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诸葛亮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话说在赤壁之战前夕,周瑜找诸葛亮商讨御敌之策。周瑜问孔明:“水上交战应该以哪种武器最好。”孔明答到:“水上交战,应以弓箭为好。”周瑜想刁难孔明,便说到:“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辞。”
诸葛亮说:“既然是都督委托,那孔明当然照办。但就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周瑜问道:“十天造得好吗?”
诸葛亮说:“既然我们与曹军跟快就要交战了,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接着问到:“那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诸葛亮回答到:“只要三天即可。”
周瑜有点不屑地说:“军情紧急,先生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倘若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很激动,于是便立刻叫诸葛亮当着众人的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诸葛亮继续说到∶“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后来的结果我们就知道了,孔明带着鲁肃,乘着早就布满草人的船,趁着大雾天去曹军营地叫阵,曹军不敢追击,只是让弓弩手放箭。最后孔明满载而归,所得箭十多万支,周瑜见到顿时称赞他为神人。
当然了,这只是《三国演义》这本小说里的一段故事,并不能当作是正史来看。但我们暂且不论故事真假,我们就来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曹操为何不放火箭呢?如果放的是火箭,那射到孔明的船上不就能将其给点燃了吗?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在古代战争中用火攻的方式已经不算什么稀奇事了,但是在运用得好的情况下,往往能改写整个战局,乃至天下的局势。但是,俗话说:“水火无情”,如果运用得不好,那必然是引火自焚。再者,想要运用好火,是极其不容易的。那么究竟有多难呢?
在《孙子兵法》中记载:
“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 四曰火库, 五曰火队。 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
我们从孙子的话中可以得出,火攻的主要对象有五个,分别为火人、火积、火辎、火库和火队。这里的“火人”实际上就是士兵和营盘,比如火烧赤壁就是典型。其他的四种,就烧掉敌军的辎重,武器准备等等。
从这里来看,曹操似乎也有放火箭的理由。但是放火也是要具备一定要求的。
孙子说过:“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
如此看来,想要放火必须有这四个要求:
第一,天气要干燥;
第二,敌军的营房是竹子或者茅草等易燃物;
第三,敌军的物质相对集中;
第四,若敌人营房附近有草丛和灌木的话就顺风烧毁。
所以,就当时的情况来看的话,首先是天气起雾,比较湿润,不利于火的扩散;所以,如果射出去,还不知道射中敌军战船的时候还有没有燃。再者,曹军只是听到敌军的战鼓和叫阵声,并未看到敌军战船,在这样不确定的情况下,曹军也自然不会射火箭。再者来看,古代的火箭,并不是像我们看影视剧中的那样,直接射一支箭头带有火的箭。古代的火箭,是“油箭”和“火箭”的配合。什么意思呢?
意思是使用火箭的时候要先射一支“油箭”,也就是要包一小瓢油在箭头上,射出去以后,油就洒在了墙上,然后再射一支火箭去将其点燃,最后再射油箭去给它实行“火上浇油”,这才是射火箭的步骤。曹军连敌军都看不到,怎么射火箭呢?
所以,总的来说,曹军选择射一般的箭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因为射火箭的要求太高,在当时很不适用。所以就有一些史学家说,曹操不是不放,是不能放!毕竟放出去也没多大用!你们怎么看呢?
诸葛亮“草船借箭” 可以说是《三国演义》中一大经典之处,诸葛亮凭借着自己无比高超的智慧和胆识,去到曹营水寨门口“借箭”,最后共取得十多万支箭,满载而归。但看到这里我们不禁会问:“曹操如此聪明,为何宁肯白白浪费这十万支箭,都没想过射火箭呢?”
难道,真的是曹操愚蠢吗?我们下面就来看一下,曹操是否真的愚蠢!
诸葛亮——剧照
草船借箭的背景赤壁之战前夕,周瑜为了打压诸葛亮,便让他在十日之内赶制十万支箭,以备作战时使用。但诸葛亮却说:“曹操大军即日将至,若候十日,必误大事,只需三天便可以完成十万支箭的制造。”
周瑜听后,心中暗喜,当即便让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因为在他看来,诸葛亮是绝对不可能在三天之内制造出这十万支箭的,而只要制造不出来,他就有了处决他的理由。为了保险起见,周瑜还时不时让鲁肃去诸葛亮营中打探消息,并且还让工匠们故意怠工,目的就是要置诸葛亮于死地。
周瑜——剧照
但是,诸葛亮可是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神人” ,他当然知道周公瑾是故意害他,不过他也算出了三日后江面上必定有大雾出现,于是便叫鲁肃借给他二十条船,每条船上配置有三十名士兵,船只全部用青布为幔,各束草把千余个,分别竖在船的两舷。第三日夜里四更时分,诸葛亮与鲁肃一同前去曹操水寨“借箭”。
在逼近曹操水寨的时候,诸葛亮让船一字排开,并让士兵擂鼓叫阵。此时江面上雾气弥漫,根本难以看清敌军数量,曹操担心中敌人埋伏,于是便下令各营士兵不要出战,只需要用箭射住即可。随后,曹营约一万名射手一同前来江边,万箭齐发。不一会儿,诸葛亮所带来的二十条船便插满了箭,总计十多万支。周瑜感到江边看到此景后,不由心生敬佩。
草船借箭
曹操为何不射火箭?我们知道,曹操在得知这是诸葛亮的计谋之后,悔恨不已,想派船去追,但诸葛亮顺风顺水,已经行驶了20余里,想要追也追不上了。由此来看,曹操向诸葛亮草船射箭是处于顺风状态,既然如此,为何不射火箭呢?
如果射的是火箭的话,那么船上的草人不就会燃起来了吗?这样一来,诸葛亮不就是无路可逃了吗?其实并不是我们想的那么简单!
曹操——剧照
根据《孙子兵法》中的记载,火攻的对象一般来说有五个,即:火人、火积、火辎、火库和火队。
所谓“火人”实际上指的是烧毁敌人的营盘、烧杀兵卒,关于这一点,在三国中,陆逊“火烧连营八百里”就是典型的例子;“火积”则是烧毁敌人的器材和粮草等;“火辎”就是指烧毁敌人辎重;“火库”则指的是烧毁敌人的仓库;“火队”则是烧毁敌军的运输队(有多种解释)。但如果想要实施火攻的话,是得具备很多条件的。
首先来说就是天气要干燥,还有易燃的材料,再有就是要顺风。很显然,此时江面上的天气并不干燥,曹操想要用火攻,只具备后两个条件。此外,古代打仗时所射的火箭,并非将箭头弄燃就可以了,正确的火攻方式是这样的:在射火箭的时候,士兵们先是包一小瓢油在箭头上,然后射在敌军的城楼或者是战船上,等箭一撞上去,油就溅出来了,然后士兵再射一支火箭去引燃它;之后再射一支“油箭”去进行“火上加油”。如此才是正确的射火箭的方式!
所以总的来看,曹操想要在一个大雾天用火箭射杀敌人,是不具备条件的。我们暂且不说天气是否干燥,在大雾天目标非常不清晰,射火箭的话,需要准备,时间成本相对比较高,没有直接拿着箭就射纯粹。再有就是,这火箭射出去也不知道能不能引燃,所以干脆就直接射箭了!这样看来,其实曹操并不愚蠢!
诸葛亮草船借箭,曹操为什么不放火箭攻击
诸葛亮的谋略让人们津津乐道,而他使用草船借箭的策略更是广为传颂。然而,有人对这一策略提出了质疑:曹操为什么不放火箭烧掉草船呢?
事实上,诸葛亮早就预料到了这一点。他之所以敢向周瑜夸下海口,说只要三天便能造齐10万支狼牙箭,并为此立下了军令状,就是因为他早就通过观察天象,知道第三天黎明,赤壁江面会起东风,下大雾,因此想到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妙计。
当时的诸葛亮认为,曹操并不敢这样做,因为他深知曹操的谋略也并不简单。虽然在谋略方面,曹操比诸葛亮反应迟钝一些,但在其他方面并不比诸葛亮差。
此外,曹营在江面上相互连接在一起,如果曹操向诸葛亮的草船放火箭,他就不担心敌船一旦着火,反倒趁着风势与他的军营同归于尽吗?
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的谋略和胆识让人们佩服,但曹操的应对也十分巧妙。历史上的曹操被誉为“事后诸葛亮”,可见他也是一位谋略高手。无论是当时的草船借箭,还是赤壁之战的整个谋略,都体现出了中国古代军事智慧的独特魅力。
因此,诸葛亮敢于提出借箭的计策,是因为他深谙曹操的性格和心理。诸葛亮知道曹操是一个善于思考和策划的将领,他会考虑到各种可能性,并会采取相应的措施。
曹操并不是一个盲目的人,他不会让自己陷入到不利的局面中。另外,诸葛亮的草船借箭计策还有一个关键的因素,那就是孙权的支持。
在这次战役中,孙权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他提供了粮草和兵力,并且积极协助诸葛亮和周瑜的作战。正是因为有孙权的支持,诸葛亮才能够实现他的计划,而曹操也不敢轻举妄动。
诸葛亮的草船借箭计策并不是简单的运用兵法技巧,而是深刻的洞察敌情,充分利用情报和资源,同时依靠巧妙的谈判和联合行动。
这一计策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独创性和高明性,更是因为它符合历史和现实的客观规律,并能够在实际的战斗中取得最终的胜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280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阴城公主是什么样的人史上最大胆公主