不合适,把四个辅政大臣找来商量,同为镶黄旗的遏必隆附和鳌拜,索尼和苏克萨哈却都不表态。不过康熙发表了他的意见,不同意判死刑,改为把三人各打一百,没收家产。
但是鳌拜根本不顾康熙的改判,依然把三人判处死刑,并强行换地。
后来,索尼在提出归政于康熙后去世。去世后,苏克萨哈知道鳌拜要对付他,所以提前再次向康熙上奏说,要还政给康熙。
由于索尼说要还政,苏克萨哈又说要还政,因此,鳌拜不还政,也不行了。但是他又很不甘心,因此更加严厉地打击苏克萨哈。他给苏克萨哈列出24大罪证。不过这些所谓的罪行,都是描述性质的,比如“久蓄异志、心怀奸诈、欺藐幼主、不愿归政”等等。要把苏克萨哈处死。康熙自然不愿意鳌拜扳倒苏克萨哈,因此又不同意。但是鳌拜“攘臂上前,强奏累日”,不管康熙同意不同意,最终还是把苏克萨哈判处绞刑。
从上面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鳌拜实在没有要维护皇权“绝对核心”的想法,他两次否定康熙的旨意,这其实已经是在“谋逆”了,完全可以判鳌拜一个死罪。从这个角度来说,鳌拜确实已经叛变了。
不过,这个判断显然又不对。为什么不对呢?
因为当时的清朝,政治体制事实上并不完全是皇权政治,而是处在从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向皇权政治转变的过程中。无论在努尔哈赤时期,还是在皇太极时期,以及在多尔衮时期,所施行的,都是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努尔哈赤时期,努尔哈赤是让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德格类、岳讬、济尔哈朗、阿济格、多铎、多尔衮九王共同议政。皇太极时期,是皇太极、代善、莽古尔泰、阿敏四王共同议政。多尔衮时期,是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两王辅政。
虽然顺治亲政后,试图改变这种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改为皇权政治。但是,后来由于他改革失败,情绪低落,最终在去世前,又让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个大臣共同辅政。虽然这四个大臣已经不是议政王。但是,所实施的,还是议政王的处事方式。
而鳌拜所作所为,其实也算是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的做法。从这个角度来说,也不能说鳌拜是叛变。
不过,毕竟鳌拜不是议政王,只是个大臣。而且,当时顺治已经进行过政治体制改革的尝试,康熙的态度也表明他将继承这种改革。而鳌拜的思维还停留在旧有的政治中,因此,最终才造成了他的悲剧。
其实,鳌拜在皇太极、顺治时期,早就现出“飞扬跋扈”的品性了,只不过大家没有注意到罢了。我为什么这么说呢?
鳌拜在皇太极期间,他主要是作为一名将领,跟随皇太极南征北战。他在战场上,就有过多次自作主张的表现。比如崇德六年,鳌拜在随皇太极攻打明军洪承畴的时候,他就有过不待皇太极下命令,就领兵冲杀的现象。不过,因为他最后都打胜了,而且五战五捷,因此战后,皇太极并没有认为他是违抗军令,反而认为他是灵活机动,是“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因此战争结束后,皇太极大大地表扬了他,给他晋爵一等梅勒章京。从另一方面来思考,如果自作主张进攻的鳌拜,最后打败了,皇太极是不是就会以他违抗军令而处置他呢?
咱们再说说鳌拜“谨守臣节”拥立皇太极儿子的事情。
皇太极因为生前并没有确立皇位继承人,便猝死盛京。因此皇太极去世后,皇位归属就成了一个大问题。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因实力强劲,战功显赫,试图攫取帝位。但是以鳌拜为代表的一班大臣,却坚决反对多尔衮当皇帝,他们打着效忠皇太极的旗号,在鳌拜的家里盟誓,表示要拥立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并把军队调动起来,一旦多尔衮要自立为帝,鳌拜等人就会举兵和他对抗。
鳌拜等人的强力对抗收到奇效,最终迫使多尔衮放弃立刻登位的打算。鳌拜做的这一件事,被认为是他忠诚于皇太极的表现,也是他“谨守臣节”的体现。但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来分析一下。
皇太极生前并没有确立皇位继承人。那么,他会把皇位给谁呢?他一定会给长子豪格吗?我看未必。
其实,皇太极生前,非常不满他的长子豪格。因为豪格娶了莽古济的女儿为妻,而莽古济是皇太极的异母姐姐,她和皇太极的关系势若水火。这就影响到了皇太极与豪格的关系。后来豪格为了表明立场,杀了自己的妻子、莽古济的女儿。但是这样的做法,并没有唤回他父亲对他的信任,反而让他在整个家族中留下恶名。再加上豪格性格荏弱,所以皇太极会不会把皇位传给他,还真不好说。而从皇太极一直没有立储(皇太极去世前,已经50多岁了),也可以看出,他对豪格并不满意。
否则的话,他会非常干脆地立他为太子。那么,皇太极有没有可能把皇位传给多尔衮呢?这种可能并不是没有。其一,按照汉人的传统,“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都是可以的。其二,按照满人的传统,皇位继承应该是要选举的。如果选举,战功显赫的多尔衮肯定更容易获胜。因此,并不能说皇太极没有打算把皇位传给多尔衮。
后来的传说中,有人认为,当年皇太极让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随努尔哈赤殉葬,是矫诏行为,目的是打击多尔衮,避免多尔衮继位。但这只是后来的传说,并没有根据。事实上,在皇太极当皇帝期间,他对多尔衮非常信任,把很多军政大权都交给他。(否则,多尔衮也不会成为皇太极去世后满清最强劲的力量。)
既然皇太极并没有说一定要把皇位传给豪格,甚至还有可能传给多尔衮。那么,鳌拜等人拥立豪格,就属于自作主张。而且,他们之所以选择豪格,更重要的,还在于豪格性格荏弱,容易控制。
事实上,鳌拜拥立豪格,不但是自作主张,而且是一厢情愿。最后豪格不愿意当傀儡,自己说自己“德小福薄”,退出了竞争。
豪格退出后,皇太极至少还有两个皇子是十多岁的。如果鳌拜是忠诚于皇太极的,他就应该申请立皇太极比较大一些的皇子,为什么反而要立5岁的福临呢?就算是多尔衮的意见,鳌拜也应该反对啊。很显然,鳌拜也认为,立一个小孩为皇子,自己的机会大得多。
顺治性格更加柔弱,他后来亲政以后,一切大小事依然是鳌拜等人做主。最后顺治选顾命大臣,把鳌拜排在最后一位。其实也是对其会干政有怀疑的表现。所以说,鳌拜并不是在皇太极、顺治期间“谨守臣节”,是一直都有很大的权力欲望。只不过在康熙这个小孩子当皇帝的时候,集中表现出来了而已。
康熙五十二年,康熙帝曾对贝勒大臣们说,回忆几件事,如果我不我什么都不说,没有人敢说,我和我都不知道这件事.在军队中服役过的部长中,没有比鳌拜巴图鲁更多的了.鳌拜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应该被任命为世界。由此可见,康熙明知鳌拜立下了汗马功劳,但还是想尽办法活捉鳌拜,软禁至死。
最终,他被平反了。雍正帝即位后,赐鳌拜丧祭,一等公,世袭顶替,雍正九年封朝武公。这些都表明,即使在清朝,鳌拜也不是一个汉奸,而是一个受到清朝皇帝称赞的功臣。为什么鳌拜最终被康熙皇帝消灭了?是因为他是独立专制的高震的主子,与康熙皇帝发生了激烈的冲突美国的君权。
众所周知,鳌拜代表了满洲之外的旧官势力,长期把持朝政;但随着康熙帝的壮大和对皇帝的包围,新的满清贵族也在不断壮大,形成了以康熙帝为核心的新的权力集团,太子康舒洁、安王琴岳乐、大学士明珠、索额图等他们没有他们不了解关外的生活,他们只想统治整个中国。
两个集团斗争的结果就是皇权的胜利!鳌拜是清代三朝元老。他辅佐了三代皇帝。在唐太宗和世祖时期,他都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将军。尤其是在唐太宗唐太宗死后,世祖登基,鳌拜带领两个黄旗士兵坚定地站在了建立唐太宗的立场上,从未向多尔衮屈服。
所以在顺治八年的正月多尔衮去世后,鳌拜升任国务部长;二月,他因服兵役而受到奖励。从此,他作为内大臣之一,经常陪伴顺治皇帝,直接参与管理各种国事。直到顺治十八年正月,顺治帝病死。
1661年,顺治皇帝在养心殿病逝,8岁的叶璇成为康熙皇帝。据顺治皇帝根据他的遗诏,国家事务由四个辅政大臣管理:索尼、阿摩林和鳌拜。但顺治皇帝万万没想到,随着辅政时间的推移和康熙皇帝的成长,康熙皇帝和辅政大臣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
在四个辅臣中,鳌拜是逐渐独裁的!本来按照顺治皇帝的遗命,索尼在四辅大臣中排名第一,本应起主导作用。然而,从努尔哈赤开始就一直跟随在天皇身边的索尼的时代,历经四朝,年老多病,力不从心。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286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