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李从珂是什么人后唐末代皇帝

以史为鉴 2023-06-13 02:37:29

李从珂是什么人后唐末代皇帝

还不知道李从珂是什么人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说到皇帝的传承历史,自古以来都遵从“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兄终弟及”的传承法则。但实际在中国封建的历史上,许多皇帝并非是通过这几个途径登上帝位的,也有许多皇帝之前的身份和身世很一般,但即便如此,历史还是给了这些人施展才能和报复的机会。

在五代十国历史上,就有一位身世低贱的草莽皇帝,他曾经给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一个千古之谜。

他就是后唐末代皇帝—李从珂。

说起李从珂,其实他本来不姓李,他本来姓王,原先是镇州平山人士,小时候家里相当的穷,父亲早亡,家里只有母亲魏氏。李从珂的童年就是在母亲的呵护下长大的。

当年晋王李克用的大太保李嗣源担任骑将的时候,曾经路过平山,掳来了魏氏母子,当时,魏氏一共有三个孩子,李从珂是最小的,李嗣源很是喜欢李从珂,便赐给他从珂这个名字。

成年的李从珂“状貌雄伟,谨信寡言”,同时还骁勇善战,是李嗣源麾下最信任的大将之一。李从珂跟随晋王李存勖讨伐梁国的时候,常常能立下战功,而正因如此,李存勖才对李从珂留下很深的印象。并评价他“阿三不徒与我同年,其敢战亦类我”。

同光二年(公元924年),李嗣源讨伐反叛的赵在礼,当时李嗣源的兵很少,李从珂便从率兵从曲阳、盂县出发在后面支援李嗣源,当李嗣源得知李从珂的到来之后,军声大振,后李嗣源夺取帝位之后,李从珂被封为河中节度使兼潞王,一时之间,荣宠无量。

后来李嗣源去世之后,其子李从厚即位,李从厚对李从珂这个干兄弟相不信任,先是把李从珂的儿子李重吉从控鹤指挥使降为亳州团练使,然后又下令让李从珂去往太原,担任北京留守,李从厚当时甚至懒得草拟诏书,只是口头宣读,便打发走了李从珂。

李从珂也已经对自己的这位皇帝兄弟产生了怀疑,害怕他还会有什么大的动作来整治自己,李从珂想先发制人,但苦于兵力微弱,无法直接与朝廷抗衡,于是便一直静静观察时局变化。

结果李从厚率先发难,派遣大将王思同率兵攻打李从珂,被逼的狗急跳墙的李从珂只好发挥自己的哭的本事,哭的很多士兵动了恻隐之心,进而拼死为自己卖命,而占据也从此时开始彻底发生了扭转。

清泰三年(公元936年)李从珂先后招降了西京副留守刘遂,安彦威,康思立,康义诚等人,逼的皇帝李从厚只好出逃卫州,李从珂趁机攻入洛阳。

当时文武百官全都来迎接李从珂,以宰相冯道为代表的一批官员建议李从珂称帝,但李从珂没好意思表露心机,假装推脱不答应,而是进入皇宫之后,到太后面前痛哭,博得太后同情,最终让太后下令愍帝李从厚为鄂王,然后自己暂代监国之位,但其实没过多久,李从珂便称帝登基。

李从珂靠着卖人情,一路过关斩将当上了皇帝,他并没有忘记之前对这些帮他称帝的人的承诺,在执政前期,还是干了一些有功于国家的事情,但由于李从珂没有政治经验,且对同样野心勃勃的石敬瑭无法合理处置,导致被石敬瑭联合契丹兵马攻入洛阳,心如死灰的李从珂见大势已去,便带领曹太后,刘皇后以及儿子们登上洛阳玄武楼,自焚身亡。

李从珂自焚之前,怀抱传国玉玺,在火势熄灭之后,传国玉玺也失去了下落,至此,传承了将近一千多年的传国玉玺到李从珂这里彻底没了下落,留下一个至今无法破解的谜团。

石敬瑭借助辽的势力灭后唐时,后唐的皇帝是谁

当时的后唐皇帝是李从珂(885年-936年),原为后唐明宗李嗣源义子,本姓王,小字二十三,因此又被叫阿三。934年-936年在位,死后无谥号及庙号,史家称之为末帝或废帝。
后唐应顺元年(934年),唐闵帝李从厚听信大臣的建议,调动各重要节度使之职,准备削弱藩镇的实力,李从珂恐惧,遂反。李从厚命大军讨伐,眼看凤翔(今陕西凤翔)即将陷落,未料讨伐军将兵骄横,贪图赏赐,李从珂抓住这点诱使讨伐军叛变,反败为胜,不久以摧枯拉朽之势攻入京师洛阳,即帝位,改元清泰,并派人将逃亡的李从厚杀害。
李嗣源之婿石敬瑭时任重镇河东节度使之职,李从珂与他二人当初在李嗣源手下皆以勇力过人着称,彼此存有竞争之心,互相看不顺眼。因此李从珂即位后,对石敬瑭愈发猜忌,而石敬瑭亦有谋反之意。
清泰三年(936年),石敬瑭以调镇他处试探,而李从珂果真将石敬瑭改任天平节度使,石敬瑭因此叛变,同时向契丹乞援。李从珂命各镇联合讨伐,不料因联军各怀鬼胎,致大败于团柏谷,石敬瑭与契丹大军得以顺利南下进逼京师洛阳,李从珂无计可施,于闰十一月二十六日(阳历为937年1月11日)自焚而死。

唐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是谁?

唐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唐哀帝李柷 唐哀帝李柷(892年-908年),原名祚。唐昭宗第九子,唐朝末代皇帝(第二十代,除武则天以外,904年—907年在位),在位3年,被废。次年死,得年17岁,葬于温陵。 唐哀帝即位时,不过是藩镇手中的一个傀儡皇帝。唐天祐二年(905年),掌握实际权力的梁王朱全忠见废帝灭唐时机已到,便先将唐朝朝臣全部杀光(见白马驿之祸),接着在天祐四年(907年)又逼李柷禅位,降为济阴王,自己做皇帝,改名朱晃,是为后梁太祖,建国号“大梁”,史称“后梁”,改元“开平”。至此,立国290年、传20帝的唐王朝灭亡,中国进入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又一次大分裂时期----五代十国。 李柷也在被废后次年,即开平二年(908年),被朱晃毒死。朱晃上谥号为哀皇帝。何太后(唐昭宗皇后)也被杀。 五代后唐明宗李嗣源改哀帝的谥号为昭宣光烈孝皇帝,故后世称李柷为唐哀帝或唐昭宣帝。

后唐是怎么在李从珂手中灭亡的?

五代后唐的李从珂从小就跟随唐明宗李嗣源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潞王。李嗣源死后,其子李从厚即位,史称闵帝。闵帝年纪小,朝政全由朱弘昭等人把持。朱弘昭将朝廷重臣贬的贬、黜的黜,李从珂难逃厄运,于是在凤翔(陕西凤翔县)起兵。朝廷闻报,立即派西都留守王思同领兵征讨。

凤翔城墙低矮不坚,护城河也很浅。王思同没费多少力气就连克凤翔东西关城,直逼凤翔城下。李从珂见形势险危,冒险登上城楼向城外将士呼喊道:"我从小就跟随先帝出生入死,打下今天的江山,如今朝廷奸邪之人当道,挑拨我们骨肉之情,我有什么罪过,非要置我于死地呢?"说罢,声泪俱下。

王思同带来的兵将都曾跟随李从珂出征过,十分同情李从珂。御林指挥使杨思权本来就跟朱弘昭不合,乘机大喊道:"大相公(即李从珂)才是我们的真正主人啊!"率领自己的部队投降了李从珂。杨思权进入凤翔城,呈上一张白纸,要求李从珂在攻克京师后封他为节度使。李从珂当即在白纸上写下"思权可任邻宁节度使"九个字,把纸交还给杨思权。消息传到其他还在攻城的将士中间,步军左厢指挥使尹晖嚷道:"杨思权已经入城受封了,我们还拼什么命啊?"将士们闻言,纷纷扔下兵器,要求归顺李从珂。王思同见大势已去,只好抛下军队逃命去了。

李从珂由败转胜,喜从天降,倾尽城中财物犒赏各将士。李从珂又发布东进命令:凡攻入京都洛阳者,赏钱百缗(一千文为一缗),将士们欢声雷动。

王思同逃回洛阳,闵帝惊惶失措。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康义诚率兵去征讨李从珂,结果全军投降了李从珂,引导李从珂杀入洛阳。在这种情况下,太后被迫下令废除闵帝,立潞王李从珂为皇帝。李从珂即位后,下诏打开库府犒赏将士以兑现出征时的诺言,哪知道库府空空如也,而犒赏所需费用高达50万缗。李从珂以各种手段搜刮民财,逼得老百姓上吊投井;又把宫廷中的各种器物,包括太后、太妃的簪珥都拿了出来,才勉强凑了20万缗,还缺五分之三。

端明殿学土李专美劝说李从珂道:"国家的存亡在于修法度、立纲纪,如果一味犒赏,即使有无穷的财宝也填不满骄兵的欲壑。"

李从珂认为李专美言之有理,对士卒不再一味纵容,但他惟恐有乱,不敢从根本上修法度、立纲纪,对违法乱纪行为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味迁就。

李从珂即位后的第三年,河东节度使石敬塘兴兵造反。由于李从珂治军不严,纲纪不明,派出去平叛的队伍一意孤行,降的降,逃的逃,通敌的通敌,石敬瑭长驱直入洛阳,李从珂含恨登楼,举火自焚,后唐从此灭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28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